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馬未都與楊靜榮、金運昌、蔡國聲、邱小君等專業文物專家比較,誰的鑑定能力更高一籌?

魯獲麟


馬未都先生也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人,先開始知道他的時候是在看先生的馬說陶瓷這本書,開始知道了馬先生的名字,被這幾本書給迷住了,之後就開始蒐集馬先生的資料和視頻觀看了解,然後知道了馬先生創辦的觀復博物館,才知道馬先生的厲害,觀復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家民營博物館,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二十年了,現在有三四家分館在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館內文物種類眾多,也足以看得出來馬先生的收藏生涯中收藏的東西有多少。從沒見過馬先生在電視上面參加什麼鑑寶節目,聽他的節目有一回說過這種事,說是首朋友邀請去吃飯,再三推脫還是拉去了,吃飯的時候一看苗頭不對,還是這種飯局,就起身借上廁所離開了,也不能說馬先生不禮貌,只能說是這種飯局水太深,有喜歡的又不喜歡的。

這也不是說其他的這些鑑寶專家能力不行,都有自己的本事,眼力肯定有,但是就為了節目上效果而評價其價錢,這個就不太好了。




井中有眼



文物鑑定是一項很吃功夫的技術活!沒有專業知識不行!沒有實操磨礪不行!沒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不行!過去的央視《尋寶》我幾乎是一期不落都要一看到底!哪怕是重播哪怕是深夜都要堅持看完!楊靜榮、金運昌、蔡國聲、邱曉君這幾位文物鑑定專家都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可以說是頂級專業的文物鑑定專家!



楊靜榮更綜合可以說各類文物都能說出個子醜寅卯!金運昌的專業是書畫!蔡國聲的專業是雜項!邱曉君的專業是瓷器!他們這幾位各有側重!馬爺與以上這幾位相比其專業鑑定水平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只是他的專業是青銅器!



記得我讀過這樣一個故事:馬爺早些年收藏有一幅唐頂級畫家顧愷之的一幅鉅作!一直低調不肯拿出來輕易示人,後籌建觀復想用這幅鉅製作為鎮館之寶!怎奈他本人對書畫的鑑定不是很掌眼!為了保險起見他禮拜天拿著這幅鉅製去博物院去找上邊這幾位給掌掌眼!經過這幾位的和議給了馬爺一個非常意外的答案:畫不是原作是個仿品!幾位高參打趣地告訴馬爺這回算是交學費了!按照常理換作一般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失落感!沒想到馬爺知道真相後不惱反而樂了!把在場的幾位大腕級鑑定專家弄蒙了!馬爺笑著說:這下心裡踏實了!因為這樣可以把它堂堂正正放放心心地掛在客廳欣賞了!馬爺的幽默和看淡得失之心讓在座的幾位專家欽佩不已!一句話論鑑定功底馬爺是不輸上邊幾位專家的!只是側重面不同而已!畢竟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嘛!



冀之筆


目前國內文博專家可以分為三類:1.博物館院校的理論專家,他們為考古理論的建立和發展做著默默無聞的工作。

2.像馬未都先生這樣的收藏家,他雖然也是媒體工作者,也通過媒體做古玩鑑定節目。但他節目的宗旨和定位非常清晰。主要是鑑定古物之中宣揚傳統文化,絕不做古玩價值鑑定,這也是最讓觀眾受益的。因為古玩沒有標準價,在不同銷售渠道、在不同銷售能力的賣家手裡,相同的東西價格差幾十倍也很正常。一味的討論錢是對古玩愛好者的不負責任,這一點馬先生把控的很嚴格。他的節目更多的是告訴我們文物背後能給我帶來的歷史借鑑。

3.各大衛視媒體的客座“磚家”,是的,只能說他們是磚家。為了配合節目的收視率,誇大古玩實際價值,誤導了很多入圈不深的愛好者,節目充滿浮躁、銅臭。

以上三種專家,到底誰技高一籌,我們沒有權利去斷定。但對於古玩鑑定知識的分享傳播貢獻,我選前兩者。


一孤


馬未都從七十年代關注古玩到後來放棄影視業專業搞收藏,如今也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他是中國最牛的實戰派代表人物。如今收藏他很少出手了,大概是因為能撿的漏都撿乾淨了。



如今他醉心於國學,大力推廣中華文化,他是睿智的。在目前這個亂象頻頻的古玩圈,他急流勇退,做一個旁觀者,他是幸福的。不參與任何的鑑寶活動,正所謂懂的人不言,半吊子滿天吼,很多人缺少馬未都淡漠名利。

