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播種量每畝20公斤,該怎麼管理?

魏良站754


大量實驗表明,小麥畝播種量並不是越多越好,在一定範圍內,反而是越少越。因此目前小麥播種更推廣精播,準確把握種子處理過程,以及播種時的播種深度、播種密度等因素。播後的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大多數小麥的畝播量在10公斤左右,低一點7或8公斤,高一點13公斤,14公斤的也有。但是如果是每畝20公斤的播量就有些多了,播種密度過大,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投入成本大、營養跟不上、病蟲害和倒伏等問題。所以這時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儘量管理好田間情況。管理措施:及時施肥與追肥,尤其是一些生長敏感期和關鍵期一定要注意營養供給,過程中要把握好肥料量以及肥料種類等等;合理灌溉,播種密度大需要適當增加灌水量,而且要根據生長情況和天氣等因素及時調整水分供給量;通過噴灑相應的藥劑,防治常見的病蟲害;提早除草,可人工與除草劑配合除草。


農醫生


問:小麥每畝播種量20公斤,該怎麼管理?

首先小麥播種如果土壤墒情好,地下害蟲防治好的話,肯定是不會缺苗的。



那麼,你這畝播種量40斤在中國北緯39度線左右,應該是在寒露節氣後期和霜降節氣前期的播種量。

北緯39度左右地區種麥的農諺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秋分節氣中後期的用種量是每畝25斤左右,進入寒露節應是30到35斤,寒露後期到霜降初,播種量就是40斤,而進入霜降節氣,則是每延後一天就增加1斤籽種。


所問的是每畝40斤的播種量怎麼管理,那你這播種量是在什麼播種期播種的呢?

如果你40斤的播種量是在秋分節氣期間播種的(其實這種情況一百人一百次也不會出現一次的),那你的麥苗肯定太密了,這樣的麥子苗黃苗細擁擠,肯定減產。就是疏苗也是費工費時的,記得生產隊時期偶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用人拉耠子耠壟傷根,再用牲口拉石磙輾壓,這樣減少它的分櫱,以保粗壯。


如果每畝40斤的播種量是在寒露節氣中後期播種的,"寒露的麥子小盤墩兒",那你的播種量正好,在小雪節氣時澆好灌冬水就行了。


"霜降的麥子不倒針兒",霜降以後種麥的就不多了,除非是晚秋莊稼熟的太晚,拖延了節氣。請記住,霜降節氣種麥,播種量一定要加大一些,不然的話,只有等返青時增肥增溫促分櫱,以保苗壯保穗大了。


金蘋果老楊


謝邀回答 無論冬小麥還是春小麥,無論土地肥沃和貧脊,旡論順墒還是搶墒播種,20公斤的小麥種子的畝播量都有過大過量的嫌疑,這麼大的播量都會由於基株過大引發撥節前的無效瘋長,降低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能力,減產減收。

適宜的播種量應在15~20斤/畝麥農也常用“500克萬苗”的經驗來確定小麥種植的播量。當然,品種、整地質量略有偏差,按下面的公式算出的每畝播量是符合常規的。

畝播量(千克)=每畝計劃苗數x千粒重(克)÷(1000x1000x發芽率X田間出苗率)

特別提醒:播後鎮壓環節,尤其是採用秸稈還田和採用旋耕機旋耕的地塊,由於耕層土地懸松,容易造成小麥播種過深,形成深播弱苗,影響小麥分孽正常發育,造成穗株不足,降低產量。小麥播種後用鎮壓器鎮壓兩遍,秸杆還田地塊還應增加1~2次,確保根系落地落土,提高抗旱、抗寒能力。增產增收。








楊致運


霜降之前播種小麥,還是可以的。小麥畝播量的多少,一直都是種植戶們關心的問題,為提高產量和減少缺苗現象,種植戶們的播量每年都不一樣,可以說是越播越多。到底大播量能不能提高產量,能不能減少缺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麥畝產量要想達到預期效果,提高畝用種量固然是其中一個措施,但絕不是盲目的。每畝施用多少種子,要看當地的播種時期,土壤肥力,品種特性,和麥苗的有效分櫱量等。

正常播期內,盲目加大播種量,可能會造成小麥生長擁擠,分櫱減少,植株矮小,最後反而不能帶來高產量。播量過大時,還會造成弱苗現象,易出現田間地頭的疙瘩苗。正常播期內,畝用種量一般在20-30斤左右,我們當地(河南南部)多在23-25斤每畝,西北地區晚播的話用種量可在30-40斤左右每畝。

當畝播量超出往年播量太多時,可能會出現麥苗生長擁擠,瘦弱發黃,分櫱減少,疙瘩苗等。我們要及時疏苗,儘量早疏。結合土壤實際情況,補充養分;冬前避免因播量大引起徒長,要及時用機器鎮壓

(鎮壓方法,我之前文章有講,請查看),控上促下以達到壯苗的目的。

冬前,還要中耕鬆土,保墒促根系生長;若播種稠密雜草多,冬前還要適時進行一次化學除草的操作。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鄉土生活園藝


