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文 / 刘守华

2003年公布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中,有一项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图档”。“样式雷”是人们对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建筑世家的誉称。“样式雷图档”就是雷家数代人积累留存下来的、雷氏家族设计绘制的建筑图样及相关档案文献,形成于清乾隆——清宣统年间。 2007年,该文献又以“‘样式雷’建筑图档”为名,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对世界范围内具有世界意义文献的评选活动——世界记忆工程,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据统计,该文献共计2万余件,中国国家图书馆藏1.5万余件,是收藏数量最大、品种最全、内容最系统的机构,也是最早向社会揭示样式雷图档、提供各界研究和利用的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也有相当数量的收藏。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处也有少量收藏。

样式雷家族的跌宕起伏

祖籍江西的雷姓建筑世家,在中国建筑史上确实值得大书特书。自清康熙年间开始至清末的200年间,雷家共有7代11人为皇家建筑工程效力,主持了皇家各类的建筑工程,负责建筑设计和图样绘制。雷家留下的作品,仅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此外像圆明园、北海、中南海、清朝帝王数次南巡的行宫等,也都由雷氏家族负责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和烫样制作。这些辉煌的建筑作品至今仍被世人啧啧赞叹。一个家族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能够取得如此举世罕见的成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寻根溯源,雷家与皇家建筑发生关系,可以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明末清初,赋税沉重,战火频仍,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的雷家不得不暂居南京避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身怀高超木匠手艺的雷发达(1619—1693年)和雷发宣堂兄弟一起,结伴北上谋生,被招募参加清廷宫禁营建,与皇家建筑搭上了干系。不久,雷发达就因技艺超群,被康熙皇帝敕授为工部营造所长班。

但雷发达毕竟属于工匠之列,真正获得“实权”并赢得“样式雷”美誉的是雷发达的长子雷金玉。

雷金玉(1659—1729年)来京后一直随父学艺,他继承父业,在父亲去世后,也任工部营造所长班,并投充内务府包衣旗。但他的机遇比父亲好,康熙年间修建畅春园,内务府营造司从包衣旗抽调众多工匠参加这项皇苑建设,雷金玉很自然就被招进了建园工匠队,并承领楠木作工程。机会终于来了,在为畅春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施工中,雷金玉立了大功,受到皇帝召见、得到表彰奖励,“钦赐内务府七品官,并食七品俸”,从此雷家名声鹊起。后来在修建圆明园过程中,已年过六旬的雷金玉仍然受到皇帝赏识,充任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掌案一职,负责带领样式房工匠,设计和制作殿台楼阁和园庭的画样、烫样,指导施工。这是雷家第一个担任样式房掌案头目的人,所以准确地说,雷金玉应该是雷氏世家代代因承样式房一业的真正家祖。

雷家第三代登台颇具戏剧性。雷金玉在71岁时去世,他的几位妻子和儿子都随灵柩一起回到南京。只有最后一位妻子张夫人带着出生才几个月的儿子雷声澄(1729—1792)留在北京。这位有心计的妇人不希望丈夫刚刚开创的事业就这么夭折,她勇敢地抱着儿子到工部哭诉。工部被张夫人说服,终于同意雷声澄成年后,样式房掌案职位再由他担任。从此张夫人一心培养这个儿子,并且真的在儿子成年之后得到了雷家一度失去的样式房掌案职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雷家应该感谢这位张夫人,而雷家的后代也确实在同治四年(1865年)为她立了《雷金玉妻张氏碑志》,纪念她为雷家所做的贡献。雷声澄的生存年代正是“乾隆中叶土木繁兴之际”,但留下的档案中,并没有更多显示他重掌样式房后取得业绩的记录,他的贡献是培养了三位有成就的雷家接班人。

雷声澄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雷家玮(1758—1845年)、雷家玺(1764—1825年)、雷家瑞(1770—1830年)。三兄弟赶上了好时候,他们成年时正逢乾隆和嘉庆年间,是“工役繁兴之世”,这就为三兄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大修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兄弟通力合作,三园中的大部分景点都是他们经手设计和建造的。其中雷家玺表现尤为突出,他曾主持设计了乾隆八旬万寿庆典从圆明园到皇宫的沿路数百处景点,包括亭台殿阁、假山石洞、万寿经棚、宝塔牌楼、西洋楼房等。此外,雷家从这一代起,还开始承办皇家陵寝的工程设计,如为嘉庆皇帝设计昌陵。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样式雷第五代雷景修像

