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創業故事】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潮商富可敵國的成功奧祕

財富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裡,智慧裝在中國人的腦袋裡,而潮州人更有“東方猶太人”之美譽;以外向型發展為特色的潮商,走到哪裡,就在那裡落地生根。從“佛教之國”泰國,到“花園國家”新加坡,從“東方明珠”香港,到東南亞一帶的墾殖和開發,無不留下了潮汕先人們的深深印記。

一百多年前,海禁初開,南洋墾殖,十口通商,香港開埠。一批批潮汕的先人們乘坐“紅頭船”,來往東西洋,經營南北行。他們大多雙手空空、身無分文,但謀生的意志和追求幸福的信念讓他們視海如陸,激情滿懷。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先人們培育了團結合力、眼光開闊、敢於冒險、誠信經營的品格,掙得了今後賴以發展的基業,更是贏得了“紅頭船商人”的美譽。

潮商是一個首富輩出的商業群落,更是一個世界性的商業圖騰。

一直以來,他們以“刻苦耐勞、善於經營、敢闖敢拼”的精神風貌和經商天賦而聞名海內外;他們五洲馳騁,四海縱橫,湧現出了數不勝數的潮商名流、商界精英和世界級鉅商,從而演繹著“潮汕人會做生意”、“愛拼才會贏”的現代神話。

追尋著他們的軌跡,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商業文明的開拓史、一部生生不息的創業史;是一幅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群像;是一個富有拓荒精神,敢於創新、善於經營而又富有凝聚力的部落。

“橫看成嶺側成峰,高低遠近各不同。”就讓我們先追尋著老一代潮商李嘉誠、謝國民、陳弼臣、林百欣的創業足跡吧,看看潮商翹楚們是怎樣運籌帷幄、駕馭財富的。

尋覓潮商巨賈萍蹤

■ 李嘉誠 世界華人首富

李嘉誠,這個名字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香港商界嶄露頭角,不久就揚名世界,掀起一股李氏旋風,一時間,榮譽接踵而至,成了舉世矚目的商業鉅子。

李嘉誠可以說是潮汕人不畏辛勞、奮發圖強的縮影。從一個身無分文的少年到今天世界華人首富,他締造的“商業神話”,已成為眾多創業者的楷模。他是華人的驕傲,更是自古善經商的潮汕人的驕傲。

勤奮敬業,萬事功到自然成

對商人來說,覓得商機就是找到財富。李嘉誠能洞悉業之興衰定律,找準盛極而衰之轉折點,因而能在商海中自由翱翔。

1950年,李嘉誠籌集5萬港幣創辦了長江塑膠廠。敏銳的眼光和睿智的大腦使他及時捕捉到生產塑膠花的信息,於是果斷決定馬上生產,長江塑膠廠一躍而起,名聲大振。由此也成就了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李嘉誠在同輩大亨中已拔尖脫穎而出。

1973年初,長江實業在倫敦股市掛牌上市;1974年6月,在溫哥華證券交易所發售。“長實”首開香港股票在加拿大掛牌買賣之先河。

從此,李嘉誠開始了一場又一場令世人矚目的商場戰役。

1988年李嘉誠已擁有“長實”、“置地”、“和黃”、“港燈”等5大跨國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他所經營的房地產、金融、酒店、石油、電力等產業遍及世界五大洲,形成了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

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

“發展中不忘穩健,穩健中不忘發展”是李嘉誠一生中最信奉的生意經。

時間定格在1979年9月25日,夜。香港皇后大道中華人行21樓會議室。

神采奕奕、風度翩翩的李嘉誠,正在這裡舉行一次最激動人心的記者招待會。

會上,李嘉誠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興奮地宣佈:“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港元的價格,購買匯豐銀行手中持有佔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當天上午收市時間未到,恆生指數竟出現狂升25點之奇觀。

