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德國教授來華抗擊疫情?消息屬實!但沒帶靈丹妙藥也沒去

時代週報記者:謝洋,焦鏡亦

近期,一則“德國醫學教授攜冠狀病毒抑制劑前往武漢”的消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被視為抗擊疫情的重大利好。

“我只想澄清一下,之前關於我攜帶抗病毒新藥來中國的消息是不實的。”1月25日,新聞當事人、德國呂貝克大學羅爾夫·希爾根費爾德(Rolf Hilgenfeld)教授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我這裡並沒有藥物,只有一些尚在試驗階段的化合物,希望可以用於檢測一些被病毒感染的細胞。至於這些化合物成分是否對抵抗病毒有效,還需大量臨床試驗去驗證,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一份個人聲明中,希爾根菲爾德表示自己並非所謂的“肺炎救星”——“1月22日,我接受了呂貝克市廣播電臺HL-Live的採訪,針對近日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開展討論。HL-Live之所以採訪我,是因為我從事冠狀病毒研究已有20年,尤其在過去的17年中研究SARS冠狀病毒。遺憾的是,在網絡上,此次採訪被冠以標題“武漢病毒:呂貝克市能帶來救兵嗎?”我無法掌控新聞記者對於新聞標題的選擇。我告訴記者,幾個小時後,我將飛往中國,並打算訪問武漢,與那裡的病毒學家開展合作,目的是測試我帶來的兩種抑制劑在被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細胞培養中所發揮的作用。”

1月24日,已經抵達上海的希爾根菲爾德接受了《自然》雜誌的採訪。1月25日,當時代週報記者問及他前往武漢的計劃時,希爾根費爾德透露:“目前暫時沒有新的進展。”自1月23日10時起,武漢已經全面封城,他未能進入武漢。

非典期間曾來華合作

作為冠狀病毒領域的資深研究者,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希爾根菲爾德團隊的研究成果曾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那一年, 希爾根菲爾德曾奔赴北京,與時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主任蔣華良合作,通過中國國內研發的電腦模型結合德國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抗擊非典做出了許多貢獻。

該年6月,他和其他四位科學家合著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的3D模型,並提供了抗擊SARS藥物的基本設想。截至目前,這篇文章在Google學術上已經累積了765次引用記錄。

非典風波過去後,希爾根菲爾德的研究重心一度轉向寨卡病毒和其他流行病毒,在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流行期間,希爾根菲爾德也曾對此類抗病毒藥劑進行過研究。

2015年12月1日,希爾根菲爾德曾訪問武漢病毒研究所,並做了題為“Of proteases and macrodomains: MERS is not SARS(蛋白酶和大結構域:MERS與SARS不同)”的學術報告。

這一次,希爾根菲爾德在接受HL-Live採訪中指出,此次武漢病毒中82%的結構和SARS病毒相同,而重要的蛋白酶則有96%和SARS病毒相同。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茂君也指出,從目前分離得到的病毒序列分析上來看,新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是同一家族,其二者序列同源性很高。二者跟宿主靶蛋白ACE2結合的蛋白也很像,但兩種病毒的具體區別目前還不清楚。

未能進入武漢

希爾根菲爾德對《自然》雜誌 表示,“我原本就打算去中國,在這種病毒出現後,我聯繫了武漢的一些合作者。我有兩種化合物,我想針對新病毒對其進行測試,因此我正在尋找擁有該病毒樣本的合作者。”

“過去幾年中,我們已經研發出了這兩種抗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的合成化合物,我們還了解到,它們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培養中具有活性。通過合作開展的小鼠實驗,我們知道,這兩種化合物無毒並且能被小鼠很好地耐受。我從未在採訪中提到,將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身上試驗這些試劑。關於此次事件,一切帶有該含義的新聞解釋都是不正確的。這些試劑必須在細胞培養和小鼠模型中進行更多次測試,才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實際上,針對人類的治療藥物研發可能還需數年。”希爾根菲爾德在聲明中表示。

“問題在於,當你準備好抗病毒化合物時,就沒有患者了。新的冠狀病毒爆發可能像SARS一樣在六個月內結束。六個月後,我們可能獲得的數據表明我們的一種化合物可以對抗這種新病毒,並且能夠合作開發這種新藥。但是,如果到那時爆發已經結束,將沒有患者,那麼如何進行臨床試驗?”希爾根菲爾德指出,參考SARS、MERS和這種新病毒的情況,市場較小,製藥公司對研製這種藥一般不感興趣。

此前,希爾根菲爾德對《自然》雜誌透露,如果武漢機場在下週(1月27日)前無法開放,他將通過快遞的方式將化合物寄給武漢的合作者們。

1月25日,希爾根菲爾德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目前情況來看,“我是去不了武漢了。”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