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戰場上,飛機頻頻被“高射炮”給擊落,其炮彈是如何命中的呢?

金樓家Kening


高射炮打飛機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的大規模運用的防空作戰模式,當時由於科學技術的侷限,戰鬥機和轟炸機的飛行高度並不是很高,在這種情況下,高射炮的射程可以抵達飛機的最高高度。高射炮也就成為除了戰鬥機攔截之外,對轟炸機和戰鬥機最大的威脅。



高射炮能夠打中飛機,這是要看炮彈的種類的。有些高射炮是採用直接命中的原理,也就是說要擊中了飛機才會有作用,而有一些是採用了近炸的模式直接在空中爆炸,採用彈片殺傷的原理。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高射炮的口徑都比較大,但是如今高射炮的口徑已經逐漸變小。因為高射炮打擊的目標已經有所轉變,並不是針對一些固定翼的戰鬥機。


高射炮實施防空任務的時候,需要根據飛機的運動方向和速度來預先計算彈著點,通常射擊的點會在飛機運行軌跡的前端。當飛機到達一定位置的時候,才會有機會讓炮彈擊中飛機,在計算的時候還要考慮到高射炮發射炮彈的的高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射炮利用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因為各種戰鬥機飛行高度越來越高,而且速度也很快,普通的高射炮對這些飛機根本就是無能為力的。目前使用最多的還是防空導彈,這種先進的防空武器。不僅打擊的射程和高度都佔據優勢,而且命中率也高。


航空君


高炮從二戰開始用於對付戰鬥機、轟炸機,執行防空任務,最初都是靠設置延時引信爆炸,效率並不是很高,反而拉平對付坦克是一把好手,最典型的就是二戰時期美、蘇沿用的127毫米高平兩用炮和德軍的88毫米高平兩用炮。到二戰後期美國高炮應用上了無線電近炸引信,極大的提高了高炮攔截效率。再後來為了俯衝戰鬥機或這低空目標,中小口徑高炮開始被重視並大量裝備,其彈藥都靠命中殺傷,形成了防空高炮高、中、低搭配。

高炮在二戰最初的運用是利用高炮炮彈在延時引信作用下爆炸,形成密集的彈幕用來殺傷飛行戰鬥機,因此最初的高炮口徑都較大,比如127mm高平兩用炮,德國88炮等。但是這種彈幕攻擊只要戰鬥機不停調整高度和大機動飛行,這些大口徑炮射速低,調整緩慢,戰鬥機不停的不規則機動就很難命中,因此大口徑的高炮最初一般打擊固定高度飛行的轟炸機,後來發現放平了打坦克,成為反坦克利器!

然而在面對速度較高,且可以進行機動的戰鬥機時,各國最初也是傷透了腦筋,終於美國在二戰後期率先研發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並投入使用。近炸引信顧名思義就是在靠近目標一定距離,並不需要命中便爆炸,利用破片對戰鬥機進行殺傷,一直到現在大量的應用在各種防空導彈、炮彈上。因此二戰後期面對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襲擊,美國攔截效率已經達到了80%左右,這大大降低了來自海面低空突防的日本自殺式戰機的撞擊,近炸引信的應用極大的減少了美國海軍的損失!

二戰後防空高炮的建設得到了更大的重視,形成了以大口徑-中口徑-小口徑高炮體系,分別對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攔截網。大口徑高射炮,用於攻擊在高空中飛行的戰略轟炸機機群;中口徑像蘇制37毫米速射炮、美製30毫米速射炮,主要攔截低空掠襲的戰術攻擊機,也可攔截中高空轟炸機或俯衝轟炸機等;小口徑的12.7毫米或7.92毫米的高射機槍用於各種戰車以及步兵分隊,在前沿陣地實施戰術防空。

而從二戰以來直到今天,高炮經過二戰洗禮,以及二戰後的多次局部戰爭的應用,高炮作戰程序已經相當成熟:

1、首先空情繫統搜索敵方機群活動情況,並將來敵方向、數量、高度、速度按批次一一上報至防空指揮所;

2、防空指揮所進行作戰標圖,對敵方戰鬥機做出各種預判並將信息傳達至高炮陣地,實施攔截,如果是野戰軍高炮,則各部隊就地實施隱蔽,高炮部隊展開實施攔截!

