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寶安的大學區制分為共享學區、分享學區和單享學區,今天主講的寶安中學屬於共享學區,由寶安中學(集團)初中部、寶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組成,三所學校為平行志願。學區內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3所學校申請,招生系統會將所有學生的類別和積分排序,然後按“分數優先,尊重志願”原則從高到低錄取。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也就是說讀寶安中學並不是只有初中部一個選擇,是一個集團的學位都可以選擇。

原關內基本就看各種條件下積分的總和,從高到低排個序,錄滿為止。而寶安不是,寶安是特定的先類別後積分的方式,優先從一類依次錄取到八類,再在每一類內部比較積分的高低。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也就是說寶安區的政策是明顯傾斜於寶安戶籍生源,不要以為自己買房了就理應讀名校。

學位緊張就就要把中洲和華聯劃出去?首先我們不要人云亦云,先了解寶安中學真實情況是什麼。


按照寶安中學初中部過往最高每屆1000人的招生規模;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建設預計,初中每屆12個班540人的規模;寶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改造提升工程完工,每屆10個班500人的規模。



因此寶安中學集團的三所初中可以提供不低於每年2040人的學位數量,而今年只招1260人的情況下,一類生源(931人)都還沒報滿。

實際上,今年除了非深戶租房,基本只要報了寶安中學集團的共享學區就能入讀。而且如果是奔著名氣最大的寶安中學初中部即本部去,近幾年第一志願的80-90%都可以成功錄入本部,其餘的都進入到寶安中學集團的另兩所中學。

另外兩所學校是新建學校,只有寶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今年有了第一屆中考畢業生,中考成績同樣非常亮眼。430分以上學生比例為11.82%,僅次於本部的12.2%,據非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排名全市第15名。寶安中學(集團)實驗學校還未參加過中考,但有外國語學校的好成績在先,同樣是寶安中學(集團)管理的學校,未來成績預計也不會差。

並且未來如果出現新樓盤持續推出,或者某幾年生源特別多的情況,寶安中學集團還預留了780個學位餘量,完全不擔心滿足不了一類生源的情況。

關於“就近入學”原則,根據教育局官方解釋,就近入學指的是相對就近,而不是絕對地理位置的遠近。學區劃分會盡量將學區的學生分配到離小區最近的學校入學,但由於學校佈局不均勻、各學校招收學生人數不同、片區內人口密度分佈不均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學區的範圍大小不一、距離遠近也不同的情況。

去年毗鄰華聯與中洲的孝德學校新校區正式落成招生,華聯和中洲也在該校學區內,相比之下,兩個小區確實離寶安中學更遠。但若因此擔心小區會被劃出寶中學區完全沒必要。

如果小區要被劃出去早在兩年前孝德學校招生就應該劃出了,而深圳也從來沒發生過名校學區劃出去的案例。決定孩子是否能就讀寶中的是類別和積分,而不是離學校的距離遠近。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所以想去跟買房多年的老業主去爭(龍崗就發生過多次),必將是徒勞。距離學校近是一種“正義”,在學區內買房久同樣也是一種“正義。”

政府只有保障深戶兒童有公立學校入讀的義務,其它要求包括入讀名校、必須就近入學等稀缺資源都只是理論上服務型政府儘量滿足而已。

深圳不管哪個區的招生,都會告知學校招滿的情況下,小孩可能會隨機分配到其它公立學校。在政府教育均等化的立場上,根本不主張名校的說法,所以不管是民間所謂的名校還是非名校,積分不夠被分流都是一視同仁,是公平合理的。所以非名校被分流到不是離家最近的學校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名校被分流也是一樣符合就近入學的原則。

公平只是相對的,我們今天只討論在現有執政思路下的大概率情況,因為要窮舉極端事件可以數不勝數,如果寶安中學整體搬遷,那原有學區的人怎麼辦?要是強制要求教育工作者3年輪一次學校怎麼辦?要是實行12或15年義務教育,中考不用考怎麼辦?

保證自己是寶安戶口+學區內購房,屬於一類,要不然讀不了寶安中學集團誰都怪不了。

儘早買房。寶安的學位積分是購房年限上不封頂的,而且寶安積分政策對二胎家庭不友好,積分比較低,想要保障只有儘早買房。


教育政策何去何從解讀《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