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2019年,忘記房價,拒當“韭菜”!

好的房子,是流動的貨幣

記住,好的房子,不是不動產,是流動的貨幣!

記得上海地產人盧俊寫過一篇文章,自己的房子怎麼也賣不掉,最後降價30萬才出掉。最後,他感慨了一下樓市下行、樓市艱難。

其實,房子賣不賣得掉,以怎樣的價格賣掉。並不取決於賣的這一刻,而是在很多年前,自己決策買這套房的剎那,就被決定了

  • A:搖到一套限價新房,但持有的一套房很難出掉,現在靠超高利率的負債撐著;
  • B:市場上出現1套非常好的房源,很想拿,但自己的二手房一時之間出不掉,眼睜睜看著被別人買了。

牛市沉澱脂肪;

弱市需要釋放部分脂肪,才能啟動下一輪週期的引擎。

弱市期,房產的流動性決定了安全感與機會指數。如果一個房子無法輕易賣掉,那麼,其資產價值就打折。

主城區老破大,不要以為流動性有多好,即便在上海,流動性也極一般。直接點說,需要一輪超級大牛市才能賺到錢。

遠郊荒野+高溢價高逼格房,毒藥啊,看起來美麗,吃起來醉倒,最後就不省人事了。

房子,是不動產?

錯,大錯,房子是流動的貨幣!

因為真正好的房產價值滿足三個方面:1、租金收益;2、增值收益(資源價值慢慢通過房價兌現);3、房產抵押出來的資金

很難出手的房,你要檢討當時買它時的思路了!

新房的內在風險:信息不對稱

你買了什麼房,決定了幾年後你賣出的價格與流動性。

我和很多讀者也說了,第一次買房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就跟結婚一樣,雖然買錯了,可以糾錯,大不了賣掉但重新買,但這種過程既費心力和稅費,更產生了深深挫敗感。與離婚一樣,離婚不過是一種正常的情感糾錯,但下一次遇見哪怕合適的人,心靈的創傷,未必有很強烈的勇氣與自信了。

曾經有一個人,買了遠郊大別墅,七八年沒怎麼漲,後來再也不買房了。一說買房就搖頭。這就屬於“初戀受挫,從此就修身養性”的偏執類型。人嘛,對待戀愛,越受挫越要努力攢經驗。買房也是。只是實際上,大多數人因為受挫產生的心理怯意,會成為一堵牆,很難突破

我跟你說,買開發商的新房,風險是很大的。

買新房,流程很簡單,購房證明、資金、貸款材料,就可以了。但實際上,新房的“風險”在於:巨大的信息不對稱

有人說,不對啊,新房的資料最齊全,有小區規劃設計、有售樓處的沙盤、示意圖、戶型圖、樓書,還有大量的廣告、文章、戶外。

乍一看,沒錯。但這些信息,90%屬於廣告範疇。10%是真實,而且藏著。新房的“信息不對稱”在於,作為買房人,你是孤軍戰鬥,你面對的是開發商、策劃公司、廣告公司、媒體平臺。

2019年,忘記房價,拒當“韭菜”!

數千萬的廣告費,極為專業的策劃,美輪美奐的設計與場景式幻象,讓你參觀樣板間時產生種種憧憬,這裡可以看書,那裡做飯,陽臺上甚至喝茶,閒看雲起雲落——雖然,即便買了房,陽臺只是曬衣服用,從來不看風景。當女人的眼睛再也無法從樣板間離開時,購房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

因此,在新房市場,絕大多數買房人是孤獨的、不專業的、被信息矇蔽的,而對手,太強大了。買房,也許幾年才買一套,有的十多年買一套。但開發商賣房,更專業,賣幾千套、數萬套的經歷、技巧和能力。

那麼,在新房市場,你覺得自己有勝算?

