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大宋清官包拯

包拯。是北宋王朝宋仁宗赵祯在位时著名的大臣。包拯之所以能铁面无私,执法如山,清正廉洁。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看一个时代能出清官,那是因为有英明的君主。包拯一生疾恶如仇,不畏权贵。以他的性格是很难在官场上立足的。包拯之所以能善始善终,离不开仁宗皇帝的爱护和支持。君臣相知,信任有加,才成就了包拯。


大宋清官包拯​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九年,公元(999年),安徽合肥人。官宦之家,家境殷实。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以种地为生。父亲包令仪,是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后父亲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母亲宣氏,赠冯翔郡夫太人。弟兄三人,包拯为小。长兄包莹,二兄包颍均早年去世。家中只剩下包拯一个独子。包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进士。公元(1045年)包拯奉命出使契丹。他看契丹军队整日操练,蠢蠢欲动。他上奏朝廷,建议派“素习边事”的将领守边。重视代州将领的选择。庆历八年,包拯调任河北路转运使。这个职位离前线太近,既危险,在战时责任重大。官员都不愿意在这里任职。包拯上任后,他上书朝廷免除秦垄地区向百姓征收的造船木材,七个洲交纳的过桥竹索赋税,总共有几十万之多。皇佑二年,包拯任天章阁待制,任谏官。他把魏征的三篇奏议,认真书写,上奏任宗做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明辨是非,远离声色。除去苛政,爱惜人才,严正刑律。仁宗多采纳实行。

大宋清官包拯​仁宗宠爱张贵妃,把她的伯父张尧佐也提拔重用。张尧佐无才无德却连续三次升官。包拯三次弹劾,仁宗无奈,只得罢免了张尧佐。三司使张方平,利用手中权力,假公济私。京城里有一个叫刘保衡的商人,开了一家酒坊。因经营不善,欠下官府小麦。折合现钱一百多万贯,一时拿不出来,无法还清。张方平下令刘保衡变卖家产抵偿债务。同时,他又乘人之危,指使亲信用用极抵的价格收购了刘保衡的家产。从中谋利。包拯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愤怒。上书弹劾张方平,最后,张方平被罢官。宋祁是名诗人,他在四川当官时,生活奢靡。每顿饭不少于三十六个菜。其中荤菜十二道,素菜十二道。半荤半素的菜十二道。养了三十二名侍女为他摇扇,捶背,敲脚。每天晚上都有一名丫环陪侍。宋祁十分好色。凡是他看上的良家女子,都想方设法也要娶回家做小妾。他道德败坏,民间议论纷纷,官声很臭。包拯把宋祁的丑闻上奏朝廷,宋祁被罢官。张可久,自己身为转运使,自己卖私盐一万多斤,终饱私囊,贪污腐化。包拯查清事实后上奏朝廷,要求严惩,张可久被流放边关。汾州知州任弁,在任期间公权私用。他把一百多名士兵役使为他做私活。有的为他制作驼毛缎匹。有的为他做私人家务。占用工役二万三千六百多个。折合细绢一千六百余匹。按宋朝法律,这是一种严重的罪行,按律是要充军流放三千里,罚铜十斤。包拯大力弹劾,仁宗皇帝念及任弁曾经的功劳,不予处罚。包拯据理力争,仁宗无奈,只得罢了任弁的官,充军流放。王奎出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加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一次就多收了三十多万贯。王奎用这些钱贿赂京官,谋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惨忍,随意杀害百姓,凡是不能及时交税,就处以各种刑罚。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可王弁在朝中有靠山,官运亨通。甚至升任到淮南转运使的职位。包拯为民请命,七次上书弹劾王弁的不法行径。有一次在仁宗面前慷慨陈词,唾沫都溅到皇帝脸上。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奎终被绳之以法。

大宋清官包拯​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包拯任职开封府。开封知府,一般都是由亲王或者皇亲来担任,天子脚下,职责重大。开封知府比较难当,主要一是,天子脚下,皇权可以随意干涉地方事务。第二,这里皇亲国戚众多,豪门贵族聚集,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人情关系网大,不好得罪。包拯上任后,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执法严峻。谢绝一切说情,送礼之事。他不徇私情,让京城的达官显贵,豪门子弟都不敢胡做非为,循规守法。京城风气为之一心。受到仁宗皇帝的嘉奖和民间百姓的爱戴。包拯对自己做了一个评价,他说自己:“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避忌讳,不避恩仇”。

大宋清官包拯​庐州是包拯的故乡,包拯在庐州时,包拯的一些亲朋好友仗势欺人,干了许多不法之事。包拯知道后,不徇私情,大义灭亲。将他的一个舅舅在公堂上依法惩处。自此之后,亲友们都规矩守法。嘉佑七年,包拯因病去逝。终年六十四岁。朝廷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大宋清官包拯​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他的一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可以信任他,包容他的皇帝,给了他可以发挥的舞台。在许许多多像包拯这样的官员的努力下,北宋出现了像近代陈演格先生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