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研究生導師怎麼選,是選年輕老師還是學術大牛?

有點意思喲


確實,研究生選擇一個好的導師非常非常重要,下面我就具體講一下該怎麼選。

首先說一點,我們選導師的第一點,不是要看他的專業能力、不是要看他是不是院長是不是大牛、不是要看他發了多少篇SCI,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這個老師的人品。很多同學可能會忽視這一點,而在我看來這一點確是非常重要的。舉兩個例子:

(1)真人真事,某某大學的導師出去請公司老闆吃飯,然後叫了幾個自己的研究生(女生)一起,其實就是去陪酒。讓自己的學生去陪酒,這種老師就算學術再厲害,但是人品就有問題嘛!

(2)前段時間西安交大那個博士生的事件,遇到這種導師,最後選擇了結束自己生命這條路(具體不知道和導師有多大聯繫,但是肯定和導師有關係)。

所以說,選導師,一定先要選人品好的,然後再去看他的學術能力,遇到一個真正對自己好的導師,真的是能受益匪淺,影響自己一身。



接下來再來分析一下,選年輕導師還是年紀大一些學術成果多一點的。

1.年輕一點的導師,這種導師一般自己剛畢業沒多久,所以非常有學術熱情,會真正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下功夫。所以,如果你作為他的學生,有4點好處:

(1)跟著他做,他會手把手教你,能在研究生幾年學到真正的東西;

(2)因為他也需要發高質量的論文來評職稱,所以你只需要給他打打下手,比如翻譯翻譯論文,他在發論文的時候就能掛上你的名字。我一個師弟,研一剛半年,就已經發了4篇SCI了,怎麼發的就不用我說了吧;

(3)能拿國獎的幾乎都是年輕老師帶的學生(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厲害啊),這是和第2點掛鉤的啊,因為論文發的多,自然而然就能拿獎學金了。

(4)他能真正對你上心,因為你可能是他帶的第一屆第二屆學生,如果你發不了論文、找不到好工作,那他以後還怎麼帶學生呢?



2.學術大牛,跟著這種導師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大概總結一下:

(1)實驗室師兄師姐比較多,實驗條件相對年輕老師要好一些,所以你在選方向的時候,能多一些路子;

(2)導師在學院有一定的地位,不管幹什麼都能方便一點。比如研一專業課考試,老師一看你導師是誰,分數就不會太低;

(3)如果以後準備讀博,導師會給你推薦;

(4)找工作的時候,導師也能給一些推薦;

(5)導師可能已經帶了幾十屆學生了,那麼你就有幾十上百個師兄師姐,比如你去一家公司的上司就正好是你師兄,那自然會照顧你了。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選導師也要結合一下自身情況,第一當然是想做的方向,再一個就是看自己的性格,比如說你是那種坐不住的,幹什麼事都沒有積極性的,需要有人催的,那我就建議你選擇一個年輕老師,因為他能管著你;如果你自學能力比較強,那可以選擇一個大牛,因為他可能給了你一個方向之後就不管了,可能一個月都見不著他一次。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可以評論、點贊、關注,有任何問題也可以留言,謝謝!


雲海說科技


首先這個問題就有漏洞,年輕導師和學術大牛並不衝突,感覺就在這短短的5年時間內,能明顯的發現,不少年輕導師已然或正在成長為學術大牛了,年輕有為,銳不可當,尤其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文科一類的話學術大牛通常和年齡掛鉤,必需要有一定的閱歷才能成長為大牛。現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研究生錄取階段,選導師確實是最廣大學子的困惑。基本上這是個雙向選擇,跟找對象異曲同工,不過導師還是這兩者關係中起主導作用的強勢一方。

首先,在錄取前,假設底線是成功錄取為研究生,你得看看自己的本錢有多少。首當其衝的是考分和專業排名夠不夠高、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加分項目證明你的科研潛力以及綜合素質等(國家級比賽、其它代表性經歷或成果),還有你的母校背景水平能否給你加上分(專業全國知名最好,參見學科評估表)。這三項滿足至少滿足一項再仔細討論主動選導師的問題。一項都達不到的話,要麼錄取不上,要麼哪個願意要你就選哪個吧!


