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誕生於北宋時期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婦孺皆知的國保級文物,也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更是畫家張擇端唯二的傳世畫作,其蘊含著中國千年前宋朝的豐富民俗、歷史、城建、商業等內涵,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透過這幅畫,可以看到當年汴京的繁華昌盛,“靖康之恥”後北宋滅亡,這幅畫也成了一代之絕響。

《清明上河圖》的流傳歷史和其作者張擇端一樣,命運多舛,清朝時期,這幅國寶一直藏在皇宮之中,直到“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最後一個帝制王朝灰飛煙滅。末代皇帝溥儀賊心不死,勾結日本人創立了偽滿洲國,此後《清明上河圖》一直藏在偽滿皇宮中,直到抗戰勝利,日本人投降,“兒皇帝”溥儀倉皇出逃,《清明上河圖》歷經顛沛流離後,最終輾轉到故宮博物院。

新中國建立後,《清明上河圖》首次向公眾展覽,橋樑專家唐寰澄發現“畫眼”位置的木拱橋非同尋常,與古代傳統的石拱橋、木拱橋不盡相同,經過研究,他將其命名為“疊梁拱橋”、“貫木拱橋”。此後,唐寰澄在中國第一座跨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運用了類似木拱廊橋的橋頭堡設計,成功獲得周恩來總理的肯定,最終被定為施工方案。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自古以來,福建交通不便,人們都以為這樣的橋樑形式已經不復存在,直到新中國後,終於在福建以及江浙等地發現實物橋樑,震驚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現有的橋樑史。我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學家茅以升讚譽木拱廊橋為橋樑史上的“侏羅紀公園”,橋樑專家唐寰澄盛讚木拱廊橋“在世界橋樑史上惟中國有之”。

在福建省寧德境內,這樣的廊橋或大或小有上百座,寧德更被譽為“廊橋故里”,當地人多稱房屋為“厝”,這樣的廊橋又被稱之為“厝橋”,因狀如彩虹橫架空中,又稱“虹橋”,木拱廊橋繁雜獨特的建築結構更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樑中技術難度最高的品類,是以在福建以外,並不多見。

然而,隨著近年傳統木匠工藝的沒落,這項木工建築絕技瀕臨滅絕,在2009年這項中國傳統木拱橋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好消息是早在2006年,閩東北的數座木拱廊橋就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歷次修繕,這些古橋樑煥發新春,歷久彌新。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在寧德市棠口村,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千乘橋,寓意橋樑寬闊,可容納上千車輛的通行。現存廊橋清朝嘉慶年間,被洪水沖垮,由當地秀才周大權募資重修,仍保留著原始風貌。從遠處望去,橋樑橫架兩岸,上有懸山式屋頂的廊屋覆蓋,飛簷翹角,青木黛瓦,宛如游龍般縱橫水中。

沿著古色古香的青石階梯,走入橋中,彷彿置身閩南民居之下,走廊兩側安置長條形木板凳,橫穿整座木拱橋,即使是雨天,附近居民也可以在其中避雨、休息、閒聊。木橋中央開一神龕,供奉五顯大帝,寄予著鄉民們淳樸的水土安寧之心願。

寧德木拱廊橋景點,全世界橋樑史上的奇蹟

全國現存最長的古代木拱廊橋亦位於寧德,在屏南境內,名為萬安橋,寓意萬民安樂。全橋總長約98.2米,寬約4.7米。五個巨大的橋墩立於江中,硬山式屋簷連綿而去,氣勢磅礴、雄壯威武,古樸端莊。作為階梯的石板上綠苔叢生,憑欄遠眺,青山綠水掩映在廊橋下的水中,一派古意盎然,讓人神飛天外,猶似遁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

如今,這兩座寧德木拱廊橋的兩岸,都豎起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相信在未來,這凝聚著古人獨具匠心的建築與技藝也會一直流傳下去,借用千乘橋重修碑記中的話: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架木凌空,上擬雲橫百尺。讓子孫後代也能如古今之人一樣,一睹廊橋的曼妙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