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行業百年機遇究竟在哪裡?

  • (一)面向未來的世界一流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成為世界一流灣區的諸多有利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行業百年機遇究竟在哪裡?


首先是經濟發展程度高,發展潛力巨大。從總量上看,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步入全球經濟地方陣,已經可以與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這世界三大灣區同列。

其次,上下游供應鏈完備,產業生態系統完善。區內產業結構以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300多個具有特色的產業群,互補性極強,形成了灣區獨具特色的綜合競爭優勢。再次,區位條件優越,地理優勢明顯。大灣區地處“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經濟圈以及香港、澳門兩大對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區域,經濟腹地廣闊。

最後,“一國、兩制、三關稅區”賦予灣區極強的制度優勢。“一國兩制”加上三個獨立關稅區,為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國際市場提供了靈活的制度安排。

  • (二)實現國家層面協同的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成為世界級灣區的諸多有利條件,但是與世界一流灣區尚存在不小距離。其中,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至關重要。隨著規劃的出臺,粵港澳大灣區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經濟和產業概念,同時還是涵蓋了基礎設施、體制機制、文化觀念、生態環境等內容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發展戰略規劃。

  • (三)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蘊含的重大產業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行業百年機遇究竟在哪裡?

除了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外,還具備基礎非常好的傳統制造業,這些為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新材料、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此外,大灣區製造業發達、產業體系健全,這為研發、物流、金融、信息技術、商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此同時,優質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著休閒旅遊、養老、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性服務業也將迎來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 (一)《規劃》將促進大灣區產業升級轉型,帶動土地價值和用地需求上升

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持續推進,產業升級轉型將提速,從而帶動經濟快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升,這勢必給九個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區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東莞、深圳的土地開發強度都在40%以上,遠超國際警戒線。這些城市土地開發強度太高,需要進一步節約用地或者向外圍城市轉移。廣州、佛山、珠海等地的開發強度也在20%左右;中山、江門、惠州和肇慶的土地開發強度較低,且行政區劃面積較大,適合承接產業轉移。產業遷移過程中將創造更多的土地價值,擴大區域房地產的價值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房地產行業百年機遇究竟在哪裡?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規劃》重點強調的方向,包括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建設能源、水和通信等服務體系。為此《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重大項目2018年投資計劃》等文件均對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安排,收益較多的將是公共品屬性較弱的高速公路、機場和港口等。而這些都是對房地產價值形成支撐的區位性因素。

  • (二)《規劃》將促進該區域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帶來人口聚集效應

《規劃》帶來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將促進收入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該區域。近年來廣東省在促進人才流動等方面進行了多樣嘗試,如將省科技計劃項目向港澳開放,在簽證、稅收等對港澳科技人才予以優惠和支持。另一方面,由於廣州和香港的學術、研究機構實力強大,與深圳、東莞的企業研發相結合,能夠更好的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落地,這些都為建設“人才高地”提供了極好的條件。

《規劃》也為評估業帶來了機會點:

首先,《規劃》提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魅力城鎮、建設智慧小鎮。這意味著從小鎮規劃到具體建設,所需要的房地產估價、諮詢乃至金融服務都有巨大的業務空間可以挖掘。

其次,《規劃》提出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城鄉,因地制宜推進城市更新。在“棚改”總量出現下滑的趨勢下,將“棚改”相關的估價和諮詢,包括信息化服務嫁接到大灣區的“城市更新”業務中,將大大提升現有的評估服務的含金量。

此次《規劃》的出臺規格之高、力度之大,充分彰顯了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倚重,是繼雄安新區之後的又一國家級戰略。

到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區域內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房地產評估業應抓住《規劃》帶來的歷史機遇,緊緊跟隨該區域的科創優勢,擴大業務範圍,提升業務能力,實現評估業的創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