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工作了三四年,卻比不過一個剛入職場的實習生,該怎麼辦?要辭職嗎?

職場能量島


千萬不要辭職,這是非理性行為。

你說遇到的這種情況,在工作中比比皆是,不管是我身邊的人還是我個人的經歷,都經歷過不止一次,所以這是職業的常態,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是公平的事情,只是我們要正視面對這種現實。從過來人來講,以下思維和途徑供你參考。

① 多加反思自己

關注別人永遠不能提升自己,只有自我審視自己,才能夠得到實質性的進步,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這不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思維,具備了這種思維,才會產生真正的能力能力。

② 正視當下現實

存在的就是合理!不管是存在的人、存在的事,都應該正視這種現實,這才是正常人的理性反應。即使存在是不合理不科學的事情,也是公司的一項制度,或許背後有我們不明白的道理,這個時候應該有正常的反應行為。

③ 實現野蠻成長

將精力收回來、收到自己身上。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想明白自己要幹什麼,要付出哪些行為,公司是否能夠支持個人的這種發展,有哪些東西值得你學習,這才是個人重點關注的事情。

【蝸牛觀點】

職場難以公平,領導難以完美!

聰明的人都是掌控個人發展,將所有外部資源作為自己的跳板。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乍一看新人工資比自己高這麼多,一瞬間甚至是一整天、一整週都會心裡很不舒服、抱怨不公平等等,這是正常的應激反應。

只是作為一個職場老人,憤懣之後需要冷靜思考解決之道。

2009年,我大學畢業到一家工廠裡做技術員工資2200,隨後每年漲一點,2012年的時候工資漲到3800,但是當年的新近大學生工資都是3600-4200了,基本跟你現在的情況一致,也是老帶新,但是資歷很老的員工基本都不帶新人,一般都是3-5年的員工帶新人,所以也就是我們同時期進來的幾個同事分別帶新人,可想而知我當時心裡也是很鬱悶。只不過跟你不一樣的是,這個招人工資水平我們大家都知道,基本透明。當時,我們一起進來的兩個同事立馬就著手從新找工作離職了,我還在原公司。

從公司出去的兩個同事,一個不錯,去了康明斯SQE;另一個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當時離開也是賭氣,也因為跟那個去康明斯的同事相約好了,後續沒有聯繫,也就不知道具體情況。我之所以沒有離開,是因為一方面我當時剛買房,要還房貸,需要穩定收入;另一方面公司比較人性化,不打卡,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熟,馬上要結婚了,成家後事兒更多,人性化的公司比較適合我。當然,後來又做了3年,我也離職了,離職是因為我想自己做別的事情。不過那個公司,是我大學畢業後的職場啟蒙點,我至今仍然感激,而且我會感念終身。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作為成年人,可以私下抱怨,但是千萬不能意氣用事,需要考慮一下幾點,在決定怎麼辦。

1、新進人員為什麼比自己工資高?如果今年的市場行情都是這樣,那就沒啥說的。如果是因為他學歷特別好,比如985,或者某一方面有獲得特別獎項作為特招等等。也就是先評估對方的實力,是不是真的該拿這個薪水。

2、老帶新,這是大多數企業的職場文化,絕大多數老人也都是被上一輩老人帶出來的。在私營企業,資格老不是該比他工資高的理由。

3、想想自己的實際情況。是不是在顧家,自由度,同事關係,當前經濟壓力等等,外面比這裡更合適?

總之,這種情況不是個例,在那個企業都可能會遇到。不能衝動,想想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真的決定了要離職,也最好騎驢找馬,找到好下家之後再離職。

還有最後強調一點,一定對這個公司心存感激,從實質來說:我相信這個公司一定教會了你職場有用的東西;從表面來說:如果你逢人都說感激這個公司教會了你什麼,肯定會贏得更多人對你的尊重,也會贏得新公司老闆對你的信任。


寒星追夢


職場沒有絕對的公平,作為“打工者”,心態要平和些,搞清楚問題所在,再做決策,不然跳槽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另外,工作中切忌動不動把辭職掛在嘴邊,隔牆有耳,領導知道更加不滿了。

言歸正傳。您目前的狀況是工作了三四年,卻比不上一個實習生,肯定另有緣故。從業這麼多年,實習生比老員工強,情況還是很少發生,但確實客觀存在的。

第一種可能是外部原因。

01

人才引進。

企業基於發展的需要,校招高層次、高學歷、高學府的應屆畢業生,自然要花些心血的。2019年,華為實施頂尖學生招聘計劃,年薪在89萬~201萬,驚掉世人下巴。可以想象,這些天才的薪酬,即使在實習期,也會比華為很多現有員工高多了。

02

能力出眾。

處於實習期的新員工,也可能是企業高薪挖牆腳的大將,他們現在從事的工作,目的在於熟悉公司的發展,一旦融會貫通,提拔當領導水到渠成,工資比老員工高是很正常的。2018年,單位社招一個新員工,平時默默無聞,埋頭做科研,跟大家交流的也少,後來聽說他是三清博士,是領導專門挖過來做某項目國產化研究的,工資高我們幾個水平線。

