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行业百年机遇究竟在哪里?

  • (一)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诸多有利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行业百年机遇究竟在哪里?


首先是经济发展程度高,发展潜力巨大。从总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步入全球经济地方阵,已经可以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这世界三大湾区同列。

其次,上下游供应链完备,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区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300多个具有特色的产业群,互补性极强,形成了湾区独具特色的综合竞争优势。再次,区位条件优越,地理优势明显。大湾区地处“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以及香港、澳门两大对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区域,经济腹地广阔。

最后,“一国、两制、三关税区”赋予湾区极强的制度优势。“一国两制”加上三个独立关税区,为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国际市场提供了灵活的制度安排。

  • (二)实现国家层面协同的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诸多有利条件,但是与世界一流湾区尚存在不小距离。其中,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至关重要。随着规划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和产业概念,同时还是涵盖了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

  • (三)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重大产业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行业百年机遇究竟在哪里?

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外,还具备基础非常好的传统制造业,这些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此外,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优质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也将迎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 (一)《规划》将促进大湾区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土地价值和用地需求上升

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将提速,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升,这势必给九个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东莞、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都在40%以上,远超国际警戒线。这些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太高,需要进一步节约用地或者向外围城市转移。广州、佛山、珠海等地的开发强度也在20%左右;中山、江门、惠州和肇庆的土地开发强度较低,且行政区划面积较大,适合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迁移过程中将创造更多的土地价值,扩大区域房地产的价值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行业百年机遇究竟在哪里?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规划》重点强调的方向,包括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建设能源、水和通信等服务体系。为此《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等文件均对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安排,收益较多的将是公共品属性较弱的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等。而这些都是对房地产价值形成支撑的区位性因素。

  • (二)《规划》将促进该区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带来人口聚集效应

《规划》带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将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向该区域。近年来广东省在促进人才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尝试,如将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在签证、税收等对港澳科技人才予以优惠和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广州和香港的学术、研究机构实力强大,与深圳、东莞的企业研发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这些都为建设“人才高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规划》也为评估业带来了机会点:

首先,《规划》提出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建设智慧小镇。这意味着从小镇规划到具体建设,所需要的房地产估价、咨询乃至金融服务都有巨大的业务空间可以挖掘。

其次,《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在“棚改”总量出现下滑的趋势下,将“棚改”相关的估价和咨询,包括信息化服务嫁接到大湾区的“城市更新”业务中,将大大提升现有的评估服务的含金量。

此次《规划》的出台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倚重,是继雄安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级战略。

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内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房地产评估业应抓住《规划》带来的历史机遇,紧紧跟随该区域的科创优势,扩大业务范围,提升业务能力,实现评估业的创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