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哈飛汽車以資抵債 昔日微客之王淪為代工廠

曾經的小車之王,有著35年汽車生產製造經驗的哈飛汽車即將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8月6日晚間,東安動力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與哈飛汽車簽署《抵債協議書》,哈飛汽車將以零部件及動能業務相關資產抵償對東安動力所欠部分貨款。一時間,這家曾一度被消費者所熟知的汽車品牌,再度引來輿論的關注。

哈飛汽車2001年銷量一度達到過12萬輛,這在當時已經是令很多自主品牌羨慕的表現。只是此後數年,哈飛汽車的情況每況愈下,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

今年4月,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機中心”)官網對外發布關於擬上報《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3批)》的通知中,哈飛汽車的名字亦出現其中。

一直以來,哈飛汽車留在公眾視野當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為長安汽車曾經兼併重組的對象存在。然而進入長安集團系統之後,哈飛汽車的命運並未得到改變。自去年賣掉整車生產資質之後,哈飛一度寄希望於新能源市場,結果事與願違,如今旗下零部件和動能業務相關資產抵償給自己的控股子公司。

有接近長安汽車的內部人士對此表示,哈飛汽車的資產處理符合相關程序,不會影響哈飛汽車目前的正常運轉。

終於走到以資抵債

許久未曾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哈飛汽車,又一次被動地成為了新聞事件的主角。

8月6日晚間,東安動力發佈公告稱,公司將與哈飛汽車簽署《抵債協議書》,哈飛汽車將以零部件及動能業務相關資產抵償對東安動力所欠部分貨款,資產價格經雙方協商確定為7113.31萬元。由於東安動力此前已將哈飛汽車欠款金額全額計提減值準備,本次抵債將增加公司2018年盈利7113.31萬元。

據悉,東安動力將把哈飛的零部件相關資質轉投入哈爾濱博通汽車部件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通公司”)旗下。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博通公司與哈飛汽車一樣為哈爾濱哈飛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汽集團”)旗下子公司。在7月31日,東安動力已經與哈汽集團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東安動力擬以8013.55萬元的價格收購哈汽集團持有的博通公司100%的股權。

此次東安動力要求的哈飛汽車資質,剛好符合此前博通公司所缺失的相關零配件資產,當上述抵賬協議履行之後,博通公司將實現資產完整性。

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據東安動力的一系列動作,其涉獵整車業務的苗頭已然明顯,而哈飛汽車想轉型新能源,同時又接連出售資質和資產,其翻身希望渺茫。

據悉,哈飛汽車多年來一直是東安動力的大客戶之一,雙方合作已有多年,哈飛汽車一直使用東安動力提供的發動機來博弈市場。

在2001年運營情況達至巔峰之後,哈飛汽車表現每況愈下。2008年,哈飛汽車的負債累計已高達9億多元,此時的哈飛汽車已經無力支付常年拖欠的貸款款項。

一直以來,整車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就存在先供貨後借款的情況,當主機廠遭遇銷量危機時,遭遇更大壓力的往往是零配件供應商,例如此前北京現代遭遇的供應商集團討要欠款事件等。儘管哈飛與東安動力多次協商,但是最終都由於哈飛汽車的負債問題,一直沒有全部解決。

自2008年底開始,雙方就曾約定自2009年起,哈飛汽車每年增加付款2億元,直至欠款降至正常水平。此後哈飛汽車持續下滑,到2012年,雙方又一次約定階梯式還款,自2013年起,哈飛汽車在日常零配件回款基礎上,還款6000萬元,第二年還款1.2億元,第三年還款1.8億元。最終,哈飛汽車依然拖欠東安動力2.6億元欠款。

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哈飛汽車與東安動力的情況普遍存在於各個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只是過去十餘年間是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漲潮時看不出誰在裸泳,但是哈飛的情況足以為其他企業敲響警鐘。

東安動力陷同樣困境

作為國內知名的微型車發動機供應商,同屬長安汽車集團旗下子公司的東安動力近幾年的發展也不如以往。

7月16日,東安動力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東安動力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8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減少 2400萬元-2800 萬元,同比減少 61%–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 2500–2900 萬元,同比減少66%–76%。

東安動力稱,本期業績預減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本部發動機產銷量同比下降約 28%, 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下降,本部利潤下降,以及參股公司產品銷量及收入下降,投資收益減少。

東安動力主要專注微型車動力研發和生產,而微車市場的萎縮早已顯現,哈飛汽車一度是東安動力最大的客戶,哈飛的衰落其實也影響著東安動力的業績。

有分析指出,東安動力遭遇的困境與哈飛汽車本質上類似,都是技術迭代出現斷層,當競爭對手推出新技術從而導致市場消費升級之時,還在使用老舊技術的企業難免出現滯銷的困境,這一情況在週期時間較長的整車行業尤為明顯。

以同屬長安集團旗下合資板塊的長安鈴木為例,一直在小型車領域發展的長安鈴木也曾有不俗的表現,一度領軍小型車市場,但是隨著消費升級等因素影響,長安鈴木的主力產品失去了核心競爭優勢,最終不得不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把重心轉移到家用車市場剛剛起步的印度。

欠款約定達十年之久才最終敲定,東安動力在馬拉松式的討薪道路上體現了一定的職業操守,但是雙方也一度鬧上法庭,2016年法院一審判決,要求哈飛汽車還款,但是哈飛汽車並無償還能力,最終結果難以執行。

有業內資深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達不同觀點,認為東安動力開始涉足整車企業或許為無奈之舉:“舉個不恰當例子,就像部分炒房客最後炒成房東,哈飛汽車欠款十年,早已沒有償還能力,長安集團如今又自顧不暇,對於東安動力而言,也就只能拿些資產抵債。”

東安動力方面也對此表示,以資抵債7113.31萬元後,哈飛汽車還欠款約1.9億元,哈飛汽車拿出的資產已經是雙方協商後,能拿出的最大資產,餘款如何結清尚不可知。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之前,哈飛汽車曾與金唐奕豐組建合資公司,金唐奕豐此前也作出承諾,會幫助哈飛汽車償還欠款。

作為控股股東的長安汽車集團,似乎對哈飛汽車遭遇的困境沒有太多辦法。雖然當年長安對於哈飛的重組只採取了裁員、停止新車研發、降低成本等手段,但最終結果只是利用到了哈飛的產能,並未真正意義上拯救哈飛汽車的整車業務。曾經的微客之王最終淪為長安乘用車和長安福特的代工廠,加上如今長安福特同樣陷入困境,哈飛代工的日子只會愈發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