回過頭來,假設你的選擇餘地很大,那恭喜了,得拷問你自己讀研究生的目的是什麼了,還是按你潛意思的暗示來吧(年輕導師是學術新人,學術大牛是上了年紀的學者),不過決定前,首要任務暗中查探心儀導師的人品和性格(方法網上一籮筐可供參考)重要的事說3便,導師人品最重要!人品最重要!人品最重要!

一個人品不好的導師真的會顛覆你的三觀,你也不想和自己三觀不合的愛人過一輩子吧,總會爆發衝突的。我很幸運,碰了個超正直、嚴謹、愛科研、思維天馬行空、還愛寫詩的博導!

有責任,能指導才是真的好

年輕導師的優勢:年輕的導師在搞笑通常被稱為青椒,壓力比較大,能運轉的資源比較有限,作為學術新人需要作出成績在單位立下腳跟,因此對你的指導會多很多。通常會天天追著你要結果,天天PUSH你,你的耐力若不強不堅韌,也可能會受不了頂不住,甚至討厭他。好處是他們通常思維比較活躍,腦子裡的知識更新換代過的,熱衷追蹤比較前沿的方向,相對老教授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他的push下,你有可能早早的就能發表科研論文,對你和他都是好事。

學術大牛的優勢:聲名在外,擁有的學術資源超級多。並且,你畢業後頂著名師高徒的帽子臉上有光不說,還會享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你的同門遍地都是,很多都走上領導崗位,不得不承認人多好辦事。因為名氣,你做的研究投稿會方便很多,期刊(頂尖期刊除外)不會隨便輕視,發表的可能性大了很多。不足在於:老教授們的思維可能比較僵化,更常見的情況是,你頂這個大牛門人的名頭,始終沒有接受過他的指導,指導你的一直是他旗下的青年老師,又回到了你提問的起點了。

絕對不找只把你當勞動力的導師

兩個群體的優劣寫1萬字都分析不完,爭取找個人品好,有還不錯的科研能力(搜索發表的論文層次以及頻率,可以簡單判斷的)的教授就行了。人品好,你的天都是藍的。


越努力,越幸運!

大山博士是一位熱衷解學業困惑,同時致力痴呆研究的交叉學科好青年。家長或學生們若有教育問題、老年痴呆護理等,請加關注隨時與我交流。望不吝賜贊,歡迎評論並發表不同聲音!


大山博士


在導師人品好的大前提下,要選適合自己的,給自己定位是什麼?

1.如何知道導師人品

加考研群或者專業群,多問學長學姐,最好是那個導師已經或者快要畢業的學長學姐。問上一屆的沒啥用。

2.給自己的定位

研究生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的:

(1)打算直博或讀博,真心愛科研,科研能力十分突出(就是論文寫的好,從你本科論文水平就能看出來)。

這種學生適合大牛級人物,比如院長,院士,博導這個檔次的。如果你表現一般,導師只會對你嚴加管理,但是你卻學不到什麼真東西。因為這種大牛級人物手下研究生很多,項目有限。如果你做不到這個項目的半個負責人是學不到什麼東西的。如果你能在眾多研究生裡脫穎而出,讓導師對你青睞有加,那麼導師的人際資源將是你人生中最大的助力。不過表現一般的話,導師處於負責的態度,會對你管一管,但是不會把精力放在幫助你的。

(2)不打算讀研,並且想要鍛鍊實際的做項目的能力(可能專業性偏弱,但是適用性廣)

選擇那種掛名的導師,也就是說導師不管你,這種導師一般都是普通的老教授,能帶的學生很多,但是項目很少。你可以出去到公司裡實習,到的公司的儘量是以你學校的畢業生水平很難進去的那種公司(一般學校跟一些公司會有合作,這些公司會很樂於接收廉價的的在讀研究生)。相當於你在A這個檔次的公司實習兩年,然後研究生畢業後去B檔次的公司工作,這樣你會在很多方面眼界更高一籌。

