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男孩被全班同學投票“滾出班級”,媽媽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好動的孩子注意力就不好嗎?》

Part1

丫頭的一個同學家長,給我寫了一封郵件,長達好幾百字。

在郵件中,她說這幾天自己失眠了,因為班上的同學自發舉行了一個投票,就是“讓張浩同學滾出四三班”。全班有64個同學,除了她兒子自己,剩下的63個人全部投了贊成票。

老師也“順應民意”,找了她談話,希望她給兒子轉學。

她替兒子委屈,因為他並非“十惡不赦”,而僅僅就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

上課的時候容易走神,老師佈置的課堂作業,他總是記不住,於是,經常去“勞煩”自己的同桌;偶爾做一些小動作,對同桌也有影響。

於是,他每一次被告狀,班主任就給他換一個位置,直到後面,班上大部分同學都和他同桌後,叫苦連連,說他太不“安分”了。

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她帶兒子輾轉到一個特別有名的醫院。

醫生經過對孩子的觀察之後,告訴她,孩子聽力和智力雖然沒有問題,但是聽覺廣度不好,所以這才是造成他注意力不集中最重要的原因。

也許很多家長對於“聽覺廣度”這個詞比較陌生,但是,它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很大的。(這個會在後面詳細介紹)。

當然,不是活潑好動就是聽覺廣度不好,對於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家長也需要了解一下的:

男孩被全班同學投票“滾出班級”,媽媽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造成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 睡眠不足或感到疲勞,甚至是天熱、口渴、生病或某種原因引起的情緒不安等。
  • 外界干擾引起的,環境嘈雜、喧鬧,孩子也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
  • 不善於轉移注意力,在一件事已結束後,沒有辦法快速從上一件事“回過神”。
  • 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教育的內容太深,孩子無法理解,或是太淺,缺乏新鮮感,吸引不了孩子的注意力。
  • 看電視過多的孩子,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因習慣了電視的流動畫面,到了幼兒園或者學校就不習慣靜悄悄聽老師的話。
  • 平時一次性玩太多的玩具或者看太多的書籍,也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渙散的毛病。

除了以上這些情況,還有一個因素,需要家長特別注意,那就是孩子的聽覺廣度。

男孩被全班同學投票“滾出班級”,媽媽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Part2

什麼是聽覺廣度?

它是指聽覺記憶能力、理解力和辨別力的程度高低,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瞬間記憶時能接受的句子或者字節範圍。

① 聽覺廣度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 聽覺廣度好的孩子來說,別人說了一句話,他們就能全盤吸收進大腦。在上了幼兒園以後,老師說什麼,他們都可以回來複述給家長聽;在讀了小學之後呢,記筆記的速度快,可以把老師說的全部都記下來。
  • 相反,聽覺廣度差的孩子,即使很認真聽老師講課,但也沒有辦法完整記下筆記,因為無法完全捕捉老師說的話。
  • 聽覺廣度好的孩子,在老師說的一件事,或者解析一個題目,他很好地捕捉到信息,而且對信息進行篩選。
  • 反之,聽覺廣度不好的孩子,就不太容易捕捉到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弱一些。這些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對於老師說了什麼,就不大容易記住,尤其是在記筆記的時候,不知道記些什麼。

雖然,目前沒有儀器測出聽覺廣度強弱,但是,如果孩子有以下的特徵,基本上可以判斷為聽覺廣度不好。

  1. 很容易忘記家長或老師交待的事情;
  2. 記不住長句子,在聽完故事後不能複述;
  3. 不能完整地轉達別人留的口訊;
  4. 口頭表達比較遲緩;
  5. 上課對老師教授的內容全然不知;
  6. 對所學的知識忘記得很快。

自從女兒上了小學,在家長群裡,會經常發現一些孩子的家長,問老師在課堂上說的事,或者是佈置的作業。

家長也很苦惱,和老師溝通,說孩子上課也挺好,也並非做小動作,但是,老師說的一些題目的點,就是記不住。

其實,這些認真聽課的孩子,並非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聽覺廣度不好。

② 可以通過訓練,增加孩子聽覺廣度。

孩子剛出生,他們就具備了對聲音最初的捕捉能力,會有一些模糊的聽力,也會對聲音做出一些反應。

但是,聽覺廣度的訓練要等到孩子積極探索、感知外界,並且聽覺器官發育較為完善之後進行。育兒專家張亞蓮指出,聽覺廣度構建有一個黃金期,就是在孩子十個月左右。

那麼,家長們如何在平時生活裡,去給孩子訓練聽覺廣度呢?

