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如果史文恭不是殺害晁蓋的真凶,那被俘後的他為何不敢說話?

在長篇小說水滸傳中,水泊梁山第二任首領晁蓋究竟死於何人之手,在小說當中似乎成了一個飽受爭議的事情,單從小說字面上來說,他是死於一支命中面頰、刻著“史文恭”三個字的弓箭,可這支箭是否是史文恭所射出,小說中卻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交代,也許作者施耐庵在書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沒有考慮這麼多,可在千百年後的後人理解當中,卻產生了各種遐想,最著名的一個想法莫過於陰謀論,即這一支箭是由梁山中的內部人射出,目的在於做掉晁蓋扶宋江上位,雖然這樣的設想很大膽,這也觸動了一個敏感的細節,就是這支箭如果不是史文恭射出的話,在曾頭市遭到梁山剿滅,史文恭兵敗被俘後,他為何沒有選擇向梁山解釋這個問題?

如果史文恭不是殺害晁蓋的真兇,那被俘後的他為何不敢說話?

即便陰謀論不存在,不是有內部人暗害晁蓋,作為曾頭是著名的教頭,刻著史文恭名號的弓箭在曾頭市必然有很多,也許還有其他官兵使用,說不定這支箭的確不是史文恭所射出,那梁山事後為何要非揪著史文恭不放,或者史文恭為何不選擇解釋呢?

原因恐怕在於史文恭根本沒有解釋的必要,更沒有解釋的資格。

其實在征討曾頭市,晁蓋遇害一事上,無論是史文恭還是整個曾頭市,大家都沒有解釋的資格,因為不管是誰殺死了晁蓋,晁蓋終究是死在曾頭市這塊地頭上,對於梁山而言又在乎是誰下的黑手嗎,整個曾頭市所有的人都是兇手!也將會受到梁山徹底的報復!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無論曾頭市還是史文恭,根本不需要解釋,因為他們所有人都會成為水泊梁山追殺的目標,面對宋江的大規模圍剿,他們只能選擇抵抗到底!

如果史文恭不是殺害晁蓋的真兇,那被俘後的他為何不敢說話?

更何況在一開始曾頭市就不打算解釋,先不說根本看不起賊寇出身的梁山,首輪作戰就擊斃了梁山最大的頭目晁蓋,更讓曾頭市士氣大振,以為梁山不過如此又被擊斃了一號首腦,短期之內無力向曾頭市再次發起挑戰,但過度自信的他們卻遠遠不瞭解發生在梁山內部的現狀,在晁蓋選擇出征之前,宋江經過祝家莊高唐州等一系列戰事,威望和人脈已經逐漸超過了晁蓋,晁蓋也迫於重新打開自己的威望而選擇親征曾頭市,最後雖然兵敗身亡,卻間接反而助宋江上臺,晁蓋的死亡並沒有摧毀梁山的實力,反而更推動了繼續討伐曾頭市的動力,因此面對梁山的第二輪進攻,曾頭市仍然“不知悔改”的展開了新一輪的反擊,徹底把自己推到了梁山的對立面,在最後只能被一個你死我活的情況下,所謂的解釋晁蓋是否死於某個人的手裡,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

如果史文恭不是殺害晁蓋的真兇,那被俘後的他為何不敢說話?

更何況最後曾頭市被攻破,史文恭兵敗被俘,在已經成為刀板上魚肉的情況下,光靠一張嘴皮子又豈能讓史文恭逃過樑山的殺戮?他不是一個文人,而是一個身懷絕技有血有肉的武功教頭,一個武人固有的血性,也註定了他戰敗被俘後只會接受死亡,而不會選擇向賊寇辯解!

更重要的,他始終是殺害晁蓋的最大嫌疑人!在宋江必須要向梁山各兄弟有一個交代的情況下,史文恭也難逃必死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