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家宝藏 第二季》第一期?


如何评价《国家宝藏 第二季》第一期?



刚看完直播。

第一季《国家宝藏》里,故宫博物院特别挑选了《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石鼓三件文物,这三件文物,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里,都是极能体现大国风采的存在。如果按照同一个逻辑去挑选,第二季里,故宫博物院符合要求的国宝还有很多,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例如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例如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例如沈子蕃缂丝《梅鹊图》,例如展子虔的《游春图》,例如董源的《潇湘图》,例如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例如青玉云龙纹炉,例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例如太和殿里那把明代龙椅。

但故宫偏不,挑选了样式雷建筑烫样、《上阳台帖》和金瓯永固杯。

不是说这三件东西不好,只是这三件东西体现的恢弘感,比起第一季的三件,着实是弱了许多。

节目组别出心裁,借王菲之口,引导观众直面心中存有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你回到历史中去看,紫禁城,或者说所有年代里的帝王家,一直以来都在扮演两个很重要的角色。第一个角色是汇聚一个时代里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精致的文化,不仅作为展示者存在,还作为守护者、推行者存在。这个角色,第一季里的故宫博物院也是这么做的。第二个角色更重要,那就是力所能及的维护当下时代的江山稳固,用更符合当下语境的词来说,就是长治久安。

第二季的故宫博物院用了三件国宝,就是想讲这样一个事关长治久安的主题,那就是文化自信

中国早期的建筑以木构居多,比起建筑坚固久远,更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故而更新换代较快,早期许多特定时代的建筑特征和时代演变缺乏直观的实物展示和比较。而且,关于旧时建筑,中国官方样式档案留存也不多,更多的历史细节,都无迹可寻。这些原因,导致了中国建筑史在世界建筑史中,研究的深度上远远不及外国建筑。更有许多著名学者,都认为中国民间工匠不需要画图就能盖起各种各样的房子。而雷家积藏的设计烫样和相关档案,让后人有机会一窥中国传统营造工作的全貌,以及匠人的技法、才智与匠心。此外,中国历史上家财万贯的富足家庭,往往不出两三代,子孙不肖,慢慢衰败。而那些穷苦人家,子孙奋发图强,也不出三五代,渐渐兴旺起来。所以,像“样式雷”世家这样,能够在样式房掌案这一特殊职务上连续传承八代逾二百多年,这是绝无仅有的,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暗线里,样式雷建筑烫样这一节,借了一个颇让人愤慨的日本角色,强化过去文化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足以令人反思。

金瓯永固杯是清廷元旦开笔仪式的必用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其他几件是玉烛长调烛台、万年枝玉管笔),做工精巧,细节考究,不仅彰显出皇家尊贵奢华,还寓意了天下吉祥太平。每年元旦子时,乾隆皇帝会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开笔仪式,迎接新年到来。他会用代表政权稳固的金瓯永固杯装满屠苏酒,会点燃玉烛长调烛台上象征风调雨顺红红火火的蜡烛,会持万年枝玉管笔写下新年祝福的吉语,并翻阅历书,祈愿国泰民安。于清廷皇帝而言,这是传统,于我们当下普通百姓,这也不是十分遥远的生活场景。

暗线里,故宫的团队透过展示新年传统民俗中恢弘的一面、严谨的一面,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皇室与民间,更通过一场酝酿中的活动,告诉人们,传统文化是多样的,是可以重新进行精彩演绎的,是鲜活的,是活泼的。这是一种对未来文化长盛不竭的希冀。

《上阳台帖》是目前唯一可以确认的李白传世真迹,其存在固然弥足珍贵。但它之所以能够从《清明上河图》《潇湘图》《游春图》等一系列故宫精品书画图轴里脱颖而出,主要还是由于李白这个巨大的IP。暗线里,翟天临的李白,演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也是一种对于观众的暗示。而濮存昕的出现和演绎,更直截了当地触及当下留存在我们每个人血液里的某些深沉地、精致的、属于这片土地的东西,李白对于我们的文化构建,究竟有多重要,濮存昕和翟天临所吟唱的那首诗歌,已经说明了一切。而这一首诗,同样也是本集文化自信这一主题的最好的注脚。

