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寶寶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奔跑的蝸牛syl


說起黃疸呢,這是一種出現在新生寶寶身上的疾病。一般在寶寶出生後的兩到三天內會開始出現,這種病的一些症狀為:寶寶的皮膚和鞏膜開始出現黃染現象。這是由於新生寶寶在出生的時候體內的大量紅細胞被破壞掉,這就導致了其體內產生了過多的膽紅素,大大超過了寶寶體內肝臟和腸道的代償能力,從而導致其體內的膽紅素增多進而引起寶寶出現黃染現象。

在正常的狀態下,人體血液裡面的紅細胞在衰老後,在血液中被正常代謝後就成為了非結合膽紅素,之後這種膽紅素會在肝臟繼續代謝,最終變成結合膽紅素,在膽囊中儲存或者被繼續排到腸道。在腸道中,膽紅素的一部分被重新吸收回血液進行利用,另一部分則被人體正常排出。這一個人體循環過程過程維持著人體血液中膽紅素的正常含量。如果其中的哪一個環節出現異常或者故障,那麼人體血液中的膽紅素受到刺激出現應激性反應,也就是升高。於是在我們的皮膚、黏膜等部位就會出現發黃,也就是所謂的黃疸。

至於為什麼新生兒黃疸高呢?醫學研究認為:在新生兒時期,由於母親胎內的缺氧環境致使寶寶體內紅細胞的數量相對較多。而在寶寶出生之後有了肺呼吸,導致了其體內血氧分壓升高,導致紅細胞被迅速破壞,進而導致產生較多的膽紅素。此外,新生兒時期寶寶的肝臟系統發育不完善,其酶的分泌不充分,因此並不能將體內的膽紅素從肝臟排出。

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醫聯媒體


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2、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黃疸?

大多數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但絕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黃疸(含母乳性黃疸),很多父母看到黃疸就膽戰心驚,卻不知道這是正常嬰兒的正常反應,並不是需要特別擔心的問題。黃疸的形成是因為新生兒有較多的紅血球數目,而且他們紅血球的壽命70-90天,又比成人的120天短,紅血球被破壞後經一連串反應後產生膽紅素,就會引起黃疸,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病理性的問題導致黃疸,比如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如何分辨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接著看下文。

3、膽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少量的存在體內反而對新生兒是有益的,所以黃疸數值只要不超過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別去治療。

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但介於12 mg/dl ~15 mg/dl的黃疸,孩子除了皮膚黃染外,但在食慾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影響的情況下,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會自動消除(也有一些孩子會持續更久),都不需要太過著急與治療。

4、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在國內很多醫生,會要求媽媽停餵母乳,但要強調的是除非血清膽紅素大於306μmol/L(18mg/dl),才需要暫時停喂,因為如果暫停哺乳48小時,膽紅素就能明顯下降達50%,所以停喂48小時後可以再繼續哺餵母乳,只要增加餵母乳次數及奶量,增加寶寶排便次數和量可降低黃疸。千萬不要因此而改喂配方奶。

在大陸一般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只需頻繁餵奶,能加速排便和代謝。但只要超過204μmol/L(12mg/dl)即建議照光治療,其實是不需要的再次提出新的觀念,若根據最新的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血清膽紅素大於255μmol/L(15.0mg/dl)時,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就是照藍光。

b. 茵梔黃

在國內醫生會建議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就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服用茵梔黃加速黃疸消退,但茵梔黃,除了說明可以降低谷丙轉氨酶外,並沒有確切可以降低膽紅素而達到退黃疸的作用,而且只要是正常生理性黃疸,增加餵食促進排便,寶寶膽紅素自然能消退。所以常有爸媽問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茵梔黃呢?在國際的新生兒科學領域裡,並沒有服用茵梔黃可以降黃疸的證據喔!另外對於G-6-P-D缺乏的寶寶(俗稱蠶豆症),若服用茵梔黃則會有溶血現象,更會讓黃疸加重,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治療黃疸用茵梔黃的不利影響漸漸得到大家的認知。

茵梔黃:寶寶吃了後果很嚴重,還有多少媽媽矇在鼓裡

6、新生兒黃疸回家該注意哪些呢?

