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

这一位伟大的诗人

已经化成了一种基因

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新一期《国家宝藏》,濮存昕翟天临两位吟诵了《如果没有李白》,演绎得很棒。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如果没有李白》节选

李白如果不在了,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

没有了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

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

后世这一个个浪漫的文豪与词帝,几乎个个是读着李白长大的。没有了李白,他们能不能产生都将是一个问题。

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了一角。每个小朋友记忆深处、平均每人要听300遍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可能也将没有了。

它可是小朋友写作文的万金油典故。

李白,这一位伟大的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国家宝藏》里,有一幕,让人热泪盈眶。

当节目里问出:“千百年后,还有人记得壮志难酬的李太白吗”的时候,

满屏是这样的弹幕,直接泪目: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大丈夫当如是也。

李白留下的诗篇千百篇,但是书法真迹只有一个《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前世传奇--国家宝藏,这本草书,记录下李白、杜甫的相遇。此贴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收笔处一放开锋,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山谷题跋》)清安岐《墨缘汇观》、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有著录。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以行草书写:“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宋徽宗赵佶题跋

《上阳台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献给中央国务院。1958年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国家宝藏》之李白《上阳台帖》

公元744年,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在洛阳相遇,相传李白传世的唯一书法真迹——草书《上阳台帖》就作于这次中国文学史上诗仙与诗圣的伟大相遇。千百年后,那个壮志难酬的李太白是否还活在你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