雷家的第五代传人是雷家玺的三儿子雷景修(1803-1866年),他从16岁开始,就随父亲在样式房学习祖传建筑艺术。但雷家玺是个有大局观的人,尽管儿子一直跟着他学手艺,却仍然有所担心,怕年轻的儿子会因为经验不足而使样式房的工作有所闪失。于是他留下遗言,将样式房掌案一职,交由伙伴郭九承担。雷景修也算是有抱负有志气的孩子,父亲去世时他才22岁,又苦心修炼了20多年,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郭九去世时,争回了样式房掌案一职。雷景修虽然技艺高超,但生不逢时,道光、咸丰年间国势衰微,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宫殿和园林建筑。雷景修的才华主要是在陵寝的设计中施展出来的,他曾主持设计了道光陵、慕陵、昌西陵、慕东陵、定陵等陵墓。其实,相比之下雷景修对家族、对后代的贡献要比他的建筑成就更大。“景修一生工作最勤,家中裒集图稿、熨样模型甚伙,筑室三楹为储存之所。经营生理,积赀数十万。并修谱录,茔舍规划井然,世守之工,家法不堕者,赖有此耳。”(朱启钤:《样式雷考》)也就是说,样式雷图档的收藏是从雷景修开始的,这批珍贵的档案文献能够存世并流传至今,雷景修功不可没。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样式雷第六代雷思起像

雷家传到第六代,掌门人又是老三,这就是雷景修的第三个儿子雷思起(1826—1876年)。他继承了父亲为皇家设计陵寝的技术,曾经承担过咸丰皇帝陵寝定陵的设计任务,并在这项工程中由于娴熟的技艺和勤勉的工作态度,立功受奖,“以监生赏盐大使衔”。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圆明园,雷思起和长子雷廷昌一起,因进呈园庭工程的图样和烫样,蒙皇帝召见五次。

雷思起在设计修建定东陵时,因劳累过度而去世,当时只有50岁。好在他的长子雷廷昌(1845—1907年)一直伴随他左右,早已熟练掌握了画样、烫样和其他建筑工艺,并且已经与父亲同为样式房掌案头目,所以马上就能接手父亲的工作,致使雷家的建筑根脉得以继续传下去。他先后设计了同治皇帝的惠陵、慈安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光绪皇帝的崇陵等晚清皇帝和后妃的陵寝。雷思起和雷廷昌父子时代是雷家最辉煌的时代,他们曾因功勋卓著,被朝廷赏为二品顶戴和三品顶戴,成为七代样式雷世家获得的最高品级。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瓦匠壮夫工底单

不幸的是,雷廷昌成为了样式雷的“绝唱”。这种结果并不完全是雷家后代的过错,而是大环境使然。随着清朝的灭亡,清廷的工部和样式房也从历史上消逝,而样式雷是专为清朝皇室服务的,这时候自然也没了饭碗。尽管雷家的后代仍然有从事建筑行业的,也曾试图承接皇室以外的项目,比如曾经为一些厂矿进行过设计。但当时西方列强已入侵华夏,他们带来了新的测绘和建筑技术,让样式雷传统的设计方法在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另外雷家后人中开始有人染上赌博、吸毒的坏习气,家族的败落自然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样式雷图档的形成累积

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建筑施工的?清代学者李斗曾在《工段营造录》一书中这样描述:“造屋者先平地盘,平地盘又先以画屋样,尺幅中画出阔狭浅深高低尺寸,搭签注明,谓之图说。又以纸裱使厚,按式做纸屋样,令工匠依格放线,谓之烫样。”那时造屋首先要进行测量,然后画图,再制作模型,并按照“图样”和“烫样”进行施工。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大清门至坤宁宫立样糙底局部

长期以来营造一直属于匠作之事,入不了古籍。史书中零星出现的,大多是皇室或官式建筑,民间营造只能落得湮没无闻的下场。所以古代建筑虽然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但要了解这些建筑的具体设计、施工细节却并不容易,从这一点看,样式雷图档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样式雷制作定东陵烫样

