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薨逝,享年六十四岁。唐德宗死后,继承他皇位的是皇长子李诵。因为父亲唐德宗在位时间较长,所以李诵前前后后做了二十六年的太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被册封时是十九岁,到了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即位时,顺宗已经四十四岁了,这在历朝历代即位的新君中也算得上一个特例了。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德宗时期,翰林待诏王伾善长书法,山阴人王叔文善长下棋,都在东宫出出进进,侍奉太子。王叔文早有大志,他自认为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经常趁机向太子讲说民间的疾苦。太子曾经与各位侍读以及王叔文等人谈论到宫市的事情,太子说:“寡人正准备就此事尽力向陛下进言。”大家都表示称赞,唯独王叔文不发一言。大家退去后,太子亲自将王叔文留下来,对他说:“刚才只有你不发一言,恐怕是有用意的吧!”王叔文说:“我承蒙太子的钟爱,只要发现问题,怎敢不告诉太子呢。太子的职份应当是省视进食、问候平安,最好不要谈外间的事情。陛下在位的时间长了,如果怀疑太子收揽人心,太子怎么为自己解释呢!”太子大惊,因而哭泣着说:“若不是先生这一席话,寡人无法知道这个道理。”自此之后,李诵就奉行王叔文所教导的韬光养晦之术,在东宫闭门休养,尽量不参与朝廷政事,以免授人把柄。也是因为这件事,李诵对王叔文愈发敬重,将他引为心腹,事无巨细都与他商议。为了报答太子对自己的信任,王叔文为其详细地分析了朝中的势力发展,并建议他即位之后对朝政做出一番新的改革。得到了太子的支持后,王叔文便开始了实际行动,确切地说是为太子网罗人才,为将来改革朝政做准备。王叔文暗中结交了大批在当时大有前途的人士,并经常对太子说:“某人可以担任宰相,某人可以担任将领,希望太子在将来起用他们。”王叔文暗中结交翰林学士韦执谊以及当时在朝中已有名声又希图快速晋升的朝廷官员陆淳、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约定为生死相托的朋友。另外,凌准、程异也与他们交游往来。有些藩镇暗中进献资财礼物,与他们相互结纳。不仅如此,他还有意结交了许多军事将领,希望这些人能在关键时刻力保太子。他们以“二王”(王叔文和王伾)为核心,经常在一起讨论时政,结成了生死之交,为了共同的政治理想而努力。在史书的记载中,李诵是个“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之人。他在当太子的时候爱好学习各种技能,对书法尤为钟爱,写得一手好字。每当唐德宗赐予臣下诗作时,几乎都是让太子执笔的。但李诵身体却没有他的精神那么好,在德宗末年,李诵得了中风,到了德宗病危的时候,诸位皇子都在父亲身边侍奉汤药,唯独太子李诵因为身体有病不能前来。而德宗在临死之前因为想见太子而不得见,涕咽久之。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皇帝去世时太子不在身边,所以朝中就皇位的继承人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引发了一场争执。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德宗驾崩,内廷的人匆匆忙忙地把翰林学士郑纲、卫次公等人叫到金銮殿,起草德宗的遗诏。有个宦官说:“内廷计议册立谁人还没有确定呢。”大家都不敢答话。卫次公赶忙说:“虽然太子身患疾病,但是身居嫡长的地位,为朝廷内外所归向。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也应该册立广陵王。否则,肯定要出大乱子。”郑纲等人也随声附和卫次公的意见,这才算议定下来。李诵此时虽然卧病在床,但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人们的情绪还在担忧疑虑,便身着紫衣,足穿麻鞋,勉强支撑着有病的身体,走出九仙门,召见各军使,才使人心略微安定了一些。正月二十四日,朝廷公布了立太子李诵为新君的遗诏。两天之后,李诵在太极殿即皇帝位,改元永贞,是为唐顺宗。