“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使李嘉誠成了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李嘉誠就是以這樣沉穩的性格收購和記黃埔,從而打破了英資門庭森嚴、唯我獨尊的格局。時至今日,李嘉誠仍認為收購“和記黃埔”是他在創業生涯中最成功、最動人、最值得驕傲、最漂亮的一仗。

除了穩健之外,李嘉誠同時秉持潮商目光長遠精於計算,即“放長線釣大魚”的商業理念。

1986年時李嘉誠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2008年,當油價已經站在100美元一桶以上時,赫斯基能源則成為主要核心業務,獲利黃金白銀可想而知。

2008年8月21日,李嘉誠在業績會上自信地說,“赫斯基能源在七八年前還被人批評說買得虧損,但是今年和黃最大的盈利貢獻就來自赫斯基。”

赫斯基現在成了和黃的中流砥柱。李嘉誠放長線養了22年的“新奶牛”變身成了最賺錢公司。

隨機應變,識時務者為俊傑

兵家之道,一張一弛。商家之道,進退自如。在商界,進則取利,退則聚力;進必成,退亦得,有時退讓更能海闊天空。

美國金融海嘯把全球經濟推進寒冬,善於審時度勢的李嘉誠,對他的旗艦公司和記黃埔,決定暫時叫停全球業務的新投資。

規劃在2009年年中之前,所有未落實或未作承擔的開支都會省下來,並檢討全部現有投資項目。從商60多年的李嘉誠,在連連令世人眼花繚亂的商業大戰中,均以大獲全勝而告終。他的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鬥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知人善任,是不容置疑的成功因素。

李嘉誠用事實證明,李超人不僅可以在股市中翻手為雲,演繹蛇吞大象的好戲,而且可以在商場上大寫賺錢的數字神話。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 謝國民 農牧帝國之王

商海波瀾,正大集團這艘“企業巨輪”的掌舵人謝國民,以他的精明能幹和富於創新的經營策略享譽世界。他被稱作農牧業大王,一生跟食品打交道;他被權威雜誌評為“亞洲最傑出的企業家”;他敢為天下先,是投資中國內地的外商第一人。

遠航“紅頭船”成就海外傳奇

紅頭船是潮州商人的象徵。據史料記載,1684年,清政府海禁終結,所有的船要編號並船頭塗色區分:蘇州黑色,浙江白色,福建綠色,潮州紅色。潮商因此又得名“紅頭船”。近代以來,無數潮人乘坐“紅頭船”飄洋過海,以無畏的勇氣、圖強的精神、勤勞的品質創造其獨特的奮鬥傳奇。

謝國民的父親謝易初就是乘坐紅頭船漂泊過海,出外謀生的。1922年的一場颱風毀滅了謝易初在潮汕澄海縣海邊的家園,迫使他和那些坐紅頭船的先輩一樣,飄洋過海來到泰國謀生。而當時,他隨身所帶除了一些菜籽,什麼也沒有。在友人的幫助下開辦一小店——正大莊菜籽行,出售家鄉菜籽,從此踏上了創業的征途。

南洋上空的賽鴿

謝易初逝世後,謝國民從他父親手中接過來了一家面積僅為20平方米、出售菜籽的小店。經過多年打拼,現如今,正大已長成為了一個資產達數百億美元,子公司遍及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集團。

謝國民從童年時代就愛上了養鴿,在泰國和香港,他共養了幾千只賽鴿,一隻上好的賽鴿能賣到200多萬泰銖(20元泰銖相當於人民幣1元)。謝國民說,好的鴿子一定要回家。它是辨認方向的天才,無論飛多遠,都能認得路;無論你把它帶去哪裡,帶走幾年,你一放,它又會飛回來,找到它出生的鴿舍。

1990年4月7日,謝國民得到鄧小平的接見。“你們弟兄幾個的名字起得很好,連起來就是‘正大中國’,這說明你們很愛國啊”,鄧小平的一番話,的確道出了謝氏家族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謝國民是“正、大、中、國”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個。