(3)以導師方向為突破口,就業也是相關方向的。

比如你喜歡搞電池的,而且現在也是熱門方向,那麼選擇導師也要儘量是搞電池的。現在很多企業很注重你的研究生期間的研究方向,所以選擇導師要看導師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如果想要增強專業性,最好選擇年輕的,有國外留學精力,近幾年發過高質量文章的老師(這些文章儘量的老師親自寫的,很多年齡偏大的導師的文章都是博士寫的,導師把把關的那種)。這種老師處於年輕力壯,精力旺盛,在專業上造詣很深,你跟著他學習能學到非常多的知識。


邊走邊看的羊叔


選擇導師很重要,就像你現在愛人一樣心細,仔細。再小心都不為過,千萬別被坑了,你才能體會到導師的重要性。我認為年齡和學術大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能在畢業的時候得到什麼,在上學的時候付出什麼。

選擇導師,你可以從為人處事和學術能力方面進行打聽和考究。這兩方面沒問題,基本上就很OK了。老闆(我們一般都這麼稱呼)大不大方,其實無所謂,你也不是為了他每個月給的千了八百的錢讀研的。

為人處事也就是老闆品行,我覺著必須是放在首位考慮的,因為這個三年的相處完全不同於本科高中初中的關係。如果你和老闆關係不好,你會痛不欲生。相對於毀人的程度來說,品行惡劣的老闆遠遠比學術上碌碌無為的老闆要觸目驚心的多。

品性的另一塊脾氣性格方面,他比你談戀愛還要命,談戀愛你還能吵架,你和老闆敢吵架嗎?和諧才是王道,所以脾氣和藹的,會讓你這三年很舒服。

學術能力,這個也是要著重考慮的,前者能讓你三年過的多少舒服點,可是別忘初心,考研是幹什麼,不是為了在舒服三年。老闆的學術能力決定了你以後能走多遠,一個很牛的導師都能算是你以後走向社會的後臺。兩個方向,要是單純想在學術上有所提升,那就選擇一些學術大腕,要是注重基礎能力,那就選擇一些項目多的老師,實踐出真知。


一個老師的學術水平主要在一下幾個方面體現,一是級別,看是否為院士、長江學者、青年千人、傑青、優青;二是科研獎勵,看是否有國家級,省部級;三看承接項目,是否主持過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863項目、科技部專項等;四看文章,是否有高水平文章,不同學科評價體系不一樣,有的看SCI,偏重期刊,有的偏重會議。


安全畢業後,才是你走向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的時候。



請叫我小仙


1.首先年輕導師和學術大牛這二者並不衝突。

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能力絕不會被年齡所限制,許多年紀輕輕的學者已經成為相關領域的學術大牛,我舉個例子:劉明偵,1990年5月生,重慶人,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入選第十二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專家。

顏寧,女,1977年11月出生於山東萊蕪,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2017年8月,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二輪候選人。2017年12月15日,榮獲影響中國2017年度科技人物。

其它的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

2.導師很重要,到底該如何選擇。

研究生時選擇的導師至關重要,它將直接影響你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跟對了導師,前途一片光明,選錯了導師只能淪為苦力。建議你選導師前儘量和往屆學長學姐提前溝通一下,或者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導師的情況,現在互聯網這麼發達,能瞭解到的渠道非常多,群聊,貼吧,論壇等等,但是一定要保持理性,畢竟是從別人口中得到的信息。

3.以上就是本人的觀點和建議,祝你學業有成,考研順利,選擇到一個好導師!


小賽


這個問題特別好。我說說我的觀點吧。

跟老師學習,首先要選擇“關心學生、人品端正、師德好”的老師。這個是基礎的要求。

研究生是搞“研究”的,那一定要跟“研究能力強、學術水平高”的老師!

有這麼幾類老師:

(1)老教授,巔峰期已過

這樣的老教授,曾經處於學術巔峰,但是目前不是了,他們在學界有很高的學術威望,但是卻不再戰鬥在第一線了。但卻有豐富的指導研究生經驗。即使自己無法緊跟前沿,但能夠引導學生追前沿。

(2)年輕老師,有一定的研究視野,但還未成為大牛

這樣的年輕老師,衝勁比較足,但還處於研究的摸索期,帶學生方面也很欠缺。

(3)中青年老師,精力旺盛,處於高峰期

有些學科,有些年輕的博士,師從業界大牛,所研究的就是學術前沿,儘管學術威望不高,但確實最具備實力的。

對於這三類老師:

如果是我,會最先選(3),然後選(1),然後選(2)。

不過,和導師一起研究,就如伯樂和馬,也講緣分。無論跟隨哪個老師繼續學習,都要尊重老師,幫助老師,和老師認真學習。老師有知遇之恩,學生要尊師重道。


五角星


凌晨一點二十還在手機打字答題,可以的話,閱讀的朋友給個關注和贊。

研究生導師選擇什麼老師,這個問題答案隨心,沒有標準答案,我會結合自己碩士博士期間的一些見聞和自己的參與,給你分享下里面的一些體會,幫助你自己做好選擇。

根據我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建議你選擇一些年輕小牛,有潛力在起步等待起飛的那種。


年輕老師

導師的選擇選擇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就和戀愛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遇到對的人。

你選擇導師,可以把它看作在談戀愛。年輕老師,剛剛科研起步,或者還沒起步,就和剛剛工作的小夥子一樣,家境一般,工資收入一般,你是一個姑娘,你願意選擇他做男朋友嗎?

年輕老師的優點

  1. 課題組短小精幹,導師有時間和能力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科研生活等情況。課題組學生之間相處融洽,不會有太多的互相拆臺,彼此內鬥的情況。如果,你多問問一些大課題的師兄,你就會知道大課題內小老師之間的競爭,不同小老師下面學生之間的競爭,大牛(課題組負責人)的學生和小老師學生之間的競爭...這些競爭的界限很容易從良性轉變成惡性。你可以將它看作一個古裝劇中的後宮爭鬥,大牛的學生只是意味著你出身好,和皇太后的侄女一樣,但是還有許多其他學生,和妃嬪一樣,而誰能做皇后就是你們之間競爭的原因。和宮鬥一樣,不管你願不願意,你作為大牛的學生,都會被脅迫進這個漩渦。
  2. 導師年輕,學術剛起步,事情都會親力親為,你有更多的機會鍛鍊和學習。比如,我的導師在起步的時候,就是這樣,學術會議帶我參加,申請材料喊我幫忙協助,企業談合作我陪同。有人會說,這不是打雜嗎?只有你讀研後,你才會知道,研究生不是單純的做幾個實驗,寫幾個文章,你要學會如何與人打交道,學會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溝通協調人或者事情。因為,你工作後這樣的事情,領導只會說一句,什麼時候給我結果,不會有人告訴你如何做,怎麼做,做的好不好,怎麼改...只有年輕的老師才有時間和耐心指點你。學術大牛,需要參加許多學術會和評審會等,還要面對大量的老師學生事務,根本沒有辦法照顧到你。我在中科院跟著大牛的同學,一年只見過自己的導師三次,其他時間不在國外,就在開會。帶他的還是課題組的年輕老師。

我們在肯定年輕老師的同時,也不能否認學術大牛的優點,比如推免博士,出國,工作推薦等方面,大牛的人脈很重要和關鍵,前提是你得到他的肯定,願意幫你。大牛的課題組一般經費充裕,日常實驗開支,出差報銷,月補助都可能比年輕老師好滿多。

寄語

導師的選擇,你需要看你自己今後的規劃,如果不從事科研工作,畢業後去企業,在年輕老師這裡多練多學,挺好的。如果繼續讀博,年輕老師起步的,大牛都可以,掛名大牛跟著年輕老師也可以。有機會的話,多問問自己將來想做什麼,你導師的選擇也許心中就有了答案。


帥小西De


對這個問題比較關注的應該是馬上要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同學了。作為曾經的碩士研究生(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和現在的研究生導師,有點這方面的經驗,在這裡與各位分享一下。

一、什麼樣的人能成為研究生導師?

想成為研究生導師是有一定門檻的:研究生(碩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應該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有培養本科生的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本科生),能堅持正常工作(身體健康)並擔負實際指導碩士生的責任。如果有協助本人指導碩士生的學術隊伍則更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課程。

二、研究生導師的職責是什麼?

