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清朝有“漢不入宮,七不點元”的說法?

雲清看世界


我們常常看一些文藝作品和民間傳說中提到清代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所謂“漢不入宮,七不點元”。但翻閱史籍,我們卻很難找到這條材料的出處,幾乎不見於正史。那麼,這個說法究竟有什麼含義?又有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影響。

清代皇帝大婚

“漢不入宮,七不點元”。很有可能是一種歷史說法的訛傳,其用意主要是清朝統治者為了保持滿漢婚姻藩籬。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旗民不通婚”。明代中後期,建州女真勢力崛起,不久便建立了後金政權。後金的統治集團沿襲了女真舊制:不與漢人通婚。對此作法,入關後的第一位清帝順治皇帝曾追憶稱:“太祖、太宗制度,宮中無漢女。”就是說滿清之前的領袖人物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的後宮中是不會迎娶漢族女子的。可見當時當時滿清集團對漢族的防範心態之重。

滿清後宮嬪妃

但八旗勢力吸納了蒙古和漢軍勢力後,所謂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出現,雖然這兩者在實際的政治地位上比滿州八旗要低,但是三者統屬於八旗地位,所以內部之間也展開了通婚。

多爾袞統治初期,清軍入關迅速佔領四方,建立全國政權。此時的中國大地烽火連天,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層出不窮,滿清統治者採取了不少措施來消弭這些矛盾,其中就有鼓勵滿漢進行通婚。順治五年(1648)朝廷下令稱“滿漢官民皆朕赤子”,為了使民族間和睦相處,如果有希望通婚者則予以默許。這相對之前滿漢之間的天壤界限,已經是一種歷史的進步,相當於鼓勵了民族間的融合與交流。順治皇帝做出表率,贏取了漢女入宮。

宮廷婚禮

皇帝如此作為,不代表所有滿洲貴族都願意與漢族人通婚。許多貴胄還是對漢族有鄙夷與戒備之心。所以滿漢間通婚並不是大範圍、大規模的現象,有些通婚也都是滿族家庭迎娶漢族女性,原因在於中國古代認為女性出嫁就追隨夫家,此後便與孃家關係不大。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明令撤銷旗民不通婚的禁令,所謂“漢不入宮”徹底走入了歷史。

任萬平:《清代皇帝的婚禮》

方園:《清代順治時期滿族通婚法制及現代啟示》

高松:《清代滿族婚姻習俗變遷》

作者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季我努學社


正文原話“狀元不滿中,漢女不入宮”

講的清朝早些時期的宮廷制度,意思是狀元等三甲不能是漢族人,而只能是滿族,漢族的女人也不能進入清朝宮廷內宮,以防皇族血統不純正

在清朝建立之初,滿洲和蒙古通過“滿蒙聯姻”達成聯盟。孝莊的兒子順治大婚之時,孝莊就打算一定要讓自己本家博爾濟吉特氏的女子入主中宮,將來生子接班,掌握大清的命運。出於這個目的,孝莊很是反感漢女進宮,怕她們會混淆了純潔的民族血統。為了控制漢女進宮,孝莊甚至下達了“漢女入宮者斬”的懿旨,還把它掛在了神武門上以告誡順治以及後來的皇帝們

因為滿族是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人口基數差距太太,為了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清政府規定滿族不得和漢族通婚,主要就是為了鞏固少數民族對當時的統治地位。要等清中後期,這個規矩才慢慢打破。

根據上述文獻, 從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滿族與漢族之間互相通婚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而且,這種通婚,多是受到清朝官方准許的,只有清朝皇室真的不與漢族通婚。


社會大染缸


清朝清初為了保證滿洲統治者血統的純粹,曾經下令不許漢人女子為妃,以至於有滿不點元(狀元),漢不選妃的說法。

但是清朝的“漢不入宮”的漢人指的是漢旗以外的漢人,清朝的軍隊制度是滿八旗和漢八旗。要迎娶漢族女子就讓他們入旗就行了,所以清朝時候後宮嬪妃漢人的情況不少。

“旗不點元”清代科舉考試中關於應試滿洲士子的特殊規定,清代科舉考試中關於應試滿洲士子的特殊規定。即滿洲士子不得在鄉、會試中拔置第一名。按鄉試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 故謂“滿不點元”。

滿不點元這點很好的遏制住了旗人內部關係戶們作弊的弊端。為清朝招納賢人能士提供了比較科學的基礎。清朝歷史上的大部分狀元也是漢人取得。


渡客


漢不入宮,七不點元。主要是清朝統治者為了保持滿漢婚姻藩籬,而傳出的說法,和滿漢別居一樣,都是為了保護所謂的“我朝根本”八旗制度考慮制定的。

清朝很早就有“漢不入宮,七不點元”的說法,主要是想把入仕機會給漢人,而把軍功晉身的機會給旗人。還有就是漢族子女不得入宮,以保持所謂的皇室血統純正。


清朝入關初期,攝政王多爾袞曾經試圖打破滿漢藩籬,但是限制比較多,然而他後來被定罪,他所主張的政策也一併被追責,所以這次剛剛打開的門縫又被關緊了。

事實上,滿漢婚姻在清朝還是有很多的,主要是漢女嫁給旗人,抬旗以後,就可以通婚了,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貴族大家是這樣,而皇室就更不用說了,後宮裡的妃子也會有漢人。


無筆


多爾袞曾經想把這一規定給廢除了,但還沒辦成就被順治給整死,最後還給他加了一條破壞滿漢不通婚祖制的罪名。真正廢除這一規定的是慈禧太后,她在光緒27年下旨廢除。

不過滿漢通婚的比比皆是,康熙後期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主要是八旗有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滿漢不通婚是不針對漢八旗的。所以只要漢人加入漢八旗,就不算滿漢通婚了,所以到清朝後期,嬪妃都有漢人了。個人愚見,不喜勿噴。


不一樣的歷史課



Qzjqianqian


清初為了保證滿洲統治者血統的純粹,曾經下令不許漢人女子為妃,以至於有滿不點元(狀元),漢不選妃的說法。清朝後宮中的漢族女子是屬於漢軍八旗的,清朝皇帝不娶的是除了漢軍八旗之外的漢族女子。滿漢之間婚姻藩籬和滿漢別居政策一樣,都是出於保護“我朝根本”八旗制度考慮清朝向有“漢不入宮,滿不點元”之說,即“後宮之選,例不及漢人(民人)”和將科舉入仕機會主要留給漢人,鼓勵滿人以軍功晉身。


遊戲益生君


清初為了保證滿洲統治者血統的純粹,曾經下令不許漢人女子為妃,以至於有滿不點元(狀元),漢不入宮的說法。不過清末也就不那麼嚴了。康熙的妃子都是漢人中被“抬旗”的,姓氏加“佳”,是漢人中的功臣之後,視作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