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马未都与杨静荣、金运昌、蔡国声、邱小君等专业文物专家比较,谁的鉴定能力更高一筹?

鲁获麟


马未都先生也是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先开始知道他的时候是在看先生的马说陶瓷这本书,开始知道了马先生的名字,被这几本书给迷住了,之后就开始搜集马先生的资料和视频观看了解,然后知道了马先生创办的观复博物馆,才知道马先生的厉害,观复博物馆为中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二十年了,现在有三四家分馆在广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馆内文物种类众多,也足以看得出来马先生的收藏生涯中收藏的东西有多少。从没见过马先生在电视上面参加什么鉴宝节目,听他的节目有一回说过这种事,说是首朋友邀请去吃饭,再三推脱还是拉去了,吃饭的时候一看苗头不对,还是这种饭局,就起身借上厕所离开了,也不能说马先生不礼貌,只能说是这种饭局水太深,有喜欢的又不喜欢的。

这也不是说其他的这些鉴宝专家能力不行,都有自己的本事,眼力肯定有,但是就为了节目上效果而评价其价钱,这个就不太好了。




井中有眼



文物鉴定是一项很吃功夫的技术活!没有专业知识不行!没有实操磨砺不行!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不行!过去的央视《寻宝》我几乎是一期不落都要一看到底!哪怕是重播哪怕是深夜都要坚持看完!杨静荣、金运昌、蔡国声、邱晓君这几位文物鉴定专家都是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可以说是顶级专业的文物鉴定专家!



杨静荣更综合可以说各类文物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金运昌的专业是书画!蔡国声的专业是杂项!邱晓君的专业是瓷器!他们这几位各有侧重!马爷与以上这几位相比其专业鉴定水平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只是他的专业是青铜器!



记得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马爷早些年收藏有一幅唐顶级画家顾恺之的一幅巨作!一直低调不肯拿出来轻易示人,后筹建观复想用这幅巨制作为镇馆之宝!怎奈他本人对书画的鉴定不是很掌眼!为了保险起见他礼拜天拿着这幅巨制去博物院去找上边这几位给掌掌眼!经过这几位的和议给了马爷一个非常意外的答案:画不是原作是个仿品!几位高参打趣地告诉马爷这回算是交学费了!按照常理换作一般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失落感!没想到马爷知道真相后不恼反而乐了!把在场的几位大腕级鉴定专家弄蒙了!马爷笑着说:这下心里踏实了!因为这样可以把它堂堂正正放放心心地挂在客厅欣赏了!马爷的幽默和看淡得失之心让在座的几位专家钦佩不已!一句话论鉴定功底马爷是不输上边几位专家的!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毕竟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嘛!



冀之笔


目前国内文博专家可以分为三类:1.博物馆院校的理论专家,他们为考古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着默默无闻的工作。

2.像马未都先生这样的收藏家,他虽然也是媒体工作者,也通过媒体做古玩鉴定节目。但他节目的宗旨和定位非常清晰。主要是鉴定古物之中宣扬传统文化,绝不做古玩价值鉴定,这也是最让观众受益的。因为古玩没有标准价,在不同销售渠道、在不同销售能力的卖家手里,相同的东西价格差几十倍也很正常。一味的讨论钱是对古玩爱好者的不负责任,这一点马先生把控的很严格。他的节目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文物背后能给我带来的历史借鉴。

3.各大卫视媒体的客座“砖家”,是的,只能说他们是砖家。为了配合节目的收视率,夸大古玩实际价值,误导了很多入圈不深的爱好者,节目充满浮躁、铜臭。

以上三种专家,到底谁技高一筹,我们没有权利去断定。但对于古玩鉴定知识的分享传播贡献,我选前两者。


一孤


马未都从七十年代关注古玩到后来放弃影视业专业搞收藏,如今也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说,他是中国最牛的实战派代表人物。如今收藏他很少出手了,大概是因为能捡的漏都捡干净了。



如今他醉心于国学,大力推广中华文化,他是睿智的。在目前这个乱象频频的古玩圈,他急流勇退,做一个旁观者,他是幸福的。不参与任何的鉴宝活动,正所谓懂的人不言,半吊子满天吼,很多人缺少马未都淡漠名利。