賽鴿的品格,彷彿是主人一生的寫照。謝國民,這位潮汕籍的商業鉅子,40年來就像一隻永不疲倦的賽鴿,“無論做什麼,都要爭第一”。他以他的速度和敏捷判斷時代的潮流,駕馭企業的方向,率領著正大在全球市場上爭勝奪冠。在謝國民看來,企業家只有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的,才是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謝國民為了永遠走在前列,他自言每天的工作內容有95%是為未來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計劃,他將此工作方式歸結為“未來主義”。

2008年初,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榮登“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榜單上寫到“他是華僑中的商業鉅子,他也是商業鉅子中的愛國華僑,掌舵著正大集團,心繫著祖國故鄉,他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個投資國內的成功企業家”。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30年,正大集團已經成為了外資在中國飛速發展,並融入社會的一個成功符號。

■ 陳弼臣 泰國的金融鉅子

陳弼臣,泰國盤谷銀行的創辦人,是蜚聲世界的金融巨頭。有“企業北極星”、“泰國的頭號大亨”、“泰國銀行界泰斗”等榮譽稱號。

陳粥臣這位被譽為海外華人白手起家的潮商經典,在開拓金融王國的道路上,歷盡艱辛,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建立起了龐大的產業。盤谷銀行是泰國和東南亞最大的一家商業銀行。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金融月刊公佈了全世界12位富甲天下的大銀行家,泰國華人陳弼臣名列其中,該雜誌稱譽他是當今世界經濟強人。

海外華人白手起家

祖籍潮陽的陳弼臣,1935年,在友人的鼓勵和資助下,陳弼臣自創曼谷木業公司。不久,他又創辦星原貨棧商行,繼之又開設了亞洲聯合、亞洲保險等公司,業績斐然,有關人稱陳弼臣有“點木成金”

之術。這些為陳弼臣拓展金融業奠定了經濟基礎,也是他艱苦創業、白手起家,走向企業家的一次成功飛躍。

1944年六七月間,太平洋戰爭接近尾聲,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動隨時影響著生意場上的人士。從事保險業經營的陳弼臣清楚地看到對進出口業來說,銀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於是他聯合了幾位朋友組建銀行,並定名為盤谷銀行,陳弼臣為11名董事之一。

盤谷銀行的崛起

1952年初,陳弼臣獲董事局一致推薦,任盤谷銀行的董事總經理。陳氏確是不可多得的商業奇才,上任伊始,他既有深入客戶家庭拜訪的耐心和工作態度,也有大刀闊斧銳意改革的氣魄。由於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盤谷銀行的經營業務迅速發展,幾乎把握著全泰經濟。

盤谷銀行在泰國設有分行281家,遍佈泰國各府。國外分行有紐約、倫敦、漢堡、東京、雅加達、香港、臺北等15家,職員近2萬人,總資產94億美元。在泰國及東南亞地區的金融業中獨佔鰲頭,陳弼臣也因此跨上了金融王國的寶座,被謄為泰國“金融大王”。

陳弼臣的崛起,曾一度引起世人的矚目。1988年,陳弼臣因病去逝,雖然“一個時代結束了”,但“陳家後一代”卻在“盤谷”的天地下成長起來,並在當今激烈的經濟社會里更上一層樓。

陳弼臣和他的金融家族,締造了華人金融界,也是老潮商的一個不朽傳奇。

■ 林百欣 馳騁商海永不言休

在汕頭,林百欣先生的名字家喻戶曉。“為善最樂,永不言休”給予了他高度的讚譽,這一評價正是林百欣的真實寫照。

任何一個取得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商業智慧。在香港林百欣先生的寫字樓,懸掛著著名學者饒宗頤書贈的“永不言休”墨寶,林百欣視之為工作生活的座右銘。