能做到置身事外,看滾滾紅塵,這是一個一般人很難企及的高度。古玩圈除了馬未都還是有這樣的高人,只是他們選擇了默默無聞,一個人的收藏,每一件古玩都有一個故事,並不會寂寞。

我一直把馬未都當成自己的偶像,當成自己的目標,喜歡聽他侃侃而談,也許他會有很多大白話,但是你會聽了之後會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說,我的收藏觀和心態是從他的言行舉止中樹立起來的。馬未都也許不是一個完人,但馬未都是一個明得失,知進退的明白人。

&一代大家張伯駒先生,收藏人的楷模。

至於樂於在電視節目上頻頻露面的幾位專家,他們的眼力也許不在馬未都之下,可以說他們幾位也是在古玩圈裡摸爬滾打幾十年,不能說功底不深厚,眼力不能說不獨到。但是為了鑑定費而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給出一些違心評判,倒是沾染了不少俗氣。



在古玩圈,人品比眼力更為重要。守得住自己,才幫得了別人。

鑑定是一件簡單而純粹的事,一旦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就會變得複雜,就會左右說出真相的勇氣。在古玩圈,要做一個純粹的鑑定者,需要做到四個字:淡泊名利。堅持真理往往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善惡對錯只在一念之間。


風雲說收藏


謝謝網友【冬暖夏涼123456】邀請!

他們本來都是各自領域內的專家,評價他們應該是同行業的專家評審,也即所謂的【同行審查(peer review)】,【同行審查】不一定是絕對的衡量標準,但是是最靠譜、最具參考價值的標準。

(藥都不服,只服這神一般的配圖!!)

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目前人類知識體系太複雜了,絕大多數人的精力是不足以同時專攻多個領域的(當然還是有一些全能型的天才)。

因此,真正的專家,專攻的領域都是非常窄的,何況我還不是專家,我只是業餘愛好者,喜歡研究上古歷史和古文字,比一般人瞭解多那麼一點,就更不應該跨行評論了。再者我瞎評價,怕行家打臉。

因此,我不能也不敢評價,只簡單的說個人的淺見,也可能不對,供你參考!

上文說到【同行審查】是最靠譜的,有無著作等身,論文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引用量等等數據,是反應【同行審查】最客觀的數據。

再者,我僅僅只能以能查閱到的公開資料進行判斷,我也不是行內人,也對這些人不瞭解,因此,我也儘量做到只列證據,少做價值判斷,評價客觀與否,各位自行判斷。

--------------------------------------------------------------------

問了下度娘,度娘百科上顯示,楊靜榮的頭銜很多,我個人認為除了【故宮博物院的研究員】,過硬一點,其他,這個那個【委員會委員】是什麼東東,自己判斷!

至於,什麼【北大資源學院教授、逸仙學院教授】,恐怕就是那種【文物鑑定班】的老師。我查了一下,就是。

北大資源學院教授的網站:

前幾年鑑寶節目風靡中國各種衛視和央視,這類班就多如牛毛,廣告上說各種專家堆起來教你!,最恐怖的是一個月的班,收幾萬塊的學費。

我遇到經過速成班出來一位學員,開口是【鱔魚黃】,閉口是「成化青」,今天大談佳士得國畫價格,明天又談蘇富比書法絕品,我也服了他,抱著一件刻有電腦字體的「玉壺」,竟然有模有樣的稱「包漿、老物件」。


度娘百科說楊靜榮發表了一百多篇論文,和4部專著,以他的年紀來算,不算高產也不算低產:

分析一下他的「等身著作」,用【google scholar】查閱他的專著和論文引用情況。

論文和著作的引用量,反應學者的研究成果,給同行的啟發和參考價值,

楊靜榮的論文和著作,基本上沒有超過5次的引用量。

唯一一篇1976年的論文,被考古類期刊中影響因子相對高一點《文物》雜誌收錄,而且題目叫做《漫談我國古代陶瓷的花釉工藝》,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是【淺談綜述性】文章,不具備原創性和學術性。

他的專著《龍之源》被引用了四次:

《龍之源》是個討論什麼的書呢?在豆瓣書籍搜索到他寫的幾本專著:

《龍之源》並不像學術著作,在豆瓣打分為6.9,中等,我估計,經過同行審核的學術著作的就只有:《古陶瓷鑑識》、《顏色釉》,谷歌學術引用為0。

如果從文獻計量學角度,評價楊靜榮的論文和著作的給同行參考價值,我認為是很低的,基本上可以無視。

我相信其他人看了這個數據,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結論。

繼續用【google scholar】搜索【金運昌、蔡國聲、邱小君】幾位的學術著作引用情況,相比楊靜榮,差不多,甚至更低。就不一一列舉了。

------------------------------------------------------------------------------------------