相對而言,二手房看起來複雜,流程繁瑣,還有中介因素。但其實很清晰。而且房東一般而言也是買賣數次而已,和買房人也沒多大區別,經驗值、技能值是一個 level。當然,要注意的是,中介是一個變量。中介在乎的是成交,而不是價格。因此,只要能促進成交,分別對雙方採取什麼樣的話術,怎麼方便怎麼來。

  • 新房是買房人與一群專業賣房人的博弈;
  • 二手房是買房人與房東的博弈。

兩個戰場的對比,新房市場,買房人幾乎無優勢可言。這就決定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非常普遍。

  • 一個樓盤,作為新房銷售時,鑼鼓喧天,花枝招展,一售而空;
  • 但到了二手房市場,也許遭到冷遇,流動性嚴重受阻。

道理很簡單,開發商大筆宣傳費。而二手房的房東,又不會去給自己的一套房做大量廣告。最終,價格及流動性,仍是交給市場,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了。何況,銷售新房大多是期房,看不見摸不著,一交付,往往精裝變“驚裝”。

買期房,相當於戀愛,互相取悅,彼此都愉悅;

交付=結婚,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又一時脫不了手。

很多人會說,我買新房時,大家那是搶啊。

但到了二手房市場,一下子傻眼了,無人問津。

新房雖然令人怦然心動,但,你要透過華麗外相看本質了!

二手房數據的“欺騙性”

二手房的數據,欺騙性很大

  • 新房是“信息不對稱”,但房價和成交數據都是很清晰的。
  • 二手房信息比較對稱,但數據很不透明,而且有偶然性。

我認為,數據只是真實市場的反應,而且還是滯後的。

研究二手房數據,並得出對未來的預測和判斷,這種思路只是一種參考,但絕不是好辦法,因為在邏輯上沒有必然性。

本質上,不是數據決定未來,而是現實決定數據,數據反映過去的事實,如此罷了

杭州房地產市場在6月份非常好,新房出來都搶,二手房房價高高在上,亞運會的刺激,電商之都的光環,互聯網經濟的領頭羊城市,僅從數據上,無可挑剔。按照數據推演,接下來的市場大概率平穩。然而,杭州房價從6月掉頭直下,均價下跌約2600元/平。


2019年,忘記房價,拒當“韭菜”!


因此,越是講究內在邏輯的,其實並不特別看重數據,像我們學理工科的,數據的意義當然知道,但也知道數據背後的模型及邏輯更重要。有時,數據堆砌越多,反而說明論證的漏洞可能越大。

第二點,房價數據也有欺騙性。存在小區、戶型、樓棟、樓層、裝修及買賣雙方心理的細微差別。

一個較短時間段的低頻成交,是否能反應房價趨勢?

這是要打問號的!

每一個具體小區間,存在偶然性,但組合在一起,反應了必然性。在南京,我曾經挖掘出一個價值小區,佳和園,一個很不起眼的安置房小區

那時,根本沒人提。

2017年4月、2017年9月及2018年4月,我分別寫了分析文章,指出其蘊含的學區價值。其實到現在,每一個月的成交,有高有低,小戶型單價或4萬或4.2萬,上漲後,或5.5萬或5.8萬,現在或6.4萬或6.6萬,這種細微區別,偶然性波動,但從一個時間週期上,從去年4月到現在,猛漲了50%,而小戶型的漲幅更大。


2019年,忘記房價,拒當“韭菜”!


現在,媒體和其他專家紛紛跟進,聚焦“佳和園”。但這已經屬於“價值充分兌現”的階段。

猶記得去年,我在一場房產投資講座,做了佳和園推薦。大概有7/8個人立刻去看了,但真正在那個時候勇於下手,也只三四人而已。有人去看過,覺得實在太破,不忍下手。

2017年4月,可以看上面這張圖,我雖然做了分析與推薦,但佳和園房價並沒有明顯上漲,只是略漲幾百元給個面子的感覺——而後直到10月,才開始迅猛的拉了一波,直接炸出50%的漲幅(要知道,這可是在房產調控越來越嚴時)。