導師是研究生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在學習、研究和思想方面的首要責任人,因此,教書和育人是導師的兩大基本職責。導師不僅要指導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科研實踐方面取得進步,還要在這個過程中瞭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狀況,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培養研究生良好的學風,嚴格要求學生遵守學術道德規範。

導師在學術研究方面應有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有認真負責的品質,在日常的交流和接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二、研究生導師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1、指導研究生開展學術研究或科研實踐 

學術研究和科研實踐是研究生在讀期間必須要進行的主要訓練內容,其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學術能力。一般來說,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包括:學術檢索能力(在海量數據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學術研究能力(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學術創新能力(為解決問題提出創新性方法),學術實踐能力(對提出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性方法進行驗證),學術交流能力(對研究成果進行總結並與同行分享和交流)。因此,導師需要利用其多年的經驗和掌握的資源,指導研究生從檢索和閱讀文獻(外文文獻和中文文獻)開始,瞭解某一領域的研究歷史和現狀,梳理該領域目前的研發熱點,確定擬開展研究的具體方向,直到落實學位論文的題目並開展研究。在這個過程中,研究生是開展研究並使其推進前行的主力,而導師需要在研究生在上述過程中遇到問題和困難而產生疑惑時及時出現,為其指點迷津。  

2、指導研究生撰寫學位(畢業)論文

撰寫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具有決定性意義。學位論文不僅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項任務,同時也是最難攻克的一道難關。一般來說,學位論文從一開始的準備開題到最後通過畢業答辯,一般要歷時一年半甚至兩年,其間需要經歷前面所說的學術能力培養的各種階段(比如要閱讀大量的參考文獻,需要確定解決研究問題的具體方案,需要提出並驗證創新性方法,需要完成三到五萬字的學位論文寫作等)。這項艱鉅的工作當然主要靠研究生本人完成,但導師適時的點撥和啟發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在一些關鍵的時刻茅塞頓開、增加信心並少走彎路。  

3、為研究生提供各種機會與平臺

導師不只是一個指引學習和研究的象徵符號,也是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個性化的人,許多導師思想精妙、行為高遠、個性鮮明、感情真摯,很可能就是難覓的為人治學楷模。他們會想盡辦法為學生創造或者提供各種各樣發展和提高的機會(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應聘學校的助管助教崗位,組織並親自參與各種有趣的文體活動)。與這樣的導師相處三年並一起共事,將使自己的各種能力(除學術能力之外,還有溝通、組織、協調和應對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同時還有機會認識和了解各相關領域的高人,說不準也會因此遇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真可謂受益終生。

4、為研究生提供職業生涯的指導

研究生畢業後最終也會面臨就業和職業選擇的問題。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畢業生眼高手低等系列問題,使得研究生就業形勢堪憂。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導師在研究生職業發展方面給予指導是十分必要的。導師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踏實好學的學習品質、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成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擺正自己的位置,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瞭解社會發展動態,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導師在專業領域研究時間較長、學術研究的深度廣度都達到了一定層次,有能力也有職責為研究生的就業提供指導,同時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人脈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如何選擇導師?

選擇導師是每個研究生同學都必須面對和落實的問題,這裡從同學和導師兩個角度來談談。

1、選擇導師之前應該做什麼準備?

在選擇導師之前,同學首先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充分的認識和定位:即大致確定自己想要從事的研究方向,總結梳理一下自己擅長的東西都有那些,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拿得出的成績(本科階段的學習成績)或者成果(參加各類學術創新或者創業大賽獲獎)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自己將來要向哪個領域去發展(比如碩士畢業後準備去考博士研究生,進入企業從事技術開發,進入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進入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等),這些都是選擇導師之前要思考和準備的內容。

這些內容一方面是給自己確定一個大致的研究生期間的學習發展規劃,另一方面也是為你心儀的導師提供足夠的信息幫助他最終決策時有據可依。

2、要了解導師需要什麼樣的學生

一般來說,導師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如下素質: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經常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身體是一切學習生活和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未來人生規劃能否順利執行的重要先決條件。健康的心理讓學生能夠快速適應並緩解各種環境變化和困難與挫折給人帶來的壓力),有清醒的個人認知(對自己的能力、特點、擁有的資源和可能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準確的把握和了解,並能夠根據這些信息在導師的指導下對未來的人生設定合理的規劃),有較強的學術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學術研究能力,學術創新能力,學術實踐能力等)。當然完全具備上述能力的人鳳毛麟角,如果在某方面尚有不足,至少也要讓導師瞭解或者感受到你在這方面具有足夠的潛力和能力以及強烈的願望。