林百欣於1914年出生於廣東潮陽的一個富裕之家,在香港長大。父親林獻之在二三十年代是汕頭知名的“利強織造廠”老闆與銀行家。

1935年,林百欣回汕在當地“佳成銀行”做學徒;1939年重返香港,涉足成衣行業經營製衣生意,並於1945年成立成福針織廠。產品以外銷東南亞為主,後又銷往中東、非洲,成為當年香港外銷非洲產量最高者,被同業冠以“非洲王”的稱號,業務由此擴張至歐美各地。

1947年,林百欣看準內地對港貨需求甚殷,自己開設公司經營紡織品及布料貿易,創辦麗新制衣,初期主要以製造出口為主。

林百欣長袖善舞,把“麗新制衣公司”發展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製衣集團。他斥資13億港元收購當年發展勢頭正盛的“鱷魚恤有限公司”,轟動一時。林百欣把這一品牌發揚光大,使之成為全球著名服裝品牌之一。之後他進軍大陸市場,至今全國各地的特許經營連鎖店已逾千家。1972年,麗新上市。

改革開放以來,林百欣進入內地投資,積極拓展房地產業務,先後在上海、廣州、廈門等城市投資逾百億元。隨後,他聯合周圍的朋友,斥資4億港元,收購香港亞洲電視臺的47.5%股權,開始進軍傳媒業,成為一代娛樂大亨,是“亞洲電視”歷史上時間最長的掌舵人,更是“亞洲電視”的終身名譽主席。至此,“麗新集團”已成為一個資產達數百億港元的大企業,業務涵蓋製衣、零售、房地產、酒店、傳媒、證券等多元化行業。

2005年2月18日中午11時,93歲的林百欣病逝。以13元成本起家,以逾百億元身家謝世,覽其一身,又一段跨世紀的商界傳奇落幕。

中國新經濟的寵兒

當老一代潮商漸漸脫去戰袍,依稀退隱江湖時,新一代潮商又相繼崛起。上世紀80~90年代,市場經濟的大門打開後,先天的稟賦和薰陶又使得更多的潮汕商人捷足先登,率先叩響財富之門。

在剛結束不久的2008年10月30日開幕的潮商大會上,就活躍著這樣一批年輕潮商的身影。這些人裡,最年輕的只有37歲,最年長的也僅有52歲,不得不說,新一代潮商在年紀上是如此“青澀”,然而他們的財富數量卻令人難以望其項背,比如內地富豪翹楚黃光裕、“qq爸爸”馬化騰、地產大王朱孟依等等不僅是光顧財富排行榜的常客,更是海內外華人皆知的財經名人。

百載商埠,潮聲不息。新一代潮商已揚起了自己的風帆,紅頭船的精神在新的經濟背景下得到傳承、得到了新的演繹。他們是如何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續寫老潮商們的商業神話的呢?

從“紅頭船商人”到本土精英

潮汕人從海上的“紅頭船”貿易發展到成批定居海外經商,素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的說法。

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潮汕地區的產業集群式發展優勢明顯,玩具之都、日化之都、紡織服裝之都、陶瓷之都等美譽紛至沓來。

在這種良好的市場環境下,潮汕人心想與其遠走海外創業,不如在家鄉尋找發展機會。於是,多數潮汕人一改前人遠走他鄉的慣例,開始在本地自主創業。正是在這種需求的帶動下,拉芳、飄影、帝花之秀等中國日化洗滌行業巨頭,榕泰、宜華、大印象、康美藥業、黑牛、南洋電纜等一批批頗具本土特色的知名企業在潮人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深圳特區是潮汕人投資的另一片沃土,有數據統計,深圳早期14000多個三資企業中,有近40%為潮汕人所投資。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特區、經濟開發區的概念漸漸淡化,我國開始迎來了全面對外開放的發展新格局。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風起雲湧,成了領跑中國經濟的三大龍頭。面對大好形勢,潮商又開始了新一輪走出本土、開闢新天地的征程。