那麼,在3月份這個點,9月份這個點,房價成交量及成交價屬於能看出個啥來?其實彼時彼刻,是看不出來的,我也不知道具體哪個時間點會漲,但我知道一定有價值,一定會價值兌現

不迷信簡單的數據,但推理和梳理出一個明晰的邏輯,是我在“佳和園”這個小區上的一個過程。

二手房數據,具有很大的欺騙性。隨便舉一例,鏈家在每個城市的佈局和密度不一樣,如果看鏈家網來做二手房的房價分析,雖然每個數字都是真實的,但,並不能反映事實全貌——因此,鏈家的選擇性門店佈局,而且鏈家在每個城市並不通吃市場,超過適用範圍,用鏈家成交數據來做房價分析和推演,我認為,這個思路就不對。

因此,過分迷信數據來做投資的,不會有很高的房產效率。

我的投資邏輯細節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2017年底和2018年初,我做了一個初中學區房的上漲判斷、XX雙學區的價值(可以熨平“多校劃片”風險)。

現實就是,預測都對了。

這倒不是牛逼,而是邏輯推演合理。

與大家分享,我對房地產各種判斷和分析的基本依據:

(1)大量活生生的房產諮詢案例,最近4年約6000個家庭的資產/理財交流與幫助。我能最大程度的知道社會家庭的需求及變化;

(2)每天寫城市、房產、政策、教育和投資的文章,其他不談,全國、江蘇、上海/南京發生的任何一件樓市的大事,基本都清楚,覆蓋365天 *4年,我可以說,在全國,幾乎沒人做到。但付出的代價是,4年裡面沒有1天是休息的,元旦、除夕夜也不例外;

(3)數據層面。各種平臺的成交數據,各家中介的實際成交數據。基本上還是瞭然的;

(4)媒體和專家有兩種,一種是給開發商做廣告,如何賣房,比如XX房產、XXXX樓市,XX65,真叫XX,這是To B的商業模式;另一種是給買房人提供服務的專業房產諮詢,比如水庫歐神、深圳海浪、上海平米、恰空諮詢。這是To C的商業模式。

比如上海盧俊,很聰明的小夥子,長得據說很清爽很帥。典型的To B商業模式,從他的文章中很容易判斷出來,知識結構與經驗技能,大概率源於開發商的服務商或銷售渠道,因為他知道如何用最低成本最大程度的幫助開發商更好的“信息不對稱”買房人。但對房地產的本質認知與投資要義,似乎不涉及。不過這也正常,文字推測,可能是易居或房企的銷售端出身。

比如孟祥遠教授,To B的商業模式和To C 生意模式都很強,水平很高。

比如水庫歐神,對開發商如何賣房這個環節並不特別知曉,但對房地產的本質剝皮見骨,二手房的各個環節,他做到了極致,尤其是交易環節與金融環節,瞭如指掌且極為精通。典型的To C 商業模式。這一點,堪稱“神”。我認為,他對於房地產的To C端商業領域開拓,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不過,最近有點娛樂化傾向了,下次要問問他。

比如北京大土豆,TO C端。主要是做得早的話題流量。

比如上海的恰空、觀觀、深圳熊大、昆明的文峰、上海孟老師,To C 水平都很不錯,交易環節精通,別人是用眼睛看美女,他們是放大鏡研究美女到粉紅骨頭的程度。

現在,我也和團隊夥伴們做了最全且最精密的佈局,長三角的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關於To B和To C,如何賣房,如何買房,都還是蠻專業的。對於新房、二手房,全資產的優化與置業思路,比較瞭然了。

當然,也很辛苦。尤其是吃透上海,交流、看房、交流、看房…,這是一個循環驗證的過程。

一般而言,媒體和專家,是用廣告費替自己的判斷買單;我們是用自己的全部資產為自己的觀點買單了,昂貴的代價。
  • 這是觀點的成本區別,其實也是含金量區別。你要認知一個人的觀點靠譜,先看他的文章吧!一個連文章都寫不利索,無法流暢表達自己觀點、分析過程的人,憑什麼讓人信服?

