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的结局如何?

第一军情


杨家将的故事一直以来在民间流传甚广、金刀杨业和他的七个儿子、佘老太君和杨门十二寡妇、穆桂英与杨宗保……每一个故事都是脍炙人口,为人津津乐道。



在演义和小说体系体系中,金刀杨业(初代)和佘老太君育有七个儿子(二代),大郎杨延平、儿郎杨延定、三郎杨延辉、四郎杨延朗、五郎杨延德、六郎杨延昭、七郎延嗣。(杨令公还收养了一个义子,八郎杨延顺)。

杨家七郎中,六郎杨延昭生有一个儿子杨宗保(三代),杨宗保娶了穆桂英,二人生有一个儿子杨文广(四代)。在杨文广之后,杨家将第五代中又出了杨怀玉,第六代中出了杨士瀚,第七代中出了杨金豹,第八代出了杨满堂,第九代又出了杨再兴 。杨家将,从北宋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初年。


不过,以上这些杨家将的故事,大部分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不存在。

在正史上,金刀杨业确实是存在的。杨业,又叫杨继业,本是北汉的节度使,一代名将,号称杨无敌。北汉灭亡之后,杨业归降赵匡胤,在雁门关打破辽军,威震契丹。不过,在之后的一次伐辽中,杨业在监军王侁的逼迫下,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主动出击,最终战败,绝食而亡 。

正史上杨业也确实有七个儿子,按长幼排序依次为:杨延昭,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和杨延彬。

这里我们就会发现小说中的六郎杨延昭,其实是杨业的长子。杨延昭也是北宋一代名将,长期镇守边关抵抗辽军,威震契丹。契丹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让契丹人屡屡吃瘪,因此契丹人认为杨延昭是那第六颗星下凡,把他称之为六郎。

杨延昭的儿子中,最出名的无疑是杨文广(小说中杨文广是杨延昭之孙)。杨文广是杨家将最后的辉煌了,曾在范仲淹手下待过,在与西夏的战斗中有战功。

而杨文广之后,杨家虽然依旧有后人传世,但杨家将就此消失在北宋的历史中。杨家将自杨业开始,到杨文广结束,三代而终。在北宋这样重文轻武的年代,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为将,也算是不容易了。

至于说南宋初年的名将杨再兴,虽然也是姓杨,但是和杨业这一脉毫无关系,只是小说中强行把杨再兴安在了杨业一脉里面。


小镇月明




其实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之初,杨家将的"三代领导人"都已作古,剩下的只有他们的后代继续尽忠报国,比如北宋灭亡后,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水浒传》中的杨志,《射雕英雄传》里的杨铁心和杨康父子……等等都是杨家的后代,《杨家将》这本书说的就是杨家"一口金刀八杆枪"的故事。

历史上杨继业其人其事? 杨继业本名叫杨重贵,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和武则天是同乡,北宋名将。

杨继业生逢乱世,他是五代十国里北汉节度使,杨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号称"杨无敌。" 但是由于五代十国时,战乱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大旗变换很快,史料丢失,具体战绩不得而知。

杨继业是北汉守边的主帅,虽然当时北汉是辽国的附属,但是大辽贪得无厌的侵略,估计老杨没少和辽国死磕过。这在三十余年的守边过程中,老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也是后来赵匡胤灭掉北汉后,收降老杨并重用他的原因,老杨归宋后,被宋太宗授予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杨继业降宋后,他的顶头上司是潘仁美,这厮嫉妒老杨的威名,处处掣肘老杨,杨继业比他作战经验丰富的多,但是官高一级压死人,潘仁美不听老杨的建议,这正是"外行领导内行"的表现,但打仗讲究的是真刀真枪,要不得一点虚头巴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果不其然,有一次,宋太宗赵匡胤命令老杨掩护边民撤退到内地,避免辽国的大屠杀和掠夺。本来宋军可以避开辽国的兵锋,但是潘仁美为了邀功请赏,不顾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令老杨正面迎敌,摊上这样猪一样的领导,老杨没办法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仁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仁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成功撤退的希望。

然而,杨继业奋力拼杀突出重围,来到陈家谷,但没有看到潘仁美接应的人马,辽国的军队蜂拥而来,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杨继业之子杨六郎其人其事?评书《杨家将》里说杨继业和他的儿子们死在了"金沙滩",唯有杨六郎死里逃生。