3、高炮陣地接到命令後展開調炮,設置炮群火力攔截網組成構架,提前做好射向、射高、射擊形式、彈種、引信等工作,待敵方機群進入高炮的火力殺傷區後,下達集火射擊口令,就可以攻擊在高空中飛行的機群了。

這樣的模式在海灣戰爭前都是非常好用,在沒有精確彈藥打擊的前提下,無論是轟炸機還是各種攻擊機的對地攻擊大多數情況下都要飛到目標上空實施打擊,而高炮部隊都是設置在要地防空地帶或者伴隨部隊作戰,對戰鬥機的攻擊形成了很大的威脅。

但是隨著精確制導炸彈的到來,以及導彈、炸彈防區外投彈的普及,戰鬥機以及轟炸機投彈距離越來越遠,別說高炮了,現代戰鬥機都追求在防空導彈組成的防區外發射,高炮對戰鬥機的威脅已經變得很小了。

現代高炮開始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轉變,先進自行高炮加裝了雷達紅外成像系統,還有光電觀瞄系統,對來襲目標自動測算目標的飛行路線進行射擊,攔截效率大大增加,而現代高炮的對手也變成了直升機、無人機、各種導彈甚至超音速導彈、以及反坦克導彈等。而對於老式的還在服役的高炮,還能起到拒止低空低速攻擊機進入的作用,當然自行高炮才是世界發展的主流,目前典型的自行高炮有德國獵豹35、我們的09式或PGZ07式雙35自行高炮,海軍的1130、730近防炮等,去年在珠海航展甚至出現了大口徑76mm,射速達300發/分的神器自行火炮!


狼煙火燎


沒當過高炮兵的帖子不過是道聽途說,聽聽空軍高炮36團的兵說說:

專業高炮部隊的主要任務是要地防空,過去的防空軍劃歸空軍建制,陸軍高炮師從61師開始排序,我們部隊在東北和62師經常協同佈防。主要裝備中炮100毫米、小炮57、少量的雙聯37,陸軍的步兵部隊高炮一般是軍屬一個高炮團裝備最多是57,師屬高炮營多是雙聯37、四聯14.7高機主要是保護自己部隊的重要配置。

高炮部隊一般是以團為基本作戰單位,以連為最小分隊。團一級指揮所即可接受到上級的遠方雷達情報,我們地處東北遠方圖涵蓋中蘇邊境、南韓、日本,近方裝備有513警戒雷達,一般是100公里上圖。

炮連裝備一般是6門配備,還裝備有指揮儀、炮瞄雷達,一米測距機有指揮儀了基本不用了,高炮連作戰根據自己的裝備有幾種戰法:指揮儀諸元、炮瞄雷達諸元、綜合諸元射擊,指揮儀屬於光學儀器受能見度影響大撲到目標距離有限,距離是靠一測手主觀判斷但方位角高低角準確,炮瞄雷達不受天氣影響,撲到目標距離遠斜距離準確,方位高低由於束波影響就不如指揮儀準確,綜合諸元就是用指揮儀的高低角雷達的斜距離射擊,指揮儀除了三個測手操作高低方位距離外,還是一臺模擬計算機,根據事先輸入的各種因素計算提前量。在沒有炮瞄雷達和指揮儀能見度又不好的情況下用攔阻射擊也就是噴子們所說的彈幕,攔阻射擊是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準確把握開火時間,各連按規定編號射擊形成火網,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盲打。有了炮瞄雷達指揮儀基本淘汰了這種戰法。

100高是觸發定時引信,57高觸發延時引信,100高在輸彈板上最高處也就是即將上膛的炮彈的位置有一引信測合機,連長電發火或一炮手腳動擊發後引信測合機自動伸出一個圓環扳手套在引信上轉動一定角度裝定彈丸爆炸時間。引信時間是指揮儀根據各高度層的風速、風向、氣壓、氣密、溫度、溼度預先計算裝定好的,目標的高度速度斜距離航路實時裝定指揮儀自動計算,100炮的殺傷榴彈有效殺傷半徑200米,高度5000米的勻速目標基本沒跑,實彈射擊時的課目成績優秀。

現在的要地防空基本是導彈,高炮部隊隨著飛機的速度、載彈量提高已經跟不上了,100炮轉360度要一分多鐘,幾經裁剪都已淘汰或裝備給預備役了,網上看還有57在服役也不過是保護自己的防空導彈陣地而已。


用戶14573772658


飛機被高射炮擊落,這不足為奇,因為高射炮是最基本的防空武器,原本就是用來打飛機的。注意到提問者使用了“頻頻”一詞,這就說明他所描述的這種現象,必然發生於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戰場。當時的飛機普遍航速慢、高度低、攻擊手段單一,對地面目標實施轟炸時,往往只能俯衝投彈,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就變成了高射炮的“靶子”。

半個世紀以前的飛機之所以會頻繁地被高射炮擊落,是因為當時的高射炮通過採用機械式光學瞄準具,很好解決了炮彈與飛機之間實現空中相遇的問題。也就是說,瞄準具在對飛機實施跟蹤瞄準的過程中,準確計算出高炮射擊的提前量,並把這個提前量賦予給高炮炮管,使射擊出去的炮彈飛向飛機即將到達的某一點,從而確保炮彈與飛機在這個點上實現相遇。

