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職場中,比30歲沒升職更可怕的是什麼?

黎小潔


比30歲沒升職更可怕的不止一個,例如家庭變故,身體有缺,疾病纏身,失去自我等等。就廣泛性而言,失去自我是很多大齡職場人難以察覺的一個問題。

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失去自我是一件不知不覺就會出現的事情。為什麼會失去自我?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因為工作一直不如他/她。小時候的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我們就有著燦爛無比的明天,所以當老師問起個人夢想時,有人要做科學家,有人想做飛行員,有人想做醫生救死扶傷,有人想做教師教書育人。等到我們長大了,畢業了,工作了,成家了才發現,絕大多數人的夢想都成為了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沒有幾個人再想著去成為一名光榮的科學家,也沒有任何覺得救死扶傷有多麼的神聖光榮。於是,我們都成為批量生產的人,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小時候“奇形怪狀”的我們都成為了圓滾滾的球。

歲月是把殺豬刀,很多人在歲月中漸漸的淪為自己不喜歡的模樣,小時候不喜歡父親抽菸,也不喜歡母親嘮叨,等到自己成為了父親,會為了各種花費發愁而抽菸,會為了工作不如意而喝酒。等到自己成為了母親,會為了家人健康嘮叨,也會因為各種不滿而嘮叨。於是開始瞭解,原來人長大了之後真的會變成我們曾經不理解也不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職場中,隨著年紀的增加逐漸的感覺到了體力不支,精力不足。再不似剛工作時的精力旺盛,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作為老牛,很多職場人已經感覺到了力不從心,於是在很多時候都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堅持,原來想要成為那個自己佩服的人,但是太過疲憊太過勞累,到最後還是選擇了能舒服一天就舒服一天。再到了後來,自己已經不是當初的自己,甚至連自己都不再認識自己。於是,,,,我們成為了註定的模樣。


職場蛙


職場中,比30歲沒升職更可怕的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35歲失業了;

第二件事是35歲失業了,而且還得主動去投簡歷找工作。

首先,30歲沒升職並不可怕,因為離職場的門檻年齡35歲還有5年。

5年中好好進行職業再規劃,戰略得當,戰術合理,35歲升職加薪依舊來得及。但是如果35歲還在職場中碌碌無為,做著替代性高的工作崗位,甚至被離職了、失業了,那才是真正可怕的事。

華為辭退35歲以上老員工的風波還未過去,中興35歲程序員因為被公司解除勞動合同跳樓自殺的新聞依然觸目驚心,讓人落淚。35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病不起死不起,唯有向前。環顧周圍,所有的人都要依靠你,而你卻孤立無援。一旦失業,心理防線很容易瞬間潰敗,做出過激反應。

心理素質好些的人,依舊可以重新振作去主動投簡歷找工作,但會發現職場中的招聘信息,35歲是個分水嶺,很多崗位都會明確要求“候選人年齡不超過35歲”。沒有地方說理,這就是職場中殘酷、血淋淋的潛規則。

因此,每位職場人都要為自己的35歲提前做好準備。

要時刻思考以下問題:

如果明天你工作的公司把你辭退了,你該何去何從?

你是否已經有了穩定的開源渠道,足夠應付自己即使半年不工作都有穩固的現金流?

你是否擁有強於別人的職場優勢和技能,這些優勢和技能是不可替代的?

你是否積累了強大的資源和人脈,比如獵頭?

希望比30歲沒升職更可怕的兩件事,不會發生在每一位看到這篇問答的讀者身上。

歡迎評論一起探討~

我是職場資深HR李小船,同名微信公眾號“李小船”,歡迎關注我。職場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