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流浪“大師”沈巍登上白巖鬆主持的《新聞週刊》節目,你怎麼看這件事?

讀劇慧眼


上白巖松主持的《新聞週刊》節目讓流浪“大師”沈巍一度成為熱搜,我覺得凡事都有兩面性,就看你怎麼去理解。

一方面:過度曝光引發蝴蝶效應

就像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一樣。一連串的媒體過度曝光和炒作,讓原本自認為自己只是已垃圾分類為己任的單純愛學之人沈巍,硬生生的扣上了一頂“流浪大師”的帽子。同時也給一些居心撥測、唯利是圖的商家和靠著人氣、流量博眼球的APP主播以及所謂的自媒體達人們,尋覓到了商機和趁著熱點一炮而紅的機會。

大家紛紛高舉愛國求學,尊師議道的旗幟,以趁熱打鐵,無孔不入之勢,盲目“追星”,恨不得天天和他生活在一起,更加誇張的是居然還有人從“追星”演變成示愛,笑死我了。無知和盲目讓這些人徹底暴露了素質的底線,簡直丟盡中國媒體和商人的臉。也不知道他們那些所謂的客戶和粉絲是否知道他們,是用犧牲沈巍的人生自由和尊嚴來滿足收益以及人氣的做法,而感到不適。

另一方面:公民人權與隱私保護引發思考

被打亂了原本流浪生活節奏的沈巍,為這些不堪的事情表示無奈,睡個安穩覺都是個難事。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活在聚光燈下享受著鮮花和掌聲,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和追求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追尋自己的目的同時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很多人不知不覺的就成了網紅,有些人低調,當然也有些人會變得膨脹。毫無底線的給這些所謂的“明星”賦能,是過量的消耗他們,時間、意志、精神、價值觀。突如其來的干預使得“明星”缺乏自我保護和法律層面的認知能力。在這種輿論的壓力和影響下,有人會選擇迴避,有的會順勢而為,成就各種結果,好的與不好的,會影響一身。

白巖松作為旁觀者一針見血地道破:

一、沈巍的走紅並不是像現在很多網紅,通過炫富、通過炒作走紅的,大家喜歡他跟金錢無關;

二、沈巍的知識儲備還是很驚人的,他都是靠書本、靠著自學去積累的,而不像現在很多人汲取知識靠著出國留學、靠著培訓、靠著論文等等;

三、大師現如今已經不撿破爛,開始做直播了。

目前消息是,開始直播《評三國》。這在知識付費的年代,免費把自己的知識輸出,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

問題與思考:如今社會有哪些更好的措施和保障能讓所謂“一夜成名”的人對未來有正確的認知和法律認知呢?

我的答案是:建立“有關於成名後的你該何去何從”這樣的教育和培訓,深入到義務教育中去,畢竟這種現象已經成年輕化趨勢發展了。

你的建議又會是什麼呢?


娛樂聊哥


抖音上一位談吐不凡的流浪者走紅,因為其飽讀詩書、禮貌待人、書法很好被大家稱為流浪大師,他的故事本來隨著被人接走後銷聲匿跡而結束,但是因為近期的白巖松主持的《新聞週刊》對他進行了正面的評價,讓大家再一次的關注到他,之所以他能登上《新聞週刊》愚記君覺得有以下三個原因:

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如何生存的權力

這裡愚記君借用了白巖松老師的評價,因為找不到比這還適合的詞了,沈巍之所以選擇流浪是自己自由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不是生活所迫,也不是因為精神受損。而是自己的選擇,而且他為自己的選擇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和選擇其他生存方式的人一樣,都是努力的生活。

每個人對流浪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去旅遊是一種流浪、在外鄉打工是一種流浪、在家裡無所事事也是一種流浪,人生短短几十年,活的開心、活的灑脫其實很重要,有很多衣著光鮮亮麗的人,有時候心裡也是一直在流浪,所以不應該去歧視任何一種生存的方式。

