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在黃河的北岸,河南東北部地區,有一個與開封蘭考相鄰的縣,它叫封丘。

“丘”是廢虛、墳墓的意思,商丘、沈丘的“丘”同樣也是表達這個意思。

封丘的是姜封父的墳墓的意思,在部落聯盟時期,炎帝的後裔叫封父。

根據《唐宰相世系表》記載,在鉅鹿之戰時期,羌族的部落首領叫姜鉅,幫助了黃帝大敗蚩尤,後來夏啟建立夏朝,姜鉅的後人姜封父,被封為諸侯,稱為封父侯國,世代繁衍到商代。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歷史悠久的封丘

公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商代滅亡,周朝建立,封父的後世子孫被稱為殷商的頑民,變為奴隸,被強行遷到山東地區,這裡又成為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

春秋時期,這裡戰亂頻繁先是衛國的封地,後來又歸於韓國,但是宋國和韓國在今天的荊隆宮鄉桑園村一帶,打了一場,這就是著名的黃池之戰,宋國將黃池奪取,封丘大部開始屬於宋國。

一直延續到秦朝的建立。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翟母贈飯

封丘縣的建制,得益於劉邦,秦二世時期,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最後楚漢相爭,劉邦被項羽擊敗於延鄉(即是封丘縣城內),飢餓難耐,遇好心人翟母,贈飯解危,飯後劉邦突圍向西逃跑,才得免於難。

西漢建立後,劉邦為感翟母危難時刻的相救,可惜翟母已經去世,於是將延鄉建制改為封丘縣,不久又在封丘縣東南部置平丘縣。

一直到北宋,封丘大部都屬陳留郡(今開封祥符區)。

宋代,屬京畿路開封府。

金朝時期歸南京路開封府。

元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明屬河南布政使司開封府。清因明制。“

民國”時歸河南豫北道,1949年歸平原省濮陽專署。

1954年區劃歸新鄉市,至今。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陳橋驛

封丘陳橋驛與開封原本都在黃河南岸,長期屬於陳留郡的管轄之下,但,黃河長年水患,數次改道,導致陳橋驛與開封徹底“分家”,如今,一個在黃河北岸,一個在黃河南岸。

北宋時期,趙匡胤定都開封后,陳橋驛成為北上燕趙的必經之路,分東西兩條,東線開封經陳橋、長垣、濮陽、邯鄲大名、滄州河間到達保定一帶;西線開封經陳橋、安陽滑縣、相州、衡水到達雄州。

陳橋驛是一個重要的道路交匯點,宋在此地設立“陳橋門”。

這樣就形成了“南鎮北驛”的說法,即“南有朱仙鎮,北有陳橋驛”,當年陳橋驛渡口軍事信使來來往往,商賈成群結隊,商船來回穿梭,碼頭大量貨物堆積;陳橋逐漸形成集市,店鋪林立,燈火通明……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陳橋驛兵變

公元960年,有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南下攻後周,宰相範質嚇壞了,未辨真偽趕緊建議年僅8歲的周恭帝柴宗訓,派時任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率軍北上抵禦強敵敵。

其實,這些假消息是趙匡胤串通趙普等進行密謀策劃的,目的是發動兵變。

大軍過了黃河後,眾人將事先縫製好的黃袍,披在佯裝喝醉酒的趙匡胤身上,大喊“萬歲”,擁其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班師回京,脅迫周恭帝柴宗訓禪位。

陳橋驛兵變,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不流血王朝更替先例,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分裂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

河南這個縣有來頭,原本屬於開封,黃河改道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封丘縣油菜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