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現在還有每天堅持寫日記的人嗎,覺得如何?

這個丫頭有點萌523


會堅持寫日記,但也不是每天都寫,我覺得記日記是一個很好的記錄生活的方式

寫日記對我來說有以下幾個讓我堅持的動力

1.記錄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2.記錄生活中讓我感動的事情,會提高我的生活幸福感

3.寫日記培養了我的一個表達能力

4.寫日記還會培養我的邏輯思維能力

5.心中苦悶的時候,不知道該向誰說,就會寫日記來抒發自己的負能量

6.很多事情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淡忘,但是日記可以幫我們留住那些過去的事難忘的事

7.日記是一個寶貴的精神財富


童阿童n


堅持寫日記的來打個卡🙋‍♂️

感謝博主的提問,以下回答僅是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點小小的建議💗

2019年堅持寫了一年的日記,裡面記錄了我的心情,發生的事情以及一些隨筆畫,說實話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畢竟現在手機軟件這麼發達,很少有人還會動筆來記錄最真實的感受和生活,但是當我逼著自己每天堅持下來以後,2020年1月我再次翻開這本日記本,回顧了整個2019年,才發現原來我這一年經歷了這麼多,日記記錄了我的成長,我的故事,以及這一年裡心智的變化,我始終覺得紙質版的東西是最具有紀念意義的,用筆記錄下來的文字,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點點滴滴,所以我認為堅持寫日記是非常好的,大家不妨可以試試,用文字來記錄吧!








future56955


我相信每天堅持寫日記的,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寫日記,記錄家庭瑣事,社會大事,所見所聞所感!有時是長篇大論,有時是三言兩語。記得孫子小時候,每天我會記下什麼時間醒來,甚至連每天喝奶和大便的次數都有記錄。孫子會笑,會說話,上幼兒園,讀小學,中學大事件都是我日記的素材。有時候拿出來看看,有時候也和孫子分享他的成長。讀高中後,期中期末,月考聯考的成績排名成了我日記的主旋律,疫情防控禁足在家,多的是家庭日常生活,心裡感悟!有焦慮擔憂也有欣慰溫情。日記記錄人生也充實了我的生活,既練筆又練腦,每天堅持,沒什麼高大的情懷,只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寄託罷了!


韋淑梅631


去年連續寫了一年的日記,基本上每天都寫。內容亂七八糟,有寫一頓早餐,有時候又寫一場吵架,但更多的是內心的波動。回頭看,會發現自己的表述能力真的很差。寫下的文字基本不能讓我回憶起,做過什麼,為什麼會怎麼做。所以,現在的日記內容已經變得寫客觀行為了,我開始注重如何呈現過去,呈現真實的生活。

當我發現自己一年一無所獲的時候,我會得知時間被荒廢去哪兒了。我也知道,至少我還有日記,還有自己。這便是日記的用處。


影追月


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電子產品逐漸替代了傳統書寫工具,動手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了,寫日記的人也隨之少了。業餘時間,許多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看電視、看電腦、看手機等電子產品上了,而且要寫點東西,在上述電子產品上可以完成了。

寫日記,我覺著應為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把每天工作、生活、感情等寫下來,如果外出旅遊等,可以把異域風情和感受寫下來。等等。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作為一個記錄,可以隨時查閱,檢查一段時間的工作生活軌跡,便於總結歸納提高。從中回味過去,也蠻有意思。

寫日記,可以提高文字水平,提升認識問題分折問題判斷問題的水平,增強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