历史上杨六郎就是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杨延昭从小表现出了军事天赋,很受老爸杨继业的喜爱,以后出征,都带着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很早就受父亲的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在老爸死后,杨六郎接过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保家卫国。杨延昭作战勇敢,奖罚分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继业的作风。



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真实的历史杨延昭不是杨继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杨继业的儿子:杨延昭,杨延玉、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和杨延彬)


秉烛读春秋


近年来国内拍摄了很多宋朝杨家将题材的电影,把杨家的战绩渲染得出神入化,杨家男将被外界美誉为“一口金刀八杆枪”,连杨家女将都出了22人之多。

但据真实史料记载:真实存在的杨家名将分别只有第一代杨业,第二代杨延昭,还有第三代的杨文广三代而已,其他的英雄人物杨宗保还有穆桂英、佘赛花等人全部都是虚构人物,民间传言而已。

那么北宋灭亡时,曾经叱咤风云的杨家将结局又是如何呢?

先从第一代杨家将杨业开始说起,杨业本不是宋将,而是北汉世祖刘崇的爱将,杨业生性勇猛,能征善战,极其富有领导力和号召力,在军中威严极高。同时他也替刘崇打赢了很多胜仗,在当时他被外界称为“无敌”。公元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小国寡民的北汉难敌宋朝大军,于是主动投降归顺宋朝。宋太宗素闻杨业的威名,将杨业纳入麾下,封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从此开始成为宋将,一心一意为宋太宗做事。

公元980年三月,辽军集结重兵意欲攻取雁门关,杨业发兵抵抗,他凭借多年丰富的边境作战经验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带领宋兵大败辽军,斩杀敌军萧咄李,生擒李重诲。此番战役后杨业威名远扬,宋太宗对其更加认可有佳,当做心腹对待。而后的雍熙北伐,杨业与其他宋将协同攻取云州、应州、寰州、朔州,怎奈辽军不甘心,率军十万之众再次反扑,杨业深知辽军此番来势汹汹,应做好妥当的应敌之策。可这是奸臣王侁、潘美等人威逼,搅乱杨业作战方略,致使杨业孤军深入敌军,被辽军生擒,因誓不劝降绝食而死。

宋太宗为失去此等忠良大将惋惜不已,对杨业后代加官进爵。这时第二代杨家将代表人物杨延昭就开始顶替父亲的职责了。 据《宋史》记载,杨延昭在年少之际就已经随着父亲杨业东征西讨,在很多战役上杨延昭都是担任冲锋队先锋的要职,可见杨延昭也是个打硬仗的汉子 。景德元年,杨延昭率兵攻打辽军境内,大举获胜,缴获敌军兵马粮草无数,宋真宗在朝堂上大赞杨延昭,夸他有其父之大将风范。除此之外,杨延昭在宋真宗时代对辽战争中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在《宋史》和《辽史》上均有记载。公元1014年,杨延昭去世,享年57岁。


杨文广,杨家将最后一名在宋朝历史上展露头角的大将,他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 公元1043年,陕西、河南等地由于天灾人祸导致官民矛盾日益加大,张海等人集结众多难民揭竿为旗,抵抗朝廷。杨文广奉命跟随部队前去讨伐,在讨伐贼寇中立下军功,朝廷赐封杨文广为殿直。在朝堂上力主新政的范仲淹认为杨文广是名门之后,日后潜力必定无限,于是将他收入麾下。杨文广先后任职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等。

熙宁元年,杨文广率军大败西夏军,将西夏军打得落花流水,杨家将的光辉在第三代继承人身上再次得到发扬。晚年的杨文广仍旧心系家国,为国家的边防大业出谋划策,熙宁七年,杨文广去世,享年75岁。

此后的杨家与朝中望族潘家不合,常常遭到排挤,杨家中担任朝廷要职的人数逐年减少,大部队都是担任下级军官,就这样,杨家逐渐走向没落。北宋灭亡时,杨家将也随着淡出人民的视野。

