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蓮湖——武韻新風的全國武術之鄉 文

蓮湖——武韻新風的全國武術之鄉   文/蘇萌

省武術協會原主席馬賢達

蓮湖——武韻新風的全國武術之鄉   文/蘇萌

省武術隊原總教練馬振邦

中華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苑中一枝絢麗多彩的奇葩。長期以來,武術運動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國人的喜愛。回族穆斯林自古崇尚武功,以武勇著稱於世,把練武強身當作“遜奈”(聖行),因為先知穆罕默德非常喜愛有武功之人。

回族習武者在傳承中華武術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甚至獨創了許多武功,從而豐富了中華武術寶庫。民間廣為流傳的查拳(亦叫教門拳)、彈腿、回回十八肘、回回七勢(湯瓶拳)、太極拳、心意六合拳、通備拳等都是回族武術的代表性拳術。

西安市蓮湖區是歷史上回族一個重要聚居地,習武強身是他們的文化傳統,產生了許多武將和武術家,有些在全國範圍還很有影響。

元代,跟隨安西王阿難答的軍隊駐紮在京兆(西安)的回族軍人,過著“上馬則準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的軍事生活。統一後,戰事結束,回族軍人轉而定居當地,而武術是他們強身和自我保護的手段。這一尚武傳統被蓮湖的回族群眾很好地繼承下來並且沿襲至今,流傳至今的除了武術套路外,鐵彥彪、寶顯庭、穆子傑等武術名家刻苦習武練功的故事也常常為人們津津樂道。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西安有識之士為了將志同道合的回族習武者團結組織起來,開展武術交流,發揚光大武術精粹,遂在清光緒二十七年的鄉試武舉人、回族實業家馮瑞生和回族知名人士馬平甫等的倡議下,由鐵彥彪、馬雲青、馬雲慶等人組織成立了“西安回民精一健身會”;由寶顯庭、陳鳳彥組織成立了伊斯蘭武術隊,這些組織同時邀請參加過辛亥革命的回族拳師金啟恆、馬宗林、馬仲英和穆長貴、戴永祿、馬振武、馬恩臣等人任教練,教授青年人練武健身。張士信、鄭德順、王青山等還向群眾傳授形意拳、少林拳、查拳、紅拳、太極拳等。

為適應社會的需要,西安回族精一健身會還傳授現代搏擊術。他們平時開展活動,並經常在主麻日、開齋節、古爾邦節等節慶中和歡迎來賓的大會上進行表演。精一健身會、伊斯蘭武術隊的成立為西安回族青少年練武及強身健體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機會,也廣泛聯絡了西安回族的武術人才,打破了武術界的派別門戶之見。

解放後,國家大力提倡和開展武術運動,這項西安回族人民鍾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翻開了它嶄新的一頁,湧現出了一大批武藝高強、名震中華的武林豪傑。像回族著名武術家、原省武術協會主席馬賢達,他五十年代曾獲全國短打冠軍;著名武術家、省武術隊總教練馬振邦,他是著名形意拳武術家王青山的關門弟子,他亦培養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馬振邦的學生——“武壇王子”趙長軍,曾連獲全國六屆武術比賽全能冠軍、十屆全國全能冠軍、兩屆亞洲錦標賽全能冠軍;2007年,馬振邦的關門弟子黃大鵬獲央視“武林大會”形意拳擂臺爭霸賽年度總冠軍。他還收歐美、東南亞地區學生為徒,傳播中華武術,使中華武術走向世界。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由武術家穆子傑牽頭,由馬百順、劉志貴、穆秉琦、閏延年等拳師組織參與,在原精一健身會基礎上成立了精一武術館,廣泛開展練武活動,組織觀摩交流,挖掘整理武術遺產。其後,精一武術館在劉志貴、穆秉琦、馬百順等著名拳師的帶領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許多武術比賽好名次。

上紀世九十年代,蓮湖回族在武術社會辦學及教學和研究領域邁出了較大

的步伐,取得了豐碩成果,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也為西安回族武術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馬賢達創辦的中國陝西賢達武術學院、趙長軍創辦的中國西安趙長軍武術學院,馬振邦創辦的陝西地方拳種研究會(現更名為陝西紅拳研究會),蘇克勤創辦的武術學校,昝文林在清真寺開辦的武術班等,這些都為蓮湖、為西安乃至陝西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武術人才。

邁入新世紀,蓮湖區被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協授予全國“武術之鄉”稱號。這裡有15萬群眾常年堅持武術運動,武術已經成為蓮湖區老百姓參加健身運動的常規“套路”。特別是回族青年吳雅楠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武術比賽太極拳冠軍和世界錦標賽冠軍,多哈亞運會男子太極拳全能冠軍,廣州亞運會太極拳、太極劍全能冠軍等多個國際、國內大賽冠軍,成為陝西武術界的名片式人物。吳雅楠讓我們也看到了回族武術運動和優秀人才再續輝煌的希望。

蓮湖區回族武術運動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成績斐然,在中華武術歷史的長卷中,寫下了精彩的篇章,也在西安回族體育運動發展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