當時的高射炮,通常每門炮都編制5~8門炮手,其中至少有4名炮手負責操縱瞄準具。具體分工是:一炮手負責方向上的跟蹤瞄準,二炮手負責高低上的跟蹤瞄準,三炮手負責裝定距離,四炮手負責裝定航路。在上述四名炮手的協同操作下,瞄準具控制高炮炮管指向飛機飛行方向前方的某一點,這個點與飛機當前所在位置之間的距離,就是提前量。

由於當時的飛機不僅速度慢、高度低,而且往往只能採取勻速直線飛行或勻加速直線飛行,這就使得當時的高炮瞄準具可以輕而易舉地計算出提前量,從而確保射出的炮彈命中飛機。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世界航空技術取得顯著進步,發達國家空軍所裝備的新型戰機大都具備突破音障的能力,超音速戰機成為主流,有的甚至最高航速可達2~3馬赫。飛機的飛行高度逐漸攀升,大多數戰鬥機的巡航高度均在萬米以上高空。而高射炮的有效射高大都在5000米以下,即使是口徑最大的100毫米高炮,其有效射高也僅能達到8000米,因此對處在巡航高度上的戰鬥機毫無辦法。

而且,現代飛機普遍採用新型渦輪發動機,可以實施靈活多變的飛行方式,高炮瞄準具很難計算出正確的提前量,炮彈命中飛機變得難上加難。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慕什塔戈


話說老闆,為啥要給高射炮加引號。其實從現代防空來說,高射炮只能說是放空體系的一個補充而已。畢竟防空導彈的年代,高炮從某種角度來說真的只能說是一種補充火力。


而二戰時候並沒有對空導彈這種東西,所以,咱們只能從二戰角度去看這個事兒。而二戰高炮效率得從引信去聊。


一般來說小口徑高炮,比如37mm這種使用的是碰炸引信。因為這這種炮彈裝藥比較少,射擊密度也相對較高,所以說用拉彈幕的方式打飛機。集中之後用爆炸/破片方式傷害機體,不過前提是你打得中才行。所以這種小口徑就是算彈道速度和前提量。


而大口徑高炮,會有時間引信或者定高引信。時間引信是發射前估摸一下對方飛機的高度,結合炮彈的飛行速度。比方說這架飛機在5000米高度,你這發炮彈大約9秒鐘之後打到那飛機在那個高度的預估位置。那就把引信延時9秒,而且88這種大口徑炮殺傷範圍足夠,所以只需要在大概位置爆破就行。同理,定高引信則是用氣壓測定裝置在固定高度引爆,比時間引信更精確點。


但其實以上兩種的效率都不算很高,而當美國人在1943年用上VT近炸引信之後...就翻天了。設定啥高度氣壓的...大口徑炮不要慫,就是瞄準了差不多就幹。反正炮彈飛抵目標飛行器之後就爆,結果效率從常規引信的平均2000發擊落一架飛機漲到了500發就可以擊落一架。


瘋狗的輕武


二戰時期的轟炸機都是投擲無制導炸彈。高射炮除了要地防空外,還在海岸線一代構成防空火力網,進行攔截。高射炮在無制導炸彈時代還可以對低空飛行的飛機構成威脅,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是制導武器,此時對地攻擊都在幾公里之外投放導彈。高射炮的射程僅有幾公里,根本不構成威脅。

而且現在飛機速度快,高射炮主要依靠雷達瞄準,雷達是對地攻擊和電子干擾的主要目標。反幅射導彈是第一批投放的導彈。

現在野戰防空也主要依靠防空導彈,而不是高射炮。高射炮頂多對武裝直升機有點威脅。防止武裝直升機的機炮射擊,和火箭彈攻擊。只是阻礙空襲,不是防止空襲。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彈片為主,直接命中彈也不少。100高時間引信啟動後,會炸開一個殺傷力足夠的50米的球。中小口徑多為直接命中彈。實話說,戰機的遠程打擊都是嚇唬小屁國的,真正的戰爭還是要彼此拼命。對地大規模轟炸和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火力支援都是要衝下一萬英尺的高度。用火炮對攻是常態,彈藥比低空導彈便宜多了,還用不完。因此,火炮佔優。原因很簡單,飛機太貴了。


風吹6700


大口徑高射炮都是靠破片殺傷的

想想一枚88mm高爆榴霰彈在你十米外的地方爆炸,破片以七倍音速向你呼嘯而來,而你身前只有一塊薄薄的鋁製飛機蒙皮。


皇家騎士16


一是彈丸直接命中;二是被彈片擊中要害部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