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我國的湖泊很多,有名的比如洞庭湖、鄱陽湖、太湖、西湖等等,但是你知道哪個是我國最大的湖嗎?

答案是:青海湖

從面積來說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湖,總面積4456平方公里,不過根據監測,青海湖的面積每年都會增大。青海湖的湖水是鹹的,它是一個鹹水湖,而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則是江西的鄱陽湖,我們都知道淡水湖的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源,而鹹水則無法飲用。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雖然青海湖的水不能飲用,但是不能否認青海湖的美,它是我國最美的湖泊之一。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思是“青色的海”。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是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和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青海湖形成初期原是一個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洩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十三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由此,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幹,青海湖由淡水湖逐漸變成鹹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四百公里,清代乾隆年間縮減為三百五十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二十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二十五公里處的察漢城最早是在湖邊的。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現在的青海湖面積和古代相比縮小了很多,水位下降約一百米,湖面呈橢圓形,周長三百多公里。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肥沃的大片良田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這裡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極為有利。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早在遙遠的古代,青海湖周圍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產地。青海湖一帶所產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詩經》中就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於奔馳,隋唐時代這裡產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以神駿善馳和能征慣戰而聞名於世。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還曾有歷史傳說青海湖是文成公主的眼淚,一千多年前,唐朝和吐蕃聯姻,臨行前唐王賜給文成公主能夠照出家鄉景象的日月寶鏡。途中公主思念起家鄉,便拿出日月寶鏡,果然看見了家鄉,她淚如泉湧,公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將日月寶鏡扔出去,那面寶鏡落地時閃出一道金光,變成了青海湖。還有傳說是東海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一百零八條湖水,匯成西海,他成了西海龍王。當然,這些只是傳說而已。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鳥島,是青海湖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位於布哈河口以北四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一千五百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湧流。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中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偏南,距鳥島約二十五公里,島形狹長,中部寬兩端窄,長兩千三百米,寬八百米,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率達50%以上,眾多鳥禽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青海湖,中國最大的湖泊,曾經是淡水湖,為何變成了鹹水湖?

沙島,在青海湖東北,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十三公里,最寬處約兩千八百米,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三十三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