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5月12日下午,應某平臺編輯之邀,筆者與眾多自媒體朋友踏上了前往觀復博物館的參觀之路。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

因常看節目《觀復嘟嘟》的緣故,此次參觀就不同於一般的博物館之旅,就像寶玉初會林妹妹時候的感覺:“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想起賈母反問寶玉的話:“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

寶玉的回答也是很妙:“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

觀復博物館中的點點滴滴,此前雖未親面,卻早已耳熟能詳,心裡就像是舊相識,此番竟作故地重遊,亦未為不可。

“觀復”其名,源於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翻譯出來就是:盡力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生活清靜堅守不變。萬物都一齊蓬勃生長,我從而考察其往復的道理。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世事無常,萬物生長,而我就靜靜地看著你們造成什麼樣。

今天,筆者也來“觀復”一下。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自媒體朋友們陸陸續續都到場了。於是大家愉快地在館長小姐姐的帶領下出發了。

才一進門,筆者就被館裡的各種奇珍異寶驚呆了,眼前一亮:這個博物館不一樣!

不要說裡面的傢俱材質多麼貴重,鏤刻多麼精美,用色如何講究,也不要說門窗的格局如何精巧,設計如何獨具匠心。最重要的是,當你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之後,你能深深地感受到沉甸甸的兩個字——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不是說在嘴上虛張聲勢的,而是一個民族刻在心裡刻在骨子裡的東西。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門窗館

年深日久,怎樣瞭解我們的文化?

除了看書,參觀博物館,亦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式。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將書上的描寫落到實處並且反思書中內容的過程。

“於無疑處生疑”,進而質疑,解疑,實在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個對於《紅樓夢》有著強烈興趣的作者,筆者參觀的角度可能有點不一樣。

以下附《紅樓夢》原文以及筆者註解感悟。

1 王夫人正室

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海。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

A大紫檀雕螭案

紫檀木為深紫色,歷來為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珍愛,價格居各木之首,被稱為“王者之木”。賈府的桌案採用紫檀木,可見主人身份之尊貴。而此案雕刻圖案是螭,螭是一種傳說中無角的龍,唐代以後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徵,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刻螭首碑,亦可想見大紫檀雕螭案的擁有者之地位。誠所謂“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觀復博物館中就有不少類似的寶貝。

據說以下這張清代康熙年間的紫檀螭龍畫桌是著名導演李翰祥的心頭最愛,臨終前他將這件稀世珍寶託付給了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這種畫桌比普通的書桌要高一些,畫桌材料是小葉紫檀的,體積大,在小葉紫檀原料稀缺的今天,更顯彌足珍貴。此畫桌寬度可達96釐米,是已知紫檀畫桌中最寬的。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紫檀螭龍畫桌

B楠木交椅

《博物要覽》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河山色清而木質甚松,如水楊之類,惟可做桌凳之類。”

交椅就是起源於古代的馬紮(凳子),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札,由於交椅可摺疊,搬運方便,故在古代常為野外郊遊、圍獵、行軍作戰所用。後來逐漸演變成廳堂傢俱,再後來漸漸成為權力的象徵,《水滸傳》中的坐第幾把交椅,大概就有這個意思。

楠木交椅能排兩溜,賈府之氣派可知了。可以想見當初榮國公在世的時候賈府高朋滿座的風光。

觀復博物館也有這樣的交椅,只不過是黃花梨的。黃花梨又稱降香黃檀,明清時期考究的木器傢俱的首選,其紋理或隱或現,色澤不靜不喧,被視作上乘佳品,備受明清匠人文人寵愛。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黃花梨交椅

2 王夫人的耳房

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罽,正面設著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几。左邊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邊几上汝窯美人觚內插著時鮮花卉,並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張椅上,都搭著銀紅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椅之兩邊,也有一對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備。

A文王鼎匙箸香盒

這個是所謂的“瓶爐三事”,是焚香用具:一個香爐,一個香盒,一個小瓶(或稱箸瓶、鏟瓶)。瓶中插香箸、香鏟。顯然這個鼎是焚香用的爐,香盒用來放燃的香料,匙箸用來撥灰。這說明了王夫人平時的喜好,因為信佛,所以常常焚香。

不知道王夫人屋子裡的鼎是不是這樣?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香爐

還是這樣?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香爐

抑或這樣?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香爐

總而言之,觀復博物館的香爐,每個都很個性,有木有?還真讓人忍不住要想象一下嫋嫋香菸升起時那種靜謐的感覺了。

另外,《比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一回中,小丫鬟雪雁來給黛玉送手爐,結果被黛玉用來藉機諷刺了寶玉。不知道給黛玉送來的是不是這樣的小手爐。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小手爐