能做到置身事外,看滚滚红尘,这是一个一般人很难企及的高度。古玩圈除了马未都还是有这样的高人,只是他们选择了默默无闻,一个人的收藏,每一件古玩都有一个故事,并不会寂寞。

我一直把马未都当成自己的偶像,当成自己的目标,喜欢听他侃侃而谈,也许他会有很多大白话,但是你会听了之后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说,我的收藏观和心态是从他的言行举止中树立起来的。马未都也许不是一个完人,但马未都是一个明得失,知进退的明白人。

&一代大家张伯驹先生,收藏人的楷模。

至于乐于在电视节目上频频露面的几位专家,他们的眼力也许不在马未都之下,可以说他们几位也是在古玩圈里摸爬滚打几十年,不能说功底不深厚,眼力不能说不独到。但是为了鉴定费而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给出一些违心评判,倒是沾染了不少俗气。



在古玩圈,人品比眼力更为重要。守得住自己,才帮得了别人。

鉴定是一件简单而纯粹的事,一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就会变得复杂,就会左右说出真相的勇气。在古玩圈,要做一个纯粹的鉴定者,需要做到四个字:淡泊名利。坚持真理往往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善恶对错只在一念之间。


风云说收藏


谢谢网友【冬暖夏凉123456】邀请!

他们本来都是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评价他们应该是同行业的专家评审,也即所谓的【同行审查(peer review)】,【同行审查】不一定是绝对的衡量标准,但是是最靠谱、最具参考价值的标准。

(药都不服,只服这神一般的配图!!)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目前人类知识体系太复杂了,绝大多数人的精力是不足以同时专攻多个领域的(当然还是有一些全能型的天才)。

因此,真正的专家,专攻的领域都是非常窄的,何况我还不是专家,我只是业余爱好者,喜欢研究上古历史和古文字,比一般人了解多那么一点,就更不应该跨行评论了。再者我瞎评价,怕行家打脸。

因此,我不能也不敢评价,只简单的说个人的浅见,也可能不对,供你参考!

上文说到【同行审查】是最靠谱的,有无著作等身,论文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引用量等等数据,是反应【同行审查】最客观的数据。

再者,我仅仅只能以能查阅到的公开资料进行判断,我也不是行内人,也对这些人不了解,因此,我也尽量做到只列证据,少做价值判断,评价客观与否,各位自行判断。

--------------------------------------------------------------------

问了下度娘,度娘百科上显示,杨静荣的头衔很多,我个人认为除了【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过硬一点,其他,这个那个【委员会委员】是什么东东,自己判断!

至于,什么【北大资源学院教授、逸仙学院教授】,恐怕就是那种【文物鉴定班】的老师。我查了一下,就是。

北大资源学院教授的网站:

前几年鉴宝节目风靡中国各种卫视和央视,这类班就多如牛毛,广告上说各种专家堆起来教你!,最恐怖的是一个月的班,收几万块的学费。

我遇到经过速成班出来一位学员,开口是【鳝鱼黄】,闭口是「成化青」,今天大谈佳士得国画价格,明天又谈苏富比书法绝品,我也服了他,抱着一件刻有电脑字体的「玉壶」,竟然有模有样的称「包浆、老物件」。


度娘百科说杨静荣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和4部专著,以他的年纪来算,不算高产也不算低产:

分析一下他的「等身著作」,用【google scholar】查阅他的专著和论文引用情况。

论文和著作的引用量,反应学者的研究成果,给同行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杨静荣的论文和著作,基本上没有超过5次的引用量。

唯一一篇1976年的论文,被考古类期刊中影响因子相对高一点《文物》杂志收录,而且题目叫做《漫谈我国古代陶瓷的花釉工艺》,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是【浅谈综述性】文章,不具备原创性和学术性。

他的专著《龙之源》被引用了四次:

《龙之源》是个讨论什么的书呢?在豆瓣书籍搜索到他写的几本专著:

《龙之源》并不像学术著作,在豆瓣打分为6.9,中等,我估计,经过同行审核的学术著作的就只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谷歌学术引用为0。

如果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价杨静荣的论文和著作的给同行参考价值,我认为是很低的,基本上可以无视。

