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對於戰國七雄的君主,最後都僭越稱王,也即都是王爵了,比如齊威王、燕昭王、趙孝成王、韓桓惠王、魏惠王、秦武王、楚懷王等。

在此基礎上,正是因為戰國七雄都已經僭越稱王,這意味著周王室的權威幾乎蕩然無存了,這也為周王室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雖然最後王爵,不過,在稱王的時間上,自然有先有後的。那麼,問題來了,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首先,在戰國七雄中,楚國是第一個僭越稱王的諸侯國,這是因為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就稱王了,而其他六國則是在戰國時期稱王的。《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中記載: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

楚武王三十七年(魯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稱王,開諸侯僭號稱王之先河,當時周王室衰微,對楚國無可奈何。從時間上來看,楚國早在春秋初期就僭越稱王了。在當時,雖然周王室衰微,不過,因為齊桓公、晉文公等諸侯高舉“尊王攘夷”的稱呼,所以,敢於像楚國這樣挑戰周王室的諸侯國,自然是少之又少的。通過僭越稱王,楚國在王爵上得以和周天子分庭抗禮了。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和楚國相對應的是,趙國則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稱王的諸侯國。在進入到戰國初期時,也即魏趙韓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後,戰國七雄中只有楚國這一個諸侯國稱王。對於魏國、趙國、韓國、齊國、秦國、燕國等諸侯國,其君主要麼稱侯,要麼稱公,比如魏文侯、秦孝公等。當然,在徐州相王和五國相王之後,戰國七雄都陸續僭越稱王了。

徐州相王時,魏惠王和齊威王互相稱王。徐州相王后,秦惠文王也自立為王,同年,魏惠王尊韓宣惠王為王。等到五國相王時,燕國也隨之稱王。在此基礎上,戰國七雄中的六個諸侯國,也即楚國、魏國、齊國、秦國、韓國、燕國都稱王了。但是,就趙國來說,其君主趙武靈王卻暫緩稱王。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冀州邯鄲(今河北邯鄲市)人。在五國相王時,趙武靈王認為趙國實際上沒有稱王的實力,所以在國內未採用王號,僅稱“君”。因此,趙國真正稱王,則是趙武靈王之後的趙惠文王了。也即趙武靈王這一稱號,是趙惠文王追諡的。正如同曹操生前只是稱魏王,但是,因為其子曹丕追封其為魏武帝,所以,後人也經常用魏武帝來稱呼曹操。

對於趙武靈王所在的趙國,在“胡服騎射”之前,因為認為自己缺乏足夠的實力,所以推遲了正式稱王的時間。對“胡服騎射”感興趣的朋友,你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胡服騎射”,就可以獲得更多相關的知識,從而瞭解趙國的這場變法。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趙國是一個實力強勁的諸侯國,甚至可以和秦國爭奪天下。不過,實際上,在胡服騎射之前,趙國卻是戰國七雄中的二流甚至三流諸侯國。


戰國七雄中,誰第一個稱王,誰最後一個稱王?


最後,在戰國初期,圍魏救趙是重要的歷史事件,之所以發生圍魏救趙,是因為魏國大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後者只能向旁邊的齊國求救。於是,齊國孫臏採用了進攻魏國,以此給趙國解圍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圍魏救趙中,雖然齊國擊敗了魏國,但是,魏國大軍在回師之前,已經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而這,無疑是趙國實力弱小的重要體現。正是因為實力上的弱小,在戰國初期,趙國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

等到趙武靈王即位後,不僅要面臨齊國、魏國的壓力,連中山國都讓趙國無可奈何,這才有了趙武靈王破釜沉舟,推行胡服騎射的舉動。綜上,在五國相王時,趙武靈王認為趙國實力不足,所以在國內未採用王號,僅稱“君”。所以,在戰國七雄中,趙國成為最後一個僭越稱王的諸侯國,而楚國則是第一個僭越稱王的諸侯國,之所以強調僭越,這是因為各國的稱王都沒有獲得周天子的許可,也即是自立為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