而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曾有詩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現在想來也是蠻有情趣的。

B汝窯美人觚

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有兩部分:其一於北宋後期被官府選為宮廷燒御用瓷器。宋人評青瓷以汝窯為首位,明清兩代品評宋代五大名窯時,也列汝窯為第一。此窯燒瓷時間較短,南宋時已有“近尤難得”的記載。明代前期景德鎮德御廠曾一度仿燒,清代雍正、乾隆時更有年希堯、唐英等督窯大量仿燒,但鮮有亂真者。據說目前世界上只有67件真正汝窯。

以下是大英博物館的汝窯: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大英博物館汝窯

據說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始人馬未都自己也收藏有一隻汝窯洗,不過筆者沒在博物館看到。以下是他在節目中的展示。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左邊這個是真的,右邊這個是仿的

以小編不專業的眼光嚴重懷疑,王夫人耳房的汝窯是仿品。因為《紅樓夢》中後面很多地方也出現了汝窯製品,可見這個東西在賈府使用頻率非常之高。

觚的形狀大概是以下這樣的,但是汝窯的還帶美人圖案的現在就不一定存世了吧?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汝窯觚

3 王熙鳳的炕屏

賈蓉笑道:“我父親打發我來求嬸子,說上回老舅太太給嬸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請一個要緊的客,借了略擺一擺就送過來的。”

炕屏是一種炕上陳設的作裝飾用的屏風。清《西清筆記·紀庶品》:“造炕屏最難,入窯百十,才得一二成者。”可見其珍貴。而王熙鳳在借給賈蓉炕屏的時候也說:“若碰一點兒,你可仔細你的皮!”可見玻璃炕屏的貴重。

這賈珍也不知道要會見什麼“貴客”,竟然值得費這麼大力氣跑去借一個炕屏來充門面。這“貴客”之非常,可見一斑。或許,賈府的覆滅就有這“貴客”的功勞。

觀復博物館中,就展出了這麼一件珍寶炕屏,但屏心不是玻璃而是澄泥石,清乾隆時期的,也是非常難得了。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炕屏

此外,觀復博物館還有插屏、掛屏、折屏等等。一架比一架精美,一架比一架稀有,都是稀世之寶。

4 探春的屋子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

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

探春的屋子很好地體現了探春性格的“素喜闊朗”,而且屋內的陳設也是典型的文人做派。

觀復博物館裡,也有這麼一種專門文人化的佈置。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松溪草堂

文人的雅趣,從其房屋的佈置就可以看得出來。

5 妙玉的茶具

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 然後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成窯是明成化年間官窯燒製的一種瓷器。以小件和五彩的最為名貴。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年間的鬥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青花間裝五色”。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青花”二字。

大概是這個樣子: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成窯五彩小蓋鍾

周汝昌先生認為,正是因為妙玉送給劉姥姥這件成窯五彩小蓋鍾“在賬上顯露了,引起了朝野的轟動!”所以引起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為賈家和妙玉都招來了滅頂之災。

總而言之,成窯五彩小蓋鍾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東西,夠得上莊戶人家的劉姥姥吃好幾年。但能否名貴到為賈府引來“滅頂之災”,這是筆者嚴重懷疑的。

我們來看看觀復博物館收藏的粉彩麻姑獻壽盤: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粉彩麻姑獻壽盤

妙玉送給大家喝茶的茶具是官窯脫胎的填白蓋碗。“填白”亦稱“甜白”,是一種白瓷。因其釉面恬靜瑩潤,白若凝脂,稱為“甜白”,強調其帶給人安逸甜美的內心感受。

我們看看觀復收藏的與之同出而異型的明永樂白釉僧帽壺。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明永樂白釉僧帽壺

6 怡紅院的裝飾

劉姥姥掀簾進去,抬頭一看,只見四面牆壁玲瓏剔透,琴劍瓶爐皆貼在牆上,錦籠紗罩,金彩珠光,連地下踩的磚,皆是碧綠鑿花,竟越發把眼花了,找門出去,那裡有門?左一架書,右一架屏。......心下忽然想起:“常聽大富貴人家有一種穿衣鏡,這別是我在鏡子裡頭呢罷。”說畢伸手一摸,再細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將鏡子嵌在中間。因說:“這已經攔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說,一面只管用手摸。這鏡子原是西洋機括,可以開合。不意劉姥姥亂摸之間,其力巧合,便撞開消息,掩過鏡子,露出門來。

注:此處“消息”指的是機關,即發動機械裝置的樞機。

筆者一直好奇這個牆壁上的東西是怎麼貼上去的。網上搜索到的大觀園(大約是北京大觀園)裡面的是這樣子。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北京大觀園

心尤未足,想著不應如此。琴劍瓶爐沒有倒也罷了,貼牆的方式能再簡單點兒嗎?再說這也好像不是貼牆而是擺上去的呀!