我相信其他人看了这个数据,也可以做出相同的结论。

继续用【google scholar】搜索【金运昌、蔡国声、邱小君】几位的学术著作引用情况,相比杨静荣,差不多,甚至更低。就不一一列举了。

------------------------------------------------------------------------------------------

可能你说,他们的专业都是很冷门,文献计量学的数据才不好看,考古文物领域内的文献确实引用数据没有自然科学高,但是,有影响力的专家不至于只有不到5的引用量。

那我就随便想两个专家大拿,看一下,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和叶喆民 的引用量:

所以,我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是:从同行评审的标准来看,杨静荣、金运昌、蔡国声、邱小君几个人水平差不多。


这些证据你可以查到,我也可以查到,这意味着什么,前面已经说了,如果你不同意,你也可以自己判断。

至于马未都,他不算学界的人,也就没办法诉诸【同行评价】。

以学术标准评价马未都先生可能不大恰当,毕竟他通过文物收藏鉴定,走出一条辉煌的人生道路,没有料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再重申一遍:

文物鉴定高度依赖经验,同行审核和文献计量学数据,只是较为客观的参考数据之一。

------------------------------------------------

最后我塞一点私货评论,觉得不对,可以无视甚至批判:

这些年鉴宝热导致的全民收藏,那么,各种各样的【大师】,坑了不少人,我想这些新闻常见。

我不大懂法律是怎么规定的,但是我凭常识想,任何专家的鉴定,跟股评家一样,都只是「一家之言、参考意见」,即便错了,是无需负上民事和刑事上的任何责任。

一句话就是「站着说话腰不疼」,说对了是「专家大师」,说错了「仅供参考」。

文物的真假,只取决於专家的看法,即便是假的,专家说是真的,它就真的。

但是,专家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经常犯错。

我也想有一位全知全能的专家代替我做出正确结论,但是,这种人不存在。

所以,玩收藏,没有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思考分析。任何一门学问想要精通,没有「速成班」,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小汉字见大历史


要想穷,就搞古玩收藏,这里的水深的吓人,有许多专家就是害人的,大家也都听说,华豫之门专家刘岩坑骗藏友书画的事情了吧!文物专家如果没有道德,就是狗粪一堆,我这个人欣慰的是马爷,蔡国生当年做的广告所有人都看见了吧!那就是坑人的广告,谁买那东西,谁就会上当的,君给你们说一个真实例子,我的一个死党哥们,我们几个朋友去他家里。看他供奉佛像,我随便说了一句,这佛像是明官造的吧,大家都是开玩笑的,可不几天,朋友就宣布他的佛像是明官造的金佛,不知朋友脑袋缺了那根弦。还是存心要骗人,本来十八元的地摊货,瞬间被他忽悠的价值连城,结果大有人上当,他卖佛对分为由,许多人给投钱,他带着这些人,去北京,上海,广东,找专家鉴定,都说是真明官造,估价三千多万,并给证书,拍卖,其实三岁孩子都知道那是一文不值的假货,可专家竟说是明朝的,睁眼骗人,骗你什么?鉴定费,拍卖定金,做的假越高,拍卖定金越高,结果是经常流拍,经常交费,二年多时间。那几个捧朋友的每个人都被骗走几十万元。

君从来都不信文物,中国的文玩是很少的,大多都是假货,许多人都搞假骗人的,这里的水特别深,如果陷入其中,大多都被淹死,听那些专家口若悬河的讲,他们是职业的专家,能懂一二,普通人玩文物古懂,百分之九十九都会受伤的,文物专家需要道德的约束,如果专家无德,那是更可恨的,比抢劫犯还可恶。


用户55874961374






另外几位都是专业文物鉴定专家,如果是别的行业专业技能,进行同行业竟技评审的话还可以,但是文物这行业的种类太多,太繁复,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专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些时候某项专业技能,是最适合对这项专业具有天赋的人去专研。如果让马未都先生和几位专家比鉴定能力,那么比什么呢,如果是比古籍,书画,碑帖,拓印,那数金运昌最专业权威。如果比瓷器,马未都和杨静荣,邱小君,都差不多,马是市场经验丰富,能接触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品种,另二位是瓷器专家,专业知识,学问更丰富。蔡国声是杂项专家,这一点我比较佩服,就是什么都懂,涉及广泛,杂家,见识广,就是遇到尖端技术问题时不够权威。马先生在木器,古董家俱,方面涉猎广泛,经验丰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古董文物行业里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权威,尤其在现今造假高技术仿真的年代,同时一些馆藏的,考古未发现的品种,一些专家也没见过的。稀少真品同高仿品一起出现,即使专家也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好古收藏


