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虧損”方法論

2018年以來,曾經普遍只在創業公司階段可被接受的大幅虧損,逐步成了中概上市公司的“主流標配”。


根據燃財經統計,2019年上半年,虧損最多的25家公司合計虧掉近200億元;算上今年第三季度,排名前10的虧損大戶總計虧了289億元。


2019年,美國科技公司IPO中,84%的公司虧損,這一比例已經十分接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數據。


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虧損”方法論


這種市場大環境,讓那些體量雖然不算太大、但好歹在盈利的公司也非常緊張。

在今年3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陌陌CEO和分析師之間的一段問答非常有意思。當被問到陌陌的營銷成本相關的問題,唐巖表示陌陌今年不會像過去兩年,對直播賽事活動有那麼高的KPI要求,反而會拿出比以往多的獎金,為明年的增長持續地積累潛力。但語畢他又馬上補充道:“我們堅持的一點是,我們所有的營收增量是要以正向的毛利來貢獻的。
營收增量以正毛利來貢獻的意思是,不能營收漲了,利潤反而跌了,甚至虧損了。對一家一直在盈利的公司來說,是非常擔心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會誤會的。

一、過去的“虧損”



上市公司尤其是中概互聯網上市公司,普遍會出現長期的虧損,是有歷史原因的 。在國內PC互聯網時代誕生的大部分優質的互聯網公司,或者說互聯網產品模式,當它的規模到達一定體量時,確實會有網絡效應存在。

網絡效應一旦發揮威力,在經濟上可以有幾方面實實在在的好處:

1、新的用戶會自動加入,降低了拉新成本;

2、老的用戶不太流失,降低了維護和留存成本;

3、服務新用戶的成本降低,也就是所謂的邊際成本降低;

4、整個網絡裡的內容或關係質量會指數級提升,而成本可能只是小幅提升;

5、物流配送成本因為網絡密度的增長而降低。


說白了,網絡效應能幫你省錢。


而佔有海量用戶和超高時長以後,尋找到廣告、遊戲和交易等變現模式,又能幫你賺錢。這一頭一尾加起來,就讓很多互聯網產品的創始人和一二級市場投資人,為了等待互聯網公司突破網絡效應的臨界點,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

但是如今在競爭環境更加激烈,熱錢對熱門領域過快湧入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在上市後很久都無法盈利,甚至虧損還在擴大,但是它們中間有些公司股價依然節節攀升,有些則跌跌不休,這中間的區別又在哪裡?

二、虧損的意義:如果你能影響頭部競品

持續虧損後股價還能繼續漲的,大體都有一個特徵:能夠影響到行業頭部競品。

這個影響可以是針對你們開發了像素級高仿的新產品、大量挖你的員工、從公關層面潑髒水,以及最重要的,實際業務數據因你的增長而受到影響。

拼多多是典型代表。整個2018年拼多多虧了100多億,今年前三個季度依然虧了50多億。但是自它上市以來,股價一直穩步上漲,如今已經超過百度這個多年來盈利能力一直不錯的巨頭公司,排到了互聯網上市公司第五名,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和京東。


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虧損”方法論


拼多多如此受人重視的一大原因就是,它讓曾經排在電商領域Top2的阿里和京東都如坐針氈,並且尚未找到長期有效的阻擊方法。拼多多在崛起兩三年後,依然在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各種數據並沒因對手的處處設限而明顯下滑。目前其日活用戶、交易用戶數據方面已經超過了京東,GMV的體量雖然遠不及阿里,但因為增速更高,差距還在不斷縮小。

從這個維度看,瑞幸也有類似之處。儘管很多人對瑞幸的長期補貼模式嗤之以鼻,評價其“沒有未來”,但它的股價從今年雙11開始已經連續大漲了一個月,相比之前的低點漲了將近兩倍,市值達到70多億美金。

除了財報數字方面的向好,我認為核心的原因在於,瑞幸改變了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競爭和營銷策略,讓巨頭開始跟進。比如去年瑞幸開始規模化大量鋪設線下店以後,星巴克也開始發力外賣業務,除了和餓了麼合作,星巴克自家app內的專星送的優惠和免運費力度也都紛紛加強了。


今年5月,星巴克還推出了名為啡快(StarbucksNow)的小門店,對標瑞幸門店——只提供少量桌椅甚至沒有桌椅,地處非熱門商圈或者熱門商圈的非核心位置,主要力推外賣服務。


頭部玩家的重視,就是對你的認可,也讓你更容易獲得起碼部分投資者的買單。

再比如在趣頭條即將上市的半年前,今日頭條也把自己的今日頭條極速版大幅改版。過去的頭條極速版只是一個沒有太多廣告的今日頭條app的簡化版本,而在看到趣頭條的迅速崛起後,今日頭條極速版也成為了一個可以閱讀資訊領金幣的產品。

但是趣頭條的用戶增長並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反而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增速。在今年第三季度,趣頭條的平均MAU和DAU都相比2018年同期翻倍,日活用戶平均每日使用時長仍然穩定在一個小時以上。

趣頭條在上市後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而且隱隱有擴大的趨勢。但在去年趣頭條的米讀小說發佈、並快速拿下幾百萬DAU後,市面上包括今日頭條和閱文集團在內的公司都紛紛跟進,推出了系列免費閱讀產品,在免費看小說的同時,每幾頁會插入1條廣告。

根據趣頭條三季報電話會信息,目前,米讀產品矩陣日活已超過800萬(在7月到10月經歷了短暫的升級改造,用戶數據受到一定影響),人均每天閱讀時長約2小時,日營收約250-300萬元,而且有望進一步提高。米讀和米讀極速版在今年拿到了新一輪1億美元的融資,有望在年底前整體DAU達到1000萬水準。


雖然目前的趣頭條還遠遠談不上網絡效應,但從米讀小說及米讀極速版的成長情況而言,公司持續的創新能力正在助推其不斷擴展內容邊界。

三、虧損可以升級,但開支佔營收比是否下降?