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認為,把寶寶照日光燈或置於強烈太陽光下曝曬,可以讓黃疸消退,其實這樣做相當危險又無效的作法, 嬰兒可能會因強烈的光線傷及視力,也可能引起脫水休克。

在正常的日光燈下或於日光燈一般光線下觀察寶寶膚色比較準確,新生兒的黃疸大約是由臉部先開始,嚴重時膚色黃才會黃到身體與手腳。建議父母親用自己的手掌和寶寶的膚色相比,如果發現黃疸在身體軀幹部份時,可以再觀察;如果膝蓋以下的皮膚也出現黃疸時,則應帶寶寶返院檢查膽紅素的數值。

總結:

雖然新生兒黃疸是需要關注的,但可以毋須過度擔心和緊張,畢竟國內對於黃疸值的界定,治療標準仍是高於國際的,所以若您的寶寶測到的數值是高於國內標準204μmol/L(12mg/dl)時,此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心連心好月嫂


我是兒科醫生,每天都會接診黃疸的新生兒!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新生兒,由於毛細血管豐富,當血清膽紅素超過85umol/L,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


可是新生兒膽紅素代謝又有那些特點?

1.膽紅素生成的過多 具體的原因是①紅細胞數量多②紅細胞壽命短③其他組織來源的膽紅素增加

2.血漿蛋白連結膽紅素能力不足

3.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差

4.肝腸循環 特點在 新生兒腸道蠕動差,增加了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導致血中膽紅素增高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1.生理性黃疸 特點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黃疸,4-5田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多在生後3-5田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不超過3-4周。

2.病理性黃疸特點 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升高的比較快,黃疸的持續時間長,黃疸腿兒復現。

我們常見的新生兒黃疸的病因是比較多的,常常是多重病因同時存在。

1.膽紅素生成過多 紅細胞破壞增多及前邊提到的肝腸循環增加,使膽紅素生成過多,引起黃疸。

2.紅細胞增多症 常見於母-胎間輸血,臍帶結紮延遲。

3.同族免疫性溶血 常見於母嬰血型不和

4.感染導致的溶血

5.肝腸循環增加

6.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相關性黃疸

7.等等


治療: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光療 是降低血清膽紅素的簡單有效的方法。

我是兒科醫生張旋,善於解答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兒童餵養保健方面的問題。樂於和你互動交流!


兒科醫生張旋


大部分的新生兒出生之後都會出現黃疸的,大多數是生理性的。

生理性的黃疸一般在2~3天會出現皮膚黏膜、眼白髮黃,4~5天的時候最嚴重,可能會涉及四肢、軀幹也黃染,但是在一個星期之後差不多就會慢慢消退。除此之外,寶寶沒有其他的異常,精神好吃奶也好,排便也是正常的,那這種情況就是出現了生理性的黃疸。

據統計,有70%~80%的寶寶都會出現這種情況,黃疸持續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兩到三週,但是生理性的黃疸對寶寶的發育沒有其他不良的影響,也不必過於擔心和治療,會自行消退的。

如果是母乳性的黃疸,其他的情況正常,也不需要斷奶治療,正常就可以,會自行消退的。

如果是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並血液檢查的總膽紅素值偏高,言敗不的黃色逐漸的嚴重,則很有可能是溶血性的季斌過著是血液類型不匹配,就需要立即去醫院接受治療。

對於黃疸,要預防為主,對黃疸出現早的,膽紅素高的寶寶要積極的治療,疑有溶血性疾病的需要做好換血的準備。


劉明瀟


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黃疸?

剛出生的新生兒,由於血液中的膽紅素產生較多,而肝臟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不能被及時代謝出去,導致血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表現為額頭、胸部、四肢的皮膚以及白眼珠等部位發黃。新生兒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開始出現,7~10天到達最高峰,2周後自行消退。

黃疸的兩種類型

(1)生理性黃疸

黃疸顏色不深,並且寶寶的食慾很好,精神也不錯,沒有過多的吵鬧現象。這種情況你就不用太擔心,一般在7~10天的時候就會自然消退。

(2)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的時間過早,或者症狀過重、延續時間長,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是不是病理性的黃疸。病理性黃疸有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等等,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建議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應對黃疸有訣竅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一般都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你可以先從眼睛開始觀察。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新生兒身體的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皮膚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

如果發現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

如果寶寶的肝臟膽道發生問題時,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若是此時寶寶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

(4)多曬太陽

讓寶寶多曬太陽,也能起到退黃的效果。但要注意:避免讓陽光直曬到寶寶眼部,照射時間以上下午各半小時為宜,注意變換體位。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還可以關注一下【小評果快樂育兒】哦,我的育兒知識大部分都是從這裡學來的,做的非常用心。


