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木星是颗气态行星,那么彗星是否穿过了木星?

心系十万光年


天体上的物理状态不能简单的用地球上的生活经验去感觉,而是要用天文仪器去观测、用物理定律去计算。

在地球上,我们天天跟气体打交道,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看着很普通很平常,所以有人可能觉得包括空气在内的所有气体都应该是普普通通、人畜无害的。

然而,空气高速运动起来威力十分巨大的,比方说最近来袭的台风玛莉亚,所到之处一片狼籍,很多大树都被摧毁了。

反过来看,如果物体在空气当中高速运动,同样会感受到空气的威力。比方说落入地球大气的陨石、空间碎片等,很多天外来客还没等到地面,就被烧光了。

所以不管是民用的客机还是军用的战斗机和导弹,都需要特殊的设计,才能飞得更快更稳。

木星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它的外层是气体,落入木星的彗星碎片显然没有被特殊设计过,所以被气体的威力摧毁也就很正常了。

至于名称,气态行星不等于全部都是气体,就好比说一个人是好人不等于他/她每时每刻都做好事一样。


乔小海


它不但没有穿过木星,确切的说是接近木星的时候就被木星强大的潮汐力撕扯得体无完肤。


木星虽然是气态行星,但这只是表象,不要以为它叫气态就是全部是气体。木星等气态行星都是拥有实体核的。如此大的质量,中心怎么的可能在万有引力下还呈现气态,不科学。


所以穿过木星是绝对不可能的,来看看这颗彗星的命运就知道了。

1993年3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尤金·苏梅克和卡罗琳·苏梅克以及天文爱好者戴维·列维,利用美国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46厘米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闯入太阳系的彗星,遂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

这颗彗星被发现一年零两个多月后,在接近木星时候,被木星撕碎。于1994年7月16日至22日,断裂成21个碎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宽约4公里,以每秒60公里的速度连珠炮一般向木星撞去。



这相当于在130多个小时中,在木星上空不间断地爆炸了20亿颗原子弹,释放出了约40万亿吨“TNT”烈性炸药爆炸时的能量。


在相当于地球318倍质量的木星都能留下如此了巨大的撞击,可想而知它的威力。


壹点科谱


木星古称岁星,是太阳系内距离太阳第五远的行星,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一颗行星,其质量比其它所有行星的质量和的两倍还要大(地球的318倍),木星也是天空第四亮的物体(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



我们通常称木星为气态行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木星是一颗完全由气体组成的行星,甚至说是完全由液体组成的,这都是不现实的。它的表面是气体,所以说它没有实体的表面,但是气态物质的密度却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的。现代观测表明,木星由90%的氢和10%的氦以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类似的还有土星。


其实啊,木星很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一般认为木星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圈层: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木星和太阳有着相近的密度,成分,木星的石质核的温度可以达到20000-30000℃,压力却可以达到1亿-3亿个地球大气压,所以呢,这个核有可能是固态的也有可能是液态的。围绕木星核的是一个中间层,主要由氢组成,外层则是液态分子氢。在大于25000千米深处压力变得很大以至于液态的分子氢变成了金属态。木星的大量热流意味着整个木星呈液态而不具有任何的固体表面,大气圈下面的物质是液态,即木星壳为液态。木星可能已经达到了行星的极限,实际上,木星也经常被描述为没有成为恒星的行星。


镜像科普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木星是颗气态行星,那么彗星是否穿过了木星?

1994年的苏梅克列韦9彗星撞击木星对大家来说真是记忆深刻,即使当年只有电视报纸与广播这几种媒体也一样街头巷尾人所皆知!事实上木星确实是一颗气态卫星,天文意义上通常将这中气态巨行星成为类木天体,这说明木星已经成为一个类别的代名词!

其实撞击点并没有在面向地球的这边,所以以上只是模拟动图哦......至于苏梅克列韦9能不能撞穿木星,我们得先来了解下彗星的大小和木星的结构,否则空口白牙谁都不信是不.....

其实苏梅克列韦9本来就是一颗围绕木星运行的彗星,只是在1992年的近木点时落入了木星的洛希极限,尽管当时速度比较快仍然逃脱了木星死亡引力的威胁,但总归是改变了其轨道,因此在1994年回归木星时则一头撞入了木星,在破裂前苏梅克列韦9的直径并不大,约为5KM直径,并且由于木星的潮汐引力撕扯已经碎裂成21块,最大的也才1KM多点.......

而上图是木星的结构,在厚厚的气态氢下是固态氢一直到金属氢,最后是一个固态内核,而苏梅克列韦9彗星最大的那块才1KM左右,甚至都无法穿透气态氢就早已被厚厚的木星大气层给烧毁了......至于下面的金属氢和内核就更不用说了,可以保证,这对于14万千米直径的木星来说,就如同蚂蚁敲门,估计连听个响都难......