黃光裕無疑是潮商北上創業的最典型的例子。1986年,17歲的黃光裕跟著哥哥,揣著在內蒙古攢下的4000元,然後又連貸帶借湊了3萬元,在北京前門的珠市口東大街盤下一個100平方米的名叫國美的門面,就這樣開始了他構築家電零售王國的第一步。風雲變幻,滄海桑田,22年前的那個乳臭未乾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了多次躋身財富排行榜榜首的超級富豪。對於自己的成功,黃光裕將其歸結為潮汕商人特有的敢闖敢幹的個性。

除了黃光裕,還有更多的潮汕商人擁有這樣的個性,正是這種個性使得他們在祖國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走南闖北,從而搏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比如聯邦的鄭通亮、騰訊的馬化騰、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僑鑫的周澤榮、立白的陳凱旋等新一代潮商的傑出代表個個都是短短數年時間就已在商界聲名大躁。

當然,在這些風光無限的名人之外,還有聲明不顯但數量更為龐大且在祖國大地上做出一份份驚人的大事業、積累了一筆筆驚人財富的潮商群體。他們,一樣值得我們去追尋。

新經濟的寵兒

新一代潮商精英的出現給潮籍商幫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活力不僅來自他們自身的年輕,也來自他們各自行業背後所代表的新經濟。

在過去,老潮商所擅長的基本上是農副、種養、貿易等投資。然而,自上個世紀中後期以來,我國的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家電等傳統產業升級,網絡、電子通訊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創造了大量商業機會,部分有實力的潮商開始涉足地產、物流、零售、金融,網絡併成為這些領域的佼佼者。

其中,地產無疑是備受潮商青睞的行業。除了主業做地產的朱孟依、黃茂如、周澤榮,很多潮商也已開始把地產當成副業來做,比如黃光裕。多年來,種種跡象表明,黃光裕頗具逐鹿地產的雄心壯志。黃光裕說:我是真正將房地產作為一個長期產業、一個支柱企業來發展,再給幾年時間,我的企業肯定和別人不一樣。這句話足以顯示了他對地產的濃厚興趣。無獨有偶,2006年,騰訊在上海成立騰訊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專心致力於開發房地產項目。可見,有著網絡神童之稱的馬化騰也有意在地產界一顯身手。

更有資料顯示,在深圳的房地產界,整個江湖幾乎成為潮汕人的天下,80%的份額為潮汕人所掌握。

當然,潮商不僅僅對房地產情有獨鍾。老一代潮商的代表李嘉誠非常信奉的“商者無域”一詞無疑也被新一代潮商演繹得淋漓盡致。這個域不僅是指地域,同時也指行業。哪個行業利潤高,潮商便角逐這個行業,被笑稱“惟利是圖”。

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林木聲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本土潮商已經從80年代全民經商,已進入‘實體’時代,目前,本土潮商分佈更加均勻,已經突破傳統的貿易、加工,經營領域涉及房地產、金融、信息服務,幾乎所有的產業都有潮汕商人經營,另外,隨著與海外華僑的聯繫加密,潮汕商人的經營理念已經注入新的元素。”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歷史時期,新潮商已經學會用虛擬的經濟之手把無地域公司辦得有聲有色;學會用國外的技術和資本賺外國人的錢;學會用資本的槓桿撬動知識經濟的發展。他們的投資領域不斷擴大,獲取財富的手段也很領先,和早年漂洋過海的老一輩潮商一樣,正殊途同歸地走向國際化的道路。

資本魔方升級

“30個小時開一個店”的驚人速度,使黃光裕年紀輕輕就造就了一個常人難以比肩的商業神話。這,與他玩轉資本市場的超凡能力分不開。

2004年6月,國美在香港借殼上市。黃光裕硬是讓價值僅2億元的國美電器,經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變幻,一夜之間暴漲了40多倍。其併購手法之精妙,讓諸多資本市場的資深玩家瞠目結舌、驚歎不已。