把理念付諸實踐,更值得尊重

沈巍紅了,他提倡的垃圾分類理念也紅了,他或許不是第一個提出這個理念的人,但是卻是我們知道的第一個踐行此理論的”名人“,這個世界上空談的人很多,而真正身體力行去堅持自己理念、堅持自己想法的人卻很少,他們會被同事、親戚、朋友、親人、社會環境、輿論等多方面因素所影響,最終放棄或者改變自己的決定。

而這些平常人會遇到的問題,沈巍也遇到了,但是他沒有選擇知難而退,反而是堅持了自己的理念,踐行自己的理念,所以被大家稱為一位“大師”完全是不為過的。雖然他自己自謙的認為自己不算大師,但是愚記君卻覺得他比很多所謂的大師更配的上這個稱呼。

物以稀為貴的市場現象

我們見過天天大道理的讀書人,我們見過每天嚷著支持環保的理論家,卻沒有見過滿腹詩書、卻蓬頭垢面提倡環保理念的人,所以沈巍紅了,這是物以稀為貴的市場現象,他的走紅並不是偶然,而是市場的必然結果。因為市場上缺他這種敢於挑戰傳統世俗眼光、敢於去突破自我舒適生活圈的人。

沈巍的“稀”和“貴”不是因為他的身份和他所做的事情和我們的認知有偏差的稀有,而是在這個奇怪的世界中所表現出來的別具一格,不理世俗,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活出了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活出了灑脫與真實。

流浪大師沈巍之能夠登上央視白巖松主持的《新聞週刊》,是他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是對他個人能力的一種肯定,當然也更好的證明了新聞的“新和實”,從新聞的角度、從正面的角度,讓大家關注的新鮮事、真實事能夠得到更好的呈現。


愚記談娛樂


這是正能量在主流媒體傳播!

小編用兩篇文章向沈先生致敬!向弘揚國學的先聖今賢致敬!

一,【沈巍流浪變形記之——讀書日月長】

從小,沈巍好學。為得一套畫冊一本好書,拾荒攢零而購。每每得之如獲至寶,夜讀如飢似渴,頗有匡衡鑿壁偷光之範。遺憾的是,沈巍其父親的“棍棒家教”和同學譏諷其“拾荒換書”,讓其自卑封閉,無所適從,孤獨如影隨行!幸運的是他有一段“留守兒童”“隔代撫養”的經歷。讓他能在苦難中堅守讀書的初心。撿桔子皮撿廢紙片撿舊薄膜拾荒賣錢換書。即使同學譏諷嘲弄,依然堅持!但嫩弱的心,怎堪承受世俗眼光的重壓?“孤獨”的標籤從此烙下。

小時候,我也看讀書,也拾過垃圾。拾垃圾是很多小夥伴前呼後擁,為每人得一糖一冰棍之樂。讀書是被“連環畫”吸引,每次去鎮上的表弟家最愛去其堂姐那借讀“小人書”。愛不釋手專心致志之神態至今難忘。試問自己:此生堅持讀書做到了嗎?只留汗顏心虛於歲月。

沈巍超越同齡,愛好讀書執著,跋涉人生五十載,把讀書寫滿人生滄桑。蓬頭垢面的行頭裡藏著他的初心、誓言和讀書改變命運的心願。他熱愛國學經典,不屑於世俗流言,只綻放在鋼筋水泥摩天大樓之間。其勵志的正能量,惟天地日月可鑑……

二,【沈巍流浪變形計之——立心天地厚】

我是今川

拾荒讀書,沈巍用二十六年拾起讀書的尊嚴;讀書拾荒,沈巍用堅持不懈讀出人生勵志!除了拾荒流浪,更多時間讀書陶冶情操。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說他是瘋子,更多人說他是天才。讀書立心一念之間,卻讓他執著了二十六年!

流浪,不是生活的本真。而是他對內心意願的妥協和遵循。無須理解他因分撿垃圾被單位“病休”的苦楚,不必體會他因拾荒讀書二進精神病院的辛酸,風餐露宿滄桑沉浮的流浪,剩下的除了垃圾就只有書,單就這份夢想和追求的執著,常人就望塵莫及。心無塵緣擾、佛自在我心的清心寡慾,才是他讀書痴迷的原動力。

讀書的執著、流浪的頑強、拾荒的本分。流浪再苦也是修行,家未立而心必安。二十六年拾荒讀書流浪收藏了太多風雨。夜涼街邊讀書冷,風頌流浪儒雅心!