看到这里各位也许会很好奇,这氢气不是可以燃烧和爆炸么,怎么苏梅克列韦9没把木星点成一个大火球呢?其实木星大气层中的氧含量极低,即使有局部地区积累了足够的氧气也早已被木星上闪电给引燃了!而失去了氧气的其他氢气,则只能继续等待下一次积累喽!!

这是木星大红斑下的世界,那耀眼的白光就是闪电!木星天天在玩火,却没有点燃自己就是它缺少最关键的元素氧!

空有一身质量的木星仍然在太阳系静静的等待机会,也许它未来会成长为一颗褐矮星(需要再增加12倍的质量),但红矮星机会可能更渺茫,因为需要接近80-100倍的木星质量才可以!但未来太阳的红巨星后时代将会抛弃大量的质量(超过50%),因此木星仍然是有机会的!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关于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的信息,这是一颗于1994年与木星撞击的彗星,而当时根据电脑推算运行轨道的结果显示出在1992年7月8日距木星表面4万公里时因受到强大的引力,而分裂为21个小碎块。


而木星是一个气态行星,导致很多人认为可以直接穿过去,其实不然,据说木星内不是有岩石核心,温度高达2万K,而且压力有40万巴。在这个核心之上是金属氢(主要)和氦的混合物。

有趣的是,没有人知道氢气是什么金属(有人说它应该是透明的 - 就像清澈的水 - 有人说它像金属一样闪亮)!

所以说,这个小行星是不可能穿过木星的,光是从撞击到木星之后,直接分裂成小碎块,就可以得到答案。

虽然说木星确实是一个气体行星,但是其中是拥有极端的压力和强风,更不用说半固体的氢核心会阻止融化一切。

说下木星,它是拥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气氛。每个级别的风力系统都有更大的压力和速度。当小行星撞击到木星的时候,就被强压分裂。

当然,可能还有庆幸的小行星碎片钻入了气氛当中,当它走向核心的过程中,它将面临地球上大气压力超过10万倍的压力,简单地说,几乎没有物体可以完好无损的达到核心。

如果当碎片以极快的速度加速不被粉碎的话,可能会在木星的大气燃烧起来,变成熊熊大火,但显然目前为止是不存在的。

更多未解之谜,尽在:万物未解之谜


万物未解之谜


1. 木星是气态行星。目前认为木星的外层是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往内是液态的金属氢,再往内是固态的冰石质核。气态行星本来就是以外层结构来算的,不然内太阳系的几个岩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内核都是金属(铁镍合金),怎么不说它们是金属行星?

2. 外层是气态不代表天体穿过的时候可以畅通无阻。撞击体在穿过厚厚的大气层的时候会因为和大气层的摩擦而剧烈燃烧,即使是撞到地球的撞击体,绝大多数也会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被燃烧殆尽(这一过程还可能产生绚丽的火流星),只有非常大的撞击体才能穿过大气层后幸存下来撞向地球表面。而木星、土星的大气层比地球厚的多,不管是因为自然轨道而撞击到木星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还是因为人工制动撞向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撞向土星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这些撞击物无一例外都会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燃烧殆尽,甚至不能进入大气层深处,更别提穿过天体了。

以卡西尼号最后撞击土星烧毁为例(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和伽利略号也是类似的,只是卡西尼号的数据更新更精确),卡西尼号在烧毁前的最后5圈会进入土星的高层大气(上面五个橙色小圈),最后大约会在下面的橙色小圈位置处中断和地球的通讯(云层之上1510千米处),然后不久就会被完全烧毁。

(图:卡西尼号的最后位置。来源:https://saturn.jpl.nasa.gov/resources/7783/?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haibaraemily


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Shoemaker-Levy 9, SL9, D/1993 F2)是一颗于1994年7月17日4时15分与木星撞击的彗星,也是人们能首次直接观测太阳系的天体撞击事件。它被木星的强大引力吸引偏离了原来轨道撞向木星,并被撕裂成21个主要碎片,撞击形成多个比地球还大的深色痕迹,持续了几个月时间,比著名的木星大红斑还明显。




这就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事实:彗星的质量远小于木星,只会被木星吞没。

其次,我在之前的悟空问答中专文写过木星的结构。木星外层主要是气态的分子氢,往下从压强达到200万大气压、温度为6000多K之后就是液态金属氢+氦,到最核心的地方,压强约4000万个大气压,温度大于一两万K(有最新研究认为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有一个由冰和岩石构成的若干个地球质量的核心。它并不是纯气体,即使是气体,在这样的巨大质量下必然压缩成液态和固态核心。


