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现在还有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人吗,觉得如何?

这个丫头有点萌523


会坚持写日记,但也不是每天都写,我觉得记日记是一个很好的记录生活的方式

写日记对我来说有以下几个让我坚持的动力

1.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事情

2.记录生活中让我感动的事情,会提高我的生活幸福感

3.写日记培养了我的一个表达能力

4.写日记还会培养我的逻辑思维能力

5.心中苦闷的时候,不知道该向谁说,就会写日记来抒发自己的负能量

6.很多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但是日记可以帮我们留住那些过去的事难忘的事

7.日记是一个宝贵的精神财富


童阿童n


坚持写日记的来打个卡🙋‍♂️

感谢博主的提问,以下回答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小小的建议💗

2019年坚持写了一年的日记,里面记录了我的心情,发生的事情以及一些随笔画,说实话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毕竟现在手机软件这么发达,很少有人还会动笔来记录最真实的感受和生活,但是当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下来以后,2020年1月我再次翻开这本日记本,回顾了整个2019年,才发现原来我这一年经历了这么多,日记记录了我的成长,我的故事,以及这一年里心智的变化,我始终觉得纸质版的东西是最具有纪念意义的,用笔记录下来的文字,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我认为坚持写日记是非常好的,大家不妨可以试试,用文字来记录吧!








future56955


我相信每天坚持写日记的,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写日记,记录家庭琐事,社会大事,所见所闻所感!有时是长篇大论,有时是三言两语。记得孙子小时候,每天我会记下什么时间醒来,甚至连每天喝奶和大便的次数都有记录。孙子会笑,会说话,上幼儿园,读小学,中学大事件都是我日记的素材。有时候拿出来看看,有时候也和孙子分享他的成长。读高中后,期中期末,月考联考的成绩排名成了我日记的主旋律,疫情防控禁足在家,多的是家庭日常生活,心里感悟!有焦虑担忧也有欣慰温情。日记记录人生也充实了我的生活,既练笔又练脑,每天坚持,没什么高大的情怀,只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寄托罢了!


韦淑梅631


去年连续写了一年的日记,基本上每天都写。内容乱七八糟,有写一顿早餐,有时候又写一场吵架,但更多的是内心的波动。回头看,会发现自己的表述能力真的很差。写下的文字基本不能让我回忆起,做过什么,为什么会怎么做。所以,现在的日记内容已经变得写客观行为了,我开始注重如何呈现过去,呈现真实的生活。

当我发现自己一年一无所获的时候,我会得知时间被荒废去哪儿了。我也知道,至少我还有日记,还有自己。这便是日记的用处。


影追月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电子产品逐渐替代了传统书写工具,动手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写日记的人也随之少了。业余时间,许多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看电视、看电脑、看手机等电子产品上了,而且要写点东西,在上述电子产品上可以完成了。

写日记,我觉着应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把每天工作、生活、感情等写下来,如果外出旅游等,可以把异域风情和感受写下来。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一个记录,可以随时查阅,检查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轨迹,便于总结归纳提高。从中回味过去,也蛮有意思。

写日记,可以提高文字水平,提升认识问题分折问题判断问题的水平,增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写日记,可以锻炼脑智,活跃脑细胞,保持头脑敏捷,增强反应能力,人老脑不老,有些作家,八、九十岁了还能写作,与长年坚持写动笔写东西,脑智没有退化有关。

写日记,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年复一年,必有好处。

Wp老马2020、3、3


wp老马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中兴名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一生中坚持写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年轻时的曾国藩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两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

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

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杀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真正的改变。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明日世界更漂亮


1、小时候,是老师要求写日记,时间、地点、人物,缺一不可。毕业以后,坚持写日志十多年,我更愿意叫“日志”而不是“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套路,也不是记下生活的柴米油盐,更多的是对当天工作、生活的“复盘”,记下当时、当事的心态感受,记下做得好的,也记下做得还不够好的。

2、写日志并不出于何种功利的考虑,只是写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即已成为习惯,就像吃饭、工作、睡觉一样自然。时常会翻看,很多的内容,是对自己的一种自省,反思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并提醒自己修正、完善;也有关于工作、生活的一些感悟,也算是养成了一种思考的习惯;还有遇到挫折、压力时的情绪释放和自我鼓劲,事后看来,都是云淡风轻。

3、未来,还是会继续写。既已成为一种习惯,或者还可以成为工作、生活的一种沉淀。


水大鱼大


写日记是个很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在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崛起,也被很多行业推崇,不可否认这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但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提笔忘字的事儿也时有发生,纸和笔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值得继承和发扬,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也是文学艺术上的一大亮点,如果逐渐被计算机替代,这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损失,所以坚持提笔,是个很长的习惯,点赞


用户1305838123497115


写日记是个很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在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纸化办公逐渐崛起,也被很多行业推崇,不可否认这是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但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提笔忘字的事儿也时有发生,纸和笔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值得继承和发扬,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字体也是文学艺术上的一大亮点,如果逐渐被计算机替代,这是我们人类的一大损失,所以坚持提笔,是个很长的习惯,点赞👍🏻



六安微时光


那好厉害的,可以把自己的心声写出来倾诉出,不需要顾忌顾虑任何人或事,这是心里压力的疏导方式,也是自我肯定的自信。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