辣眼睛的大腦斧


1.生理性黃疸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寶寶在母體時為滿足自身對氧氣的需求有許多不成熟的紅細胞。出生後,這些紅細胞會逐步破裂,大量膽紅素就被釋放到血液中去,結果使得血液中膽紅素含量遠高於正常值。而同時,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不那麼健全,不能代謝如此多的膽紅素,就造成了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表現為面部、脖子,甚至軀幹出現黃染現象,一般出生兩三天出現,生理性黃疸一般7到10左右就會自行消退,寶爸寶媽們不要過度緊張。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都屬於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

2、病理性黃疸發生的原因比較複雜,而且分為不同的種類,有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寶寶的黃疸表現的也比較嚴重,一般出生24小時就會出現。

我們作為父母也不必瞭解的太多,只需要注意觀察寶寶。如果寶寶出生黃疸後精神狀態一直不錯就不用太擔心,一般一週左右寶寶的黃疸就會消退。如果寶寶黃疸出現很早,黃染顏色比較重,而且寶寶有哭鬧不安的狀態,或者10天以上寶寶黃疸還沒消退這些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醫,讓醫生來診斷治療。

如果您贊成我的觀點,歡迎關注,轉發,我們一同探討育兒經。


全屋定製家居QD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新生兒黃疸,又稱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之一,一般情況下是因血液中膽紅素濃度過高所致。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在新生兒中黃疸的發生率會那麼高呢?這得從膽紅素代謝的三個階段說起。

首先是肝前階段,新生兒在子宮中處於低氧的環境,體內含有大量紅細胞來運輸氧氣,分娩後,由於大氣中氧氣濃度較高,新生兒體內過多的紅細胞會大量破裂,釋放出血紅蛋白,進而形成膽紅素,部分膽紅素被肝臟代謝,剩餘超出機體能力範圍的則有利在血液中,造成膽紅素濃度增加。

接著是肝臟階段,由於發育尚不完善,新生兒肝臟的功能還未完全形成,各種代謝膽紅素的酶活性較低,導致膽紅素在肝臟中的代謝受阻。

最後是肝後階段,一般情況下,膽紅素經肝臟代謝後會被排入腸道,由腸道中的微生物進一步代謝從而排除體外,而新生兒的腸道中微生物極少,膽紅素無法被分解,會繼續被腸道吸收而進入體內,使肝臟的代謝功能前功盡棄。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加重新生兒黃疸的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們包括:

飢餓:而導致血糖降低,使血紅素代謝的中間物質含量不足,可通過餵奶緩解;

缺氧:膽紅素的每一步代謝需氧供能,因此防止新生兒窒息非常關鍵;

脫水:可導致血容量降低,膽紅素濃度進一步增加;

酸中毒:會破壞各種酶的活性,阻礙血紅素代謝。

雖然新生兒黃疸發生普遍且不致命,但並不能排除高膽紅素對幼小機體的嚴重損害。目前有很多種方法來鑑別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其中最常用的是測定血清總膽紅素的水平。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弊端,首先,低於現行生理性黃疸的標準,也可能會發生膽紅素腦病,而高於此標準的也不一定會造成病理性損害。另外,由於新生兒的機體狀態處於一個高度變化的時期,不能用一個固定的臨界值來判斷新生兒黃疸的嚴重程度。

因此,是否實行干預措施,要從多方面因素進行考察,包括體檢、病程、病史等。儘量減少藥物或病理損傷對新生兒造成的不可逆性傷害。

一般來說,針對新生兒黃疸的干預措施,主要分為光照治療、藥物治療和換血治療等。其中光照治療最為常見。它是目前最為安全的方法,少見副作用,且對新生兒的傷害最少。主要是藍光照射,其次的是白光。藥物治療一般服用苯巴比妥、尼可剎米等酶誘導劑,增強新生兒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當存在新生兒溶血等疾病時,應儘早採取措施,例如換血等,減少併發症。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新生兒黃疸的發生率很高,專家認為,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多數情況下出生14日後便會消失,但如若出現時間過長或膽紅素含量過高,不應排除病理性黃疸的可能。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張涵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如果我們看到原先粉嫩白淨的小臉開始發黃,看上去像是得了什麼重病似的,不要慌,這多半是愛搗蛋的黃疸在搗蛋。