借殼上市意味著黃光裕開始帶領著國美在資本道路上一路狂奔。套現、擴張、再套現成了他樂此不疲的事。上市後的兩年多時間裡,黃光裕5次套現了近70億港元,針對他的多次套現行為,有媒體分析稱,減持是“蛇吞象”借殼上市的必然道路。而黃光裕的個人資產也隨著公司上市水漲船高。2008年度胡潤百富榜上,穩居榜首的黃光裕擁有430億元資產總額。

證券市場為什麼能夠快速致富?簡單說就是如果你有1元的實業投資,分拆時是以1元的n倍上市的(n是市盈率)。那麼通過資本市場這個魔方,可以讓錢變n倍。對金錢極為敏感的潮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

有人把李嘉誠比作“亞洲的巴菲特”,而小超人李澤楷在資本運作方面似乎一點也不遜色於他的父親。

p; 1990年,李澤楷向父親李嘉誠借款1.25億美元創立衛星電視公司,3年後以8億美元賣給默多克,套現53億港元。同年10月李澤楷創立盈科拓展集團。 1999年5月,為興建數碼港項目融資,李澤楷借殼“得信佳”上市,使這間市值3億港元的公司一日內飆至600億港元,創下香港股市神話。2000年以 830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更令其躍上事業高峰。

市場經濟在我國一步步深入,海內外融資渠道愈益暢通,同時投資領域也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正在成為商人的堅實“柺杖”,而越來越多的潮商開始熟悉資本運作,利用資本市場進行再擴張。無論是黃光裕也好,還是李澤楷也好,抑或是馬化騰,他們的財富幾乎都是在很短時間內成倍增加,這與他們玩轉資本魔方的能力息息相關。可以說,正是獲取資本手段的改進縮短了新一代潮商積累財富的時間。

低調的華麗

在中國商界一直就有著“大象無形”的說法,這一品性在新潮商身上得到完美體現。為人低調、不事張揚的性格使得他們似乎永遠能夠遠離媒體的鏡頭。

新潮商的低調在朱孟依身上可以窺見一斑。業內有人戲稱朱孟依為“朱老農”,不僅因為他有大量的土地儲備,蓋了數百萬平方米的房子,還因為他幾乎從不在公眾前露面。據說某富豪榜列上朱孟依後,竟然除了找到1998年合生香港上市必須登載一張董事局主席的照片外,就再也找不到朱孟依的其他照片。而這張照片也成了以後外界廣為流傳的唯一一張照片。

萬科董事長王石几年前的一句話,“萬科不是地產航母,合生創展才是中國房地產界真正的航空母艦。”使得這個“沉默的大佬”浮出水面。

然而,這個被稱為“朱老農”的人總是以沉默的方式面對外界的反映,在地產界,彷彿並不存在他這麼一個人,但就是他,造就了巨無霸式的企業,在2004年銷售額突破百億,成為國內第一人。而朱孟依,卻始終在低調中獨享那份繁華。

而黃光裕,若不是胡潤的排行榜,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在中國還有這樣一個潮商小夥子在十幾年內將一個小小的店面做成了資產過百億的大事業,一躍成為國內首富。

周澤榮,又是一個多少有些陌生的面孔。也許可以這麼說,僑鑫集團可比他有名得多,而由僑鑫開發的匯景新城樓盤,以及其旗下的僑鑫教育和紙媒產業無不令世人嘖嘖稱奇。

在潮商裡,還有更多不知名的“隱形冠軍”,他們在很多屬於不起眼“小行業”裡默默耕耘,收穫著那份屬於自己的成功的榮光和喜悅。

【創業故事】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潮商富可敵國的成功奧秘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

奔波在創業路上的和正準備踏上創業路的兄弟們:請關注一下,每天更新,互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