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未來的成就大小",有道理嗎?為什麼?

農在天涯


教育好一個孩子,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孩子未來成就的大小也取決於這三個因素。但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是情商、智商、習慣、品行、人生興趣、幸福感等人生底蘊養成的地方。

學校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孩子的知識和和技能培養。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學習與表現的不是天賦與智力,而是心理因素,人格特質。這個心理因素和人格特質恰恰是在家庭中培養的。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老師所做的最關鍵的部分就在孩子心理和人格特質培養這個部分。

因為一個人人格的形成是在7歲之前。甚至有的學派說是在三歲之前。也就是在學齡前和孩子互動最多影響孩子最多的是父母。

比如現在有很多啃老族,甚至去國外留學回來仍然繼續啃老。這不是他長大之後學會的,而是從他出生之後他的父母就只允許他做一件事,就是學習。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不用管。所以他有很多心理能力停留7歲甚至三歲之前的狀態。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應對挫折和挑戰的能力。看似他現在遇到了困難和挫折,回到了家中。實際上是因為他從出生到現在都沒有獨自面對過挫折和困難,所以他在這方面的心智模式是停留在兒時。因為他只會一樣就是學習。學習是在上學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能力。可是真正從學校走出來參加工作,進入社會,需要的能力就是如何適應社會,如何與人溝通和交往,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來。恰恰他在這個部分能力停留在七歲前,所以他就出現了7歲兒童在面臨困難挫折時的表現,就是縮回家裡,躲在父母的羽翼下,求安慰,求圈養。

所以,從小需要培養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獨立生活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孩子越小這些能力越容易培養,並且孩子小時遭遇的挫折和困難,是他對以後進入社會的一個演練。如果父母包辦代替,不允許孩子經受一點挫折和困難,不允許孩子摔一點跟頭。那麼長大之後他將摔更大的跟頭。也許摔這個跟頭之後,他再也不能走出家門。

所以雖然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是有很多因素,可是心理因素或者說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未來的成就大小"這個,當然有道理。

為什麼呢?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孩子的第一個重要他人,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說話,總是對後續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而第一所學校,更是如此。

這所學校所教授的,是以後入園上小學都沒有的,那是什麼呢?

對家的感受,家帶給孩子溫暖與安全感。

獲得親情的地方,沒有什麼地方再能提供這樣的親情。

自我意識的蔭芽與形成,這是對孩子來說是做為獨立的一個人所要具備的意識。

良好的習慣,吃喝拉撒,都是在家這個學校裡所產生的。

成長與探索的空間與時間。

2、家庭培養的,是作為人所具備的重要素質

這裡麵包括了:基本的價值觀(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秩序感(不遵守秩序的人,往往就是由不遵守秩序的父母所培養出來的)、對自我的認識(自信的人?自卑的人?敏感的人?往往在3歲時成形,6歲前固化下來)、是否具備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不足,是很多育兒問題的根源)等等。

而這些,不是在幼兒園或者是小學裡培養的,一定是在家庭教育裡,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給到孩子的。學校所取的作用,是在家庭教育中,再輔以強化與提升。

3、家庭帶給孩子的,到底是一顆遮蔽風雨的參天大樹,還是一個密不透風的囚籠?

決定了這個孩子,是留戀,還是逃離,這個叫作“家”的地方。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的愛恨情仇,是跟家庭教育分不開關係的。

一個父母關係不好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往往家庭關係也會緊張。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會向外尋找安全感,這些會讓他們不顧一切的做出很多事情來。

簡單來說,學校教授的,是“術”,是具體的學科;而家庭教育,給予的是“道”,是魂,是一個人的人格屬性,所以,怎麼說重要都不為過。

而且家庭的作用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而逐步弱化的,當一個孩子青春期逆反時,往往是矛盾長期積累下來的結果。要解決起來,父母的影響力也是減弱不少。最佳的時機,一定是在7歲以前的這個年齡。此時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切不可錯過,否則等到孩子大了,我們就算想管,也管不了了。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家庭啟蒙教育對幾歲孩子會有幫助,重不重要取決於教育方法和小孩興趣和天賦。

由於小孩在啟蒙和感悟的年齡階段,他們智力發育才開始,這年齡段亦難準確認識和理解事物。若專注一項啟蒙的教育會更加好。我們常見到有三、四歲的小朋友學鋼琴或者學習小提琴,只要堅持不懈,多會比遲學的大齡兒童有建樹。

小孩的智商必竟在初始的認識階段,家庭的啟蒙教育尚欠缺廣度和深度。而小孩進入幼兒園或者學校接受全面教育後,他們的興趣會更大,在陌生的群體環境下他們會更專注,在同學之間有可比性和競爭意識。很多人都在說,孩子生出來是給別人教的,這話不無道理。

