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蔣介石故居,毛主席曾下令保護,他去世43年,可至今無法入土為安


蔣氏故居,即蔣介石前後幾輩的故居。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境內,昔日蔣氏家族就於此地生活,工作,娛樂等。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其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如今被列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蔣氏故居系群體建築,它包括豐鎬房、小洋房、玉泰鹽鋪。其中豐鎬房在溪口中街,佔地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850平方米,大門、素居、報本堂、獨立小樓系原有,為清代建築,其餘都系蔣氏1929年擴建。

小洋房為三間二層樓房,西式,前臨剡溪,後依武山, 佔地24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310平方米,建於1930年。玉泰鹽鋪位於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蔣介石出生之地,前後兩進,前進三間一弄樓房,後進為平房,佔地716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清末以來,鹽鋪曾兩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

蔣介石即出生在這裡,現存建築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為西式兩層樓房,臨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蔣經國留蘇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舊時溪口人有傳統習俗,即為祖房立名,且力求古雅。蔣介石父輩三兄弟,其祖房分別名為夏房、商房和周房。蔣父行三,是謂周房。蔣父病故後次年,蔣介石兄弟分家,眾長輩議論,囑其兄弟各立房名。從上輩“周房”及蔣介石在宗譜中屬“周字輩”,推及西周兩位帝王的都城----豐邑和鎬京,各取第一字定為房名,分給蔣介石的祖房故而名為“豐鎬房”。

建築佈局為傳統的前廳後堂,兩廂四堂格局。樓軒相接,廊廡迴環,墨柱赭壁,富麗堂皇。前廳及左右還有三個花園。廳堂廊廡內佈滿雕刻彩畫。報本堂有蔣介石親書的“報本尊親是謂道德要道”、“光前裕後所望孝子順孫”對聯和“寓理帥氣”匾額。為私祝其子蔣經國40生辰而立。


蔣介石出生的地方。

蔣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1975年4月5日,在臺北士林官邸逝世。去世33年,至今無法入土為安,實屬遺憾。早在大陸時期,蔣介石就已經對於自己百年後的安息之地做出了精心安排。自居為孫中山先生忠實信徒和正統繼承人的蔣介石,希望自己死後能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