虧損可以持續擴大,但如果營收的增速跟不上成本增長的速度,虧損就失去意義,這才是考驗團隊花錢效率的地方。

比如瑞幸三季度依然淨虧損5.3億元,虧損額同比去年增長了10%。但是,由於其營收的快速增長,其當季淨虧損佔據營收的比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200%大幅降低至35%。

但是要注意,這仍然並不能證明,瑞幸的模式已經跑通了,瑞幸就是新的互聯網咖啡的代表了,瑞幸模式就優於星巴克模式了。

這僅僅只能代表,瑞幸團隊在花錢效率這件事上,是比一年前要提升的,而如果通過虧更少的錢,撬動更多的營收,起碼證明團隊的管理和運營效率在提升。

這就好比過去打車大戰裡,滴滴是被市場證明了的,在虧錢燒錢的狀況下,運營效率最高的團隊,他們就是能在補貼同樣金額的情況下,帶動更多的營收增長。面對這樣的局面,資本只能選擇支持滴滴。

前文提到的趣頭條,其補貼模式從一開始就備受爭議,雖然補貼仍在持續,但該公司已有意識在控制補貼成本,三季度單個DAU補貼已從去年的0.25元降至0.14元,且目前補貼成本在營收中佔比,已同比去年的近50%降低至目前的38%。


如果花錢買用戶是趣頭條獲客/留客的一種方式,長期的留存仍會依賴於內容,只有產品的吸引力上升,才能進一步提升花錢效率。從目前的用戶數據增長情況而言,似乎有一定成效。


四、如果可以,選擇盈利的時間節點很重要

虧損的互聯網公司,有一個世界性的巨頭代表,就是亞馬遜。

亞馬遜1994年成立,在成立20多年後的2015年才實現第一次盈利。而在亞馬遜上市至今,它的市值已經飆漲了大概100倍,一度突破萬億美金。

亞馬遜的選擇是用成熟業務產生的利潤,去做有發展空間的新業務。它的新業務儘管失敗的也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極具發展前景的業務,而股價的提升就是投資人對其未來預期的買單。

亞馬遜從圖書網購擴充到電商全品類、重倉基礎物流、發力Kindle和已做到市佔率第一的AWS,它的估值提升,是大家對其多塊業務加起來的整體信心提升。

但是,亞馬遜一直在向外界灌輸的一點是,自己旗下的某塊細分業務,可以在想盈利的時候就能盈利,比如停下推廣和物流建設等等。

美團也是一個與此發展形態類似的不錯例子,其創始人王興一直對外表達,自己最崇拜的公司是亞馬遜。

今年8月左右,美團的二季報顯示其除了整體盈利之外,外賣業務也有了利潤。同期,美團的股價終於突破了自己一年前的發行價,並一路走高到了100多港幣的高點。如今的美團,已經是實際意義上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第三巨頭了,市值800億美金左右,僅次於阿里和騰訊。

美團的盈利除了剝掉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變動之外,同時關掉了許多不靠譜的新業務,暫時放下了燒錢的打車和單車的推廣,最重要的是,通過團隊的努力,提升了外賣的運營效率,證明美團不但是曾經千團大戰期間燒錢效率最高的公司,同時,佔據公司營收主要來源的外賣業務,也有能力實現盈利。

這其實就比剛才提到的瑞幸咖啡,如果有效率地虧錢,哪怕規模更大一點都沒關係,但是你要能證明,你能賺錢。一旦你能證明,投資人就會用腳投票,拿錢買單。

在圖文資訊、短視頻、網文、直播和小遊戲等多個維度發力的趣頭條,現在也即將開始自己的盈利嘗試。今年第三季度的淨虧損為1.25億美元,同比收窄了15.5%。另外,趣頭條的獲客成本環比持續降低,已經從上個季度的6.93降低到6.58元。雖然不多,但也是一個好的徵兆,這代表其用戶獲取成本可被降低。

其聯席CFO朱小路在電話會議上表示:“通過成本控制,趣頭條APP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達到收支平衡。我們所有產品在用戶獲取方面的投入都需要滿足六個月投資回籠的要求。”

趣頭條正在證明自己的花錢效率,未來也一樣需要證明自己能夠掙錢。

大部分虧損的公司,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只有那些能持續獲得投資人買單的公司,才可以在虧損狀況下繼續生存。但是,我們要的不是樂視那樣的PPT公司,而是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對頭部巨頭公司的業務影響力是最重要的一點,這證明公司有足夠紮實的基本盤。之後,便是燒錢的效率,也就是虧損可以,但必須獲得最高效的用戶和營收層面的增長。但是最終,所有公司都必須證明自己可以盈利,尤其是燒錢的細分業務,特定節點下的盈利能力證明,會讓投資人對公司未來的新業務嘗試和長期競爭力抱有更大的信心。


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虧損”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