杨家将在其曾经的驻守地留有后裔,在今天的天津、东北、雁门关还有湖南等地方都有杨家后裔的身影,2004年长春的《新文化报》刊登了一条新闻:杨继业第35世孙杨凤鸣在清初曾带领家族子弟抵抗苏俄入侵部队,并因此付出了血的代价,牺牲了14人。清廷追授杨凤鸣为一品建威将军。

杨凤鸣的后代中,在现今就有军官、工程师、博士等等,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还有杨家后裔参加。


煮酒君


说起杨家将,人们心中可能都有一个英勇神武,百战百胜,为国家边防事业做出无数贡献的杨氏家族,但这些大都是影视剧给人们的影响。历史上真正的杨氏家族并没有像民间流传的那么神通广大,威名赫赫 。

杨家的第一代名将是杨业。他早年是北汉的大将军,后来因北汉帝王投降与北宋,他自然也成了北宋的将军。宋太宗对杨业非常器重,数次让他统领军队抗击敌国,而杨业也是不负众望,一时间名声大噪。但人红是非多,皇上对他的欣赏也招来了许多旧将领的嫉妒。雍熙三年,宋太宗北伐辽国,最终惨败,因为后方没有援军,杨业被生擒,其子杨延玉战死沙场,奈何杨业一身正气傲骨,后因绝食三日而亡。

杨家的第二代名将叫杨延昭,在历史记载中,杨家的确有不少男子,但其中较有作为的就数杨延昭了。杨业死后,杨家的重任落到了杨延昭一人肩上。杨廷昭继承父亲的使命,驻守在边疆要塞遂城。当时辽军进犯,将遂城包围,遂城此时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被攻下,但杨延昭连夜加固城墙,最终辽军失败退兵。而后的几年内,杨延昭屡建奇功,最后官职达到掌管万人大军的防御使,这也是杨延昭军旅生涯中的顶峰,他去世时57岁。

杨家的第三代名将是杨文广,他年轻时和范仲淹交好,后来在宋应宗和宋神宗年间因为击退了西夏犯宋的敌军,还了北宋边界安宁。皇帝见其御边有功,直接官升防御使一职。杨文广这一代也是威名赫赫的杨氏家族最后一代,之后再无杨家名将之说,历史上对演艺中的杨宗保,穆桂英等均无记载,那些只是民间的故事虚构罢了。


第一军情


杨门三将的历史事迹真实存在,但由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则成为演义色彩浓厚的杨家将。

杨氏祖孙三人,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他们都是北宋时期的守边名将,屡次抗击辽国,保卫大宋边境。但其英勇事迹远非杨家将所演义的那样,杨家将的故事由于时代的影响,在真实事迹上进行再度创作。南宋时期,由于大宋偏安一隅,百姓渴望报国的将领出现,因此杨家将的故事经过改编成为话本,不断流传。元朝时期随着杂剧的出现,杨家将的故事又被搬上杂剧的舞台。明朝中后期,大明王朝内忧外患,加上忠君体国的宣传思想,杨家将的故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到清朝初年基本定型。

中国历史上存在冒充杨家将后人,比如南宋杨存中、明朝四川播州世袭土司杨氏。


五味社


如果没有当时的西夏,北宋不会那么快就灭亡的,杨家将称的上是北宋的一支悍军,在当时世界各国之间都享有美誉,如果当时的皇帝不是太软弱,或者说是没有一统中原的伟大愿望,那还有西夏,后金,契丹,辽,高句丽诸凶争霸的局面?纵观整个北宋的各代君王,都没有一统天下的大志。

杨家将在最鼎盛的时候可以横扫任何国家,不要说横扫整个亚欧大陆,但至少扫灭中原各国是轻轻松松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憾事,失去了像蒙古一样横扫亚欧大陆的壮志。

杨家将这支铁军历经了无数朝代,杨家军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国十代,隋朝就是杨家军打下的,尽管隋朝早早灭亡了,但是杨家将一支延续了下来,也算是隋朝另一种存在形式,杨家将在唐朝的时候比较低调,名声并不如当时李世民组建的杀手营响亮,杀手营当时是世界上最悍勇的一支铁军,不过在唐朝末年被杨家将消灭了。

杨家将的历史历经八百多年,一直传了三十八代,到杨业的时候,杨家军达到了巅峰,在当时可以蔑视世界任何国家了,月盈则亏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还是军队都有巅峰时候,那么巅峰之后便是没落。