03

關係戶。

關係也是企業資源,有些時候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背後的潛在利益,單位願意花大價錢維護。對領導而言,這些薪水等於變相投資,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極高。

04

人事套路

由於某些原因,企業精簡人員結構。這個時候,列入淘汰邊緣的職工,用人單位有些時候會刻意降薪,激發職工的怒氣和不滿,達到主動離職的目的,避免裁退補償。

第二種可能是自身原因。

01

崗位不同。

不同的崗位,對應的工資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技術研究的工資最高,行政輔助的工資最低。同樣是小兵,行政管理崗的工資有可能比科研生產的低。

02

能力不足。

同一個平臺,當兵的多、當將的少。如果個人的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期望值,未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指望工資大幅度提升,可能性很小。

平常百姓、平常心態、平常對待。

01

如果自己能力不如他人,導致工資比別人低,建議保持平常心態。

職工能拿多少工資取決於個人創造的價值。企業用一流薪水、招聘一流人才、創造一流價值,這個是很正常的。

人才引進、能力拔萃、關係釘子戶,直接或間接創造的價值比大部分老員工都大,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因此,工資不如他人,是合情合理的。

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指出,任何一組對象,最重要的佔比20%,餘下80%都是次要的,又稱為二八定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三個事情:

  • 20%的人為企業創造了80%的價值;
  • 20%人員薪酬佔比總工資的80%;
  • 80%的職工都是普普通通勞動者。

普通人做普通事,心態平和些,既然攀比不過,不如換位思考。別人貢獻的多、付出的多,工資再與大眾一樣,心裡豈不是更加不平衡。

02

如果個人即將被公司淘汰,工資低是單位刻意降薪,建議保持平常對待。

不可否認,有的單位就是這麼噁心,裁退還想著省錢,使些手段,讓職工主動辭職。比如,大家幹同樣的工作,只有你的工資比實習生低,那就目的很顯然了。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遇到這種事情,心裡還是很難受的,保持平常對待,行動起來最重要。

1、離職前,遵守法規,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和領導的指示安排,不要讓單位藉機找茬裁退。

2、整理日常工作和上班記錄,踏足留印,郵件、紙質、錄音,都是可以選擇的方法。今年網易職工怒斥公司違法裁退,就是案例。

3、尋找新東家。一邊工作,一邊找下家,俗稱騎驢找馬。在寬裕的時間內,尋找一個合適的目標,可以降低損失,值得考慮。

綜上所述,職工遇到實習生比自己工資高,搞清楚問題徵兆很關鍵。第一種情況,個人能力實比不上實習生,工資低點也正常,保持平常心。第二種情況,單位刻意為難,逼迫走人,自己還是要主動作為的,免得被矇在鼓裡。


HR拾壹


劉洋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5年了,最近剛好有個項目負責人的職位空了下來,要是不出意外的話,這個職位就是他的了。


可是沒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居然被一個剛入公司一年多的毛頭小子給搶走了,他最近都悶悶不樂的很不服氣。


最關鍵的是,今天開會時,新領導居然叫他小劉,這讓他更加生氣了,這不明擺著在給自己下馬威嗎?


麼說自己的工作經驗還在那兒擺著呢,他怎麼敢這麼喊?而且為什麼領導居然讓一個年輕人當了負責人?是對自己不信任嗎?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和劉洋一樣很生氣,甚至會去找領導鬧一番。但你只看到別人升職了,可你知道人家為什麼升職嗎?

01你真的工作很認真嗎?

很多人在面試的時候會說這麼一句話:我之前在某某公司工作,有N年豐富的工作經驗。


其實,我很想問一句:你解決問題的經驗真的很強嗎?你的工作經驗是不是就是指你在這個公司工作了N年?


因為很多人的工作真的很簡單,一年365天,有364天都在重複第一天的動作,這樣的員工給你談何經驗豐富?

02職場上不光靠工作能力

進入職場後你會發現,有些人工作能力很強,也為公司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可就是升不了職,和同事的關係也相處的不怎麼樣。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的職場軟技能不夠強。職場軟實力是指你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兩者兼顧才能在職場上獲得成功。

最後

職場上,想要獲得領導的提升其實也不難,首先是要有足夠強的工作能力,其次就是要有一定的社交技能,能處理好同事和領導的關係,讓領導省心。


職場上,邀功重要嗎?

歡迎評論區與我交流哦!

