09.19 舌尖上的凉菜:大刀耳片帅大厨的凉菜绝活

舌尖上的凉菜:大刀耳片帅大厨的凉菜绝活

舌尖上的凉菜:大刀耳片帅大厨的凉菜绝活

经典是不惧时间考验的。尤其是美味佳肴,一经岁月的沉淀,便可源远流长,声名远播。

就像七十二行酒楼的一道经典凉菜——手工大刀耳片,虽然历经20年的风雨,依旧历久不衰,成了食客们永不忘怀的味觉记忆。

能够做这道菜的师傅不少,但重庆大渡口七十二行的凉菜主管陈谦,却是同行中最有心得的,不仅磨练的时间长,而且做的份数多,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凉菜绝活。

弃医学厨 食雕打下凉菜基础

“我其实最先是学了几个月的医,后来才转行搞的餐饮。”初识陈谦,是在酒楼的大堂里,个子不高,人却帅气,橙色的帽子斜戴在头上,全身洋溢着灵气,言谈中透着温文尔雅。

今年42岁的他,从小在四川资阳长大,17岁那年,先是在老家学了三个月的医,“后来觉得对这方面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就到成都学起了厨师,”陈谦说,自从学上了厨师后,就感觉找到了职业方向,每天都沉浸在学习中,乐此不疲,“尤其对食雕感兴趣。”

“只要一摸雕刀,雕刻静物的神韵与形态顿在心中油然而生,再通过精工细活成型。”说起食雕,陈谦滔滔不绝。

为了练出精品,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研究作品。时常是摆放在案板上的冬瓜南瓜萝卜等废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只振翅欲飞的仙鹤,栩栩如生的凤凰,娇艳欲滴的鲜花,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这些作品造型各异,色泽鲜艳,构思新颖,可谓巧夺天工……深厚的食雕沉淀,为他以后从事凉菜工作打下了基础。

现场手工表演 食客连声称赞

学成后,陈谦一直在成都从事餐饮行业,直到8年后,也就是2002年,来到太原七十二行加盟店。

“来到这里后,手工大刀耳片格外好卖,需求量很大。”由于有食雕基础,加上刀工好,陈谦理所当然地成为凉菜厨师。他说的手工大刀耳片,是七十二行的经典凉菜,自酒楼开业以来,经久不衰。

“这个菜一直很盛名,选用鲜猪耳和各种香料经卤制而成,”陈谦说,压榨后用自制的大刀切片,因片薄而宽,晶莹剔透,口感极佳而得名。

因为薄如蝉翼,有的食客不太相信是用手工切出来的,“为了打消他们的疑虑,我就在店里放凉菜的明档位置,给他们进行表演,大家这才相信!”现场,陈谦把手中的“大刀”运用得游刃有余,看得食客眼花缭乱,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以后,手工大刀耳片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也提升了川菜的名气。

每年卖30万份 每桌客人必点

2008年,陈谦应朋友之邀,来到大渡口七十二行,成为负责6个店的凉菜主管,在这里,他有了更好施展本领的平台。

由于色香味俱全,凉菜的销量一直很好。其中,手工大刀耳片的功劳功不可没,成了食客眼中的“香馍馍”。

十年来,手工大刀耳片在陈谦和同事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为店里的招牌凉菜,年销量可以达到30万份,平均一个店每年就能卖5万份左右。也就是说,陈谦每天仅大刀耳片这一项,就要对近百份进行切片、调味等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肩负着其它店的凉菜的指导,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累是累点,但当客人对菜品很满意时,身上的疲乏就减轻了许多!”陈谦说,手工大刀耳片现在知名度非常高,只要是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几乎都要点,每每此时,自己就有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再辛苦也觉得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