在學校,集體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會起到推動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校基本能提供德智育的教育硬件。只要家長能掌握自己孩子學習成績,瞭解和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這樣會更加清楚孩子的學業。無論家庭啟蒙教育還是孩子進入學校接受全面的教育,關鍵在於師資力量和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水準高低了。


不輕信不盲從


家庭教育的影響比學校教育的影響大得多,特別是幼兒階段、小學階段。到了初中家庭教育也有較大的影響,高中階段及大學階段受學校的影響比較大。

一、在幼兒園至到上初中之前,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來做。


1、幼兒階段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思維訓練及智力的開發。

在這個階段不要讓孩子認過多的字,算很多題,背多少首唐詩,讀多少故事,除非你的孩子是天才,否則有害無利。有時間就讓他接觸大自然,讓他和花鳥蟲魚交個朋友,每天與孩子做運動或遊戲、活動等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讓孩子玩手機、玩電腦,少看電視等。鍛鍊孩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書包、收拾房間或洗襪子等。通過學習音樂陶冶情操,通過學習美術拓展思維,通過學習舞蹈鍛鍊孩子的協調性,這在幼兒園都有系統的課程。家長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慢慢成長,最好不要搞什麼超前教育。

2、小學階段注重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


把孩子的學習交給老師,自己要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只要學習好什麼我都滿足你,孩子考得好,對孩子就百依百順,要什麼東西買什麼東西,包辦了孩子的一切,讓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成績好是其一,其他也要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文明守紀,禮貌待人等優秀品質。

即使孩子的成績一般,也要接受這個現實。人的智力各不相同,不要總和別人進行比較。不要心存幻想認為什麼學習方法不對,不夠努力等,你想小學那麼簡單的知識,還需要費多大的勁嗎?所以家長就不要再總是逼他學習了,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入手,讓孩子樂觀豁達、積極向上、勇於進取,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等精神才是成功的首要因素。

二、學校的選擇也很重要。


現在人們對學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沒有活力、成績一般的學校受到了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冷落,擇校之風越來越興盛。同時也湧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名校和優秀的民辦學校,這些學校學理念先進、管理嚴格、教學質量高。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招收到了大批優秀的學生,形成了良性循環。家長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非常的放心,但是也要加強和孩子的溝通。即使學校辦的再好,無論如何家庭教育也不能缺失,父母始終是孩子的堅強後盾。

總之,嚴寬認為學校對於孩子的學習起著更重要的作用。而孩子的意志品質、心理品質、性格特點的形成主要由家庭教育來決定,也可以說這些品質對孩子未來的成就大小更重要。


嚴寬並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以具體的情況去分析。如果你的孩子在農村生活,在農村學習,我個人則認為學校的教育要比家庭教育重要一些。因為現階段在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孩子的父母為了生活,多數都在城市以打工為生,掙些錢補貼家用,供孩子上學和生活。家裡的教育問題幾乎都是家裡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操勞著。這樣的孩子如果失去了學校的良好教育,長大以後是很麻煩的。其次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們,因為父母親都在城市工作,很多又是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幾乎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才在城市裡安家落戶。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個人認為,家庭的良好教育重要一些。為什麼呢?因為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雖然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優越於農村孩子。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很難養成一個完美品格的。最近我們在網絡上看到的一些悲劇,是很傷心的,讀一讀失去生命孩子的生前話語是很悲慘的……。所以我個人認為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比學校更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性,以及與他人相處的好壞,學習方面的具體表現,身體、情緒的具體情況等各方面好與壞,都是與父母有著密切的關係,學校的教育是替代不了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這個典故,孟母三遷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生長環境,為長大成人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一個他人需要的人,而不處處都是需要他人的人。簡單的說,就是成為一個生活中強者。

綜上,我個人認為,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應該是加強學校的教育,因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長輩的觀念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如果不加強學校的規範教育,孩子是很難成才的。而城市裡生活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的關係,比如上補習班,學習其他的興趣班等問題。造成了孩子的被動學習,所以家庭教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用戶水大魚大


1.家庭教育,最主要影響的是孩子的品格,心理安全感,情商高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出現怪異性格,如自閉,抑鬱,恐慌等。心理安全感穩固的孩子,比較容易融入班級活社群中去學習和生活,也懂得尊重老師和同學。

2.學校教育,最主要影響的是孩子智商高低,特別是基礎學科以及各類專業技能知識的深度廣度。

3.成就大的人,首先必備條件是高情商。縱觀歷史成功人士,大到一國君主、大企業家,小到一名班級老師,一個工作團隊領袖,科組長等,凡是成就非凡者大都擁有超高情商。如,諸葛亮,孫中山,任正非等等。

