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華為上市,市值會有多高?

hongse12304


2017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淨利潤475億,增長率28.1%。

根據3月底的最新數據,阿里的市盈率46.15,市值為2.95萬億。騰訊的市盈率4.55,市值為3.11萬億。

在估價一個企業的市值時,有一種方法叫類似企業比較法,就是用估價企業的淨利潤為基礎,對比類似企業的市盈率進行換算。

騰訊同阿里的市盈率相差不大,我們就按市盈率45來估算。那麼,華為市值估價=475*45=21375億。因此,華為市值估價預計2.1萬億。

那是不是這幾年華為的增長速度沒有BAT增長快呀!


華為採用的是企業戰略,可BAT採用的是股東戰略。華為可以毫無忌憚地設定企業的長遠投入規劃,並進行大量的基礎研發準備。可阿里、騰訊必須給投資人一個短期的回報,甚至是市值每年增長的回報。

2017年華為的研發經費就高達898億,是年度利潤的2倍。對於騰訊和阿里來說,估計連想都不可以想,付諸行動那更是不可能。

按照利潤和類似企業市盈率來估算市值,華為市值應該不如騰訊和阿里。


上圖是2017年的全球科技公司排名

華為的估算市值排名如何?


按照全球科技公司的市值情況,蘋果以5.58萬億排在第一,再是谷歌、微軟、亞馬遜,排在第五的是騰訊,臉書和阿里分別在第六、第七。

而華為應該以2.1萬億的市值排在三星前面,位居全球第八。

但華為的研發經費排在大眾、ALPHABET、微軟、三星、英特爾之後,全球名列第五。

總之,華為的市值估計預計排在全球科技公司的第八,但這種用科技技術和研發實力支撐的科技企業,不同於騰訊和阿里以資本運作和企業收購兼併為主導的網絡公司。筆者更看好華為。


鞅論財經


華為如果上市的市值有多高,可以拿行業第二的中興通訊作為參考。


一、中興通訊的市值。

目前中興的總市值為1264億,考慮到近期是5G炒作期,這個市值有些偏高。但若是按照折損47%的港股標準算又明顯偏低。取箇中間值,中興通訊總市值1000億左右是適宜的。


二、華為應該是多少箇中興。

有很多的複雜計算方式來計算華為是多少箇中興,取一個最簡單的營業收入之間的區別來計算華為應該是多少箇中興。16年中興通訊營業收入1012億,華為營業收入5216億元,是中興的5.2倍。17年中興通訊營業收入1088億,華為營業收入6000億元,是中興的6倍。在5.2與6之間取箇中間值5.6是個較為合適的倍數。



因此,華為若是上市,其市值應該在5.6*1000=5600億市值。

華為的5600億元的總市值在中國人壽之下,在交通銀行之上非常的適合。


伊春老股民


華為在2017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實現銷售收入6036億人民幣,淨利潤475億元;其中運營商業務2978億元,消費者業務2372億元,企業業務549億元;中國本地收入3051億元,美洲收入有所下降,只有393億元。華為全球研發人員8萬名,佔全部的45%;累計專利授權74307件,研發支出897億元。目前,華為沒有上市的想法,如果要上市的話,其市值做一下推測:

我覺得國內上市公司中業務跟華為相似的是中興通訊,其上市市值為1437億。2017年中興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94%至45.7億元人民幣(約7.21億美元),營業收入增長7.5%至人民幣1,088億元。中興員工數只有10萬人左右。

上市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個人覺得可以拿中興作為參考,但是總市值是以淨利潤為參考呢?還是以營業額來參考呢?還是以人頭數來參考呢?

