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六根清淨方為道

無明之後是“行”。“行”是造作,造各種各樣的業。

/<font>


/<font>

人只要行動,就一定會造業,要麼是善業,要麼是惡業,要麼是無記業。/<font>

因為有“我法二執”,就會起惑造業,也就有了業行。/<font>


/<font>

眼睛在佛學中稱為“眼根”,眼根碰到外界事物產生色塵,對色塵進行分析、理解、認識、取捨,會形成“識”。/<font>


/<font>

“六根”對應著“六塵”,叫做“眼見色,耳聞聲,鼻嚊香,舌嘗味,身感觸,意觸法”,繼而產生“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font>


/<font>

此外還有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第七識和八識我們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有前六識。/<font>

六根清淨方為道

眼睛看到某件事物產生相應的“塵”,我們把這種概念叫做“惡”。/<font>


/<font>

修行是什麼?修行是讓自己變成不惡,不惡是超越於善惡之上的一種境界。/<font>


/<font>

每個人多少都有“不惡”的狀態,比如你是老闆,不會因為一個員工性格偏激就把他踢出門外。/<font>


/<font>

你會考慮他其他方面還可以,就會盡量去發揮他優長,規避他的缺陷,此時你就做到了超越他性格之上,達到了一種“不惡”的境界。/<font>


/<font>

我們身邊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超越它才能駕馭它,你不能超越於它,就被它同化或打擊。/<font>


/<font>

我們認識世間都是靠“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不斷超越這些之後才能達到一種高超的境界。/<font>


/<font>

/<font>

六根清淨方為道

人對外界的認識首先源自於“六根”,所以修行的第一個門檻也是“六根”。/<font>


/<font>

六根清淨方為道”,不該看的不去看,不該聽的不去聽,不該說的不要說,守住六根,這就是“識”。/<font>


/<font>

如果 “道”變成“相”,“無”變成“有”,就是將精神層面的“識”變成物質,物質是名色的開始。/<font>


/<font>

所謂“觸”,即接觸之後才知軟硬、才知冷暖,如此就產了“受”。/<font>


/<font>

受就是領受,有苦受、樂受和舍受。/<font>


/<font>

當你觸碰某樣東西的時候便會產生感受,內心對它有所判斷,自然會對壞的東西就抗拒、詆譭、排斥。/<font>

六根清淨方為道

對喜歡的東西產生貪念,總想把它佔為己有,到手了也還擔心被人搶走,想盡辦法把它保護住。/<font>


/<font>

/<font>

由“受”產生“愛”,有愛就開始造業了,有了貪愛之心,“識”就會去追求和佔有。/<font>


/<font>

當對某個事物執著追求的時候要學會反省:這種行為值不值得?它對生命和人生有多少意義?/<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