還要了解導師對學生的期望:導師招收研究生的目的,除了需要完成自身承擔的培養高層次人才的職責外,其實希望研究生做的是:在獨立完成自己學位論文研究工作的同時,還能夠成為導師在科研和教學過程中的得力助手,幫助導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在自己學位論文相關的科學研究領域做出優秀的學術成果,協助導師申請和完成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同時把研究的成果進行總結後發表一些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從而對提升導師所在研究方向的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3、如何選擇合適的研究生導師?

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對導師的需求和期望有了客觀的認識和了解,接下來就可以收集整理意向中導師的信息並適時做出決策了。

研究生導師也會有很多類型,有剛入職一兩年的年輕老師,也有在某一方面有深厚造詣的所謂學術大牛或大咖,選擇什麼類型的導師經常會讓同學們困惑,當然也包括當時念研究生的我。同樣的,在確定你的選擇之前,要分析一下不同的選擇有什麼優劣:

年輕的導師

一般來說,年輕的剛入職研究生導師從事學術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對於他們來說,能被幾個素質不錯的研究生選擇當導師常常是莫大的驚喜。因此年輕的導師會非常認真負責地對待這些同學,由於彼此年齡的差距不是很大,很容易與研究生興趣相投併成為朋友甚至打成一片。在指導學術研究和撰寫學術論文過程中一般都能親力親為,傾情付出,這對研究生來講是非常難得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年輕的導師由於進入學術研究的圈子不久,還沒有足夠高的學術聲譽,其擁有的學術資源(人力和環境)和平臺資源也不會很高很多。因此,除非與其他的大牛一起合作,否則研究生很少有參與高水平或者高投入的大項目研究的機會(有一些年輕導師會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的青年基金項目已經非常難得),與高水平同行的接觸和交流也會受到限制。這是選擇年輕導師的不利一面。

學術大牛

對於所謂的學術大牛來說,多年的科研與學術研究經歷使其積累了豐厚的學術資源和人力資源,他們手中掌握了很多高、大、上科研平臺的控制權,也會對很多科研項目的申報和批准有很多的話語權,因此會受到很多研究生同學的青睞甚至追捧,這很正常。在這些大牛名下的學生從開題到研究再到畢業答辯一般會比較順利,也會有很多參加國際會議、出國訪學和參加大型科研項目的機會。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牛們身居學術要職,事務性工作和管理工作繁忙,使得他們參與一線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每學期見面的時間可能需以小時計),實際上他們名下的學社工大多數都是由下面的年輕人(其實大多是年輕的導師,也有一部分是中高年級的博士研究生)來負責具體指導。由於不是自己的學生,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是學生(博士研究生),每個人的責任心也有所不同,導致研究生在學期間接受的指導並不充分。

針對上述分析,研究生同學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了:

如果研究生自己有較強的學術能力(在本科階段就參與過科學研究或者學術性競賽),初步具備獨立承擔一項比較複雜的科學研究任務或其它類似工作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用創新性的方法或手段對疑難問題或者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建議你可以選擇學術大牛作為導師,以充分利用導師的各種資源和發揮自己的能力,合作創造出更多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競爭激烈,你需要把自己的成果和能力用合適恰當的方式展示給導師。

如果研究生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沒有突出之處,也沒有明顯的短板,願意並準備好在讀研究生期間通過努力在學術能力和科研實踐方面改進和提高自己的同學,建議可以聯繫有幾屆研究生完整指導經歷的年輕老師,在選擇的時候重點關注或優先選擇那些在你感興趣的領域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或者青年基金項目)的老師。有高水平項目的支持證明老師的學術水平和地位在國內應屬前列,如果導師為人熱忱、積極樂觀、認真向上,建議你一定要抓住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研究生導師是互選和雙向選擇的過程。最好的結局就是彼此雙方互相欣賞,樂於合作,退其次也需要彼此之間的認可(品質、性格和學術能力等方面)。對於與自己性格有明顯差異,待人處事方式明顯不同的導師,儘管在學術方面有較高的建樹,也不建議輕易選擇。反過來,導師對於個性很強(很難合作)、負能量較多、品質上有瑕疵的學生也會敬而遠之。

