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0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脈脈這個職場社交平臺,現在越來越成為各界瞭解行業動態的重要途徑。要知道最新的發展趨勢,只需到討論去看看哪個話題最熱便知。在各行各業數千萬職場人云集的脈脈平臺上,跟行業有關的任何一個事件都會被全方位透視。最近一段時間P2P互金領域“爆雷”不斷,到底P2P行業下一步會如何發展?來自互聯網和金融領域的脈友們針對此問題,連續發起了幾個討論話題,上萬網友的積極參與,從各個角度提供了不同的觀察和分析,非常值得重視: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脈脈上的這兩個問答,針對的都是P2P行業。在不斷爆出平臺“跑路”、“經偵介入”、投資者“維權”等事件後,大家都開始對行業未來的發展感到憂慮。

在眾多參與問答的脈友們當中,儘管還有很多人繼續對P2P行業的未來表示看好,但已經有微弱多數表達了對P2P後續發展不樂觀的看法。而且,大多數人壓倒性地支持“政府出臺強監管手段”,而不贊成僅僅依靠“企業自我規範”。

P2P行業狀況令人憂慮

意隆財富一跑路,讓350億規模的平臺一夜間蒸發。這要放在前兩年,350億足以引起海嘯般的轟動效應了。只是近一年多來,P2P規模巨大的“跑路”事件實在太多。各種平臺持牌人被經偵調查、平臺遭到擠兌之類的事層出不窮,3百多億已經很難形成震撼了。這種狀況不能不令人憂慮。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就連本身在金融行業從事管理工作的脈友,也開始不淡定了。

來自北京金融圈的趙經理在回覆中,甚至帶了點情感色彩,他說這個行業除了個別企業外“都是騙子”。

真的如此嗎?

很多脈友紛紛表示,也不必如此偏激。他們親身經歷過的不少企業,還是踏踏實實地在經營業務的,並不是如趙經理所言那般,到處都是騙子。

脈友中有位田小姐說的比較中肯:是否騙子,其實跟行業無關,關鍵還是在於人,“人才是最大的風險”。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參與這個話題討論的,其實很多都是金融領域的業內人士。比如這位江蘇某銀行的大唐經理魏先生,他自己就有不少投資放在P2P平臺上。雖然在討論中表示自己還“看好”P2P,但他的理由是自己“還有錢在P2P”,所以“不看好不行啊”。這氣氛實在是有點尷尬。

不少同行都在給魏經理出謀劃策,有的勸他好好留意各平臺是否符合主管機構的管理規定,發現不妥的趕緊退。也有的建議他留意平臺資金存管狀況。

但魏經理表示自己目前根本“不敢動”。

政府該出手了!

目前這種狀況,我們是仍然應該堅持“市場的交給市場”,依靠行業自律來解決經營規範問題呢?還是應該支持政府迅速出手,以強力監管措施來清除市場上存在的弊端?

關於這個問題,不論對P2P行業的發展是否還敢“看好”,絕大多數脈友都認為,政府應該儘快將強監管政策落地。在今年上半年裡,P2P平臺已經有7百多家結業或者跑路消失,這樣一種狀況,讓大家對所謂的“企業自我規範運營”已經失去了信心,政府那隻“看得見的手”該伸出來了!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李先生似乎對行業狀況還存在著較高期待,表示他仍然“支持企業自我規範運營”,國家應該採用牌照制度來進行管理。這個觀點立刻遭到大多數脈友的反對:

脈友溫總監認為,這位李先生對經濟規律和市場顯然都“不瞭解”。

某證券行市場部錢經理表示,很多民間銀行以及金融機構“不專業”、而且不會防範風險,繼續讓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來自金融行業的脈友,從業務運行機制的角度出發,闡述了政府加強監管的必要性。社會上許多P2P平臺實際上是在做高利貸的生意,是依託高手續費、變相收費等手段實現盈利的。

在廣東從事房產建築行業的王先生,向大家指出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這些平臺的客戶裡很多都屬於低收入群體,繼續縱容他們下去,只會為社會平添更多的不穩定因素。

頻頻爆雷的P2P該怎麼管?脈脈網友:不正規的要嚴厲打擊!

山東某金融企業的曲經理一針見血:政府早該出手了,把老百姓的血汗錢保住才是最重要的事!

看來,脈脈上各行各業的職場人對P2P行業的看法非常一致----應該儘早將政府強監管措施落到實處、為社會解除隱患。

你覺得呢?P2P行業的治理,是應該堅持企業“自我規範運營”,還是應該強化政府強監管措施?上脈脈實名社區發表你的意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