杨业喜欢喝酒,结果在征讨辽的时候,喝酒误了事,喝醉一个人跑到敌营,结果被一名巡夜的士兵射杀,当时的大辽便抓住这个机会,在杨家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偷袭,杨家军几乎覆灭,一支悍勇的铁军从此之后开始走向没落。

杨业死后,杨延昭率领余下残兵败将,退缩到江浙一带,后面在杨延昭的治理下,杨家将恢复了元气,但早已不再是杨业时期的鼎盛了。

杨家军一直隐忍了几十年,杨延昭死后,杨文广继位,杨文广的一生比杨延昭精彩多了,却也在他的手上杨家军彻底走向了覆灭。

主要在当时西夏来犯,杨文广直接带领杨家军横推了西夏,如果不是当时的潘美陷害,供给杨家军寄养,杨家将会消灭西夏的,结果无援军,无粮,杨家军无力抵抗西夏的反击,几乎覆灭,杨文广也饿死了。

为了给杨家将报仇,杨家的十三位寡妇披肩上阵,结果被西夏搬来的救兵辽军,彻底消灭了。

在杨家军灭亡后三十年北宋才覆灭,北宋也算是自得其果。


在新疆的这些日子


历史上的杨家将有三代,这三代也是我们所说的子孙三代人,他们分别是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

杨家将的第一代领导人,也是创始人叫杨业。

杨业曾经是北汉的将领,主要防御的敌人,就是赵匡胤建立的大宋。

赵匡胤为了统一全国,曾经率领大军两度攻打北汉,由于杨业所率领的杨家军顽强的抵抗,最终赵匡胤没有把北汉给打下来。

到了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他选择了继续攻打北汉,这一次北汉支撑不住了,就选择了投降。

当时北汉国主投降的时候,杨业还在前线和宋军打仗,因为杨家将太厉害了,是北宋皇帝赵光义,让投降的北汉国主写了一封投降信给杨业,杨业见信后,才选择投降的。

投降后的杨业,就成了宋朝的将领。他继续带领杨家将为大宋抵抗北方的契丹人。

这一时期,契丹族对北宋的侵犯还是比较频繁的,杨业防守的地盘主要是在西北部的雁门关一代。

有一次,契丹人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雁门关一代。

这里可是杨家将的地盘,杨家将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把十几万契丹人放在眼里。

因为雁门关一代的地形,杨家将十分熟悉。在加上这里多山谷沟壑,正好有利于实行小规模的作战,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契丹人有十几万大军,也没法全部投入到战场上。

最终,杨业带领着几千杨家将,把契丹的十万大军打了一个大败。

这一战之后,契丹人只要在听到杨家将的大名,他们就开始头疼了。并且发誓以后若是在侵犯北宋的话,一定要避开杨业所管辖的地盘。

这就是杨业所带领的杨家将给予契丹人的震慑。

不过,杨业最后还是死在了契丹人的手里,因为宋太宗想夺回契丹人占领的燕云十六州等地盘,所以,宋军三番五次的对契丹人发起了进攻。

在最后一次宋太宗赵光义派大军进攻契丹的时候,他本以为这次派了几十万大军去,可以一举拿下燕云十六舟。

但是,由于东路军将领指挥的失误,使东路军全部陷入了崩溃的局面。东路军要么战败,要么逃亡,这时候是指望不住了。

这时候宋太宗把全部的希望放在了西路军,也就是杨业这边,当时西路军的主将是潘美。

杨业和潘美商议了一个作战计划,就是把契丹人的主力引诱到陈家谷这个地点,然后潘美率领宋军大部队,埋伏在陈家谷。去引诱契丹人的,当然是杨业的杨家将了。

这个策略得到了主将潘美的认可,但是,当杨业拼死殊杀,好不容易把契丹的主力引诱到陈家谷时,谁知,陈家谷连一个兵都没有。

这时候的潘美早已逃之夭夭了,看到这种空无一人的场面,杨业只好带着,仅剩下的十几个杨家将士兵和几万契丹人厮杀了起来,最后杨业被俘虏,俘虏后的杨业是绝食而死的。杨业死的时候,仅仅是北宋初年而已。

