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育兒的3條岔路,家長一定要繞行

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經驗,沒有培訓,只能自己摸索前進,就像我們第一次一個人出門一樣。

因此,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經常會走錯方向,這3條岔路可千萬別走。

育兒的3條岔路,家長一定要繞行

1、和孩子一起時間越長,對他就越有益

父母經常陪在孩子身邊,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可以依賴的,感覺到父母是愛他的,這對孩子很有好處。

父母時刻不離的做法,未必能夠換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賴感,反而會降低孩子的獨立性。孩子需要獨自成長的空間,但父母不間斷的、無微不至的照料和時刻圍著孩子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壓榨了這個空間。

在陪伴孩子這件事上沒有非此即彼的簡單答案,陪伴是親子關係中的必需養料,但獨立也是孩子必須養成的習慣。

家長要講求有質量的陪伴和有分寸的依賴,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陪伴的時長和方式。

育兒的3條岔路,家長一定要繞行

2、應該給孩子最好的物質

家長總說,再窮也不能窮孩子,我們應該盡力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了孩子我們願意不惜一切代價。

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家長更應該思考,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物質充足究竟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導向。

家長給孩子的最好東西,不是能夠從商場買到的物品,而是應該給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糧,簡單但彌足珍貴,比如愛,比如規矩,比如堅定的意志。

另外,相比輕易的滿足,家長還應該教會孩子的是學會什麼叫做等待。如果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趕緊去買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無限期待和一朝擁有的美好滋味了。

育兒的3條岔路,家長一定要繞行

3、父母比任何人都瞭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瞭解孩子,毋庸置疑。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在父母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時,不可辯駁地受到主觀偏見的限制。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很容易被愛矇蔽雙眼,很難像其他人那樣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甚至會下意識地屏蔽掉別人嘴裡的孩子的短處。

一般來說,旁觀者可以給父母提供更真實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斷標準,幫助父母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

當然,促使這條“偽真理”長期成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現。很多時候,孩子是個可愛的小兩面派。他常常在人前一個樣,回到家裡一個樣。無論孩子在你面前更可愛還是更頑劣,那都僅僅是他的一個側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變換不同的形象,或勇敢或怯懦,或獨立或依賴。但是無論他表現出什麼樣子,都請寬容地接受他的能力、他的愛好、他的夢想和他的缺陷,因為那也是他真實面貌。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