他很孤獨,也很寂寞。飢寒交迫的逆境裡,看盡都市繁華嚐盡人生苦難。卻如此淡定從容,如此豁達樂觀。一個人心中沒有物慾,他的胸懷才會如此平靜開闊;一個人不隨波逐流,有讀書陪伴,生活才像神仙一般逍遙!正是: 人生失意苦作舟,滿腔國學腹中留,不戀紅塵獨自在,盤坐街頭話春秋!他那返樸歸真的靈魂如此聖潔……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我皆凡塵,渺小如蒼海之一粟。每個人都渴望優秀,渴望成功。遇身邊朋友圈中有書法小成,主持出彩,文學出眾等等卓越的朋友,羨慕之心是常情。我們努力模仿、打拼,不就是想給自已打上與眾不同的優秀標籤嗎?

碧草之芬,流浪讀書有此一人,幽蘭之馨,夜誦國學街邊論道。那一刻,沈巍溫暖了水泥鋼筋、摩天林立的城市。他,苦難中淡定,逆境裡從容。才華橫溢又落魄不落志,流浪讀書又位卑而不自卑。不由人不感於懷言於聲撼於心。頓讓人有同境同感同頻同悟的空靈!其實,人之純真本性的喪失大多是源於內心的躁動不安!沒有慾念萌生,方得平心靜氣,神清氣爽。所謂的美妙仙境和天然生機都在心清之間、氣和之裡。沈巍現象不禁讓人想起曾經的“犀利哥”:桀驁不馴的外表與著裝,無意中暗合當時流行的“疊搭”穿法。獨特而紅!沈巍拾荒流浪讀書,油垢邋遢的外表下,亦包裹著一顆博學而乾淨的靈魂!

他與人交流,遇人傾聽時,博學能量被激發,就像運動員競技一樣興奮和超水平發揮,國學經句信手拈來,引經據典談吐不凡。這正是他讀書立心尋找尊嚴的強烈渴望和尋求存在感滿足感的精神需求。縱然蓬頭垢面的行頭有花朵招引蜜蜂、另類博人眼球之嫌,但生命的質量依然厚重!





今川同學


說到最近抖音最火的肯定是沈巍,火到了上央視的《新聞週刊》,真是太火了。


一直以來關於沈魏的身世撲朔迷離,對於沈巍的身世央視也做了的報道:沈巍受過高等教育,曾工作於某審計局,沈巍因為執念於垃圾收集,所以被工作單位辭退,也曾經被家人兩次送到精神病院。因為總總原因,他選擇了垃圾分類。

沈巍本人對自己爆火保持著清醒的認識,沈大師並沒有因爆火而得意忘形,他非常謙虛,他一直對大師之名並不認同,他也不喜歡別人打擾,所以他選擇了逃離上海。



在央視的報道中,白巖松評價沈大師:"有錢難買喜歡"這六個字,深入人心且非常有道理。不得不說白巖松的點評一針見血,直指問題中心。

沈大師的走紅是件好事,還引起央視的重視,更是厲害。沈大師雖然現在不在繼續垃圾分類了,但是他用直播的方式來傳播文化,對於國家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沈大師開直播很多人認為非常好,認為他用直播的方式來傳遞正能量非常好,但是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沈大師也逃出真香定律。

如果沈大師臥薪嚐膽26載,我祝他鳳凰涅槃,但如果這是個騙局,請沈大師一路走好。


峰大大123


《新聞週刊》報道了沈巍成為網紅的事,白巖松也肯定了流浪大師身上還是有金氣的。有錢難買心願,縱然衣衫襤褸精神境界卻達到了巔堂之上無人能及的一個高度。為什麼成了網紅,為什麼被人追捧,因為邋塌刺痛了衣冠楚楚虛榮偽裝的一面,腹中國書又壓倒了喝茶水攀權貴比金錢的某些文化人,二十六年風殘露宿,倦縮牆角卻懷惴《四書》《五經》,情何以堪?垃圾分類二十六年沈巍甚至沒有買一斤大米,那些吃著山珍海味喝著名酒抽著名煙身邊還有美女潤心的“真大師"如何是好!沈巍難能可貴的是不為金錢不為權利名分,難道白巖松採訪有錯嗎?難道《實話實說》又招惹誰了?陰奉陽諉也許是正能量,穿黑衣保黑主才是原則,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腹藏國學五車靈魂清澈如泉水湧流,國有國界,人有群分,當某一種現象有了爭議,必然的結果一定是這種現象吵醒了悠悠然然的夢中人!