杨业死后他的儿子杨延昭接替了父亲的职位,继续和契丹人抗衡。

因为这时候大宋改变了对契丹人的策略,所以,杨延昭为大宋镇守边疆的二十年,宋和契丹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杨延昭是在宋真宗年代死去的,这时候也仅仅是北宋的中期而已。

杨延昭的儿子就是杨文广,而此刻的杨家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这一时期的杨文广主要对付的敌人是西夏。

当然杨文广也是北宋名将,他曾因抗击西夏多次受到朝廷的封赏,到了宋仁宗的时候,杨文广也病死了。

随着杨文广的去世,杨家将也就在历史上消失匿迹了。这就是杨家将的大致结局。


史学达人


说起杨家将,很多人会想起《水浒传》里一名好汉“青面兽”杨志,就是那个“卖刀杀人”,押送生辰纲被劫,不得已落草为寇的悲剧人物。

古典名著《水浒传》说,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自幼流落关西,早年曾做武官,后押送花石纲翻船,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难道到北宋末年,堂堂杨家将之后,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吗?

很多人受演义、评书影响,坚定不移地相信杨家将十代为将,从宋初一直延续到宋末,“青面兽”杨志、南宋“岳家军”名将杨再兴都被认为是杨家将之后。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只有三代,到了北宋末年早已销声匿迹,就连“青面兽”杨志这号人物都没有了,史书上甚至根本没有记载杨家将后人们的结局。


初代杨家将杨业

杨业生活在五代宋初,原本是十国之一的北汉将领。宋太宗灭掉北汉后,杨业投降了宋朝,赵光义认为杨业熟悉山西地形环境,又了解契丹人,就继续用他守边,配合宋初名将潘美,镇守山西北部一带,防御契丹。

杨业勇武有力,武艺高强,多次挫败契丹骑兵的进攻,特别是雁门关一战中,杨业和潘美配合,前后夹击,杀的契丹骑兵大败,因此得名“杨无敌”。

公元986年,宋军雍熙北伐失败,杨业奉命转移百姓入关,但因为监军王侁有意诬陷排挤,加上主帅潘美没能及时发兵救援,导致杨业兵败陈家谷,被契丹俘虏后,绝食而死。


二代杨家将杨延昭

史料记载,杨业一共有7个儿子,这和演义、评书不谋而合,其中长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因避讳改名),继承了杨业的忠勇武艺,成长为二代杨家将的代表人物。

杨延昭主要活跃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初期,宋辽摩擦不断,杨延昭奉命镇守河北一线,虽然同是抗辽,但跟父亲杨业不在一个区域。杨延昭智勇双全,多次挫败辽金进攻。

有一年冬天,杨延昭仅以少数兵力镇守遂城,面对辽军主力,他冷静指挥守城将士利用冷水浇城墙,把遂城瞬间变成一个“冰城”,迫使辽军无功而返。

辽人崇拜北斗七星,他们认为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北方,是他们的克星,因此把杨延昭看做是“六郎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并非因为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子。

除杨延昭有名气和战功外,杨业的次子杨延玉,与杨业一同阵亡;其他五子如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都靠着杨业荫庇入仕,一辈子最高的官不过是供奉官、殿直这类低级武职,不仅没有带兵打过仗,而且毫无知名度。



三代杨家将杨文广

正史中,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杨业的孙子。但在《杨家将演义》中,杨文广被塑造成杨宗保的儿子、杨延昭的孙子,辈分被降了一代。

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当时宋辽议和,无仗可打,杨文广的主要战功是在与西夏作战中,以及追随名将狄青南征,最终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


更夸张的是,演义中的杨文广竟然娶了19个老婆,什么韦小宝之流实在是弱爆了,原来所谓后宫、种马小说,杨家将演义才是鼻祖。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就是这样的状况,宋徽宗的脑子里还想着怎么削弱军权呢,还以为杨家将能像当初那样英勇,拯救大宋,他不知道北宋末年的天波府已经是空架子。在北宋灭亡之后,杨家的人搬出了开封到临安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386\\u53f2\\u5c0f\\u4e66\\u751f 1104 1.mp4\

一零伍_點


宋朝灭亡后,满门都是猛将的杨家人去了哪里,如今后人都在何方?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317\\u5b8b\\u706d\\u4ea1\\u7684\\u89c6\\u9891_clip.mp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