  • 鍋碗瓢盆的“免費玩具”

給孩子做聽覺廣度的訓練,並不需要我們去購買一些專門的工具,生活中的鍋碗瓢盆都可以借用。

比如,讓孩子用勺子去敲打碗盆,或者是塑料的桶,讓孩子去感受,敲擊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孩子在大腦裡,漸漸也會有自己的感知。

這些不同材質的物品,被敲打出不同的聲音,就可以加強孩子的聽覺廣度。

當然,在給孩子選擇物品的時候,要保證是安全的,而且,家長儘量陪在身邊,告訴孩子“敲”或者是“拍”,和孩子有一個互動,這樣對於聽覺廣度的訓練有更好的輔助作用。

  • “變聲”講故事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不要用“讀”的方法,而是用“變聲”法去講。

比如,有爺爺的角色,就去模仿爺爺說話的聲音,有大老虎出現的時候,就可以模仿出大老虎恐怖的吼聲。

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孩子的興趣,抑揚頓挫的聲音變化,也會增加孩子聽覺的辨識能力。

家長們可以做一個小實驗,就是兩個人用不同的方式,一個是“讀”的方法,一個是“變聲法”給孩子講故事。你會發現,孩子會更喜歡那個用“變聲法”講的故事。

  • “多曲風”音樂

很多家長都喜歡給孩子聽兒歌,或者是比較舒緩的音樂,覺得這樣的音樂會讓孩子情緒安定,停止哭鬧。其實,不同的曲風才是正確的選擇。

抒情的、搖滾的、節奏緩慢的、搖滾的,你會發現對這些不同的曲風很有興趣,他們會立馬安靜下來,瞪著小眼睛,好奇地捕捉聲音的來源。

經常聽不同曲風,也會增加孩子聽覺的辨識能力。

  • “自然”的聲音

帶孩子去聽聽大自然的聲音,風聲、雨聲、竹林間的鳥叫聲、池塘裡的青蛙聲……並且告訴孩子,他們聽見的是什麼聲音,下次再聽見的時候,孩子就會去在大腦裡回想,這個聲音是我聽過的,這些大自然的聲音,也會增加孩子的聽覺廣度。

兒子言寶小時候,有一次電視上放著一個人表演口技,有小鳥的叫聲,蛇爬行的聲音,還有風聲,以及別的動物的聲音,他就特別感興趣,坐在那裡認真地聽,特別專注。

男孩被全班同學投票“滾出班級”,媽媽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Part3

如果孩子已經錯過了聽覺廣度構建黃金期,在聽覺廣度上確實有一些欠缺,家長要怎麼去增加孩子的聽覺廣度呢?

這裡提供幾個簡便的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 聽指令去畫畫

家長提出要求,讓孩子按照這些要求去畫一幅畫。比如,畫一所小房子,房子旁邊有一條小路,還有一些小花,還有一隻小兔子。

而且,每次的難度都可以增加。一開始只是讓孩子畫出相應的圖案,下次,在圖案上還有不同顏色的要求。

  • 聽故事答問題

給孩子講一個故事,等故事結束後,讓他們說出故事裡的人物,以及發生了什麼事。當然,難易程度也應該是遞增的,這樣才不至於讓孩子有挫敗感,不配合訓練。

  • 編句子找錯誤

說幾個句子,比如:小貓在吃草,小羊在吃魚,小兔子在肉。

說完以後,讓孩子去找出錯誤。

正確的句子當然是:小貓在吃魚,小羊在吃草,小兔子在吃草。

伏爾泰說:“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

孩子聽覺廣度的問題,不容家長忽視,因為它不僅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也和孩子記憶力長短有密切關係。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不斷冒出一些問題。不過,有問題不怕,怕的是家長髮現不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