首先来说,这几位都是电视里经常能看到的专家,水平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鉴定的东西如果说真的那不能保证百分百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觉得不妥,那这东西基本就够呛。

看电视的时候,会发现有不少藏宝者或观众不服气,说我这东西如何如何好,是古代的东西,凭啥你看一眼就觉得是假的,你不对。实际上,这都是藏宝者或观众的无知或者无理取闹。举个简单例子,经常打篮球的一下子就能试出篮球好坏,经常踢足球的也是如此,经常钓鱼的也很快可以辨别出鱼竿的好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一套试题的出题水平……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很快判断出相关专业东西好坏。鉴定文物也一样,他们都是经历过学习和实践的专家,在这个领域,往往看一看,摸一摸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古玩鉴定毕竟不是精确量化的东西,真要说出个谁强谁弱,那是没必要的,只能说通过节目表现,我更喜欢马未都,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马未都先生帮我解决了一个困惑,开始看鉴宝节目的时候,我其实也跟不少藏宝者一样,是困惑的,这几百几千年前的东西,凭啥你看一下就给判了死刑。很多专家解释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我也听不太明白,也无法理解,直到后来马未都解惑了。记得有次节目他给一个藏友解惑,说古人制造东西都是有标准有规矩的,不是随便滥造的,什么时期什么器型,都有讲究的。明代流行的不会一下子跑到宋代去,就跟今天制造东西有时代特征是一样的。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确实如此啊。比如说五百年后有人拿了一个iPhone4s,说是文物,可是这玩意居然是双卡双待的,那我们今天肯定知道这绝对不可能真的。现在鉴定文物也是一个道理,不可能跳脱某一物品的时代背景特征。



再有一点我特别佩服马未都先生的是他不估价,这点确实很地道。因为自己做珠宝,也算半个行业相关,每次鉴宝鉴定珠宝玉器估价的时候,看得我都好尴尬,因为内行人从来不估价。如果经常去翡翠市场,稍微懂点规矩的人都不会随便估价,为啥呢,比如一个客人过来让你帮他看个手镯,说是十年前买的,你一看现在正常买卖价格也就五千,如果这个说出来,结果客人这镯子就是在另一头一个老板那花三万买的,就在三天前,这不是要引发矛盾吗?再有了,像翡翠这种东西有赌性,有人是赌石来的,花十万赌石,开出一百万的东西,那我为了回笼资金,七八十万卖掉我也乐意啊。花十万就赌出一万块的东西,那我肯定要尽量往贴近十万的价格卖啊,这个成本就是不一样的。

文玩也是这个道理,渠道不一样,销售方式不同,价格千差万别。而且文玩市场更是讲究买定离手,千金难买心头好。一个专家给藏宝者估价十万,这人嘴上说祖传的,实际却是花二十万从朋友那买的。那你能说那个朋友坑人吗,在古玩界不存在这个说法,因为没人逼你去买,都是自己看中才买的,买贵了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够,可是这样心里难免疙瘩。马未都先生正是因为深谙此道,所以他从不估价,不仅是保持了行业道德操守,也可称之人情练达。


第三点佩服的就是马未都先生虽然不是学院派出身,但是经验丰富,而且他对现代科技采取接受包容的态度。记得有次节目他也说有些鉴定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这不仅仅是他谦虚,更说明了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明白传统鉴定方法可能有不足的地方,有了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利用。这种开放学习的态度对一个成名已久的大家来说是十分可贵的。

综合起来说,几位专家的鉴定水平都是有的,但是马未都明显更讲究行业规矩和操守,而且他的实践能力绝对第一,亲自买了那么多珍贵文物,也难怪很多人更喜欢和尊敬马未都。


一览众河小


马未都是业余的,那几个是科班的。



潘龙江悔恨写红尘情歌


马未都在中央十套《百家讲坛》有《马未都说陶瓷》、《马未都说玉器》、《马未都说家具》等等等等,那几个呢?这不就出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