而彗星的结构是一个松散的被形象的称为“脏雪球”的星体,由固态但松散的核心以及冰、甲烷等低温固态物质组成。撞击木星后就很快解体了。不可能有穿透木星的能力。

木星之所以被称为气态行星,主要是它绝大部分由氢元素组成,没有固态表面,液态内部外部的气态层也很厚。木星的密度为1.3g/立方cm,只比水稍重。

把木星称为气态行星,也是以前的习惯称谓。现在主要分类是类木行星与类地行星。类木行星现在主张再分为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类地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它们体积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含金属元素比例高;

巨行星指木星和土星体积大,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物质组成,其中土星密度只有0.7g/立方cm,可以“浮”在水面上,假设有这么大的水池的话。

远日行星指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密度则介于上述二者之间,主要由氮、碳、氧及其氢化物组成。

目前普遍认为,这三类行星在特性上的差别同太阳系演化规律有密切关系。

关注头条:正宗星语者,交流天文,生态等知识。


正宗星语者


木星是颗气态行星不假,但是气态行星并不是意味着没有实体,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团气体、一团和气。木星也是有内核,而且科学家估计还是一个固体内核。如果我们不说内核,那么木星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气态物质,而是随着高度变化密度不断增大的行星。上层大气是气态,大气层中有90%左右的氢和10%左右的氦。

随着深度加大,氢和氦气体密度也增大,接近核心部分是由液态金属氢包裹。液态金属氢被认为是一种超导物质,密度高,在木星的深层环境中,液态金属氢变成了高度离子化的质子和电子。这是非气态物质,也让木星拥有了强磁场,如果一来我们就知道了,木星虽然是气态行星,而且没有可触及的表面,但木星的内核则是非气态物质。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时候,显然也不是穿墙而过,最终在木星大气中留下了四个直径几万千米的深坑,足以留下好几个地球。

同时,木星的云层中留下了黑色的疤痕,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全消失。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质量比月球小,撞击木星后会在大气中烧毁,也不会触及木星的内核部分,可能会在大气中留下更多更大的深坑,但由于木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这些深坑终将被气体填满而消失,然后就更什么都被发生过一样。这一点是类地行星是不一样的,类地行星上的撞击坑虽然也会通过地质运动消失,但过程缓慢,木星是气态行星,恢复较快。


深空电报


1994年,科学家观测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21块碎片相继撞击在木星上,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宇宙事件,那颗彗星已经和木星融为一体。

木星被称为气态行星,是因为气态部分可能占了木星体积的大部分,但并不是说木星完全由气体组成,随着深度的增加,气体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木星大气下依次有液态氢,核心处是石质核心,外来的撞击物在木星大气的作用下摩擦燃烧,速度迅速降低,木星接近15万公里的直径,足以将彗星减速到零(相对速度)。

摩擦燃烧后的残骸会因为密度(质量)的关系逐渐向木星核心处沉降,直到沉到与彗星物质密度接近的地方。彗星撞击的威力虽然十分巨大,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穿透木星的地步,科学家观测也只是观测到21块彗星碎片在相距较近的地方依次撞击木星,并沉入木星内部不见踪影。


来看世界呀


否,简单来说木星是一颗天文学上的气态行星,但它的组成不全是气态。

木星作为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一直以老大哥的身份保护着内太阳系的"和平稳定",其中的地球就是一颗被保护的岩质行星。


苏梅克事件是人类发明望远镜以来见证过的最剧烈的天体撞击事件,这也让我们看到木星的位置对于地球生命的存在,以及智慧的演化何等重要!

木星的体积比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体积只和还要大,约为地球的1300倍左右,但气态近乎中空的结构让它质量仅为地球的317倍。

这是一个虚胖子!那它有多"虚"呢?

木星的星体结构主要是外层厚厚的大气,大气成分主要还是氢和氦,它们的比例很是接近原始太阳系星云。木星的表面主要以液态氢和氦组成的河海,估计除了两极之外可能的固态氢氦,木星表面几乎都是液态。



在深入内部,木星巨大的压力使得氢氦的原子结构发生重组,成为一种被叫做金属氢的液态物质。


在往里就是木星的核心了,木核是一个"加强版的地球",主要是由硅酸盐构成的石质核,大约有2倍地球大,10倍地球质量。

木星除了拥有那吹了几百年的"大红斑"的神秘,还有它产出的热量相当于接受到的太阳能量,这巨大的辐射量让很多人都思考——木星会成为第二个太阳吗?

这答案在天文学家眼里是不言自明的,根据恒星热核反应理论,木星要成为"低配版"的恒星,起码还要75倍自身质量,这是多么大的差距啊!所以木星的命运永远只能是行星。

而关于它热量产出的异常,开尔文-亥姆霍兹机制能进行合理的解释,所以那些关于木星成为50亿年后接力太阳的传说永远只能是传说了。

欢迎留下你的金言,一起探讨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