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國家不發射自己的空間望遠鏡?

艾伯史密斯

哦,你說類似哈勃望遠鏡那樣的吧。目前我國有計劃在建造空間站的時候單獨安置一個光學艙,來擔任這樣的角色。

其實這種望遠鏡難度挺大,哈比望遠鏡這一輩子其實非常坎坷,哈勃望遠鏡1990年發射,但是1968年就立項了。到了七十年代不斷縮減開支,得到了當年三千六百萬美金的撥款,計劃於1983年發射。

然後從1979年開始磨鏡子,磨到了1981年才完成。隨著後來的進度不斷落後,一直在推遲發射計劃。不要認為他們是在磨洋工,人家後開可都是24小時輪崗不間斷趕進度。


終於,在1990年,這個比航天員還脆弱的望遠鏡搭乘航天飛機進入了軌道。但是出(xi)乎(wen)意(le)料(jian)的是,發射上去後發現主鏡形狀磨錯了。

於是1993年又派航天飛機上去給哈勃戴了個眼鏡。1997年上去修了一次,1999年上去修了一次,2002年上去修了一次,2009年上去修了一次。

老鐵們,五次派航天飛機上去維護啊,前後花了80億美元。所以看看就好,怎麼國家現在還沒有可以多次往返太空的載人航天器。


所以我們即使有計劃,望遠鏡的規模可能沒有哈勃那麼大,但是由於有後發優勢,性能不一定落後。預計也是在2020年空間站建好之後才發射。


蛋科夫斯基

中國近年來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但我們並不能因此而認為就什麼都可以做到了,比起美國和俄羅斯等航天巨頭,我們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不是做不出太空望遠鏡,但要做這麼高技術含量的還有一定困難。比如載人登月,迄今為止還只有美國做到了。雖然這是上世紀美蘇爭霸的產物,但這也是實力的表現。這個實力包括科學的實力、資金的實力、組織的實力、經驗的實力。

我完全相信前蘇聯當時如一定要爭口惡氣,也是能夠勉強實現載人登月的,但既然美國人登上去了,又何必去爭這口惡氣呢?這可是要真金白銀筋疲力盡的呀。但其他的國家就沒這個能力了。所以,自從美國人載人登月,再也沒有任何國家去做這個事了,一是沒這個實力,二是那個時代已經沒有必要。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是代表美國政府執行航天計劃的機構,這個機構的科技實力目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抗衡。

這個機構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就有幾十所,幾十年發射的無人探測器有幾百個,火箭可以送幾千噸的物資上天,航天飛機運行了十多年已經退役,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作業已經枚不勝數。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與蘇聯航天爭鋒探測月球、金星、水星後,如今幾乎獨攬太空探測,雖然有日本、歐洲、印度、中國、俄羅斯等偶然插足太空,但主角一直是美國NASA。

迄今為止,NASA派出的無人探測器已經光顧了太陽系所有的行星,連被開除出行星行列的冥王星也已經近距離探測完成。

新視野號探測器近期已經從休眠中甦醒,開始在柯伊伯帶執行探索Ultima Thule小行星的新任務。41年前發射的旅行者1號已經飛離地球211.738億公里,飛離了日頂層,進入星際空間。它自帶的無線電信號發射器才23瓦的功率,現在仍在NASA的掌控中。

日前,美國NASA已經確立了重新載人登月計劃和2033年前後載人登陸火星計劃。而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地外天體上落腳,這就是差距,這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的而差距。

哈勃空間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HST)是以著名天文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愛德溫·哈勃為名,在地球軌道上並且圍繞地球的太空空間望遠鏡。

它於1990年4月24日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由“發現者”號航天飛機成功發射。這顆望遠鏡是美國從1970年開始規劃研製的,成了了專門的研究機構和委員會,歷經20年,集中了大量的科學精英,解決了無數的科學技術難題,花費了幾十億美元投入,最終才上了天。這是人類首個大氣層上面的太空望遠鏡,上天后取得了無數的觀測發現,為宇宙星空的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

哈勃望遠鏡是美國發射的最著名的太空望遠鏡之一,除此而外,還發射了一系列的專業實用太空望遠鏡。

如空間紅外望遠鏡、空間干涉望遠鏡、地外行星搜尋者、康普頓太空望遠鏡、X射線太空望遠鏡、3D打印太空望遠鏡等等,這些太空望遠鏡都是人類科學文明精華的結晶,為人類太空探測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現在美國NASA又計劃即將發射深空天文臺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同“哈勃”相比,“詹姆斯-韋伯”更大、更精密,能勘測到更遠的太空。它口徑是“哈勃太空望遠鏡”的三倍,但質量只有哈勃的一半左右。它可以在更遠的深空,在絕對零度下工作,是一架沒有鏡筒的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主要的任務是調查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殘餘紅外線證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尋找觀測可見宇宙的初期狀態。相信這具望遠鏡的升空,將對人類破解宇宙起源的奧秘會有很大幫助。

我們作為中國人,應當為自己國家這些年的航天事業突飛猛進而自豪,當我們一定不能忘乎所以,要看到我們起步晚基礎弱,距離國際航天大國的差距,這樣我們才能知恥而後勇。

其實這次中興公司核心技術之殤應該喚醒一些盲目樂觀的人群了。我們還有許多科學技術和經驗要向別人學習,既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又不能閉關鎖國拒絕學習,這樣才能更快的縮小差距,最終屹立於世界前列。航天事業如此,望遠鏡的研發也如此。這就是我們目前還沒能夠發射自己太空望遠鏡的原因。但時空通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個願望一定會實現。


時空通訊

我們有太空望遠鏡,就是近年發射的“慧眼”號硬X射線望遠鏡。但我們確實沒有光學太空望遠鏡。說到底,主要問題是錢!早在七十年代,我們就有“天文一號”計劃,但沒錢,被取消了。九十年代末開始規劃一米口徑的空間太陽望遠鏡,艱難進行了十多年,最後仍逃不了被取消的命運。空間科學在中國真的非常艱難。好在從十來年前開始,中科院的空間科學先導計劃終於得到了國家支持,我們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科學衛星才進入了太空,慧眼號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計劃中有空間站光學艙和幾個小型望遠鏡。空間站光學艙(巡天號)是一臺兩米口徑的巡天望遠鏡,口徑比哈勃稍小,但視場大很多,可以認為它就是中國的哈勃。不過,那些小望遠鏡(天文衛星)除了中法合作的SVOM外,其他都沒立項,還不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