綜上,每個導師都希望找到心中優秀的學生,在二—三年的時光中與他一起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相伴而行、共同提升,並且在學生畢業後還依然能夠成為一生的朋友和學術夥伴。找導師的同學們一定要體會諸位導師的內心想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導師。

考研季正熱火朝天,祝所有考研的同學和將來要考研的同學都能夠心想事成,找到合適的導師,與他(她)一起,在人生的這一段特殊的旅程中,攜手前行,共同努力,做出優秀的成果,不負彼此的期望。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評論、交流和轉發。


求真影像


綜合考慮,我給出的建議是,想要讀博走科研路選大牛,無心科研選青年老師


首先為什麼走科研這條路要選大牛。許多人會反駁說,青年老師對於志在科研的學生更有幫助。的確,青年教師在學術上的熱情事實上要比許多老教授高,出於對職稱,項目申請的渴望,他們都幹勁十足,不僅親自指導學生,還往往親力親為與學生一起做實驗。更有甚者,全程指揮,就連最後的論文都親自操刀,跟著這些老師幹,你的碩士生涯必定高產,論文數量相當可觀。相反這些東西在老教授那都不存在,許多事都要你自己去做,但即使這樣我還是力主想走科研道路的學生選擇大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人脈!要知道在你申請博士以及日後去高校找工作,他們簡單的推薦就會讓你領先競爭者好幾個身位。而且中國學術圈最看中出身,你如果能和大牛建立起師生關係,那將會讓你受益終身!

再來說說不想搞科研而是直接就業該如何選擇。首先你要了解就業時hr主要看中你什麼,是你的科研能力嗎?肯定不是,要知道碩士就業到最後能完完全全和課題相匹配的寥寥無幾,因此他們更看重你的學校層次以及你在碩士期間做了什麼。只要是正經事,做什麼都可以,無論是科研還是實習只要你不閒著,就都有意義。而這兩點青年教師都會對你有幫助,幫你發論文給你署名就不用說了,如果你一心實習只要推心置腹的和他談,他作為和你年齡相仿的過來人也不會太阻攔你。因此青年教師是這些不讀博的同學的佳選!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