清朝的国家建筑工程,其实施过程大抵与李斗的描述相似,只是因为属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其中还有许多繁复的审批程序。一般是由管理工程项目的有关部门,如内务府、工部和钦派工程处等衙门,饬其所辖设计机构——样式房的专职工匠(被称为“样子匠”),现场勘测,绘制建筑设计图即“画样”,然后再制作建筑模型即“烫样”。汇报皇帝得到钦准后,总管太监便传旨内务府,“照烫样式样、尺寸添盖”。再由钦派工程处设置的算房进行估工算料,并进行核查,经皇帝钦准后到户部支取银两,招商承修。样式房其实就是宫廷里专门设立的皇家建筑事务所。在清朝统治的200多年里,雷氏家族曾经几度掌握这个机构。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宝相寺大塔

清朝统治者也和历代统治者一样,雅好园居,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园子里“避喧听政”,所以园林营造十分频繁。而有了这样的广阔舞台,雷氏家族就有了大展身手出人头地的空间。

雷家历代是为皇宫建筑“出样子的”,设计了诸多的建筑作品,自然会留下不少“图样”和“烫样”。此外由于是样式房的掌案,还有“上传下达”的任务,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机构堂官的“堂谕”,样式房都要随时记录,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档》和《堂谕档》。同时还有雷家根据职业需要每天记述的翔实的随工日记,业务往来信函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书信、看风水的资料等等。因此,样式雷图档的数量就非常可观。

当时这些档案资料都归样式房统一保存管理,存放资料的样房设在圆明园的东北角。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于样房位置比较偏僻,这些资料得以幸免于难。雷氏第五代传人雷景修担心再出意外,就秘密把这些图样、烫样运回了自己的宅院,并特意建了三间房子作为图档的“储存之所”。就这样,雷家这批珍贵的图档终于留存下来。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圆明园内文源阁图样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圆明园坦坦荡荡景群地盘画样

样式雷图档总量多达两三万件,这些档案资料显示了样式雷家族在皇家工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图档的数量巨大,但由于雷家每一代都要分家,而分家就要分图样和烫样,所以这些图档后来多分散地保存在雷家各族人的手中。

样式雷图档的存世流传

民国初年,雷家后代尚认为祖辈留下来的这些图档有“居奇之余地”,于是就将其藏匿起来,有人想找却“无从纵迹”。又过去十几年,市面上开始零星出现样式雷图档和烫样,而且多是当年进呈的原件,包括圆明园、三海及近代陵寝的模型等,非常珍贵。这主要是衰败了的雷家后代拿出来换钱用以维持生计的。这个现象被当时的名流朱启钤先生注意到。朱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办人,年轻时就对建筑感兴趣,并认识一些宫中的工匠,对样式雷的建筑成就颇为了解。他看到一些日本人和中法大学的人也在收购这些图档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这些东西都是国宝,照这样卖下去,极有可能流散到国外或零星散佚。于是就给当时的文化基金会写报告,希望能够拨款将样式雷图档收购,保存在北平图书馆。“鄙意北平现有文化各机关,如图书馆博物院,若能及时收买,再由专门家加以整理,或择俾有系统之资料。零星散佚,消为乌有,岂不可惜。鄙人正在研究中国营造学社工作之际,故于雷氏家藏遗物,乐为考求。并期望于最短期间,使此项图型,得一妥善之安置。”

后来文化基金会“拨款五千元,全数购入”。虽然这次所购资料用10卡车拉走,包括“圆明园、三海及近代陵工之模型二十七箱”“各项工程图样数百种”,但距离“全数”还是有一定距离。不过这一次大宗购买终于使样式雷图档避免了在更大范围内“零星散佚”之祸。这批图档后来保存在北平图书馆。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样式雷《万寿山准底册》

此后,雷家的各支后代又陆续将自己所藏图档卖给了中法大学等单位和个人,而营造学社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散佚在市面上的样式雷图档的搜集。文革前夕,雷氏后人还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图档和雷氏先祖的画像等用一辆平板三轮送给了北京市文物部门。辗转至近,目前样式雷图档主要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国外一些个人收藏者手里也还有一些。