下面咱們再對比兩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當然了,也要選擇性質差不多的企業: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

2017年中國工商銀行利潤增長穩定,實現淨利潤2875億元,營業額達11000多億元,員工數46萬人左右,其市值21279億元。

2017年中國農業銀行淨利潤1,931.33億元,營業額達8800多億元,員工數51萬人左右,其市值12198億元。

中國工商銀行:市值/淨利潤=7.4;市值/營業額=1.93

中國農業銀行:市值/淨利潤=6.3;市值/營業額=1.38

人數就不用說了,可以完全排除;淨利潤和營業額與市值的比例都相差不大,那麼下面計算一下華為和中興這兩個性質差不多的企業。

中興:市值/淨利潤=31.4;市值/營業額=1.32

因此按照淨利潤來算的話,華為市值≈31.4×475=14915億元;

按照營業額來算的話,華為市值≈1.32×6036=7968億元。

再考慮華為與中興之間的差別:發展速度、研發實力等等,估計華為市值應該會在10000億元多一些。

以上純屬個人瞎扯O(∩_∩)O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歡迎來噴^_^ 記得關注我呀!!


共商韜略


根據華為2016年的年報,2016年公司淨利潤371億人民幣,以30倍市盈率計算,市值大約是11000億人民幣。由於類似華為這樣的標的在市場上的稀缺性,如在國內上市,有可能會炒到20000億。

………………………………………………………………………………

有人質疑30倍市盈率,還是看看華為年報,2016年華為收入增加32%,毛利增長28%


這是給30倍市盈率的理由。有人說純利潤增加不多,不足以支持這個估值。我們可以看看錢哪兒去了



研發費用和銷管費用都增加了30%左右。要知道華為的研發成本和銷管成本中大部分都是員工工資。這一點可以看僱員費用增長


如果這一塊少增長100億,妥妥的利潤增加30%以上啊。

所以30倍的市盈率是沒有問題的。至於說華為是製造企業,只能呵呵了,世界上有這麼大研發投入的製造企業嗎?


凡人一個_1102


我來回答一下。

華為2017年營業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

淨利潤475億,同比增長28.1%。

再看具體的業務:運營商業務實現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企業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5.1%;消費者業務,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

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已經排在第一位,遠超第二位愛立信。

華為的企業業務主要是網絡解決方案,對標思科,但是與思科相差較大。

消費者業務對標的是蘋果、三星等。

之所以列出對標企業是為了對比市盈率進行估值。

好吧,剛剛去查了,愛立信虧損,無法看市盈率。那麼以中興通訊來說吧。目前中興通訊市盈率27.67倍。華為排第一位,享受溢價,以30倍市盈率進行計算。

思科也在虧損。。。預計正常市盈率應該在22倍左右。

然後消費者業務,蘋果目前16.85倍(中美貿易戰影響,美股大跌),前些時候有19倍市盈率的時候。取整給華為20倍市盈率。

可以看到,華為的三大主要業務的市盈率都不超過30倍。

所以直接按30倍市盈率來計算,這應該是高估了華為的市值。

475*30=14250億人民幣,兌換成美元,2271億美元。這是高估的市值,真實市值應該在一千多億美元。

華為利潤率非常低,我感覺是受4G增長緩慢的影響。目前主要的移動網絡運營商都不再擴展4G業務了,都在向5G看齊。從愛立信的虧損可以看出來,華為估計運營商業務也是不怎麼好的。

華為的5G研發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將來如果進入5G商用階段,華為的利潤應該會大幅增長。

華為的企業業務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長,而且目前只有549億元的營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華為的消費者業務,2016年銷售1.39億部手機,2017年銷售1.53億部手機,而且自主研發的芯片也是一大亮點,應該為華為帶來了大量的利潤。長期看好。

華為2018年營收目標為:1022億美元,約合6558億元。華為各BG(Business Group)的業務目標也相應公佈:EBG(企業BG)實現收入106億美元、CNBG(運營商BG)實現收入450億美元、CBG(消費者BG)實現收入441億美元。其餘部門收入目標為25億美元。

預計華為2020年估值應該可以達到3500億美元以上。


GRIDMAN


肯定不會呀,蘋果的市值目前是1.08萬億美元,華為上市可能只有蘋果市值的1/5,這並不是胡說八道或者看不起華為,你要知道蘋果為什麼市值高。

在股票市場上,容易獲得高估值的是互聯網企業,比如亞馬遜,谷歌等,所以小米當初希望市場把他定義為互聯網公司而不是手機公司,這樣市值才會很高。

蘋果不是互聯網公司,之所以市值很高是因為蘋果太賺錢了:

根據蘋果2018年第二財季的財報,該季共售出5221.7萬部iPhone,同比增長3%。營收為611億美元,利潤為138億美元,其中總營收同期增長達16%,持有的現金為2672億美元。

蘋果一個季度就賺138億美元,而華為2017年一年的利潤才68億美元(475億人民幣),

如果按全球GDP排名,蘋果的現金儲備能排名全球28位,超過挪威、泰國、奧地利一年的GDP,市值更是能進全球前10。


華為的盈利能力比蘋果差的實在是太多了,華為也不是互聯網公司,市值肯定不會太高,華為的業務主要是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和企業業務,運營商業務可以參考愛立信,只有290億美元的市值,主要是因為這個業務是夕陽產業,而消費者業務裡華為是Android陣營的一分子,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掙不到的,不像蘋果那樣完全把控了IOS。通信能力作為參考,高通只有1000億美元市值,把這些都加起來,華為的市值也就2000-億美元左右,已經很高了,三星電子市值也就2500億美元,離蘋果的一萬億差的實在太多。


萌哈科技


如果參考和華為業務相似的三星股價華為上市後的市值不會太高三星的市值在2000億至3000億美元之間和蘋果差一個檔次,蘋果的市值已經到了11000億美元另一家公司亞馬遜市值也過萬億美元了。

華為和蘋果是不同的兩類公司雖然兩家都做手機而且華為還多了一個很厲害的通信設備業務。

但是華為的本質還是硬件公司蘋果是一家軟件加硬件的公司,蘋果的軟件成分要大於硬件,在股票市場軟件和互聯網公司估值要高於硬件公司四至五倍。

雷軍曾說小米的市值應該在一千億美元以上但是小米今天的市值也就四百億美元,雷軍認為小米是互聯網公司,股票市場認為小米是硬件公司是小家電公司。

軟件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想象空間大邊際成本低,硬件公司正相反。

任正非也說過蘋果更想一家軟件公司華為目前還是硬件公司。

當然市值並不能真實的反應一家公司的實際價值,騰訊的市值比做飛機發動機的通用電氣還要高,能說通用電氣不值錢。市值是資本市場對一家公司未來幾年盈利能力的預判,並不是絕對價值。


百舌說


如果在美國上市,華為這種硬件設備商市盈率控制在15倍以內,華為一年淨利潤大概500億左右,估值應該7500億左右。如果在A股上市,15年按照華為火爆程度,和當時市場環境,30倍,40倍,50倍都有可能,但是a股還有個毛病,估值越大,市場給的市盈率越低。1.5萬億差不多了。這兩年,a股走的有點像港股,可能1.5萬億都給不到,1萬億左右吧。


美女愛好者96160341


上市?怎麼上市?任正非佔1.4%的股份!其餘98.6%都分給屬下了!上市還不能賣的那種!上市對華為員工沒有任何好處,反倒是任正非的1.4%可以賣!但是1.4%能賣多少錢?倒不如留著給後代,讓十幾萬員工幫你打工!

我很佩服任正非的魄力!居然把絕大多數股份都分了出去!讓員工都能分到利潤!這也讓華為一年比一年強!

如果細心的人就會發現華為的模式很像中華文明的崛起!大家的都為中華文明而努力奮鬥建設家園!

而華為沒這麼偉大,讓大家都認同華為,但卻用利益把大家牢牢地捆在一起!

而華為的狼性文化可以讓華為百年不衰!

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都不如任正非的魄力!


廣東人無所畏懼


估值?在美國上市,沒有政策性的打壓,4000-5000億美金。就憑一點,被收購的對手就是朋友,英特爾微軟亞馬遜蘋果,隨便哪一個大牛都可以和華為有很強的互補合作,華為有基帶,有5g專利,有消費者業務,有存儲技術,隨便哪一樣都具有極強的競爭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