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以太坊創始人加文·伍德:我們為什麼需要 Web 3.0?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著名的以太坊網絡的創始人,他不是大家熟知的V神(Vitalik),而是其中一位比較低調的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加文·伍德離開以太坊以後,創辦了另外一個項目Polkadot,作為區塊鏈技術的早期推動者,他在文中解釋了為什麼說現在的互聯網垮掉了,以及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

四年前, 我提出了" Web 3.0" 這個詞。那時候,我清晰地知道,我和 Vitalik 共同創建的以太坊網絡可以讓人們在無需互信的情況下,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互動。在消息傳遞和數據發佈技術的基礎上,我們想構建一個點對點的網絡,在沒有服務器和信息流管理權限的情況下,可以做我們當前能做的任何事。

現階段,由於關鍵組件的缺失或功能失調,可擴展性問題仍然存在,而且許多項目存在兼容性問題,我覺得很難看到隧道盡頭的光,或者找到通往隧道盡頭的路。但重要的一點與以前沒有變化:中心化是無法在社會上長期站住腳的,政府太笨拙, 無法解決很多問題。

今天的網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簡而言之, 它是個大嬰兒。它還沒成長就變老了。使用分組交換網絡和超文本平臺連接全球的每一處角落是一項非常偉大的成就, 但網絡卻因它自身的成功而受損。

倒退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互聯網與現在非常不同。那時 Google 還是一個使用.org 的開源軟件,被有史以來最兇悍的壟斷者之一稱為"癌症" , "信息高速公路" 和"網癮" 成為全新的吸引眼球的術語。人們(像我這樣的青少年) 運營著自己的網站和電子郵件服務器, 漁民在購買拖網漁船時會爭論"網絡中立" 這樣的問題。互聯網結構還沒有被社會形態扭曲。當時互聯網非常簡陋,但卻很強大。

在接下來的20年裡, "互聯網" 改變了社會的性質,這一點我們都心知肚明。然而,關鍵的是,互聯網的基本技術架構並沒有為其他方向的變化提供支持。社會註定要在網絡上留下印記。

技術常常反映的是它的過去。它的行為與之前的範式一致,只是比以前更快、更硬、更好或更強。隨著全球經濟都搬到了線上, 我們把以前的社會結構複製了過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要感謝網絡,它導致了現代社會貧富差距、權勢和無能、開明和無知之間的分化。

當今的互聯網被設計壞了。我們看到財富、權力和影響力落在了貪婪、自大狂或純粹惡意的人手中。市場、機構和信任關係已經轉移到這個新平臺上,雖然密度、權力和現任者發生了變化,但仍然保持著原有的動力。

以“我們如何完成線上支付”為例。Web 2.0 時代, 你本身無權付款。實際上,你必須聯繫你的金融機構,讓他們代表你付款。人們不信任你,就連支付水電費這樣毫無傷害性的事情也不會信任你。你被當作一個吸引父母的孩子。如果你想聯繫在上網的朋友, 你需要讓 Facebook 幫你傳遞信息。

這些服務的巨頭公司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至關重要,他們沒有(明顯的)惡意,但他們的行為也不是出於仁慈或某種原則。他們從我們的忠誠中賺錢,為我們提供信息,在不方便的時候甚至會中斷與我們的聯繫。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害怕政府或企業侵犯我們的生活,但有大量證據表明,他們的利益與我們的利益不一致。我們來看看“維基解密”(Wikileaks:一個大型文檔洩露及分析網站)。2010年,一群廣受尊敬的關注公眾利益的新聞記者經常在維基解密上發佈內容,但是當時他們在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情況下,被 PayPal 和 Visa 等主要金融機構盯上並中斷了聯繫。如果你想給維基解密一個完全合法的慈善捐贈, 你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世界上如此大量的數據僅通過少量的電纜傳遞,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除非我們實施開放的軟件協議,否則我們日益數字化的社會將繼續在社會內外面臨當局的惡意(如俄羅斯篡改我們的選舉)。那些希望保護和平、自由的戰後世界秩序的人需要認識到: 我們現在的數字架構將會放大社會的弊病, 而非治療社會的弊病,。

Web 3.0包含了一系列協議,可以為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提供構建模塊。這些構建模塊取代了傳統的 Web 技術, 如HTTP、AJAX 和 MySQL,呈現了一種全新的創建應用程序的方法。這些技術為用戶提供了強有力的、可驗證的保證,可以保證他們所接收的信息、所提供的信息、所支付的費用以及所得到的回報。通過授權用戶在低壁壘的市場中自主行動,我們可以建立良好的審查制度,讓壟斷無處遁形。我們可以將 Web 3.0 視為一個可執行的“大憲章”——個人對抗專制暴君的自由的基礎。

如果社會在其數字平臺上不採用Web 3.0的原則,它將面臨持續腐敗和最終失敗的風險,就像中世紀的封建制度和蘇聯共產主義在現代民主的世界中是無法站住腳的一樣。

Web 3.0 的採用既不會很快速也不會沒有障礙。根深蒂固的利益組織控制著我們的許多數字生活方式,立法者、政府和技術壟斷者之間往往在利益上保持一致(想想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稜鏡計劃”是如何得到 Facebook 和 Google 的幫助的),一些司法管轄區甚至可能試圖讓新網絡的組件非法。俄羅斯已經取締了比特幣, 英國也表現出了一種(荒謬的) 想要取締強大密碼學的願望。

這個新系統的某些方面,如比特幣或“星際文件系統”(IPFS),將首先獲得動力,可能是在小眾領域,就像Linux在服務器後臺發現的牽引力一樣。隨著技術的成熟,傳統公司不可避免地會放慢創新的進度,把他們的產品當作搖錢樹(如微軟),Web3.0的優勢將會變大。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沒有辦法禁止 Airbnb、Grindr 和維基百科,相比而言,這些國家和地區更不可能取締網絡3.0 。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 Web3.0 看起來和 Web2.0 幾乎沒有什麼不同,至少在一開始是這樣。我們將看到相同的展示技術: HTML5、CSS,等等。在後端, 像Polkadot 這樣的技術, 可以將不同的技術線連接到一個單一的經濟體和“運動”中。

我們會使用網絡瀏覽器,但它們可能被稱為“錢包”或“密鑰庫”。瀏覽器(以及硬件錢包等組件)將在網上代表一個人的資產和身份,在不需要銀行或其他身份服務證明的情況下,可以證明我們是誰,我們也可以進行支付。然而,我們值得信賴的政黨、保險機構、後備服務等仍然有發揮的空間。但他們的任務將會被商品化,他們的活動可以被證實。由於這些服務提供商被迫在一個全球化、開放和透明的市場中競爭,網絡用戶將會從價格欺詐和“尋租”中得到解脫。

Web3.0 將催生一個全新的全球數字經濟, 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 打破像 Google 和 Facebook 這樣的平臺壟斷,併產生大量自下而上的創新。政府對我們的隱私和自由的廉價攻擊, 如廣泛的數據拖網、審查和宣傳, 將變得更加困難。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預測這個新平臺的第一個成功的用例,以及它們何時出現。就像之前的互聯網發展一樣,這可能是幾十年,而不是幾個月。但是當 Web 3.0 出現時,它將給“數字時代”這個詞語帶來全新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