样式雷图档主要包括建筑制图、烫样及板片(建筑模型及组成构件)、文档(各种往来文移、簿册、信笺、私辑杂录、随工日记)等,专业性很强,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丰富翔实、最直观形象,而且大多还能够与遗存的建筑实物对应的珍贵史料,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传统建筑图学,传统建筑设计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建筑施工技术和工官制度,以及相关文物建筑保护和复原等多方面的研究,均具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样式雷图档的内容庞杂,还隐含了大量中国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为研究中国清代历史提供了珍贵文献。

皇家建筑档案:样式雷图档

裕陵地盘画样

由于样式雷图档数量巨大,所以对其整理和研究一直比较缓慢。最早对样式雷图档进行研究的应该是中国营造学社的先哲们。上世纪30年代,朱启钤创立营造学社之初,就将“访问大木匠师、各作名工及工部老吏、样房算房专家”作为学社的一项重要任务,宣导研究样式雷,并亲自完成了《样式雷考》一文,成为样式雷世家研究的开山之作。1932年学社文献部主任刘敦桢撰写的《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易县清西陵》等多篇学术论文,就是直接利用北平图书馆、中法大学所藏样式雷图档和故宫文献馆保存的内务府档案的成果。后来成为档案文献专家的单士元在学社期间,曾经协助刘敦桢收集了不少故宫文献馆的内务府档案,还参加了中法大学购藏样式雷图档移交故宫博物院的工作,1963年他撰写的《宫廷建筑巧匠——“样式雷”》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使样式雷图档研究进入更加深层次的领域。金勋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北平图书馆担任馆员,专门从事样式雷图档的编目和圆明园的研究工作,1933年他编辑的《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制圆明园及其他各处烫样目录》《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藏圆明园及内廷陵寝府第图籍总目》,为后人对样式雷图档展开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数量最多,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北平图书馆承接过来的,大多以“样式雷排架××包”冠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样式雷图档,大部分是中法大学解散后移交过来的,也有一些是故宫自行购入和收入者,这一部分档案一般以“故宫博物院藏样式房图文档案××号”来排列。这种排序方式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对样式雷图档,雷家历代并没有进行过系统整理,加上多次分家,打包出售,所以虽然数量巨大,但整体性和系统性也破坏严重,这样一包包搅成一团的图档,必然为后人的整理、研究埋下了隐患,所以尽管这批图档已经收进国家图书馆等单位70多年了,至今仍未得到彻底整理,排序也只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了。

1980年代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对样式雷图档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从1984年到1987年,天津大学的王其亨先生连续用了三年的时间,沉下心扎在国家图书馆样式雷图档的史料堆里,对一包包混乱的、有时内容与标签不完全一致的图档进行鉴定、编目,终于完成了20万字的样式雷关于陵寝部分图档目录的整理。自1982年以来,天津大学已将国家图书馆所藏最混乱的样式雷有关陵寝工程的图档5000余件清理完毕,并将初编目录输入电脑存档。他们又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合作,通过扫描、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样式雷图档按件分类系统整理,以彻底改变这一国宝几十年来混乱无序、难以利用的局面。2000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正式启动。2002年,样式雷图档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重点资助对象。

为使样式雷图档的历史文化价值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2004年8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此外,还邀请国内样式雷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开展系列讲座,与阳光卫视合作制作电视系列片《国宝背后的故事》,用2集制作“探访样式雷”,让尘封已久的建筑世家雷氏家族,重新进入公众视野。据了解,为了让这项世界记忆遗产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经多年筹备,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于2014年10月启动了样式雷图档的整理编辑工作,决定分期分批进行出版。2016年4月,《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初编》出版座谈会召开,该书推出的是圆明园卷的一部分,收入圆明园全图及正大光明、勤政亲贤、茹今涵古、坦坦荡荡等景区图档共534件。这些图档多为道光、咸丰、同治朝所绘,既有景点规划设计图、踏勘草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又有室内室外装修图。

据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廷档案中的有关样式雷图档也已在着手整理。显然,随着对样式雷图档研究的深入,人们将会越来越清晰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而通过解读彼时彼刻的设计语言,清朝皇宫建筑中的诸多谜团也将被一一揭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