暗夜黎明368


沈巍上《新聞週刊》並不是為了讓自己更紅,而是讓大家知道他只是選擇了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打擾被騷擾被碰瓷被大師被網紅。

應該說沈巍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做最真實的自己,沒想過成為大師,成為網紅。並沒有因為一群看起來正常的瘋子吹捧而飄飄然,也沒有因為別人的美色和金錢誘惑而迷失了自己。因為他知道他本就不是大師,僅僅是比這群瘋子多用心讀書了而已。



沈巍能夠侃侃而談,能夠用《左轉》《史記》等經典名著闡述人生和金錢的看法,正是因為其一直很專注於學習。他也告訴人們,知識是源於不斷的讀書,不斷的學習。他不是大師,只是比圍在他身邊的人更喜歡看書更喜歡學習,他希望大家都能多讀書才能知識淵博。

沈巍的經歷並不是一種對生活的絕望,恰恰相反,這卻是他對生活的追求。他崇尚環保,被單位和家人認為精神病,但是他並不憎恨誰。因為從單位從家裡出來後,他更能夠專注於垃圾分類,更能夠不受打擾的去看書學習。



其實,新聞關注的不是沈巍的博學多才,而是他對生活的執著和專注。白巖松對於沈巍執著於自己的追求,卻從來沒有傷害誰,在被人熱捧後的冷靜自然從容淡定,這應該才是央視最大的關注。

“有錢難買喜歡”,這或許是白巖松最大的感慨。這句話說的容易,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沈巍流浪後的如此從容淡定和執著呢?



如果認同作者觀點請贊並關注,我們會有更多的共鳴。


說天評地鹽城哥


CCTV-13白巖松主持的《新聞週刊》報道沈巍突變網紅的現象,僅僅做了一個客觀的亊實報導,並沒有認可沈巍的"大師"地位。字幕上的"大師"是打著引號的,別當真。所以還想借光蹭亮的推手們沒有必要狂歡鼓吹自慰。

報導明確指出:沈巍執念垃圾分類和撿拾拉垃圾,被體面的單位辦了病退,後又被家人和街道前後兩次送進精神病院。逃掉的沈巍與家族決裂,開始城市拾荒者生活。模樣破敗、邋塌,但喜歡在閒瑕時讀書,能與人探討國學,短短几日,便爆紅社交平臺。網紅、商人,形形色色百號人慕名而來,對著他一陣狂拍,並稱之為大師。但沈巍清醒地認為自己的見解並沒有多:深刻。白天被圍,夜深才清靜,次日再被堵……沈巍覺得自己像“被關在動物園裡的動物”,直言“你們怎麼拍怎麼賺錢隨便,把我當猴耍我也沒辦法”。後來人們發現他理了發,剃了須,換了衣,但沒人知道沈巍去了哪兒。

白巖松評論說:小的時候常聽身邊的大人說一句話,叫有錢難買喜歡,現在自己到了這個歲數,越發明白,這句話真有道理。曾經作為公務員,但是辦了病退,喜歡流浪也喜歡看書,這並不矛盾,但大家卻在他喜歡看書的這一點上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流浪漢,於是他就成了網紅,而這種局面他卻不喜歡,還是尊重他個人的選擇吧。

據傳,沈巍根據某些人設計,要開直播了,而這種生活將可能改變他三十年的執念。也不是他二十六年想要的結果和目標,而應該是炒紅團獲得的巨大商機。當然沈巍如果願意分享自已的知識,滋潤涉世不深和知識淺薄的人,也是一大善舉,與垃圾分類有異曲同工的效應。由此而過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也無可厚非。只是再別被人利用,當了謀利工具就好。