可能你說,他們的專業都是很冷門,文獻計量學的數據才不好看,考古文物領域內的文獻確實引用數據沒有自然科學高,但是,有影響力的專家不至於只有不到5的引用量。

那我就隨便想兩個專家大拿,看一下,陶瓷鑑定專家馮先銘和葉喆民 的引用量:

所以,我對你的問題的回答是:從同行評審的標準來看,楊靜榮、金運昌、蔡國聲、邱小君幾個人水平差不多。


這些證據你可以查到,我也可以查到,這意味著什麼,前面已經說了,如果你不同意,你也可以自己判斷。

至於馬未都,他不算學界的人,也就沒辦法訴諸【同行評價】。

以學術標準評價馬未都先生可能不大恰當,畢竟他通過文物收藏鑑定,走出一條輝煌的人生道路,沒有料也是不可能的。

最後再重申一遍:

文物鑑定高度依賴經驗,同行審核和文獻計量學數據,只是較為客觀的參考數據之一。

------------------------------------------------

最後我塞一點私貨評論,覺得不對,可以無視甚至批判:

這些年鑑寶熱導致的全民收藏,那麼,各種各樣的【大師】,坑了不少人,我想這些新聞常見。

我不大懂法律是怎麼規定的,但是我憑常識想,任何專家的鑑定,跟股評家一樣,都只是「一家之言、參考意見」,即便錯了,是無需負上民事和刑事上的任何責任。

一句話就是「站著說話腰不疼」,說對了是「專家大師」,說錯了「僅供參考」。

文物的真假,只取決於專家的看法,即便是假的,專家說是真的,它就真的。

但是,專家跟我們普通人一樣,經常犯錯。

我也想有一位全知全能的專家代替我做出正確結論,但是,這種人不存在。

所以,玩收藏,沒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思考分析。任何一門學問想要精通,沒有「速成班」,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


小漢字見大歷史


要想窮,就搞古玩收藏,這裡的水深的嚇人,有許多專家就是害人的,大家也都聽說,華豫之門專家劉巖坑騙藏友書畫的事情了吧!文物專家如果沒有道德,就是狗糞一堆,我這個人欣慰的是馬爺,蔡國生當年做的廣告所有人都看見了吧!那就是坑人的廣告,誰買那東西,誰就會上當的,君給你們說一個真實例子,我的一個死黨哥們,我們幾個朋友去他家裡。看他供奉佛像,我隨便說了一句,這佛像是明官造的吧,大家都是開玩笑的,可不幾天,朋友就宣佈他的佛像是明官造的金佛,不知朋友腦袋缺了那根弦。還是存心要騙人,本來十八元的地攤貨,瞬間被他忽悠的價值連城,結果大有人上當,他賣佛對分為由,許多人給投錢,他帶著這些人,去北京,上海,廣東,找專家鑑定,都說是真明官造,估價三千多萬,並給證書,拍賣,其實三歲孩子都知道那是一文不值的假貨,可專家竟說是明朝的,睜眼騙人,騙你什麼?鑑定費,拍賣定金,做的假越高,拍賣定金越高,結果是經常流拍,經常交費,二年多時間。那幾個捧朋友的每個人都被騙走幾十萬元。

君從來都不信文物,中國的文玩是很少的,大多都是假貨,許多人都搞假騙人的,這裡的水特別深,如果陷入其中,大多都被淹死,聽那些專家口若懸河的講,他們是職業的專家,能懂一二,普通人玩文物古懂,百分之九十九都會受傷的,文物專家需要道德的約束,如果專家無德,那是更可恨的,比搶劫犯還可惡。


用戶55874961374






另外幾位都是專業文物鑑定專家,如果是別的行業專業技能,進行同行業竟技評審的話還可以,但是文物這行業的種類太多,太繁複,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專業。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有些時候某項專業技能,是最適合對這項專業具有天賦的人去專研。如果讓馬未都先生和幾位專家比鑑定能力,那麼比什麼呢,如果是比古籍,書畫,碑帖,拓印,那數金運昌最專業權威。如果比瓷器,馬未都和楊靜榮,邱小君,都差不多,馬是市場經驗豐富,能接觸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品種,另二位是瓷器專家,專業知識,學問更豐富。蔡國聲是雜項專家,這一點我比較佩服,就是什麼都懂,涉及廣泛,雜家,見識廣,就是遇到尖端技術問題時不夠權威。馬先生在木器,古董傢俱,方面涉獵廣泛,經驗豐富。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在古董文物行業裡每個人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的權威,尤其在現今造假高技術仿真的年代,同時一些館藏的,考古未發現的品種,一些專家也沒見過的。稀少真品同高仿品一起出現,即使專家也需要不斷的學習,研究,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好古收藏


