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大宋清官包拯

包拯。是北宋王朝宋仁宗趙禎在位時著名的大臣。包拯之所以能鐵面無私,執法如山,清正廉潔。和他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我們要看一個時代能出清官,那是因為有英明的君主。包拯一生疾惡如仇,不畏權貴。以他的性格是很難在官場上立足的。包拯之所以能善始善終,離不開仁宗皇帝的愛護和支持。君臣相知,信任有加,才成就了包拯。


大宋清官包拯​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九年,公元(999年),安徽合肥人。官宦之家,家境殷實。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以種地為生。父親包令儀,是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後父親致仕返回原籍,贈太保。母親宣氏,贈馮翔郡夫太人。弟兄三人,包拯為小。長兄包瑩,二兄包潁均早年去世。家中只剩下包拯一個獨子。包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考中進士。公元(1045年)包拯奉命出使契丹。他看契丹軍隊整日操練,蠢蠢欲動。他上奏朝廷,建議派“素習邊事”的將領守邊。重視代州將領的選擇。慶曆八年,包拯調任河北路轉運使。這個職位離前線太近,既危險,在戰時責任重大。官員都不願意在這裡任職。包拯上任後,他上書朝廷免除秦壟地區向百姓徵收的造船木材,七個洲交納的過橋竹索賦稅,總共有幾十萬之多。皇佑二年,包拯任天章閣待制,任諫官。他把魏徵的三篇奏議,認真書寫,上奏任宗做為座右銘,時刻警惕,以國為重。請求仁宗虛心納諫,明辨是非,遠離聲色。除去苛政,愛惜人才,嚴正刑律。仁宗多采納實行。

大宋清官包拯​仁宗寵愛張貴妃,把她的伯父張堯佐也提拔重用。張堯佐無才無德卻連續三次升官。包拯三次彈劾,仁宗無奈,只得罷免了張堯佐。三司使張方平,利用手中權力,假公濟私。京城裡有一個叫劉保衡的商人,開了一家酒坊。因經營不善,欠下官府小麥。摺合現錢一百多萬貫,一時拿不出來,無法還清。張方平下令劉保衡變賣家產抵償債務。同時,他又乘人之危,指使親信用用極抵的價格收購了劉保衡的家產。從中謀利。包拯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憤怒。上書彈劾張方平,最後,張方平被罷官。宋祁是名詩人,他在四川當官時,生活奢靡。每頓飯不少於三十六個菜。其中葷菜十二道,素菜十二道。半葷半素的菜十二道。養了三十二名侍女為他搖扇,捶背,敲腳。每天晚上都有一名丫環陪侍。宋祁十分好色。凡是他看上的良家女子,都想方設法也要娶回家做小妾。他道德敗壞,民間議論紛紛,官聲很臭。包拯把宋祁的醜聞上奏朝廷,宋祁被罷官。張可久,自己身為轉運使,自己賣私鹽一萬多斤,終飽私囊,貪汙腐化。包拯查清事實後上奏朝廷,要求嚴懲,張可久被流放邊關。汾州知州任弁,在任期間公權私用。他把一百多名士兵役使為他做私活。有的為他製作駝毛緞匹。有的為他做私人家務。佔用工役二萬三千六百多個。摺合細絹一千六百餘匹。按宋朝法律,這是一種嚴重的罪行,按律是要充軍流放三千里,罰銅十斤。包拯大力彈劾,仁宗皇帝念及任弁曾經的功勞,不予處罰。包拯據理力爭,仁宗無奈,只得罷了任弁的官,充軍流放。王奎出任地方官時,橫行不法,隨意增加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一次就多收了三十多萬貫。王奎用這些錢賄賂京官,謀取私利。他的吏治手段非常慘忍,隨意殺害百姓,凡是不能及時交稅,就處以各種刑罰。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可王弁在朝中有靠山,官運亨通。甚至升任到淮南轉運使的職位。包拯為民請命,七次上書彈劾王弁的不法行徑。有一次在仁宗面前慷慨陳詞,唾沫都濺到皇帝臉上。在包拯的不斷彈劾下。王奎終被繩之以法。

大宋清官包拯​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包拯任職開封府。開封知府,一般都是由親王或者皇親來擔任,天子腳下,職責重大。開封知府比較難當,主要一是,天子腳下,皇權可以隨意干涉地方事務。第二,這裡皇親國戚眾多,豪門貴族聚集,各種勢力盤根錯節。人情關係網大,不好得罪。包拯上任後,秉公執法,鐵面無私,執法嚴峻。謝絕一切說情,送禮之事。他不徇私情,讓京城的達官顯貴,豪門子弟都不敢胡做非為,循規守法。京城風氣為之一心。受到仁宗皇帝的嘉獎和民間百姓的愛戴。包拯對自己做了一個評價,他說自己:“披肝瀝膽,冒犯威嚴,不避忌諱,不避恩仇”。

大宋清官包拯​廬州是包拯的故鄉,包拯在廬州時,包拯的一些親朋好友仗勢欺人,幹了許多不法之事。包拯知道後,不徇私情,大義滅親。將他的一個舅舅在公堂上依法懲處。自此之後,親友們都規矩守法。嘉佑七年,包拯因病去逝。終年六十四歲。朝廷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大宋清官包拯​包拯一生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他的一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個可以信任他,包容他的皇帝,給了他可以發揮的舞臺。在許許多多像包拯這樣的官員的努力下,北宋出現了像近代陳演格先生所說的:“華夏民族之文化,歷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的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