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尼哇揚皮影戲,光影下的千年絕唱


印度尼西亞最具民族特色的哇揚皮影戲在8世紀就已經出現。它源自於古爪哇人的祭祖活動,後演變成娛樂性質的影戲。15世紀後日臻完善而定型,在爪哇。巴釐一帶流傳至今。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哇揚皮影戲的劇目受印度梵語文學梵劇的影響,多取材於印度兩大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經改造後已爪哇化。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印尼的影人種類繁多,僅僅日惹、蘇拉卡爾塔的收藏館中陳列著的就超過500種之多。直至今日,優秀的皮影依然多是手工製成,工序繁瑣,而且選皮製皮、畫稿過稿、落空雕刻、蘸色敷彩等步驟缺一不可。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哇揚皮影戲不少為連臺本戲,連演數夜,由一個稱為撘郎的職業藝人主持。哇揚戲後來趨於多樣化,除皮影哇揚戲外,先後出現木偶哇揚戲、假面哇揚戲等,19世界出現了人扮哇揚戲。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哇揚皮影戲這種古典偶戲以精細的木偶和一虐風格而聞名,是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古老的故事講述形式。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撘郎是表演中的靈魂人物,也是全劇的導演,他總是盤腿面向幕布而坐,周邊擺放著數十個皮影。撘郎不停的更換角色,控制人物的動作,嘴裡不停的唱唸著解說對白。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哇揚皮影戲沒有電影的蒙太奇、也沒有真實人物的活靈活現,依託的只有表演者的唱唸和影像的動作。一個個彩色的影人在光影之下演繹著涉密的故事傳說。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哇揚在爪哇語中是“影子”的意思,哇揚皮影戲根本就是上至王室貴族、下至貧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支柱,時至今日,重大節日宗教慶典或者家庭聚會時,都會看到哇揚戲的橋段。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