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还是有很多将士怀疑即位的人到底是不是太子,等到他们亲眼目睹唐顺宗登上皇位时,才喜极而泣地说道:“那真是太子!”从这些卫士的表现也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李诵在当时还是颇得人心的,只是他因为自身的疾病,在即位的关键时刻没能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之中,从而才造成了恐慌,也给了宦官们一个可乘之机。好在顺宗终于继承了皇位,那么朝廷上下的疑虑就自然而然地消除了。当时,顺宗无法讲话,不能处理朝中事务,他所住的宫中,周围挂着帘幕,只有宦官李忠言、牛昭容在顺宗身边侍奉,朝中官员奏请什么事情,顺宗便在帘幕中认可他们的奏请。自从德宗病情垂危以来,王伾率先进入内廷,声称有诏传召王叔文,让他坐在翰林院中处理朝中事务。王伾将王叔文的意图带进内廷,告诉李忠言,便声称诏书颁发下来,外界起初没有人知道这一内情。但此时王叔文等人却要面对一个十分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他们因为资历不够,不能服众,王叔文和王伾只能担任翰林学士和翰林待诏的职位,此后顺宗任命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打算执掌国家大政,便首先延引韦执谊出任宰相,自己在内廷当权,与他相互呼应。除了“二王”和韦执谊外,东宫集团的其他成员如柳宗元、刘禹锡、吕温、陆质等人都得到了重用。在其后的时间内,这些大臣以“二王”为核心,颁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这段时间后来改元“永贞”,所以历史上便称其为“永贞革新”。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永贞革新”以贬黜道王李实为开端,包括了控制财政、抑制宦官、裁减藩镇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李实当时是京兆尹,他欺上瞒下,鱼肉百姓,顺宗颁诏历数他残忍暴虐、聚敛民财的罪行,将他贬为通州长史。长安街市中居民喜悦地呼喊着,都在袖中带着瓦砾,拦住道路,等侯李实到来,李实由小道走开,才得以逃脱。贬斥李实显示了朝廷一改旧弊的决心,自此之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顺宗拖着病体驾临丹凤门,大赦天下;对各种名目的租税拖欠,一律免除;在固定的贡品以外,停止所有的贡物进献。对贞元末年损害百姓利益的施政措施,如宫市雕、鹘、鹞、鹰、狗五坊小儿一类,全部罢除。在此之前,五坊小儿多是些无赖,他们尽做些暴虐豪横的事情,借以索取百姓的钱财物品。以至有人把罗网张设在人家门口,不许人们出入,或者把罗网张设在水井上面,使人们无法汲水,如果有人走近前来,五坊小儿便说:“你惊动了准备奉献朝廷的鸟雀!”便狠狠殴打来人,直至来人拿出钱财物品来才能离开。有些五坊小儿聚集在酒馆中吃吃喝喝,吃饱喝醉才离去,有些店主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向他们索取酒饭钱,往往被打骂一顿;有时他们还会留下袋蛇作为抵押品,还说:“这些蛇是用来捕捉鸟雀的,现在留交给你,你要妥善地饲养它们,别让它们挨俄受渴。”直到店主向他们苦苦哀求,才带着蛇走开。顺宗在东宫当太子时就知道这些弊病,当时不便在德宗面前言说,所以即位后率先禁止五坊为恶。此外,顺宗还免除盐铁使每月进献的月进钱。在此之前,盐铁使每月进献正税以外的杂税但正常的经费收入却越来越少。至此,便将月进钱免除了。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顺宗任命王叔文为度支副使和盐铁转运副使。在此之前,王叔文与他的同党谋议,将国家的赋税收入抓到手中,就能够用此来交结各方面当权人物,争取得到将士的拥护,以便巩固他们手中的权力。他又担心骤然担任握有重大财权的使职,人们不能心悦诚服,便借着杜佑平素有善于管理财物的名声,地位尊显而务求保全自己,又为人平易,可以控制,所以首先让杜佑在名义上主持财政,而任命自己为副职,以便专擅财政。当时朝中大臣对于这些依靠东宫上位的新贵并不待见,参与改革的官员名声并不好。有一天,各位宰相在中书省共同进餐。按照惯例,宰相正在进餐时,百官没有敢晋见宰相的。