十多天來,許多網友出於對弱者同情和對學者尊重交集的情感和善意,對沈巍給予高度認可和呵護,是很可貴的。而某些唯利是圖的推手卻惡意地強暴了人們這份感情和善良,蹭著“大師"的羊頭賣狗肉,其心可誅。這一點沈巍都看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那幾天是被當猴的耍了。

未來的沈巍何去何從,希望不再有人干預,正如白巖松所講:如果他不喜歡當網紅,還是尊重他自己的選擇吧。




伏櫪16


贊成白巖松的觀點:曾經作為公務員,但是辦了病退,喜歡流浪也喜歡看書,這並不矛盾,但大家卻在他喜歡看書的這一點上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流浪漢,於是他就成了網紅,而這種局面他卻不喜歡,還是尊重他個人的選擇吧。

點評:近幾十年我們看到的“大師”太多了,而社會對大師的渴求並未得到滿足。大師原本的定義是“指造詣深、享有盛譽的學者、專家、藝術家、棋手等”……

浮躁時代,靠獵奇捉眼球以及資本塑造出來的“大師”比比皆是,但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有的大師鋃鐺入獄,真相暴露,其實是個騙子;有的名噪一時被大家熱炒最終曇花一現。在這種情形下,真正的大師隱匿了,沉澱到了浮誇表象的背後,他們不追名逐利,他們默默堅守學問,多年以後,社會的文化支撐者依然是他們……

把一個流浪漢冠以大師之名,在當今虛多實少的後娛樂化時代不奇怪,但也很悲催……


wenyingniao


我來回答一下,很多人會罵人!!!!!!

沒有正能量的社會,一個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能成為網紅,這是社會扭曲變態的一種體現,沒文化最可怕,可以這種低級文化更是諷刺國人愚昧無知,因為能紅的是什麼人?????????

社會需要正能量,這次四川為撲火犧牲的消防戰士才是國人更加關注的大事,他為保護人民,為國家財產和利益而犧牲的英雄戰士才是人們心裡的網紅!!!!!!!!


聖兮源說風水和命理


白巖松的評價還是挺中肯的,沒有誇大沒有貶低,而且一語中的看到了根本——“有錢難買喜歡”。

報道中的“大師”二字是帶著引號的,現實中的沈巍也從未親口承認自己的“大師”地位,這個名號更多的屬於那些跟風炒作者的刻意拔高。客觀地講,沈先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讀書人,他選擇了與眾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自動忽略了世人所看重的穩定工作和溫馨家庭。

他以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流浪漢形象示人,卻有著與外表極其不相稱的內涵談吐,這種巨大的反差成了他爆紅的關鍵。不過,個人認為沈先生對讀書的執著對夢想的堅持才是最吸引人的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講,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我們只能活成別人想要的自己。

誠然,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追隨本心生活,“有錢難買喜歡”這種境界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從小到大,誰沒有夢想?可是,真正能夠不顧一切堅持夢想的人少之又少。曾幾何時,你想成為一名飛行員,現在卻成了一名大巴司機。曾幾何時,你想成為一名軍人,現在卻成了一名教師。曾幾何時,你想成為一名歌手,現在即只能在家帶孩子……

曾經的夢想,曾經的堅持,總是被生活的種種不如意輕易改變,哪怕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愛好,我們也不敢無所顧忌地為之付出一切。因為我們肩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責任,父母需要我們贍養,家庭需要我們的擔當,孩子需要我們的臂膀,一路前行,我們只能犧牲夢想。

如果說我們原本都是有稜有角的石頭,那麼最終卻被生活磨平了稜角,變得圓潤光滑可以免受苦難,同樣,也丟失了心中的執著。沈先生選擇了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一個人卻帶著很多人曾經想過卻不得不丟棄的夢想。我的一位好友在看到沈先生的視頻之初時說:“我也有過浪跡天涯的想法,甚至偶爾還會有這樣的衝動,他把我們的想法變成了現實。”

當然,這種堅持是需要代價的,我們一般人承擔不起。

現在,沈先生已經離被迫離開了流浪生活,希望他還能堅持讀書,做真正的自己。至於我們,還得過好當下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