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理解陶淵明主張的不求甚解讀書方法?

中外經典國學傳統文化


要想理解所謂“不求甚解讀書方法”,就須看下陶淵明當初是怎樣說的哈: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上面是陶淵明自傳《五柳先生傳》的全文。關於讀書者,僅有四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為何答主要引全文呢?

因為不讀不全文,就容易誤解這四句話!這四句話,是陶淵明在抒情言志,剖白自己的名士風流之時說的,並非作為讀書方法提出的!

瞭然於此,非常重要。下文,我會再提到。

當然,“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讀者之心何必不然?”陶淵明無意談讀書方法,我們卻能從中吸收關於讀書方法的營養。

姑且追隨題主,稱此法為“不求甚解讀書法”。


首先,這是最為逍遙自在的讀書之法。

因為喜好讀書,忍不住多讀廣讀,日日去讀。然而,卻並不要求自己處處皆懂,沒有要成為學者專家的心理負擔,一任性情,自在讀去。遇到喜歡的,多讀幾遍,仔細品味,反覆咀嚼,甚至歌之舞之,足之蹈之。這簡直是閱讀經驗的天堂漫遊,輕鬆有趣。

遇到不喜歡的,放在一邊,不難為自己,不把讀書變成一種苦役。這是專業閱讀,學者們所歆羨但卻不敢這麼做的。

我之前學的是財會,還沒轉學中文時,便是這樣讀書。記得初來武大時,在圖書館,花兩塊錢買了門票。進去之後,徜徉在文學的海洋之中,內心富足安寧,充實無比。捧起曹禺的《原野》,幾乎一口氣讀完了,讀完後才想到該上廁所了,之前一直在憋著,都忘掉了。吃飯?更是無感,等到我想到時,已是下午兩點了。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真的不是裝B!愛好閱讀的朋友,大都由此經驗。


其次,這種閱讀方法,適合用來讀文學藝術等偏重個人感受和體驗類的書籍。

文學藝術書籍,將生命經驗、人生感悟,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喚醒讀者自身潛藏的自我,從而擴展了自我,豐富了自我。閱讀文藝作品,最重要的是參與感代入感。如果沒有代入感,總是冷眼旁觀,以局外人的視角看書,可能會得出冷靜客觀的結論,然而,閱讀的快感就被剝奪殆盡了。理性冷靜的閱讀,專業人士才需要,閱讀量達到一定階段後,自然會在參與式閱讀之外,形成理性旁觀的閱讀習慣。

只是,理性旁觀式閱讀,有時特別煞風景。就像變魔術,玩得就是小伎倆,有“欺騙”,騙得了“觀眾”才好玩。如果看魔術時,總有一個傢伙在旁邊“透底”,揭穿魔術師的把戲,就忒可惡了。


第三,不求甚解閱讀法,不適合專業和深度閱讀。

如果想獲得系統紮實的專業知識,就不能停留在不求甚解階段了。否則,可能因為基本的概念和常識的缺乏,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徘徊在專業門外,淺嘗輒止,最終無法專精,可能遭致批評和反感了。


第四,初學者可以不求甚解地泛讀,但須輔以精讀,才可能真正深入。

當我們不求甚解,對細節小處,先行放過,接著往下面讀。書還沒讀完,之前遇到的很多問題,可能便已經解決了。這是此法的可取之處。

閱讀陌生領域的書籍,常會有許多問題,如果逐一查閱,解決疑難,收穫肯定不小。只是進度可能特別慢,成就感小,容易讓人萌生退意。何況很多人並不那麼勤快,查兩個生詞,就懶得再查了。

但是,如要深入,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學者,不求甚解之後,還需精益求精,逐一化解問題,才有可能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


第五,閱讀“閒書”,宜用不求甚解讀書法。

專業閱讀,往往按照專業需要,不是按照興趣愛好,因此,常讓人倍感煎熬。如果生活中,只有專業閱讀,可能就有點兒殘忍。

當然,對某些工作狂,還有那些專業即是興趣的幸運兒來說,讀專業書籍就像讀閒書一樣輕鬆開心。而對絕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幸運,因此,需要在專業閱讀之外,多些不求甚解的休閒娛樂式閱讀。


綜上,不求甚解閱讀法最吸引人之處在於,自由輕鬆,有種任性之美。這種任性,不會傷害他人,卻讓自己倍感欣慰。人世間,這樣的幸福還有多少呢?如要系統全面地瞭解某方面的知識,就不能單憑不求甚解之法了。


更多人文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如覺文章不錯,還請點贊鼓勵,歡迎批評指正~



風雅正


我覺得老陶的主張是,不要死讀書讀死書吧。一個在字眼裡摳來扣去的人,在顯示中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當一個問題陷入瓶頸時,那 就先放下,走出去,過一段時間或許就自己迎刃而解了。

另外,遇到問題,先不要甚解,多讀幾遍,或許也就能其義自見了。

不僅老陶這樣提倡,就連孟子也曾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這樣的話,宋代的辛棄疾說也說過“讀書而不為書所累”。

所以,我們要全面理解陶淵明的這句話,我理解陶淵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是說讓你讀書的時候囫圇吞棗就成,而是當你暈倒問題想不開的時候,就先繞過去。待時機成熟,自己就能解開。

我的理解不知道對否,坐沙發靜聽高人見解。


把酒沐唐風


在《論語》中,有一句經典:“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以幫助理解老陶的這句話。“學而時習”的意思,就是學過的東西要時常拿出來再學習,明白這一層,就明白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法”。

我們每一個人,初次接觸一本書時,遇見理解不了,讀不下去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到了這一步就不讀了,因為看不懂,越看越糊塗,越看越痛苦,索性不看了。但也有很多像陶淵明一樣的人,沒有把“讀不懂”放在心上,無所謂!在這種態度下,讀不懂的問題就會留在腦海裡,人是一種奇怪的動物,越不懂越好奇,就越會回想。

“回想”就是“學而時習”,最終某一天,由於一些事情的緣故,突然間,疑惑就這麼解開了,相信大家都有這種“頓悟”的經歷,回憶一下,頓悟的一瞬間,自己是不是感受到一種“暢快”的喜悅!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就是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種豁達的學習態度。讀書遇見困難不較真;不較真就少了很多“痛苦”;少了“痛苦”就容易堅持讀書;勤于思考,堅持讀書遲早會頓悟;頓悟的喜悅反過來又會促進讀書,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Kao上WJB


原文是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1.不求甚解的前提 是好讀書,經常讀書,反覆讀書,剛看到一本書,可能不能理解,反覆的讀,就會有“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或者這樣理解,隔一段時間,經歷過了一些事情,突然明白了書中的道理。真的不是大體的理解書中的意思就放下了。

2.不求甚解,可以說,不是所有的事讀了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讀書根本就不是你把所有的字都解釋清楚就可以了。就像翻譯外文,你把每一個單詞都解釋過來,就是這個意思嗎?

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一樣的道理。

所以才有“不求甚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