如果没有李白,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但程度相当有限。

如果没有李白,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龄会是唐代绝句首席,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没有之一。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

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词都不存在。

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也都不见了踪迹。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不要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熟悉的神州大地也会模糊起来。我们不再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名气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风景也会失色几许。

如果没有李白,历朝历代的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没有“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未必会有“把酒问青天”;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的武侠江湖将会天缺一角《侠客行》。

千百年来,蜀人以李白为蜀产,陇西人以为陇西产,山东人以为山东产。

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后千百年,慕而争者无数。

是故,无处不是其生之地,无时不是其生之年,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

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

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

幸甚至哉,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

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你是谪仙人,

你是明月魂!

多年前于澳门求学时,当地有一名人,叫郑观应,就是写了《盛世危言》的那位。他说过一句话,很短,但我觉得至今依然很在理。

国之盛衰系乎人。

当下的中国,国力蒸蒸日上,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国际上话语权也越来越强,一切都很好。这个发展的节骨眼,除了需要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还需要每个人都要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什么,就是每一个国人,都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能发自内心的去坚信、去践行某一些自己认为正确的传统文化,然后自信、开放,包容。

长期的时局动荡与变革,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胡乱地野蛮地砸了一通。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量进入的外来文化,又让许多人对自己的原生文化妄自菲薄。种种因素,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当代国人的生活中长期失位。尽管这些年大国崛起,许多人又回过头来,念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来,也身体力行的去学习、去实践、去弘扬、去证明。就目前看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还有提升的空间。

过去,我们的祖先取得了非常了不得的成就,我们的先人亦对于自己的文化高度感到自豪(样式雷建筑烫样);当下,在我们的血液之中一直流淌着某些属于这片土地的东西,时代变了,我们也从没有忘记来处(上阳台帖);将来,我们还要把这片土地上辉煌而灿烂的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使之长盛不衰(金瓯永固杯)。

以上,就是本集故宫博物院想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事。

吾辈,有义务做得更好。

又及,本集的演绎里濮存昕和翟天临实在绝了。翟天临舞台演绎的那段,剧本、台词、舞美,一切都过于完美了。濮存昕真男神,潇洒大气,让人看到了阅历的积累和岁月的沉淀是多么重要。

王菲还是仙,整个人都散发着光芒,她淡雅大方的语气,用来解读不太为人所知的样式雷建筑烫样,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演戏还是有点难为她了,还欠点火候。王其亨老师和他的团队,也是不遑多让。王老师咆哮的几句话,着实触动了我的内心,几乎要逼出我的眼泪。

黎明气质还是好,他把一直以来豪放潇洒的乾隆帝,演出了另一番极认真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实在过于安静了,存在感反而大打折扣。其后,故宫团队做的这一波推广,也太吸粉了罢,真是所有文化从业者学习的榜样。

又又及,黎明和王菲都生于北京,翟天临在北影从本科一直混到了博士结束,对于他们而言,为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做这期节目,对于自己身上的某种情结,也是一种慰藉和交代吧。

又又又及,金瓯永固杯的小剧场又一次调侃了乾隆的隔代遗传,但他那花配花土掉渣的审美,的确也是没谁了。

又又又又及,关于金瓯永固杯,北京故宫藏的,是乾隆六十二年时嘉庆造的。台北故宫藏的那个,是乾隆五年造的。另外,伦敦华莱士博物馆还藏着一金一铜俩兄弟,也是乾隆五年造的。所以,这玩意儿,其实一共有四个。而关于李白,除了《上阳台帖》,被认为可能是李白真迹的,还有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观音之阁”匾额。其他与李白真迹有关的,还有曲阜孔庙里的《送贺八归越》墨迹刻石。

又又又又又及,关于样式雷,第八代雷献彩之后,样式雷就真的没落了,原因不是后继无人,而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江山易了主,样式房这一差事没有了。后来,样式雷的后人把大部分图纸和烫样都卖给了国家,但仍有一部分,文革的时候被偷偷烧掉了。想想,挺让人唏嘘的。

又又又又又又及,我是真想去故宫过大年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135658/answer/54875064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