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書劍恩仇錄》,作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大致描寫乾隆與陳家洛二人之間的糾葛。本篇小說中,金庸先生直言不諱認為,乾隆乃是正統漢人之後,同時乾隆六次下江南,也是為了找尋親生父母所在。正史記載,乾隆南巡至1751年開始,至1784年結束,總歷時33年。有專家推測,乾隆這六次南巡,耗費大清約2年全年稅收。可是乾隆多次下江南,到底是否為了找尋自己的親生父母?筆者認為,乾隆此舉或許有其他隱情。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乾隆父親是大名鼎鼎雍正皇帝,不過乾隆並不像雍正那樣,通過“九子奪嫡”歷經生死考驗才得到皇帝寶座。乾隆是雍正起初就點名的皇位接班人,且到了乾隆即位時,滿清朝四海昇平,國庫充盈。加上乾隆素慕風雅,文治武功俱全,因此乾隆皇帝真可謂滿清史上最幸福的一任帝王。然而坊間傳聞,乾隆並非是雍正皇帝的親生兒子,康熙五十年8月13日這天,海寧陳氏所生兒子,不知怎麼跑到了北京雍親王府上,而陳氏後人所誕兒子就是乾隆。因此乾隆即位之後六下江南,為了就是找到親生父母。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筆者認為,這其實都是坊間野史閒談,並不具備任何參考價值。金庸先生所著小說,只是基於歷史典故合理提出的延伸。然而乾隆為何要大張旗鼓六下江南?筆者認為乾隆通過下江南,背後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大清“龍脈”。筆者這裡所說的“龍脈”並不是任何封建迷信。江南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清史稿》記載,江南每年財政稅收,達到全國70%甚至75%以上。乾隆歷時33年多次下江南,就是為了沿著運河南下,途經揚州,鎮江,蘇州,杭州又返回,這樣乾隆便可以近距離體察民情。或許有不少朋友會覺得:乾隆下江南和保護“龍脈”有什麼關係?如果乾隆真的想體察民情,為何他不會像電視上那樣演的微服私訪?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其實江南就是大清所謂“龍脈”,一旦江南出現岔子,大清每年財政稅收,將會呈現斷崖式下滑。且古時帝王不太可能微服私訪,明英宗朱祁鎮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差點讓大明朝斷檔。所以電視劇當中的微服私訪,都是經過人為加工,乾隆只能通過多次南巡加強對江南地區的控制。比如乾隆第三次南巡時,削減了江蘇,安徽,等三個省份所欠下地丁錢糧。且免除了江蘇,安徽兩省近兩年糧食稅務。並且乾隆多次從江浙選拔人才,鼓勵江南學子多參加鄉試,以科舉考試,特殊選拔等等方式,從江南一帶獲得了不少人中龍鳳。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同時乾隆多次南巡期間,還懲辦了不少貪官汙吏,興修浙江海寧等等基建設施,賑濟災民。最關鍵的一點,乾隆最後一次南巡期間,要求浙江,江蘇等地富商,各級官員籌措資金,修建黃河堤壩斷絕水患。這種種舉措,讓江浙一帶文化、經濟、基建事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清朝建立初期,江南一帶受到不少滿清旗人的殘殺,乾隆多次下江南,也能加強愛新覺羅對此地的控制,以及起到皇恩浩蕩,震懾宵小之輩的作用。總結起來,乾隆只要能保得江南穩定,那麼大清便可以高枕無憂。所以乾隆不惜耗費4000多萬兩白銀的鉅額資金,動用不下百萬人力物力也要六下江南。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因此乾隆南巡具有很高社會意義,卻也花出去不少真金白銀。連乾隆本人也認為:“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但乾隆不得不如此行事。當然乾隆並非真沒有私心,這位皇帝屬於呆不住的主,六下江南可以起到一定的社會意義,同時還能滿足乾隆多次南巡外出遊玩的想法。據記載,乾隆總共有四次南巡都帶了不少女眷,沿途上不僅乾隆可以體察民情,還可以與愛妃共同欣賞美景,公事私事一起辦了,真可謂是一舉數得的好事。

乾隆六下江南,耗費3000萬兩白銀,背後竟是保護大清“龍脈”

因此筆者認為,乾隆六下江南根本不是去找什麼浙江海寧陳氏父母,就是為了保護大清在江南一帶的統治力。江南能保得住,大清的“龍脈”便不會斷,更能加強清朝時期封建統治者的獨斷專行。總的來說,乾隆這六次南巡有優點也有缺點,但大致還是功過相抵。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史要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