還有這個地下踩的磚,不說碧綠鑿花吧,能不能更現代一點兒?

種種吐槽,不一而足。

及至看到了博物館裡面的門窗館,筆者才找到了那麼一點兒感覺。

碧綠鑿花的地板,是不是應該是這幅樣子?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門窗館

貼著牆壁的琴劍瓶爐,是不是至少類似這樣子?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門窗館

這個雖是《三國演義》的圖案,但仍然可以看出其“匠心獨運”之處。

如果作為寶玉臥室的地方沒有一點兒富貴氣象,怎麼當得了“富貴閒人”(寶釵曾經以此取笑寶玉)的雅號?

7 劉姥姥的口福

又見兩三個婦人,都捧著大漆捧盒,進這邊來等候。聽得那邊說了聲“擺飯”,漸漸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幾個人。

貧窮或許真的會限制人的想象力,即使這裡賈府用來擺飯的捧盒,也是我們平常人眼裡的珍寶。下面是觀復博物館收藏的乾隆年間的剔紅捧盒。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剔紅捧盒

而貧困人家,用來送飯的盒子是這樣的。即白居易《觀刈麥》中所謂“婦姑荷簞食”之“簞”。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對於劉姥姥而言,入賈府就是入“寶山”一樣的經歷了吧?

幸喜被稱為“母蝗蟲”的她不曾空手而回。

8《紅樓夢》中的琺琅

在《紅樓夢》中,琺琅器也是極為常見的。如賈母宴客的時候用的“十錦琺琅杯”, 祭祀用的象鼻三足鰍沿鎏金琺琅大火盆,寶玉給晴雯用的琺琅鼻菸盒等等。我們雖然不能親見,卻可以想象這家人的氣派。

因為琺琅器皿一般都是皇家御用,而賈府身為皇親國戚,有這個也不足為奇。

雖然觀復博物館沒有同款物品,但是看看這些同樣材質的東西,就足夠想象的了,這個是明晚期的掐絲琺琅太平有象雙螭三足盤。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掐絲琺琅太平有象雙螭三足盤

此外,觀復博物館還有各種各樣的瓶子,尤為讓筆者好奇的是,同樣是瓶子,為什麼有的叫梅瓶,有的叫春瓶呢?

據觀復博物館的小姐姐介紹,梅瓶最初是在講經的時候盛酒用的,也叫“經瓶”,但是在逐漸的發展中大家發現它也很適合插花,於是就漸漸演變成現在的純欣賞作用,也就成了“梅瓶”。以下是觀復博物館收藏的梅瓶。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收藏的梅瓶

春瓶也是用來盛酒的,大抵這個名字與古人的詩句“玉壺買春”或者“玉壺先春”有關係,是由唐代寺院裡的淨水瓶演變而來。後來也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器具。以下是觀復博物館收藏的春瓶。

全民刷館 走進觀復博物館,看《紅樓夢》中的文物之美

觀復博物館收藏的春瓶

個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梅瓶的口徑較小而直,而春瓶的瓶腹較大,在觀感上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這讓筆者聯想到了《金瓶梅》裡面的李瓶兒,據說她的得名就是因為出生之日賀喜的人送了一對魚形瓶兒來,所以她就以此為名。而在李瓶兒死後,告訴西門慶她的歸宿“出此大街迤東,造釜巷中間便是”。而這“造釜巷”不就是用來打造鍋具的地方嗎?這說明,李瓶兒已經消失了。怪不得《金瓶梅》夾批有云:蛟龍未盡,猶得折黃金。今為造釜者所用,則瓶已消蝕久矣。

可把《金瓶梅》三字中後兩字倒過來的話,不就是“梅瓶”二字嗎?生為女子而以酒色娛人,生之為瓶,死亦為釜,不亦悲乎?《金瓶梅》之取名,或有此因。

博物館一行,感慨良多。文化之美之精之大,盛矣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