2019,請忘記房價均價

房價均價,在2019年,意義不大。因為,在城市與房產分化的時代,又因為數據扭曲,對於實操沒有很多參考價值。2019年是極其複雜的一年,我們有如下的前提性:

(1)限價房逐漸清盤;(2)高價地王盤,逐漸出爐;(3)現有二手房的房價無法支撐地王盤的正常價格(有合理利潤的售價),除非房價整體上漲20%甚至以上;(4)政策的矛盾性:不讓上漲,也不讓下跌。放開地王售價,擔心房價的傳導效應;不放開,又造成地王的集體性虧損,這可不是一個盤而是全國所有的高價盤。

另外,在經濟與城市發展層面上,我一直在梳理各部門的思路。但很惋惜,非常矛盾。


2019年,忘記房價,拒當“韭菜”!



一方面約束大城市,給京滬廣深做了人口的限制,甚至住建部專家有聲音,根據城市的人口增量做土地供應的規劃。新一線城市如南京、杭州、蘇州、武漢等也設置了落戶門檻,阻礙了人口的流動。但另一方面,城市化又在事實發展,資源的馬太效應,小城鎮及農村,創造財富的能力更加降低

說到本質,中國經濟急需要新一輪城市化來釋放紅利,特別是58%的城鎮化率與36%的戶籍城鎮化率,這兩個指標,決定著中國未來

微觀層面,城市居民槓桿率也到達了階段性瓶頸。這次房地產學會開會,大家都在笑說“韭菜”,其實,“韭菜”這個定義並不客觀。外地人湧入城市,買入價格高高在上的房子,如果中國經濟還有發展紅利,如果中國城市還在發展,如果城市還在持續創新和創造財富,那麼最多是階段性被套,長期來看,自然解套和享受城市發展紅利

所以,是不是韭菜,表面上看,是這個人的個體買房智慧或房商,但本質上,他是不是韭菜,是這個時代這個城市的終極定義。

2019年,有大量人想通過房產實行彎道超車,但很遺憾,其中的大部分也許會彎道超生,因為,他們的風險點倒不是大量舉債或高槓杆,這只是金融工具,但他們的投資方向和標的物,恕我直言,很多都有些問題。

風險點包括如下:(1)城市板塊的誤讀。政府規劃,十個饅頭只有一兩個有實心餡兒,其他的也不是不能發展,但有節奏的問題,發展得慢一點、穩一點,咋啦,但你如果高負債重倉這樣的板塊,資金效率就極低,拖死你。耗的是時間,也是資金;

(2)具體標的物的選擇。一個城市,一個板塊,有極複雜的發展的前世今生與大眾心理認知,盲目根據所謂一本暢行的“買房寶典”選擇,很大概率出錯;

(3)低估金融的波動變化。中國的金融體系很善變,銀行的各種貸款和資金政策,中間機構的風吹草動,對個體的現金流有極大影響,一個斷流,影響全局;

(4)高估自己的能力。這一輪,經過房產財富的教育與普及,更多是階層進階的慾望高了,未必是房商提高。多數人的牛市思維高估了投資技能與資金流的穩定持續,但低估了市場的反覆磨底

弱市考驗耐心,牛市考驗勇氣。但實際上,多數人在牛市啟動時,很有耐心的選擇不敢負債、不敢投資,卻在熊市快來臨時,恍然大悟,鼓足勇氣大量購入坑貨,成為事實上的“弱市有勇氣,牛市卻佛系耐心”,完全顛倒了。

然而,這也是市場的美妙之處。80%,陷在“知識鴻溝”中;只有20%贏家。

問自己一下:在面向懸崖的方向上,用力踩油門。這是一種什麼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