(1)無論智商多高的人,在工作、生活、學習中,總會遇到很多棘手問題,如果情商不足的人,這時就會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很容易在公眾場合發洩情緒,攻擊和傷害那些帶來問題的人,憤世嫉俗,要麼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繼續正常工作,生活和學習;

二是不敢發洩出來,自己無法處理情緒的時候,則會傷害自己。比如,以逃學,自殺來逃避問題。

俗話說,當人們吵架的時候,智商為0。就是指,無法駕馭和控制情緒的人,當碰到挫折麻煩時,高智商也沒有任何意義。

(2)反之,情商高、情緒穩定者,智商若不夠高,碰到難題則會通過學習,問詢,協商,請求支援等來尋求解決,人生會通過勤奮努力達到一定成就,最壞結果就是發展慢一點,並不會帶來多大傷害或不良後果。

當然,如果同時兼具高情商、高智商更好,有穩定的情緒,能冷靜面對處理問題,也有智慧找到最有效的解決途徑,人生必定會少走很多彎路,比偏重一邊的人更容易達到非凡成就。

5.結論:

家庭教育是一座宏偉建築物的重要基石,根基大不好,整座建築物會搖搖欲墜,時時存在危機。

學校教育是整個建築物的總體架構和填充每層架構的的材質。架構清晰穩固,建築物才能蓋得更高,長久立足!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建造孩子這重要的生命工程。




人生是何等滋味


謝謝悟空老師,這個問答題沒有道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這個沒錯,但不能代表家長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未來!

家長是孩子的寄託,生他養他,供給他自然力量,長大成人,引導孩子分清遠親,近鄰,生活起居,言傳身教等等,這就是所謂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學校則是教書育人,傳授知識,四書五經,歷史文化,人生哲理,社會關係等等。懷有夢想,奔向未來。

綜合上述問題,通過學習和家庭培養,明確了孩子的未來,是通過學校老師的傳授和後天的努力換來的,用知識武裝自,自己加知識等於未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迎風飄揚779


家庭教育肯定第一重要′孩子從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尊老愛幼,遵守紀律等等。所以說家教都不行,讓學校怎麼去教育?這是可想而知的道理!


四月飛雪666


認同

首先,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在影響著孩子,雖然不像學校那樣能學到課本上的知識,但父母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有句諺語子不教,父之過。從古至今,一個家的家風都時刻影響著孩子。

當然,在現在的社會,學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學校只是照著書本去傳教知識,是否學到東西和本領是孩子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學生學習好,有的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老師只是把知識傳輸出來,具體孩子掌握多少老師是沒法負責的,這時候也只有家長才會關心自己家的孩子,不能全部指望老師,這也許是當下課外班培訓機構為什麼那麼有市場,因為學校的能力有限,只能在課外給孩子補習。

我曾經有個老師,給我印象很深刻,她的孩子從來不去課外班,學習名列前茅,大學考的人大,研究生是清華。這應該算是學習比較好的孩子了吧,雖然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但沒時間管孩子,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老師,和我們說,要想孩子做到,家長必須先做到。她言傳身教。

在孩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孩子也不愛學習,覺得父母都在看電視玩手機,憑什麼要讓她學習,於是,父母做了個決定,雖然當時已經是大學老師,為了孩子,兩個人決定考研,不是為了一定考上,而是為了還孩子做出榜樣。兩個人每天有空餘時間就複習功課,孩子看在眼裡,但這一幕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於是加入了學習的隊伍,那以後孩子不用父母管著,自己負責自己,一直到長大。

雖然,我們不是大學教授,她的故事是能給我們啟發的,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是孩子受用終身的,對孩子很受影響,所以,父母朋友們,為了孩子能成人,要從自身做起,做個好榜樣。


京媽vlog


這是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的。

1. 從時間上看,家庭教育先於學校教育

現在的孩子6歲開始上小學,接受正式教育,而6歲之前,孩子最多的時間是在家裡的(幼兒園更多的是培養或規範孩子的一些習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環境,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耳濡目染,家庭教育是先於學校教育的。

2. 從教的內容上看,學校【教知識】,家庭【教做人】

學校重點教的是【知識】,比如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歷史等等。家裡教的是什麼?是【做人】,比如讓孩子知道愛、要誠實、善良、自信、自立,等等,更偏的是人格方面的塑造。學知識和學做人都很重要,但如果一定要分出來主次,我認為學做人是基礎,學知識是其次。之前看到過學霸考上大學,不會剝雞蛋的新聞,在家都是他媽媽幫忙剝的,他只負責學習,這隻能說是學校教育的成功,家庭教育的失敗。

 3.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現在都在提倡家校共育,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起到1+1大於2的效果。但父母應該盡的責任,應該做的家庭教育,一定不要一股腦的推給學校,因為那是你的孩子,而不是學校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