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辦酒席咋也成了一種“生產力”

辦酒席咋也成了一種“生產力”

給老人辦壽宴是常事,但在貴州畢節市果瓦鄉,一位村民竟然要給已經去世30餘年的爺爺辦壽宴。接村民舉報後,當地政府到準備辦酒的村民家中宣傳教育,但對方卻並不配合,執意要辦酒。當地鄉政府組織近百人的幹部隊伍,前往違規辦酒現場,分三組守住通往該村民家的三個路口,勸返前來赴宴人員。記者從果瓦鄉政府瞭解到,前來赴宴的村民都很支持這一做法,最終這位村民借辦壽宴斂財的願望落了空。

村民要為已經逝世30年的爺爺大辦酒席,讓“吃瓜群眾”大跌了眼鏡。如果是這位村民對爺爺的感情太深,大辦酒席又不收任何的禮金禮品,就是為了純粹率領村民集體“悼念”一下爺爺,也未嘗不可。估計基層組織也不會如此興師動眾前去阻攔。而實際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為了藉機斂財。

千萬別說為亡故30年的爺爺大辦酒席是見利忘義,而實在是這些年未辦過酒席的村民吃了“太大的虧了”。據當地村民盤算,一戶人家如果三年不辦一次酒席,就要虧掉20萬。這句話的概念很簡單,一戶村民如果按照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禮尚往來”,三年就要拿出20萬的隨禮錢。禮尚往來講究一個“有來有往”。如果光有往沒有來,誰家能受得了?於是就有一些村民不得不在正常的生活中尋求節點甚至製造節點了。一般的婚喪嫁娶自然要大辦特辦,但這樣的節點總歸有限。於是就出現了一些奇葩的事情,有人家房屋剛建好一層會擺一次酒,第二年搬家再辦一次,第三年又加蓋了一層再擺酒,到了第四年,這戶村民又在房屋旁邊加蓋2間,還會辦一次酒。

有條件的要辦酒席,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辦酒席。村民之間禮尚往來,本是一種樸素的風土人情,但現在實際上已經演化成一種藉機斂財的手段,讓村民們苦不堪言的歪風邪氣,甚至成了一種“生產力”。這位村民之所以要為亡故30年的爺爺大辦酒席,不言而喻,並不是為了悼念爺爺,就是為了“不吃虧”,尋求一個翻本的機會,不然總是這樣跟在別人後面“隨禮”,這不僅是一個“無底洞”,更沒有任何可以“盈利”的希望。

為了辦酒席不惜讓亡故30年的爺爺也不得安生。這樣的農村隨禮已經沒有半點禮儀可講,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利益,更談不上村民之間親戚之間的人情和親情了。為了遏制這種不良風氣,當地鄉政府採取了“硬堵”的辦法,帶領一群鄉村幹部在酒席的當天,對前來赴宴的村民進行“圍追堵截”,並大力宣傳整治這樣的不良風氣。這樣的辦法在短期內也許能產生一定的作用,但如果要長期有效地改變這種風氣,還應從改善村民的禮儀文化入手。禮儀並非利益,那種蓋一層房子辦一場酒席,甚至為了辦酒席而辦酒席的做法,不僅是一種可恥的斂財行為,也是與我們社會的公序良俗背道而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