我是@職場能量島,關注我,每天學點職場知識,增加職場技能~

職場能量島


七八年的見過沒有。

18年來的,比10年來的工資高,有沒有。

工作內容,還要你指導、帶著做,有沒有。

可以冷靜看一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是要給新人騰地方,還是其他原因,還是新的工資標準,老人老工資,新人新工資。

你不提漲薪,老闆裝不知道,以為你還滿意目前的工資。

一動不動,工資不動,隔三差五跳一跳,越跳越高,但是也要根據自己實力。



螞蟻瘦了


這個時候不應該選擇辭職,你應該檢查一下自己,為什麼自己工作了三四年還比不過一個剛入職的實習生,考慮自己應該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果選擇辭職,就是選擇了逃避,也規避了自己的職場不足,不利於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

工作能力,是指對一個人擔任一個職位的一組標準化要求,用以判斷是否稱職。個人能力包括本能、潛能、才能、技能,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做事的質量和效率。

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1.重視小事

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將每一個小事做到極致,從而訓練自己的細節處理能力和培養心智成熟度,不要好高騖遠。

2.堅持寫工作日誌

好多人不可能完全記住自己一天的每件事,時間越長越容易忘掉。要通過記錄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失敗原因,獲得持續成長。

3.學會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的本質時間管理問題,並不是複雜的邏輯分類問題。

4.不懂就問,問前要學會思考

對於一些自我不熟悉或陌生的問題,請教和學習是一個永不過時的好辦法。

5.培養邊界敏銳度

建立跨界思維,跳出傳統邊界限制,建立創新思維的方法。

所以,職場上遇到困難,不要輕易選擇辭職,努力提升自身實力是第一要務。畢竟,自己學到的和掌握的東西才永遠是自己的,也是超過別人的所必須的能力。





小品相聲影視共享


首先你要重新審視自己:

問自己為什麼還不如一個實習生?哪些方面不如實習生?

是領導看中他的學歷?還是他擁有可以培養的潛力?

你要找到不及他的痛點,發揮出你自己的能力,做出成績業績來證明自己才能勝出。

辭職以後去哪裡?去了另一個單位又出現這樣的情況還繼續辭職嗎?

假如因為不如別人而辭職,即便去到新的單位,依舊會出現這種情況。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不斷的努力才不會被時代淘汰。

不辭職又該怎樣去改變這種現象?怎樣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

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碌碌無為的工作了三四年,沒有了工作的熱情?還是在工作能力上一直原地徘徊不前,沒有了提升自己的空間?

2019已經過去,2020剛剛開始,可不可以把當下的工作崗位當成自己擇業後新的崗位,在新的崗位上去努力提升自己的業績和能力,我相信你很快就會超越實習生,受到領導的重視。

畢竟你已經積累了三四年的經驗,只要肯努力,找回工作熱情,不斷的確立新目標,不管在哪裡都會是最棒的。


半隻魚職場加料


這個時候要考慮的不是“辭不辭職”的問題,應該考慮的是“你這三四年在幹什麼”?

如果你足夠的優秀或者有能力,工作中進步很快,那是不至於比不過一個實習生的,畢竟任何公司都是擁戴和喜歡“老員工”的,畢竟新人需要成長時間和培養時間,另外還有不穩定因素,那作為一個老員工,三四年的時候都沒能讓你在公司有足夠的一席之地或者核心崗位,竟能隨隨便便的被一個剛入職的實習生給PK掉,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你反省嗎?

很多時候,辭職是解決不掉根本問題的,就算換個公司,再過三年,你還是有可能面臨今天這個狀況,難道到那個時候你還要辭職嗎?


“職場老諸葛”——一個見慣職場爾虞我詐,權謀鬥爭的豁達之人,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關於職場的那些事,為你解開職場困惑,讓你看到“祥和”背後暗潮湧動的血雨腥風。


徐客俠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新來的實習生都是年輕人,大部分因為剛工作而幹勁滿滿,會有一種想要把老員工壓下去的勢頭。實習這個詞代表著什麼了,代表著還不是正式員工,還有很多在學校讀書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過來實習,實習一段時間之後再回學校,而那些有進取心的實習生就會努力工作,想給公司或者單位留下一個好印象,為以後正式工作鋪路。老員工覺得比不過也大可沒必要辭職,誰不是那樣過來的,自己認真工作,找準自己的長處,就不會覺得有那麼大壓力了,又有什麼好怕的了!已回答完這個問題,希望能幫到題主!




眼鏡哥哥小君


1當你的才華撐不起野心時就靜下心來學習

2當能力還駕馭不了目標時就沉下心去歷練

3當收入還實現不了夢想時就踏踏實實工作

一個老闆更看中一個人的能力對工作的態度我們做什麼就得像什麼,考慮一下為什麼是我平時工作不夠努力還是其他原因考慮清楚直接跟領導談。

當你的能力到那個時候老闆巴結你還來不急呢,因為我們有這個實力出去找到更好的老闆,懂得欣賞我們的老闆拿到更高的工資。

等你的能力人脈到那個程度的時候何必賴在公司拿那點死工資呢。

要麼就是你不夠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不對,在職場上拼能力不拼年齡

如果你不努力提升自己那麼你活該比不過人家[打臉][打臉][打臉]

有人脈有能力直接跟老闆談加薪升職怕什麼大不了換一家公司[機智][機智][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