昔年不歸客


首先,最重要的是看導師人品如何,無論年輕還是學術大牛!這一點前面有位答主也提到了,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也不為過嘛! 接下來,結合我的個人經歷從幾個方面比較下年輕老師和學術大牛,這裡只做比較,不給結論,僅供參考! 1. 學術成果產出,這裡主要指頂會頂刊論文,年輕老師可能由於評級升遷等壓力,一般會投入更多時間去做學術研究,出成果相對週期會短一些,如果你和他關係不錯,或許他會在論文裡掛上你的名字哦,這豈不是美滋滋,年輕老師出道時間相對較短,自己當年讀博讀博後時的學術積累可能都還記憶猶新,他們的研究成果也更新,可能也會更前沿,學術專注度相對較高,學術上不會太浮躁,他們可能也能做到靜下來幫你深入review論文稿,你在跟著他做研究的時候他的學術積累可能會幫你避開很多坑!再來說下學術大牛,學術大牛們的頂會頂刊論文肯定少不了,但是到了他們這個級別,完全靠埋頭做研究肯定是不行的,得建立或融入某個學術圈子,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學術山頭吧,這些可以為後續的論文發表,項目申報與承接,學術頭銜評定等鋪平道路啊!所以大牛們相對較多的時間會花在對外上(比如說我們實驗室大老闆,經常出差參加各種學術會議,找他辦事經常找不到),很少的時間花在對內上,指導學生,即使指導也都是一些抽象的,不會太細緻!但大牛在這方面有個優勢,比如說你發論文,花錢掛上他的名字,可能錄用率會高些,看吧,山頭起作用了,美滋滋!有些大牛可能還有自己的"御用"期刊,錄用率會更高!但是這裡友情提醒各位研究生同學,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導師負責的態度,千萬不要拿著大牛們的頭銜去灌水,這樣你會害了大牛也會害了你自己,最終學術圈會封殺你們!當然啦,但凡有些責任心的導師都會review你的論文稿的,無論深入review還是宏觀上把握,太水了是不會讓你掛他的名字投出去的! 2. 科研經費,學術大牛們的科研經費比起年輕導師可能更充裕,這樣你在做研究上可能更自由,比如要買實驗設備了,只要提個需求大牛們就會給買!另外,發論文也是, 科研經費多嘛,你投期刊選擇面更大,為啥?因為要版面費的期刊你也可以投啊,版面費很貴,你也可以投啊,選擇面大了,對提高錄用率當然是有好處啦,反正有錢就是任性,這豈不是美滋滋!年輕導師科研經費少,當然要省著花啦,所以一般你發論文,他都先讓你投不要版面費甚至不要審稿費(有同學會問了,審稿費能要幾個錢?是的,國內期刊審稿費也就在幾十到幾百塊錢不等,但有些導師能省則省)的期刊,如果拒稿了,接下來才會讓你投要收審稿費版面費的期刊,當然啦,這時有些導師壓根就不會讓你在投啦,因為他不想出錢,所以就會放棄這篇論文,讓你切換思路,去別的小方向上寫!這一來一去可能一年都過去了,要知道讀研總共才三年,有的兩年半或兩年,第一年一般都是理論課,一般不會自己寫文章,這樣你能有幾個一年花在來回折騰上?所以建議各位研究生同學,早點進入論文狀態,同時寫多篇文章多投稿,但切忌一搞多投!科研經費多了還有其他好處,舉例說明,1)比如你的一篇論文中了頂會,然後你想去現場參加這個會議,這時科研經費充足的導師一般都會讓你去的,反正科研經費是可以用來支持學術差旅的嘛,這豈不是又很美滋滋,參加頂會你會遇到很多同行大牛,你可以和他們探討本領域的前沿研究。依據論文,會議官方可能會邀請你現場演講,介紹你的學術成果,這就更好了,你可以充分地向同行們展示你的成果,相互切磋,同時也是在建立人脈關係,這一點對你今後的學術研究甚至職業發展都是有好處的!2)科研經費裡一般都會包含有發給學生的勞務費,至於多少,在科研項目預算裡都有明確數字的,科研經費越多,勞務費一般也會越多啦! 3. 團隊氛圍,這個和導師人品有很大關係,人品差的導師帶的團隊氛圍一般好不到哪去,當然同學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很好的啦!比如,你那段時間正在準備小論文,老闆卻經常讓你去財務幫他報賬,各種打雜,把你的時間弄得支離破碎,這明顯阻礙論文進展嘛!再舉個自身的例子,由於我是計算機類專業,所以準備找工作之前都會刷題,從研二下我們就開始刷題了,話說我們那一屆我是帶起刷題節奏的那一個,然後小夥伴一起刷題相互討論,到了招聘季大家也是相互幫助,由於面試筆試時間先後的關係,先參加的同學都會告訴後續的小夥伴自己遇到了那些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最終小夥伴們都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工作!另外,年輕老師由於和學生年齡差異小,一般上,平時溝通起來會更容易,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團隊氛圍可能會更輕鬆! 4. 就業問題,如果你以後打算走學術路線,那麼大牛的學術人脈可能對你很有幫助,比如你想讀博,他可以幫推薦,大牛們的頭銜對你讀博是很有好處的!讀博出來你去高校或研究所,你也是他圈子裡的一員了,這對你今後的發展是很有益的!如果你打算讀完研以後就去工作了,那麼相比較前者而言大牛的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畢竟你不混學術圈子了,找工作時僱主更看重的是你自身的的綜合水平,當然不排除有些大牛的團隊在工業界也是很受認可的,比如南大的AI團隊,那裡面出來的學生就業做AI這塊,去一線互聯網公司還是很輕鬆的,有些公司的招聘上更是明確寫著優先考慮這個團隊的學生! 最後總結下,首先看導師人品,看導師人品,看導師人品!此外,上述列出的其他幾個方面,大家結合自身情況,自己排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