寫日記,可以鍛鍊腦智,活躍腦細胞,保持頭腦敏捷,增強反應能力,人老腦不老,有些作家,八、九十歲了還能寫作,與長年堅持寫動筆寫東西,腦智沒有退化有關。

寫日記,貴在堅持,持之以恆,年復一年,必有好處。

Wp老馬2020、3、3


wp老馬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成為清朝中興名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而在其一生中堅持寫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年輕時的曾國藩是個憤青,“自負本領甚大,每見人家不是”。30歲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學做聖人,他的方法就是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與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國藩日記的篇幅都不長,幾十字,一兩百字,寫的內容多是生活的白描,從早晨起床開始,吃的什麼飯,和誰說的什麼話,甚至晚上做了什麼夢,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回憶自己一天的言行,發現其中哪一點不符合聖人要求,就加以自責,做深刻反省。更關鍵的是,曾國藩寫日記不光自己看,還讓別人看。雖然那時沒有互聯網,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發佈到網上,與粉絲們互動,但曾國藩有他的辦法,他把日記抄錄數份,然後在朋友圈子裡傳閱,朋友們會在後邊加批註,談自己的感想,或批評,或鼓勵,就像現在粉絲們的跟帖一樣。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記後批語道:我輩既如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思維、閒應酬、閒言語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鑽進裡面,安身立命,務要另換一個人出來,方是功夫進步。願共勉之。

曾國藩看到後的反應是,“為之悚然汗出”,然後感嘆說,不如此“安得此藥石之言”。

還有一次,他在日記中抱怨駱秉章對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國華評論說:“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這讓他如醍醐灌頂,想起自己素來自負,對這位前輩加上級彙報工作或說話總是不容置疑,於是一下子警醒過來。

日記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東西,通常都會嚴加保密,不讓外人知曉,可曾國藩為什麼如此開放呢?

原來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鬥私字一閃念,但自己的缺點、錯誤或是陋習改正起來卻非常困難,總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記中立誓“夜不出門”,但還是經常“僕僕於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颳起大風,他仍然“無事出門”,回來深切自責“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殺人,別人邀他去看熱鬧,他“欣然樂從”。

內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國藩認識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監督是不行的。於是他把日記公開,讓眾多的眼睛看著自己。並且通過親人朋友的“跟帖”、點評,點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強大的外在監督力量。用他的話說就是:“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真正的改變。

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而在其一生中,寫這種類似“微博”的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




明日世界更漂亮


1、小時候,是老師要求寫日記,時間、地點、人物,缺一不可。畢業以後,堅持寫日誌十多年,我更願意叫“日誌”而不是“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套路,也不是記下生活的柴米油鹽,更多的是對當天工作、生活的“覆盤”,記下當時、當事的心態感受,記下做得好的,也記下做得還不夠好的。

2、寫日誌並不出於何種功利的考慮,只是寫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即已成為習慣,就像吃飯、工作、睡覺一樣自然。時常會翻看,很多的內容,是對自己的一種自省,反思自己的短板和不足,並提醒自己修正、完善;也有關於工作、生活的一些感悟,也算是養成了一種思考的習慣;還有遇到挫折、壓力時的情緒釋放和自我鼓勁,事後看來,都是雲淡風輕。

3、未來,還是會繼續寫。既已成為一種習慣,或者還可以成為工作、生活的一種沉澱。


水大魚大


寫日記是個很好的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在信息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紙化辦公逐漸崛起,也被很多行業推崇,不可否認這是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但就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提筆忘字的事兒也時有發生,紙和筆是人類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值得繼承和發揚,草書,楷書,行書等各種字體也是文學藝術上的一大亮點,如果逐漸被計算機替代,這是我們人類的一大損失,所以堅持提筆,是個很長的習慣,點贊


用戶1305838123497115


寫日記是個很好的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在信息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無紙化辦公逐漸崛起,也被很多行業推崇,不可否認這是科技給人類帶來的方便,但就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提筆忘字的事兒也時有發生,紙和筆是人類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值得繼承和發揚,草書,楷書,行書等各種字體也是文學藝術上的一大亮點,如果逐漸被計算機替代,這是我們人類的一大損失,所以堅持提筆,是個很長的習慣,點贊👍🏻



六安微時光


那好厲害的,可以把自己的心聲寫出來傾訴出,不需要顧忌顧慮任何人或事,這是心裡壓力的疏導方式,也是自我肯定的自信。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