首先來說,這幾位都是電視裡經常能看到的專家,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他們鑑定的東西如果說真的那不能保證百分百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覺得不妥,那這東西基本就夠嗆。

看電視的時候,會發現有不少藏寶者或觀眾不服氣,說我這東西如何如何好,是古代的東西,憑啥你看一眼就覺得是假的,你不對。實際上,這都是藏寶者或觀眾的無知或者無理取鬧。舉個簡單例子,經常打籃球的一下子就能試出籃球好壞,經常踢足球的也是如此,經常釣魚的也很快可以辨別出魚竿的好壞,一個有經驗的老師一下子就能判斷出一套試題的出題水平……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也可以很快判斷出相關專業東西好壞。鑑定文物也一樣,他們都是經歷過學習和實踐的專家,在這個領域,往往看一看,摸一摸就能知道個八九不離十。

不過古玩鑑定畢竟不是精確量化的東西,真要說出個誰強誰弱,那是沒必要的,只能說通過節目表現,我更喜歡馬未都,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馬未都先生幫我解決了一個困惑,開始看鑑寶節目的時候,我其實也跟不少藏寶者一樣,是困惑的,這幾百幾千年前的東西,憑啥你看一下就給判了死刑。很多專家解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我也聽不太明白,也無法理解,直到後來馬未都解惑了。記得有次節目他給一個藏友解惑,說古人制造東西都是有標準有規矩的,不是隨便濫造的,什麼時期什麼器型,都有講究的。明代流行的不會一下子跑到宋代去,就跟今天製造東西有時代特徵是一樣的。他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確實如此啊。比如說五百年後有人拿了一個iPhone4s,說是文物,可是這玩意居然是雙卡雙待的,那我們今天肯定知道這絕對不可能真的。現在鑑定文物也是一個道理,不可能跳脫某一物品的時代背景特徵。



再有一點我特別佩服馬未都先生的是他不估價,這點確實很地道。因為自己做珠寶,也算半個行業相關,每次鑑寶鑑定珠寶玉器估價的時候,看得我都好尷尬,因為內行人從來不估價。如果經常去翡翠市場,稍微懂點規矩的人都不會隨便估價,為啥呢,比如一個客人過來讓你幫他看個手鐲,說是十年前買的,你一看現在正常買賣價格也就五千,如果這個說出來,結果客人這鐲子就是在另一頭一個老闆那花三萬買的,就在三天前,這不是要引發矛盾嗎?再有了,像翡翠這種東西有賭性,有人是賭石來的,花十萬賭石,開出一百萬的東西,那我為了回籠資金,七八十萬賣掉我也樂意啊。花十萬就賭出一萬塊的東西,那我肯定要儘量往貼近十萬的價格賣啊,這個成本就是不一樣的。

文玩也是這個道理,渠道不一樣,銷售方式不同,價格千差萬別。而且文玩市場更是講究買定離手,千金難買心頭好。一個專家給藏寶者估價十萬,這人嘴上說祖傳的,實際卻是花二十萬從朋友那買的。那你能說那個朋友坑人嗎,在古玩界不存在這個說法,因為沒人逼你去買,都是自己看中才買的,買貴了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夠,可是這樣心裡難免疙瘩。馬未都先生正是因為深諳此道,所以他從不估價,不僅是保持了行業道德操守,也可稱之人情練達。


第三點佩服的就是馬未都先生雖然不是學院派出身,但是經驗豐富,而且他對現代科技採取接受包容的態度。記得有次節目他也說有些鑑定需要藉助現代科技手段,這不僅僅是他謙虛,更說明了他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他明白傳統鑑定方法可能有不足的地方,有了現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利用。這種開放學習的態度對一個成名已久的大家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綜合起來說,幾位專家的鑑定水平都是有的,但是馬未都明顯更講究行業規矩和操守,而且他的實踐能力絕對第一,親自買了那麼多珍貴文物,也難怪很多人更喜歡和尊敬馬未都。


一覽眾河小


馬未都是業餘的,那幾個是科班的。



潘龍江悔恨寫紅塵情歌


馬未都在中央十套《百家講壇》有《馬未都說陶瓷》、《馬未都說玉器》、《馬未都說傢俱》等等等等,那幾個呢?這不就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