新生兒黃疸絕大多數都是生理性黃疸,主要因為出生後母乳餵養不及時或餵養不足,排便少,再加上新生寶寶本身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導致體內膽紅素積累,造成的皮膚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會在出生後5-7天開始逐漸消退,也有會持續2-3個月。只要黃疸不重,不需要治療,既不影響生長,也不影響疫苗接種。

絕大多數的黃疸,多餵母乳、適當吃點益生菌、多曬太陽會對退黃疸有所幫助。

個別寶寶超過2周臉還發黃,有的甚至全身發黃,這就比較嚴重了,需要帶寶寶趕緊就醫,可能需要化驗肝功能和進行藍光照射治療。

藍光照射可通過皮膚將引起黃疸的膽紅素結構變性,阻止膽紅素進入大腦,避免因高膽紅素可能造成腦損傷。

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不要隔著玻璃曬,這樣無法起到作用!給寶寶曬太陽時要儘可能的在不曬眼睛的前提下,漏出更多的皮膚。

歡迎討論 點贊 關注,不吃水果的同學

不吃水果的同學


寶寶發生黃疸主要有兩種原因:生理性的,與病理性的。

一、病理性黃疸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黃疸,可由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體、弓形蟲等;

非感染性黃疸有溶血性黃疸、膽道閉鎖和遺傳性疾病等。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

二、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

具體來說,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病理母乳性黃疸:

這種情況是因小兒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這時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從而抑制了寶寶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等情況,從而使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不過,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也沒有什麼不良的症狀。只要及時停止喂母奶,大約2、3天內黃疸減弱,6、7天內全部消失。

停母乳期間,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餵養。

2、寶寶生理性黃疸:

這種情況,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這時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等情況,使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

另一方面,是由於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從而造成在出現黃疸現象。

遇到這種情況,完全沒必擔憂。因為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寶寶的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所以不需治療。

3、感染性病理黃疸

發生這種情況,是由於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

據醫學分析,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

細菌感染黃疸的特點是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這時就要送醫院給寶寶治療。

其實,若是媽媽堅持產前保健、檢查,寶寶出現感染性黃疸的很少。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家長不要驚慌,可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發展速度作一個初步判斷,如果黃疸程度確實嚴重,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就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育兒教子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1、黃疸指的是由於血清中的膽紅素升高,導致的皮膚、黏膜、鞏膜發黃的情況。

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血液裡面的紅細胞衰老之後,在血液中就被代謝成為非結合膽紅素,然後在肝臟裡面繼續代謝,成為結合膽紅素,在膽囊中儲存或者被排到腸道里面,在腸道里面,有一部分又被吸收進血液,也有一部分隨大便排出,這整個過程維持著我們血液中膽紅素的正常含量。

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之後,血液中的膽紅素就會升高,在我們的皮膚、黏膜、眼白就會出現發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症狀之一。正常情況下,足月兒中約有 80% 可肉眼觀察到黃疸。新生兒由於其自身膽紅素代謝能力的不足,通常在生後 1~2 周內,血液中總是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膽紅素的蓄積;就新生兒而言,血中總膽紅素值 > 85μmol/L(5 mg/dl)時,我們就能夠用肉眼看到皮膚黃染(即黃疸)。

2、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生後 2~3 天開始出現,4~5 天達到高峰(經皮膽紅素值≤12.9 mg/dl),持續 7~10 天左右可消退;

病理性黃疸則可能出現更早(生後 24 小時內),更快(每天上升幅度超過 5 mg/dl),更高(一般>12.9 mg/dl),以及更加持久(黃疸持續時間往往超過 2~4 周,甚至長期不退)。

當然,以上的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也可能比正常足月兒來的更早、更高、更持久。

3、新生兒黃疸,該怎麼治?

目前比較公認的黃疸治療方法為:藍光治療和換血治療。

前者是指將新生兒置於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藍光治療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麼不良反應。

後者就是用合適的正常膽紅素水平的血液去置換新生兒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這種方法聽起來比較嚇人,操作起來也相對複雜,當然,不良反應也會比較多。作為專業兒科醫生,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採用換血治療的。

有時,通過加強餵養,促進寶寶大便排出,或者運用一些藥物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黃疸消退。此外,對於某些特定病因的黃疸,還會採用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等方法進行治療。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 App 科普文章:

朱佳駿《新生兒黃疸到底要不要緊?》

二喵居士《母乳會導致黃疸?要不要停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