我們這裡是豫東平原。眼下,農戶們正在進行冬小麥的播種工作。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播量,以達到最佳種植密度,才能為來年的豐收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機質含量高的淤土地。如果墒情差,播期晚,分櫱率低的麥種播量在20公斤左右。不算太過。有些農戶自己留的麥種量更多。主要是因為黏土地坷垃大,容易漏風跑墒。麥子拱土能力差,根系不穩。播量過小 很容易造成苗稀斷壟。要是按說明書的畝播量八至十公斤,擎等著別人看笑話吧!注意根據苗情去管理。尤其是病害草害,儘量在年前進行防治。



沙質土地,播量20公斤。如果在適播期內,墒情好的情況下,如此高的播量,勢必造成群體過大。為以後的管理帶來難度。注意病害,蟲害,抗倒伏上的防治。年前年後少施或不施氮肥。抗倒伏藥劑在三葉期左右就要噴施。促使根系下扎,降低倒伏的風險。



小麥播種,受播期,品種,土壤,氣候的影響很大,應根據當地農戶的實踐經驗去科學管理。播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對產量有很大的影響。千萬不可大意。

我是今夕月映。關注三農話題,與您同行!


今夕月映


小麥畝播種量40斤,該怎樣管理?

這個提問有點兒太籠統啦,

因為,你選擇的品種不一樣,你的所在的區域不一樣,比如你處於安徽,江蘇,或者屬於河南,河北,河北又分保定南和保定北兩個區域,或者屬於乾旱的山西和陝西,這樣不同的區域啊,這個播種量,在當地的播種量習慣又是不一樣的。京津唐地區,比如唐山有畝播種60斤的,而河南畝播種量20斤,差距很大的!

所以呢,沒法跟你一個具體的建議,必須要根據你是哪裡的?你的播種品種是什麼?你的施肥是什麼?土壤肥力是什麼?這些因素都需要綜合考慮。

如果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呢看到回答,你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然後我們幫你注意逐一分析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對症給方案。




十星科技


這個問題,首先看種子需要多少基本苗,分櫱率大不大,播種時間。分櫱率高的品種施足底肥,避免年後再次追肥。分櫱低的品種年後可以適當的追肥,一定要用化控藥,不僅可以控制旺長,還能增產。還要看播種時間,像今年的麥子,一定要關注氣溫避免倒春寒造成的凍害,可以在倒春寒來臨之前澆水,噴施磷酸二氫鉀+蕓薹素來預防倒春寒。

今年播種時,氣溫低溫偏高,麥子出的早,一定預防倒春寒。




秋歌農業


其實播種量是和季節密切相關的。在黃河流域現在播種就夠了。因為小麥從出苗到入冬之前這段時間是要分櫱的。一顆小麥正常要分櫱5-7棵。但如果播種太深就會減少分櫱或不分櫱。播種越淺(覆土薄)分櫱越多,但播種太淺入冬後容易凍死。播種深度為3-4釐米為宜。有條件冬季可以給越冬麥苗覆蓋一些土雜肥;另外有肥一定要作種肥、底肥施足;越冬期間不要放羊或讓牲畜啃食,一旦這樣做了,將會有大量的麥苗被傷害致死造成減產。如果再往後就需要25斤,如果到霜降再種30斤也少了。因為種的越晚就分櫱越少。


聚土網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大田作物之一,在我國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省份是我國主要的小麥產區。小麥種植面積巨大,因此學習科學的小麥管理技術對農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如何管理小麥?

  1. 播種前進行施肥與拌種:小麥前期施肥很重要,在使用化肥的同時,注重使用農家肥也是不錯的選擇。拌種對小麥全年的生長也是有巨大影響的,這裡建議使用吡蟲啉好•戊唑醇系列、噻蟲嗪•咯菌腈•苯醚系列等,能有效防治底下害蟲蠐螬、金針蟲等,同時戊唑醇、咯菌腈、苯醚等能預防根腐、全蝕紋枯等,通過拌種能明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為小麥生長打造第一個保護圈。
  2. 肥水管理: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有部分地區會在冬季進行一次越冬水灌溉配合一定的肥料。
  3. 病蟲害防治:
a.分櫱期(11月到次年2月中旬),這個時期建議對紋枯病以及蚜蟲等害蟲進行一次防治推薦使用藥劑:三唑類藥劑(嘧菌•戊唑醇等)+功夫菊酯/噻蟲嗪+硼肥(促分櫱)+蕓薹素內酯;也可以加入吡唑醚菌酯。

b.揚花前或者末期:這個時期一般四月份初期,這次也是一噴三防的關鍵時期,主要針對紋枯病、鏽病、白粉病、赤黴病、全蝕病等病害以及蚜蟲、吸漿蟲等害蟲進行防治,建議使用氟環唑/醚菌酯/戊唑醇等三唑類+功夫菊酯/噻蟲嗪+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但注意此時期用藥避開揚花期。

c.灌漿期:這一時期一般是四月下旬到五月初,這個時期也是一噴三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主要根據發生的病蟲害用藥,可以使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環唑等對白粉病、鏽病等進行預防治療,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蚜蟲等,同時加入各種葉面肥,增強植株抗逆性。


小麥田間管理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根據小麥不同生長期的需求進行科學的管理,核心思想就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這樣才能真正的省心省力高產!


植保達人老郭


本時段,播種40kG,稍密點,亦可。

咋管?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害。

適墒。

播後靜待出苗,應該一播全苗,亦應查苗補籽。

晝凍夜消時,灌一次冬水。

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