王叔文来到中书省,打算跟韦执谊商量事情,便让中书省值班官吏去通知韦执谊。中书省值班官吏将旧典告诉了王叔文,王叔文怒气冲冲地喝斥他。值班官吏害怕,便进入中书省向韦执谊禀报。韦执谊迟疑徘徊,面色羞红,但他还是起身出来迎接王叔文,到他办公的阁中交谈了好长时间。其他几位宰执如杜佑、高郢、郑瑜都放下筷子,等他回来,结果不久有人前来报告说:“王叔文要在这里吃饭,韦相公已经与他在阁中共同进餐了。”杜佑、高郢内心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但畏惧王叔文、韦执谊,便不敢开口发言,唯独郑瑜叹息着说:“我岂能再在这个位子上待下去!”于是从此不再前来办公。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控制了财政之后,要做的便是夺取宦官的兵权和抑制藩镇了,这也是所有改革措施中最为艰难的一步。至于到底如何进行,王叔文等人花费了很多心思,经过详细的讨论,终于达成了共识。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五月,朝廷封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希望借助范希朝的威望夺回宦官手中的兵权。除了任命范希朝外,王叔文等人还任命度支郎中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目的是进行对神策军的控制。唐朝的神策军虽是禁军,但却分别驻扎在禁中和京西北诸镇,而驻扎京西北的神策军的指挥部设在奉天。所以范希朝和韩泰接到诏令之后,便火速赶往奉天。没成想这个消息传到了宦官俱文珍等人的耳中,这些人感觉到大事不妙,马上下密令,命神策军的将士们不许听从范、韩二人的命令。等到范希朝和韩泰赶到奉天的时候,根本没有人前来拜见。至此,夺取宦官禁军兵权的计划无果而终。不仅夺取兵权没能成功,其后的裁抑藩镇也因为实施不利,同样宣告流产。顺宗的疾病许久不能痊愈,只好不时让人扶着他登上大殿,会见群臣,大臣们也只有从远处看一看,从没有亲自回答过顺宗的提问,朝廷内外的官员们都感到忧惧不安,希望及早册立太子。然而,王叔文、王伾等人知道如果顺宗失权,自己也不能继续改革,因此讨厌听到人们的这种议论。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都是前朝任用的旧臣,他们忌恨王叔文、李忠言等人,便要求顺宗传召翰林学士郑纲、卫次公、李程、王涯等人草拟册立太子的制书。郑纲在纸上写了“册立嫡长子”几个字上呈顺宗,顺宗点了点头,不久就册立李淳为太子,改名为李纯。册封太子的仪式上,官员们目睹太子仪表堂堂,退下来以后,纷纷互相庆贺,唯独王叔文脸上带着忧虑的神色,口中又不敢说什么,只是吟诵杜甫所作《诸葛亮祠堂》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已经预见到改革的失败了。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让唐朝政治更加黑暗

不久,王叔文因母亲去世而离开朝廷,回家守丧。改革派失去了领导人,越发势弱。但王叔文并非完全放弃了一切,按照他离开长安之前的约定,王伾在王叔文走后请求追回王叔文,并拜他为相。这一招“以退为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王叔文的离开是宦官们日夜盼望的,怎么会再将他召回呢?在王叔文之后,改革派的另一核心人物王伾,也因病辞去了官职。“二王”的退隐,等于宣布了革新的全面失败。不久,宦官们就逼迫势单力薄的顺宗退位,由太子李纯继承皇位,是为唐宪宗。新君登基后,革新派马上就遭受了大清洗,王叔文和王伾虽然已经辞官归家,但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惩处,二人都被贬黜,最后一个病死、一个被赐死。除了“二王”之外,革新派的八位核心成员也纷纷被贬到偏远的地区做司马,这八个人分别是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陈谏、韩泰、韩哗、凌准和程异,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这也象征着为时仅八个月的“永贞革新”彻底落下了帷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