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我的微信頭像是一張照片,一張冬天的雪景人像圖。

當初剛進頭條,回答悟空問答,因為不懂啥領域,看到這樣一個的問題“你的微信頭像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我尋思著,我的微信頭像是攝影照片呀,於是就寫了個答案。

[後來才知道,我是攝影領域的,應該回答有攝影標籤的問題]

沒想到,這個回答一發布,點擊數噌噌噌地一直往上竄。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講真,對於一個初涉自媒體的小白來說,有點蒙了,有點驚到了。

畢竟平時偶爾寫個公眾號,有上千的閱讀量就很不錯了。這在頭條寫了個回答,才幾個小時,就上萬上十萬的流量。不得不感嘆網絡的強大。

隨著點贊、點評不斷地襲來,我開始手忙手亂地回覆。一邊對自己說,淡定、淡定。

這個回答還獲得了平臺的爆款認證,系統消息太多了,我也懶得尋找了。

以上截了張圖。274萬的點擊,1千多點贊,100多評論。

算是目前為止,我獲得最高流量的一個回答了。

朋友們的點評非常有文釆和詩意,我附上幾張截圖。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感謝他們精彩的點評,讓我回答的信心大增,這就是攝影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也許有人會置疑,這張照片真是拍出來的嗎?

現在攝影后期那麼強大,拍張雪景,拍張人像,P在一起好了。

N0,NO , 我這張頭像絕對不是P的,而是實地拍攝的。

想知道這張獲得了兩百多萬人圍觀的照片是如何拍攝的嗎?


時間回溯到2013年的冬天,一場冬雪喚醒了我,那時候對於拍照比現在熱情高漲。

現在的我,不願早起拍照,唉……

於是早上一個人跑去家附近的景觀帶拍雪景。

看到雪地裡一片小樹林和竹子,在白茫茫的背影中,有水墨畫的味道。

這是現場照片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經過二次構圖裁切,是不是就是一幅水墨畫了?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靈感真的是一瞬間的乍現,畫,人物畫水墨畫,這樣一個構思形成後,我立馬返回家。

翻紅裙子,找紅圍巾,拿了支毛筆,拾掇好自己,再次來到拍攝點。

其實實地是這個樣子的,我站在平臺上,架起三腳架自拍,風景是平臺下遠處的雪景。

下圖中,我在尋找適合的位置,不斷調整,左手上握著的是自拍搖控器。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拍攝心得: 創意不錯[自誇一下】,但自拍時毛筆的位置要精準,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後來一起拍攝的朋友提議,加個畫盤更適合,

於是去買了個調色盤和一瓶墨汁,現場佈置再拍攝。

可是拍出來的效果,我更喜歡純粹拿筆作畫的,

感覺拿著調色盤一是過於刻意,二是太扎眼,會轉移觀者注意力。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很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你認為同樣的場景,你會怎麼拍?

調色盤加還是不加?

歡迎大家評論區各抒己見啊。

又折騰了一會慢門拍攝,但動感不強烈,失敗。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快門速度1/30s,人物動感不夠明顯,應該放慢速度再拍攝



繼續,聽我講述這張“妙手丹青”的照片的拍攝過程吧。

當時拍攝的相機是佳能5D2,鏡頭是24一105,折騰了一會,自拍了這樣一張還算滿意的水墨照片。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這個時候,有攝友打電話說拍雪景,我說在景觀帶,於是他就過來了。

看到我的拍攝創意,他說太棒了,於是用他的70一200鏡頭給我拍攝了幾張。

最終的頭像是他拍的這張,畢竟70一200鏡頭出來的效果更好,拿筆畫畫的位置也更適合。

後期我加了點青藍調,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有寧靜致遠的感覺。

她的這張頭像,為啥獲得了274萬人的圍觀?進來聽聽其中攝影故事

這就是這張頭像照片的由來,我給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妙手丹青”。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這個構思和創意,記得給我點贊哦。

如果你有其他好的拍攝想法,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